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发展幼儿之间交往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8-05 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大一班和大二班在一起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课。由于原先这两个班是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孩子太多了,分成了两个班。好家伙!孩子们一见面,就像久违的老朋友,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好吧,孩子们,你们尽情地说说自己的小秘密吧,老师给你们足够的空间。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们打乱了你的课堂安排而制止孩子们之间交流。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着探索外部世界的渴望,进了幼儿园更是喜欢和小朋友交往,每个孩子都会不自觉地向差不多大的同伴靠拢。别看孩子的年龄小,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能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并能用语言、动作、手势、眼神等方式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发展了幼儿的智能。

还有,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着良好交往能力的幼儿,他每天都很快乐,对人也热情大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家伙;相反,缺乏交往的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出胆小谨慎,孤僻退缩,越是这样,其他小朋友就不喜欢和他玩,久而久之,这样的幼儿会渐渐脱离群体,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的发展。

由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面对一样的事情,他们也有不一样的想法,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孩子可以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同时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与讨论的机会,这样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健康发展很重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学着去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一、尊重——偶发事件的处理正如瑞吉欧的教师所讲,“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跟1/3的确定性和2/3的不确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学观也告诉我们: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不是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从确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并从中生成可以探究的问题。不可否认,在很多的预设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我们设想不到是事情发生。教师既要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又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一次主题活动《交通小剧场》中,我组织孩子们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当韦铃淼小朋友扮演小狗乘汽车时,却没有按故事情节摔跟斗。这下孩子们急了,“快摔跟斗呀,要摔跟斗了……”可韦铃淼就是不摔,嘴里说着:“我抓牢的,我坐好的。”于是我也顺势顺力,没有强求孩子一定按照故事情节继续表演下去,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小狗没有摔跟斗呀?”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从应该摔跟斗而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来,开始讨论、交流。其实,问题的答案就在不摔跟斗的“小狗”身上体现出来了,这样孩子们对问题的感受将会更灵动与深刻,比按部就班地在表演完之后再来总结乘车的安全常识更易于让孩子们接受。“顺导其志意”,前提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的核心就是理解并认可孩子的行为,教师行之有度,恰当而合理的进行调节和指导,点化和润泽孩子的行为,使其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二、开放——给予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我们可以感叹,孩子是有潜能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估计。正如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过:“通过寻常时刻,你会发现一个能干、自主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的去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孩子更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体现了“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在一次探索活动《寻找绿色》的过程中,原本的计划是带领孩子在幼儿园寻找绿色,孩子们排着队,手拉手跟着老师边走边看。但一走出教室,我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自由地去寻找和探索呢?尽管孩子的安全问题使我犹豫和担心,但最终我还是放手了,就让孩子们试一次。于是我提出了一些安全和寻找方面的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而我就站在操场中间,观察和等待着这一群孩子。老师的放手使孩子新奇和激动,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老师,我发现了……老师,我发现了……”孩子们的空间更自由,孩子们的视野更广阔,孩子们的收获也更丰富,更多彩。这样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设想,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更感叹着:自己拥有着一群多么能干的孩子呀!放手,使我和孩子同样收获精彩。三、激励——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互动老师和孩子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老师和孩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纲要中说:我们要成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卸下“老师”的角色,多倾听和理解,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而用我们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语言活动《你喜欢夏天吗》,我改变了以往讨论交流的形式,而采用了辩论的形式来进行这样的活动。我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没有对与错,只要你有自己的理由,并能够大胆的表述就行。因此,孩子们活跃了,你一言,我一句,想方设法要让大家来认同自己的观点,孩子们从没有这样自信过。在这里,没有所谓的老师的“权威”,我只不过和孩子一样,表达自己对夏天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而做的更多的则是倾听,赞扬和恰当的引导。为孩子独到的见解而欢呼,为孩子流畅的语言而惊叹,抑或是为孩子不恰当的理由、不顺畅的语言而疏导……在这样轻松、融和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的现实,更能看到他们的可能;不仅看到他们的实然,也能看到他们的应然。而激励,正是让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超越的关键。“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老师,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让我们无法赞美。”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潜能更是无限的。尊重、开放和激励使我收获感动与精彩,也使我的孩子真正地徜徉着自由和快乐,在学习的海洋里激情无限。

教育随笔:幼儿在卫生间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幼儿园的卫生间有“汽车、大象”挡板,每次幼儿上卫生间都是很高兴的,都有抢着第一个上。可是这样孩子的安全就特别让老师揪心。

每次让小朋友们上卫生间老师都要重申需要注意的各项安全,如:卫生间地板滑危险,不要跑、不要跳、要排队、小心碰撞等,可是每次上厕所还是有小朋友跑来跑去、打打闹闹的,经常有小朋友被小朋友撞着或者摔跤。可是越是提醒,越是发现孩子有危险行为的出现。

为什么老师随时提醒还是有不安全行为发生呢?我想孩子肯定还没有从意识中重视卫生间里跑和跳会带来的危害,很有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从思想上、潜意识里有保护自己的需要。于是我设计了社会活动《卫生间里有危险》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进行自我保护?意外事故发生后,该怎么办?小朋友们个个精神专注的凝神思考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如果地板太滑,走路就要小心,慢慢走。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要先伸出手,让手先着地,这样就摔不到头和下巴了。”接着,我通过一些图片让孩子分析“他们做的对吗?”由于孩子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都能很好的说出存在的危险,及自己该如何来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从心里面认识到卫生间里的危险,平时出现的安全行为明显减少了

从这件事看出,我们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生活中的危险行为,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集体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危险和如何做,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并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加强责任心,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尽量消除安全隐患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让他们真正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的重要性


说到“安全”,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去关注和深思的活题,现在的家长、教师都在探索如何让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其实“安全”和“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只要远离危险,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一、让幼儿在危险中体会安全很多时候,家长会过分地溺爱幼儿,不让幼儿跑,不让幼儿爬,甚至幼儿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家长唠叨,以致让幼儿形成一种思想:做什么事都要让爸爸妈妈看着,从而会偷偷地去做,但从家长的观念来看,就是不想幼儿的安全出现问题.有时候我们担心的和我们所顾忌的往往会在无形中阻碍了幼儿的自我发现能力,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危险中体验安全和重要性,才会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安全平时在幼儿园里,教师担心的是怎样让幼儿远离危险,其实,我们知道危险处处都在,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随时发生危险,对他们进行课时式的教育,通过不断的案例教育,使幼儿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安全课的重要性,也就会很自然地将生活中的安全事例引入到课堂中,从而时时地将安全牢记并与生活结合.

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安全如果一个人所遇到的危险越多如果克了,那就说明该幼儿对安全意识掌握越多,那么他也会自然形成一种观念:“这件事是否有危险是否是自己可以克服的,并有能力判断可去做否,也就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要让幼儿的自我安全得到保障,就要让幼儿学会有安全意识,学会懂得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这些危险的事,并采取措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让危险远离我们。

细节的重要性


今天,我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到园,因为我值班,我先把各班的教室门打开,然后打扫卫生,一切准备就绪,站到大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一声声“老师好”,“老师早”的问候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进了教室。这时,我听到芸芸喊了一声“老师好”。脸却转到了别处,我急忙走上前去告诉芸芸,芸芸,以后向别人问好时,眼睛要看着别人,你如果不看着别人的眼睛,会不礼貌的,知道了吗?芸芸理直气壮地说:“可我昨天向你问好时,你的眼睛也没看我呀”。这时我才想起,昨天我打扫完卫生,端着垃圾筐去倒垃圾,刚走到大门口,正赶上莉莉的妈妈来送莉莉,我便和莉莉妈妈打招呼。芸芸在向我问好时,我随口敷衍了一句,也没回头,没想到芸芸却记在了心里。想到这里,我急忙对芸芸说:“原来是这样,昨天老师在跟莉莉的妈妈说话,现在,老师向你道歉,对不起,以后不会了,好了,进教室吧。”芸芸高兴地跑着进了教室。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呀,我有时由于忙着做事情,却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们觉得只要让老师听见声音就行,不必在乎表情,殊不知,正是这些容易疏忽的小细节,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幼儿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我庆幸那天自己发现了这件小事。要知道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永远是榜样。可见,教育的细节是多么的重要啊!于是,在课外活动时,我向小朋友们讲了这件事,并告诉他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个懂礼貌的人。

从那时起,我的目光便追随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就在老师的举手、投足,和一个小小的目光中。

常规的重要性


这个学期里,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

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

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

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

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

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

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

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

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

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

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

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

亮亮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

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

陆路学习习惯不好,我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他回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时间专心的画画,看书或是写数字。

现在,陆路上课集中注意听讲有了明显进步。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阳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幼儿前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孩子从小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庭的重视,但是大都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现在家庭大多是四二一模式,孩子在家庭中唱主角,受到万般宠爱,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比如爱发脾气、倔强、不合群等,家长这时候必须对孩子的行为引起重视,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慢慢改变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新浩是我们班比较内向的孩子,妈妈总是怕孩子在班里受到委屈,每次总是叮嘱老师多照顾一下他的孩子,别让其他小朋友欺负他。妈妈每次送孩子上学总是整理完孩子的衣服后才恋恋不舍得离开教室。新浩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自己的事情基本不会,教育活动时与老师小朋友的互动特别少,也不知道怎样与小朋友交流。记得一次新浩在去小便的路上鞋被踩掉了,光着脚走到了厕所,当我发现后问新浩:“鞋掉哪了”新浩摇摇头,我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新浩一句话也不说。还有一次,小朋友告新浩的狀,说新浩打他了,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小朋友不小心把他的水彩笔弄掉了,我告诉他小朋友是不小心弄掉的,有事要先告诉老师。新浩的一句话让我感到吃惊,妈妈告诉他: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打他,咱千万不能吃亏。听到新浩的话,想想最近发生在新浩身上的事情。我找了个时间与新浩的妈妈交流了一下,他妈妈听后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并主动在园陪读,了解新浩在园的表现。最后新浩妈妈发现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非常焦急,听取了老师的意见,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老师家长的配合下,半年后新浩改变了一些,看到孩子的改变妈妈笑了。但老师知道新浩还需要进步,他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父母要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为子女的成长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培养幼儿模仿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如果正确引导他们的这个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老师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给幼儿的影响最大,所以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要给幼儿留下一个好的影响,做个好榜样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们的茁壮长大时要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时,首先注意自己的外表,穿着整洁,头发得体。要不这样幼儿也会模仿老师,故意把头发弄乱,穿着也不得体,这样就养成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人们久而久之养成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所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性必须从注意自己的外表开始,使幼儿跟你学。其次,注意自己的言语文明、流畅、正直。老师的言语文明直接影响幼儿。这样的举止被学生慢慢接受。这是培养好幼儿的主要环节。

第三,老师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认真。老师要记住对幼儿所说的话,而且要及时兑现自己所说的话。不然学生就觉得老师的言行不一,他们在老师的不好影响下学会撒谎,对事物不采取认真态度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当老师的好好动脑筋,考虑自己对幼儿要说的,说了就要兑现。

总而言之,引导幼儿的模仿力,对幼儿的正直、认真、有责任的人格培养是特有好处的。作为老师必须了如指掌的了解幼儿的情况,给他们做好表率!

相关推荐

  •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
    2020-08-03 阅读全文
  • 幼儿健康发展很重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
    2021-10-12 阅读全文
  • 婴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导读: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激发他的智商发展,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发现,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岁内的婴儿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
    2021-06-16 阅读全文
  • 表演游戏:4~6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幼儿的同伴群体中。[1]对幼儿来说,社会交往是在游戏中开始的,要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表...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开展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世界进入了21世纪,经济迅猛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独生子女”的教育弊端也是日益显现。因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众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分...
    2019-12-19 阅读全文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

2020-08-03 阅读全文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

2021-10-12 阅读全文

导读: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激发他的智商发展,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发现,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岁内的婴儿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

2021-06-16 阅读全文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幼儿的同伴群体中。[1]对幼儿来说,社会交往是在游戏中开始的,要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表...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世界进入了21世纪,经济迅猛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独生子女”的教育弊端也是日益显现。因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众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分...

2019-12-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