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经验:如何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04 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家教经验:如何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托班育儿知识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小朋友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有的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像我们班许蓝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培养和练习,许蓝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幼儿园小班育儿“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经验:如何养成好习惯
育儿经验:如何养成好习惯
光荫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小宝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面对这个“小大人”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什么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我们认为小宝只是个平凡的小女孩,我们没有给她设计任何远大的理想,我们只是希望她开心的上学,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尊重她自己兴趣爱好的选择。小宝喜欢石头,为了她这个特殊的爱好,我们曾带她去苏州参观地质博物馆,去南京参观古生物博物馆,对于她的爱好我们会鼓励她、引导她,有时出差在外看到好看的石头还会给她带回来。
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帮着穿衣,帮着洗澡,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在家长的大包大揽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就渐渐的被抹杀掉,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已的事情自已做。现在的小宝刷牙、洗脸、洗头、洗澡,晚上自已一个人睡觉,这些都是小宝自己要求做的,对她自己想试着去做的事我们都表示出支持的态度,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中,小宝变的更自信更独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做错事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犯错,变的小心翼翼,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小宝喜欢画画,在刚开始画的时候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光是在纸上画,墙上也画,但过后她也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为此我从没有指责过她,我告诉她你在纸上画多好,画好了送给我,妈妈要把你的画收藏起来,从此小宝都会在纸上创作她的画。
对于现在流行让孩子背古诗,三字经,这些我们从不做,在学校自然有老师会教,为什么要超前呢?现在应该是在游玩中学习,为什么要让她们背这些不能理解的诗词呢?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旅行给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尽管孩子很有可能不会记得去过哪些地方,但透过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学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我们不排斥电视、电脑、游戏,任何新鲜的事物,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去让她尝试,只要掌握尺度,我需要她有更开阔的知识面。小宝喜欢看电视除了看她专属的儿童节目外,她还看中央二台“是真的吗?”、旅游卫视“荒野求生”、“新闻夜线”,这些大人才看的节目,她会看的津津有味,并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她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耐心解答。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平时我们多采用沟通办法,口气婉转,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减少居高临下的家长制批评作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她说话,让她感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她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告诉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对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有责任心,忽视过程。
宝宝你是一本书,我会认认真真的读,并会为你画上色彩斑斓的插图,让我们一起把它装订成册,成为我们的珍藏版!
家园论坛之“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论坛之“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背景三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培养独立和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扣大扣子、会自己睡觉盖被、会大小便、会用卫生纸擦鼻涕……但是,我们班许多孩子不会脱衣服、裤子,更不用说穿衣服、裤子,部分孩子会穿鞋子,基本会自己吃饭,但桌子很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此,我们计划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通过家园论坛的形式,让家长在交流和碰撞中,增强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二、案例描述以下是几个家长的经验分享:
1号妈妈:1.语言上的鼓励。比如,通过和孩子交谈,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你是可以的”“你已经是小大人了”的话来激励、鼓励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2.一定要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孩子要喝水了,自己倒,自己夹菜,自己上厕所等。这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机会,不要担心他们会不会做好这些事情,一定要经历了,才会慢慢懂得,即使一次、二次做不好,总有做好的一次。
15号妈妈:第一,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要逐渐让她知道自己在长大,要学会动手做自己的事情。第二,多给孩子鼓励和参与。第三,贵在坚持。孩子虽小,只要她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去尝试、去锻炼。孩子的成长和自理也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一起努力!
11号妈妈:子轩的自理能力不算好,要说经验谈不上,很多自理能力是从幼儿园里学来的。平时在家的时候,我们采用鼓励的形式让他产生自己做事的积极性。同时大人要要适当的放手。在确保没有过多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另外,有时也会看《巧虎》动画片,很多内容对培养自理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6号妈妈:1.平时多和孩子一起做各种事情。2.尽量让孩子自己摸索、观察。3.做好一件事情,尽情的夸奖他。4.不要太在意、一直注意孩子,让其自由发展。5.在孩子面前父母装不懂,孩子就会自己努力学习各种能力。
22号妈妈:第一,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教孩子洗碗、洗小件衣服,晒被子,刚开始的时候手把手教,做不好的时候多鼓励,做错了,及时纠正,帮他改正。第二,以身作则,帮爸爸妈妈做事。第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做不好,多表扬,不批评,帮助宝贝,与宝贝一起完成。第四,无论孩子想做什么家务,想帮我们做事,我们信赖宝贝,放手让他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做不到。多鼓励、多表扬,慢慢地宝贝会变得很自信。
三、案例分析我们有20个家长分别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家长的想法都非常地好。
第一,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要正面教育,多鼓励和表扬孩子,通过言语的激励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第二,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要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第三,部分家长认为,父母可以装“弱小”些,做一个懒惰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装不懂,孩子就会努力学习各种能力。
第四,还有个别家长提高了榜样的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则。
第五,有一个家长提到了可以利用《巧虎》等动画形象激励孩子。
第六,还有家长提到了贵在坚持。
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的观念其实还是非常棒的,对帮助孩子的成长有很好的教育理念,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现状又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原因有很多:
1.家长的观念是对的,但行为和观念不符合。有些家长心里知道如何做对孩子好,但真正的实行的时候,行为和挂念背道而驰。
2.家庭教养人员的教育不一致。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要上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定要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参与,隔代教育的溺爱,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导致想法无法实行。
3.教育缺乏坚持性。教育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在一瞬间形成,需要慢慢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耐心和坚持,导致教育的想法最终无法实现。
四、措施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通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环节,班组成员在做护理工作的时候,逐渐教会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
2.建立奖励机制。通过每日的评价和每周的评选能干宝宝,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结合年段和班级的竞赛活动,激发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积极性。比如穿鞋子比赛、叠衣服比赛等。
4.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和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事情,尤其要逐渐改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想法。孩子的教育是过程性的,坚持很重要,相信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有很大的进步。
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如何养成?
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主要目标:
1、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右侧卧睡,不趴着睡不蒙头睡。
2、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睡前脱掉外衣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会盖好小花被,起床时穿上外衣和鞋子。
3、让幼儿安静就寝,醒后小便轻轻地走路,不大声讲话,不吵醒别人。
4、培养幼儿不憋尿、不尿床、及时小便的好习惯。
5、午睡时不咬被角和拉链,不吮手指,不拿小石子、钮扣、玻璃球等危险物品,注意安全。
我班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
一、个别教育。
幼儿来自于各个地方、家庭,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养成的睡眠习惯也不同,在午睡中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如孙杰小朋友刚入园时不论活动、吃饭、午睡都抱着一只小熊长毛绒玩具,他妈妈说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要求老师帮他改掉这个毛病。开始午睡时我给他拿走,他又哭又闹不睡觉,我只好给他,一连几天长毛绒玩具有时掉在地上,有时拖在地上,每当这时我给他讲道理说毛茸茸玩具脏了上面有细菌,拿着它手上沾上细菌会生病的,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整天拿着长毛绒玩具不好。有一天午睡我趁他睡着了把玩具藏了起来,他醒后向我要玩具,我说:“你的玩具太脏了我给你洗了。”第二天他又向我要,我说还没晒干呢,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力,我陪他玩积木、讲故事、做游戏,渐渐地他不要了,不拿它也能正常午睡,正常活动了。
二、循序渐进。
班级幼儿刚入园午睡时,大多数睡不着,有的哭有的闹,我想应该先稳定孩子的情绪,要慢慢来逐步提高要求。于是我说谁不哭谁就早来接,谁不哭谁就玩积木,我让睡不着的小朋友在教室里玩积木,又过了两天我不让小朋友玩积木了,我给小朋友讲故事听,再后来让小朋友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睁开眼睛听我就不讲了。从睡眠时间上也是渐进的,刚开始小朋友睡得晚醒的早,都睡醒了还不到起床时间,我让小朋友悄悄地起床小便、喝水、玩积木、做游戏,后来小朋友醒后可以睁着眼躺在床上休息,到老师说起床后再起床,渐渐地小朋友养成了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好习惯了。
三、用事例说服。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一方面还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格外耐心细致地关照每一位幼儿,我利用早晨入园后、自由活动和下午离园时与个别幼儿沟通谈心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利用儿歌、故事、歌曲、游戏等内容与幼儿交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午睡,怎样午睡才是好宝宝。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很感兴趣,我就利用本班小朋友的事例来说服孩子。如刚开始午睡时有的小朋友哭或者随便说话,班内宋婉鑫阳小朋友午睡睡不着,下午回家后连晚饭也没吃就睡着了,我让宋婉鑫阳小朋友告诉全班小朋友晚上睡醒后饿吗?晚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了吗?还有一个小朋友熊智睿,中午翻来覆去不睡觉,下午小朋友活动时他却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还差点摔倒,我让小朋友看一看他的表现,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安静地午睡,不影响别人休息,自己也要按时午睡才是好宝宝。
四、家园配合。
俗话说家园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园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我主动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尤其是对幼儿午睡方面交流
得很多,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多引导孩子按时午睡改掉不良午睡习惯。我班有少数幼儿午睡时有的咬被角,有的吮手指,还有的玩自带玩具等物品,我主动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交流,说明这些习惯不卫生也不安全,请家长在家里多提醒幼儿改掉这一缺点,一有进步就表扬鼓励,给孩子树立自信。在对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中我都主动和家长交流配合,做到了家园一致,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
五、粘纸表扬和故事鼓励。
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喜欢表扬鼓励自己,午睡时我轻轻摸一下小朋友的头,或者对他悄悄地说上一句赞扬的话,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他感到我做得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发漂亮的粘纸时,小朋友都希望得到它,于是我充分利用粘纸的作用来鼓励孩子安静就寝。想得到粘纸的小朋友就赶快闭上眼睛了,渐渐的小朋友都安静地睡着了。
育儿经验: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育儿经验: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看、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孩子们每天都很喜欢去观察,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变成青蛙需要多久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孩子去观察和实验。孩子们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
然后,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这样有好的效果,但过几天后,又跟原来一样,所以,倾听习惯不好,教师的工作会更累,一定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多了,孩子记住了,成了习惯,还有队认真安静倾听的孩子,要及时的表扬安静倾听的孩子,孩子们为了想得到表扬,都变的安静倾听了,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
还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有一尺的距离,习惯比较好。除了在幼儿园,我们还鼓励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而这些孩子更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同学交往,与大人交谈,遇到困难不气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命运。最重要是培养他们做事专注、投入、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问等心理素质,教师和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成绩,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的指导和督促。面对大班的孩子,马上要毕业进入小学了,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观重要,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重视,家园共育,达成一致。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很多孩子都希望在团队中当个小领导,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引导孩子,当领导绝不仅仅是拥有可以领导和指挥别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自身需要具备当一个优秀领导的素养。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呢?根据我多年的育儿及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适当鼓励,增强自信。
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长的鼓励,而且自信与领导力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从而增长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代替孩子解决,而是鼓励孩子,告诉他:“我相信你能行!”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给了孩子信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当他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一种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对他领导力的培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提供机会,表现才能
比如,让孩子多多参加学校的团队活动,课外演讲小组,小小运动会等,在集体活动中,踊跃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勇于表现自己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再比如,家长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的聚会,让孩子多多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不经意间给孩子分配一些负责的事宜,让孩子有很强的参与感。
并且可以尝试让孩子主动发起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担任“领导”和“指挥”角色。孩子的“领导力”,就是在这样平时的细节中培养出来的。
策划活动,让孩子当领导
比如让孩子自己操办自己的生日会,负责安排全家大扫除,组织搭建积木,拼图等游戏。刚开始孩子未必能知道怎样下手,父母必要时可以稍微提供点帮助。
比如说确定小伙伴的名单,启发孩子任务分配等。让孩子学会认识人才的合理调配和分工。日后更好的跟小朋友相处,也有利于未来有效的实现领导力的。
给孩子自己做决策的机会
敏锐的决策力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服从自己,而是要尊重孩子选择兴趣,价值判断的权利,并给予最大的信任,必须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
如果给孩子买东西,让她自己选择颜色,款式,跟孩子一起分析价格,功能等方面让他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孩子决策的能力培养和潜在领导力的发挥,是很大益处的。
家教知识: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能力
家教知识: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能力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三、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