适时引导孩子的“玩水”行为
发布时间:2020-08-14 幼儿园玩水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饭前洗手时,于悦小朋友跑到我身边,急呼呼得对我说:“艳杰、浩男在水池那边玩水了。”我快步走到盥洗室,看到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正在随着一只小手的转动而不断的变着方向……
旁边的艳杰正高兴的又蹦又跳:“让我试试,让我试试。”显然,他们两个还沉浸在愉快的玩水中,对我的到来一点也没感觉到,望着身上湿漉漉的两个捣蛋鬼,看看墙上地上的水,我“气”从心起,我拍了拍胸口,深吸了一口气,告诫自己不能“大发脾气”。我走过去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在干什么?”他俩底着脑袋忘了我一眼,嘟着小嘴说:“小水珠在跳舞,我们能让他变粗变细、还能转花呢!”原来他们在探索“水的奥妙”,于是我把我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讲给他们听,同时告诉他们水厂的叔叔、阿姨通过辛勤的工作,才有我们水管里清清的流水,很多缺水的地方正等着我们的救援……
看到两个小家伙一脸的惭愧,我忙问:“我们这样做好吗?”艳杰、浩男使劲摇了摇头说:“老师我们错了,以后我们不浪费水了……”最后我说改了还是好孩子,并答应他们玩区角的时候会和他们到科学区一块玩水,他俩笑着使劲点了点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老师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
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在活动中喜欢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有的宝贝有很多的朋友,这样让老师很高兴,因为朋友越多说明人际关系越好。
有一天,老师忽然发现他们两个人总是坐在一起。做好早操,另一个宝贝慢了一点,也会把小椅子放在他的旁边。如果他的身边有小朋友坐了,他会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或者趁小朋友不在,把之间的椅子放在他的旁边。一开始,老师会觉得他们两个人感情很好,经过两天的观察发现,上课时,两个人经常会时不时地说话,影响老师上课。于是,老师叫了宝贝来回答问题,他看看老师,看看同学,回答不出来,老师说:“宝贝,你在做什么呀?老师在说什么你知道吗?”这时,另一个宝贝也意识到了之间在讲话,就把头转了过来,看着老师。老师引导说:“现在老师在做什么?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可是上课应该怎样做呢?”“应该安安静静听老师讲。”“好朋友不一定要坐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要自己管好自己,到了休息的时候,老师会给你们玩的时间。”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
到了第二天,两个好朋友还是在一起玩,一起游戏;在上课时,两个人就分开坐了,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老师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
往往孩子都会跟着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去做一件事,那老师就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指出正确的做法,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家长工作
我班的金鲲小朋友,特别爱打人,我曾经和他的家长沟通、交谈过,他爸爸的回答却让我出乎意料:“老师,我的孩子从来不先惹人,除非是别的小朋友惹他,他才还的手。”我说:“别的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爸爸又说:“是我让他这么做的,我告诉他,别的小朋友不惹他,他不准惹别人,但是如果别的小朋友惹他,那他就可以还击来保护自己。”当时,我听了真的很生气,可是,我却无言以对,试想想,家长这么做也不无道理,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受到欺负,家长又不在身边时,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吃亏,那就只有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来保护自己,对此我真的是无可奈何,也无计可施。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可我却因为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心里始终放心不下,金鲲爸爸的话也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幼儿的世界纯如一张白纸,需要用教育的力量感染他们,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长大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否则,一个自私、没有爱心和宽容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为群体接纳,也无法顺利进入社会。怎样才能帮助金鲲的家长改变不适当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呢?我的心里真着急呀!结果,有一天,金鲲又把小朋友打哭了,我急忙问清了原因,原来,金鲲说小朋友骂他,他才打人的(其实小朋友也只是说了他一句),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这不正是一个大好时机吗?于是,我决定再找金鲲家长交谈,这一次,来接金鲲的是她的妈妈,我与她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我们从幼儿时期“别人欺负我,我就还击”的这种做法,谈到了长大养成习惯以后,离开家长走入社会,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种行为,就不能宽容和谅解,过于苛求别人的这种坏习惯所造成的伤害;从孩子面临欺负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表示抵抗,谈到孩子真的被人欺负时,孩子应该怎样做,家长又应该怎样做等等。金鲲的妈妈听了我的一席话,连忙对我的看法表示赞同,并决定回家后夫妻俩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找出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也对我这么关心她的孩子表示了由衷地感谢。从那天起,金鲲很少打人了,可他的“小报告”也因此特别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特别高兴,因为他毕竟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件事,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向家长提出一些教育要求,还应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并注意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使家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让孩子们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由此,我对《纲要》中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体会更深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家园共育、密切配合下,金鲲的“小报告”会越来越少,他会成为一个宽容、理解他人的好孩子的。
对孩子说谎要及时引导
依兰每天早晨都来园很早,随身总带着一杯豆浆,而且是妈妈特制的。一次,我们两老师正开心地和依兰聊着,无意间问依兰:“依兰豆浆好像很好喝,给老师也尝尝好吗?”可刚刚还兴奋聊天的依兰突然低头不说话了,好像完全没有听见老师刚才的问题。我们怕依兰误解老师想喝他的全部豆浆,我们又重复了一遍。“依兰,老师喝一点点,尝尝好不好喝,好吗?不喝完的。”“明天我不带了!”依兰双手紧握着杯子说。我们期待了许久,依兰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们很是惊讶和失望。我们又问:“为什么明天不带豆浆了?”她慢吞吞地回答:“妈妈说的。”
说到这,我们两老师不知道接着再说什么好。虽然我们心里很明白依兰肯定在说谎,但我们并没有去揭穿她,怕她心里受伤。因依兰大人晚上来接较晚,当天我们给依兰的家长写了信
,将事情的经过说明了一下。
大人回信内容大概:依兰在家也经常说谎,而且话到嘴边根本不用打草稿。如:“去外婆家,舅舅根本不在,可她回家却告诉爸爸妈妈,说舅舅也在,还给她买好吃的呢。”至于豆浆,依兰妈妈每天早上起床时会问依兰,今天要不要喝。如依兰不要,妈妈也就不会煮的。
简单的写信回信,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更多的信息。之后,在我们家园的合作下,依兰说谎的次数减少了,而且依兰也再次把豆浆带到了幼儿园。还主动提出,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妈妈煮的豆浆,依兰变得大方了。
孩子的错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与教育,但这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我们相信孩子在家园和谐的环境中会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引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的书籍
乐乐可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而且她也特爱好阅读各种书籍,正因为如此,我一来到这个班,她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每次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时,你都能在一角发现低着头默默无声的她,除她之外的事物都跟她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她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看她对书爱不释手的样子,总是让我有几分羡慕之情。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一样,那这些孩子都会爱学习,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可是,之后的我发现,这个乐乐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在集体活动时,她也只想着她所阅读的书,别人学本领她手中还捧着书看,在我一再提醒下,她无奈的把书收了起来。之后几天里,我发现她的小脑袋里装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甚至她还会偷偷乐着。经过了解,知道了乐乐虽然识字量很多,但所看的书却很杂,有些还是不健康的书籍。有时她会莫名其妙的来问“老师,我们两个人结婚好吗?”“我昨晚飞到月球上去了”等等,有时会觉得好意外。所以当孩子会阅读时,无论做父母还是做老师的,我们都要引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的书籍,也可为他们推荐一些增强阅读能力的书。是“读”还是“毒”,不要让“毒”侵害幼小的心灵,让“读”开启心中明亮的眼睛。
正面指导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天早上,瑶瑶的妈妈拿着一盒奶来到幼儿园:“张老师,我们家瑶瑶特别任性,我用尽了所有办法,她就是不愿喝了这盒奶,她最听你的话了,麻烦你让瑶瑶把这盒奶喝了吧!”瑶瑶的妈妈一走,我拿着奶来到瑶瑶身边握着她的小手说:“瑶瑶,奶的营养可多了,它可以营养大脑,使你变得更聪明。奶还有……”,还没等我说完,瑶瑶拿过奶很快就喝完了。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有的家长就会找到老师,让老师来帮他们解决;有的家长则采取强硬的措施逼迫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这些举措久而久之都会导致任性行为的形成。任性的孩子难以与别人合作,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任性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跟孩子讲道理:如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法、磨练法、激将法、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家长要耐心的指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时而放松教育,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让孩子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是坚决的,那么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会随着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而消失。
正确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天我就不从大的方面去讲述好事与坏事了。我只想根据眼前的几个小世界表现一个好事的积极性和一件坏事的消极性。
我是一名刚刚上岗的幼儿老师,通过这几个月教学,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小问题不注意可能会酿成大错误。比如说”动作的小失误,错误“,比如,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调皮的宝宝在自己的为上调皮捣蛋,交头接耳,开小差。这时候”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出现了,他会用手中的粉笔投掷到那些不乖的小朋友身上。可是虽然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在一旁的小朋友们可能会”偷偷学艺“,也可能会利用的别的地方去。例如,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有不和心意或者不顺心的时候,会随手拿起一件东西乱扔出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还有一种是言语上的失误,比如,面对一些大点的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精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做题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正确率也可能会比较低。有些心急的老师可能会脱口而出”你真笨,你怎么这么笨啊“。虽说是短短的几个字,也可能会影响的小朋友的心理,打消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也可能会被旁边的小朋友们借鉴,从而会随口拿出此话嘲笑别人,久而久之养成好高骛远,目中无人的习惯。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除了授业解惑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心态和模范也很重要。很多时候,老师们有口无心的一些举动也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有时候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可能会阻碍小朋友们的健康心理。所以,有时候请各位老师,在教育好小朋友们教育教学的时候,也能用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开导教育小朋友。
正确引导“好动的孩子”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点儿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满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还动不动就发脾气,真烦人。一般说来,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旦养成习惯,进入学龄期,就会与学习产生矛盾,加重学业负担。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常是家长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半途而废,家长就坚决地孤立他,则会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从心理会慢慢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向。比如,家长正陪孩子搭积木,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要去骑车子。此时家长千万不可答应他,为他搬车,如果这样,他骑不了几圈,一定又要干别的去了。家长应表现出对玩积木仍有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新想法来吸引孩子,对骑车的事像没听到一样。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强令他收拾好积木才可转入其他游戏,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导向。这样,无形中孩子在一个游戏上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延长,慢慢就会自动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成熟,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家长应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帮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对训练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只要把好动引到正确的方向,孩子的缺点就会成为优点,使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孩子们都时刻的观察着我的行为
有一次由于搭班的老师去培训了,所以我那一天的的午饭是在教室里吃的。为了看顾孩子们我很快的就吃完了饭,把餐盘放好后我开始管理起孩子们的就餐情况。过了一会儿后,就陆续有小朋友把午饭吃完了。吃完饭后有一个孩子端着餐盘来到汤桶旁边打算把餐余垃圾倒到汤桶当中。来到汤桶旁边后他可能是懒得蹲下去,于是就这样站着将餐余垃圾倒到了桶里,结果有一部分倒到了汤桶的外面。因为这件事情班级里炸开了锅,有的说:“你看,你把垃圾到外面了吧,谁让你不蹲下来倒啊”,有的说:“老师蹲下来倒得垃圾就没有倒到外面啊。”还有的说:“如果你想老师一样蹲下来到的话就不会带到外面了,阿姨拖地可行辛苦了。”听到了孩子们的议论后我一愣,心里想到:原来孩子们都时刻的观察着我的行为呢。
从这一个个的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就像一面面的镜子映射着我们老师的言行,它既可以照出我们好的一面也能够照出我们不好的一面。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们是我们的镜子。幼儿喜欢模仿,而他们模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他们的模仿通常是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他们有意识的进行模仿,明确他们模仿的目的,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为幼儿今后良好性格的形成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