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也有坏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发布时间:2020-08-10 幼儿园世界的教案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老师也有坏习惯: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听话的小朋友》,讲完故事我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过拉拉从前那样的坏习惯-----总把东西乱扔乱放,用时就找不到呢?”孩子们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生怕别人以为自己有坏习惯。我一看这种情形就先展开了“自我批评”。“老师原来一下班,回到家就把电动车的钥匙随手乱扔,等到第二天要上班的时候,遍满屋子找,总耽误时间。后来我看了这个故事,就决定改掉乱放东西的坏习惯。下班回到家,我便把电动车的钥匙挂在衣钩上,第二天上班直接从衣钩上拿钥匙,节省了上班的时间。”孩子们听到这里,都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
这时,我把之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你们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过了会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的坏习惯,“我玩了玩具就乱扔乱放”.“放学后,我把书到处乱扔,上学时经常找不到。”“我用完了彩笔到处乱放,妈妈都给我买了好几盒了。”······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都表示以后要有条理的摆放物品,不乱扔乱放,把身边的物品变成自己的好朋友。
这次的“自我批评”不仅没有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使孩子们明白了要坦然的面对缺点,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主动改正。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老是要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才能更深的了解、研究、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YJs21.com
一次无意中,我哼唱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星星眨着眼睛······“这时,孩子们用惊奇地目光看着我,马上跟着我一起唱。当我们唱完了,孩子们缠着我问这问那。凡凡问:“王老师你怎么会唱这首歌?你还会唱什么歌?”当我说:“我还会唱《小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娃》、《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好多儿童的歌曲。”他们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这时我与孩子们共同陶醉在歌曲的海洋里。渐渐地,性格内行的孩子在我们的信任和关爱下情绪放松,消除了心理障碍。
老师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的心理与世界和我们成人的相差甚远,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孩子与成人眼中或许是天差地别。所以在对待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谨慎地处理。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程子珩和郭志浩小朋友在益智区游戏。在他们玩的积木中夹杂着一根聪明棒,两人都非常的喜欢,你争我夺的闹了起来。我过去问清了缘由,鼓励俩孩子商量怎么办。这时他们到挺客气说:你先玩会儿我再玩。孩子们嘴巴上说的很好,可是我一转身又吵了起来。我站着看了一会儿发现了问题所在:俩孩子其实都守着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的原则,可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耐心不够或者说忍耐的时间有限,再有孩子对时间长短的理解不像成人。一会儿时间在孩子的眼中或许只是转个身的时间。所以,他们就因为“一会儿”又闹了起来。于是我想只有用孩子可以理解时间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们的矛盾也是最好的方式。我想的办法是:用数字描述时间的长短。于是,我对俩孩子说:你们会数数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们都想玩但只有一根,你们可以一个一边玩一边数数,数到二十,然后换过来好吗?俩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了一下觉得可行就答应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远远地看着他们一个认真地玩着一个一边嘟囔着(应该在数数)一边在玩,然后再换过来,没有再发生摩擦。
或许还有更多更好地方法处理今天发生的问题,但是我很开心我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以他们的视角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理解并达成了共识,更解决了他们的摩擦。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让“一会儿”的问题延伸成许久。
站在幼儿的角度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最后一排的几个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挨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很混,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的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有点问题,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玩游戏吧。”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这个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坏孩子”也有优点
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调皮捣蛋,总是让我们老师头疼。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转身和后面的小朋友讲话,我刚说过他,还不到一分钟又继续;中午吃饭时,其他小朋友总是吃得又快又干净,可是他却边吃边玩,而且桌子上总会洒满米粒;课后活动时,小朋友在自由的玩耍,他却总是去打扰同伴,孩子们都不喜欢他。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为同伴服务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轮流的做值日生。一大早,健凯第一个来到了幼儿园,我感到很惊奇,便问他:“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啊?”“今天我是值日生,我要来帮小朋友擦桌子?”原来今天轮到他做值日生了,我“哦”了一声,便没有再和他说话,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让我今天的眼球无时无刻都注意着他。早上他擦完桌子后便开始帮小朋友们分发玩具;吃点心时帮小朋友分发饼干;上课时,帮小朋友收作业;吃饭的时间,他给小朋友分饭,自己吃得也很快,桌面也是干干净净。经过我一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今天做了值日生,挂了值日生牌子后,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在他的心理上是一个满足,他也乖了很多。放学前,评价值日生工作时,孩子们都给了他很好的评价。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领悟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坏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同伴的接纳,只要教师能换个角度看“坏孩子”,善于发现“坏孩子”的优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去了解、理解他们,给他们提供相等的机会,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和谐地发展。
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焕一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焕一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焕一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焕一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焕一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不同角度看待孩子:将奶粉倒在桌面
我们当然也包括父母们都很害怕孩子犯错,害怕孩子调皮。特别是父母们每次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第一时间会觉得烦躁,继而怒骂,责罚孩子。一个月中,我也许有那么两天是比较不理智的。大部分时候,我都算温柔。而温柔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犯错,就会觉得好可爱。
记得带托班那一年,班级里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午饭后要喝奶粉,每次老师帮忙泡奶粉的时候,DD总会在一旁仔细的观察,有一天老师很忙就对他说:“你可以自己泡奶粉哦!”DD很乐意,老师一边说他一边做,在不断的鼓励下DD终于成功泡好了奶粉,走过来说:“老师我泡好了!”一副得意的样子。第二天他主动要求泡奶粉,我答应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非常麻利的操作,倒水的时候还不忘问:“这样够吗?”但终究没这么幸运,或许是那点小骄傲膨胀了之后,将奶粉倒出在桌面。他一脸不知所措的看着我,我马上说:“没事没事,下次记得倒慢一些就好!”然后我请他自己去拿抹布收拾干净。他见我没责怪他反倒是不急于清理了,开始在奶粉上写字画画,还蘸了一些放嘴里,玩得不亦乐乎。见我看他他就对我说:“这个奶粉好好吃哦,你看我在上面画画呢!”这样的一件小事情不禁让我思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自己尝试做一些自己觉得力所能及的事情。
成长的经历都是用错误堆积起来的,孩子要成长,必然要踩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的成熟起来。倒出奶粉,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却寓含了一些教养。我不责备他,并不是纵容他的不小心,而是让他知道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犯错之后的认识问题。
其一,他的积极主动做事及勇于挑战精神是值得鼓励的,没有挑战没有尝试虽不会犯错,但却比犯错更为可怕,因为挑战和尝试是推进人成长中最可贵的一种精神。
其二,他的第一次成功带给他的自满导致了第二次的失败,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体验经历。他是否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是需要我们和他交流的,这点的教育远比责骂他浪费要有意义的多。
其三,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承担责任是一个人宝贵的道德品质。而这时候我们最不能做的就是一边责骂孩子一边还让孩子让开然后自己去清理他的过失。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学会何为承担,何为责任感?自己犯的错当然要自己去清理。以后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得到的每一个后果他都必须要自己去承受,我们可以永远的帮他吗?
其四,在奶粉上玩耍不予制止,其实不是纵容他,相反是为了让他在自己的错误中找到一些细微的不同。奶粉洒了,当然很可惜,只是已经洒了,那么他乱玩一下又有何不可呢?而且他在奶粉上乱画或许可以开发不同的思维模式
,增加他的想像力。
锋锋的坏习惯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锋锋的坏习惯”,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我们的锋锋自理能力很强,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孩子,但是他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喜欢吃白饭,不吃菜;不是自己的东西却一定要说自己的;明明是做错了却始终不承认。
我们也和家长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早上,锋锋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幼儿园,妈妈从他的小书包里拿出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彩虹糖,另一样是装饰用的两个小铃铛。
妈妈生气的对她说:“这些不是你的东西,不可以拿到家里来,赶快去还了”。
但是锋锋就僵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妈妈要赶着上班,急急忙忙的就走了。
我把他拉到了身边,问他彩红糖是谁的?他不理我,一连问了好几遍,后来终于告诉我是涛涛的。
我又对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拿。
你要是喜欢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你买的!”他会意的点点头,我把彩虹糖给他。
他一溜烟的跑了,一开始我还以为他真的去还掉了,谁知走过去一看,只见他嘴里正嚼着糖,还把糖塞倒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我简直要被气炸了,才说好不到一分钟,他就变卦了,我真的要昏倒了。
后来我与锋锋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终于我们达成了共识,决定要联手帮助锋锋改掉这个坏习惯。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不知道本文“锋锋的坏习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也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心情
快乐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人生的境遇如何,我们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快不快乐,就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看待孩子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也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心情。
小博是个顽皮的孩子,他活泼好动,很少能够安静下来,话也很多,“见缝插嘴”的本事那是非常的大,老师说一句话,他立马能接下去十句话,甚至是喊停都停不下来。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在分菜的时候,沈老师让小博做小队长,让他喊每一个小队,从这一次的效果来看,那是非常见效的,一个是小博有事情做,不会一直讲话,第二个是他的声音响亮,孩子们都能听到,当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是小博做小队长涵小朋友的时候,孩子们意外的安静。
分完饭沈老师说她发现这样做效果很好,她真的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是一个有效而快乐的方法,小博为能做小队长而快乐,我和沈老师因为这样做的效果而开心。
生活中处处有智慧,当我们转换角度,摒弃缺点这一视角,而以优点这一视角去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心情会有烦躁、无奈转换成快乐,更重要的是也许我们在转换的过程中会有那么一刹那的灵感涌现,便会相处两全其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