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宝宝挑食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7-24 幼儿园中暑了怎么办教案 幼儿园着火了怎么办说课稿 教育笔记挑食 育儿心得:宝宝挑食怎么办?1、给宝宝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口味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接触的食物品种越来越多,一岁以后开始以一日三餐为主,和爸爸妈妈吃的食物大致相同,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就会表现出对于各类食物的喜欢或是不喜欢。
如果宝宝已经表现出不爱吃蔬菜,或者是对于某一类食物的咀嚼,就属于偏食现象,家长就要开始注意了。也尽量避免逢人就说:“我家宝宝不爱吃菜!”这样也会给宝宝心理暗示。“我就是不吃蔬菜!”长此以往,就会加重宝宝拒绝蔬菜的心理。
妈妈们可以变换方法来引导宝宝吃蔬菜,对于新鲜的事物,他们是很好奇的,比如不一定直接炒一大盆蔬菜,可以把蔬菜剁碎做成馅,包成小饺子,或者是做成可爱的形状让宝宝吃。也可以做成菜泥,放入面粉里,做成饼或是面条给宝宝吃。
宝宝味觉的成熟发育,食物必不可少。他通过接触各种口味的食物来刺激自己的味蕾细胞,当宝宝能够接受一种食物时,妈妈要继续扩大范围,让他接触更多各种口味、各种气味、不同质地的食物,这样,宝宝越长越大,对食物的接受性才会广泛。反之,宝宝不容易接受未体验过的食物味道,才会慢慢出现偏食、挑食的习惯。
2、让宝宝有规律的吃饭
挑食也是各位宝宝常见的问题之一,但每个人口味都有自己的好恶,大人也有。所以如果宝宝有挑食的现象,千万不要强迫,愉快进餐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学会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用什么代替会有同样的作用,或是营养。比如不吃胡萝卜,可以适当多用南瓜、绿叶蔬菜等替代,避免由于喜好而缺乏营养。当然如果能变换花样让宝宝逐渐接受原本不喜欢的食物则更好,营养也更均衡。
很多家长会这么想,宝宝太小,长得很快,要让他多吃。然后只要他能吃,我就提供,无论是他无聊的时候、紧张或烦躁的时候、玩的时候、在路途上......宝宝没有停歇的被喂食,那么在正餐的时候,他还会好好吃饭吗?能不偏食、挑食吗?
1岁左右的宝宝,应该每天吃三顿饭,两次加餐,每餐之间相隔3——4个小时,保证宝宝的膳食搭配合理,满足宝宝旺盛发育的需要。另外一定不要为了让宝宝安静或者有事做不打搅你就给他零食吃,让宝宝明白食物是为了填饱肚子让自己不饿,绝不是满足精神或情感需要的。
3、家人以身作则,不挑食、偏食
“我爱吃巧克力!”对于甜味的亲和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甜食对于宝宝的诱惑力也是其它食物远远比不上的,但是如果吃的太多,会导致龋齿、肥胖,还会影响宝宝的口味,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建议家长制定限制性的规则,比如和宝宝约好,每天吃多少甜食,什么时候吃,另外,平时在选购食物的时候,尽量少买或不买甜食,减少甜食在家中出现的频率。
经常陪伴在宝宝身边的是家人,然后宝宝对亲近的人的依恋和模仿能力就特别强,若父母都挑剔某种食物,也不买自己不喜欢吃的某种食物,宝宝就会很少吃到;或家人在餐桌上讨论“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怪怪的”,宝宝察言观色,也会对那些食物不感兴趣,进而有不好的印象,导致挑食、偏食。
若家人以身作则,不挑剔蔬菜的味道,什么都吃,饭桌上总是准备足够而适量的鱼、肉、菜,宝宝就会把这样的饮食习惯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会产生偏食、挑食的模仿效应了。
4、不要吃“垃圾食品”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会接触到更多的人:邻居、亲戚、小伙伴等。大家会喜欢逗乐宝宝,然后那些色彩鲜艳、小包装的零食就会特别吸引宝宝的眼球,里面新奇的味道让宝宝觉得家中的饭菜索然无味,产生偏食、挑食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不能视而不见。首先尽量跟亲友说明不要用这些东西来哄逗宝宝,也不要强调这些东西有多好吃。然后平时要耐心地、温和地给宝宝讲为什么不能吃那些垃圾食品,配合简单的图片告诉宝宝可能的结果,形成他的潜意识,帮助他来抵制诱惑。另外,尽量让宝宝吃饱饭后再跟小朋友玩儿,可降低他对零食的热情。
总之,妈妈要明白,宝宝开始偏食并非不可纠正,我们有信心送给他伴随其一生的礼物——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身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儿童挑食怎么办?
育儿观念:儿童挑食怎么办?
1.首先孩子吃饭的地方要固定,吃饭前,父母尽量不要安排孩子进行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玩玩具等活动,应将电视等关掉,玩具、书籍收起来放好。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饭,研究表明,经常没有父母等亲人陪伴吃饭的孩子会滋生出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以至影响其性格的健康发展。而且一个人吃饭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和指点,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自己认为好吃的多吃一点,其他的饭菜动也不动,而和父母等亲人一起吃饭的孩子不仅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也能促进自己的食欲,不知不觉就会多吃些食物。
3.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就餐环境,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遵守必要的用餐规矩,并且做到以身作则。父母不要在吃饭时争吵,把餐桌变成战场;不要采用激烈的手段(如训斥、打骂、恐吓)强迫孩子吃某些食物,以免造成他们的沮丧情绪,影响食欲。事实证明,和谐、安详的用餐气氛可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反抗心理,促进孩子的食欲。
4.大人要起到表率作用,不挑食厌食,其中包括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妈妈为了下一代的健康,要尽量做到科学选择食品、做到食品多样化,保证其营养均衡全面。
5.饭菜的花色品种要多样化,注意食物种类、花色、口味、形状和搭配,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行为。
6.食物新鲜、制作卫生、现做现吃、不吃剩食。多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多选择一些鱼虾、蔬菜和水果不能互替,多选择一些深绿色、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
孩子挑食怎么办?
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就称为挑食。挑食对儿童的影响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1.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2.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
,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3.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4.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对策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1.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育儿知识:宝宝不再挑食了
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存在挑食的现象,这也是令老师和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对于这种不良现象,我们班尝试用了一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效果不错。
早点喝牛奶。香喷喷的牛奶许多孩子都挺愿意吃。可是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却不喜欢,一到喝牛奶他总是挺难受。许多老师拿他也没办法,我想过去喂他,想让他多吃点。可又一想,这样既不能改掉他挑食的坏毛病,又让他进餐产生依赖性,怎么办呢?他不愿意喝牛奶,可眼前却有牛奶等着他,还是先减轻一下他的思想负担吧。想到这里,我便拿了一个空杯子来到他的面前,从原来的杯子里倒了一点点,对他说;“宝宝,你不想吃,就少吃点吧,这么少你一定很快就吃完的,对吧。”他一看一大杯一下变成了一小杯,真像是卸了千斤重担似的,小眉头马上舒展开了,竟乐意的自己吃起来,两小口就轻松地吃完了。我一看,马上高兴地说;“呦,宝宝吃的真快,进步真大呀,来,再来一点,好吗?”说着,我又给他倒了一点,当然,还得鼓励他一下;“宝宝,刚才你吃的真快,其他的小朋友都没吃完呢,再喝这一杯吧,你一定还会喝得很快的!”由于又是一小杯,再加上得到了称赞,不一会他就又吃光了。就这样,我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那一大杯牛奶分成很多小杯,竟也让他吃完了自己的一份。以后,我对班里其他几个挑食的孩子也用这个方法,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们可都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再也不用为进餐发愁了。
其实宝宝们挑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家长的。家长们不能因为过分的骄纵宝宝,默认宝宝的挑食行为。应该有计划的帮助宝宝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家长准备饭菜时可以鼓励孩子共同参与,有意识地让他们看一看菜肴的加工过程。这样会使孩子对美味的菜肴充满向往和期待。针对挑食的孩子,家长可以巧妙地搭配各种食物,把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食物进行“完美组合”,也可将他不爱吃的食物来个“大变身”,以唤起孩子的食欲,使他乐于尝试各种食物。有时孩子不愿尝试某种食物是因为对其不熟悉、不了解。比如家里平时就不吃胡萝卜,孩子在幼儿园吃时大多会排斥。因此,家里平时的饭菜应该相对多样化一些。遇到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家长更应该在孩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激发孩子进食的兴趣和愿望。
挑食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掉的,这需要家长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家长应坚持鼓励和引导,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进餐习惯。
育儿知识:养育不挑食的乖宝宝
育儿知识:养育不挑食的乖宝宝
1、言传身教,通过家长自身行为影响宝宝饮食习惯
针对宝宝挑食这一毛病,年轻的父母平时可以经常在宝宝面前吃一些他比较挑惕的食物和菜肴,在吃的过程中还要故意作出特别喜欢吃的动作,让宝宝潜意识里认识到这些食物是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很可口,这样逐步引导宝
宝来尝试接受食物。
2、添量喂养,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逐步接受正规饮食
家长们发现,其实宝宝对某些他不喜欢的食物并非是天然排斥的,宝宝挑食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的调整来纠正的。年轻的父母可以在不告之的情况下,采用少量添加、逐步添
加喂养的形式,在宝宝的日常食物中少量添加他挑惕的食物,以此让宝宝顺其自然接受这些食品。
3、家园共建,让宝宝在受鼓励的情况下改变挑食习惯
有专家指出,挑食这一现象需要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和加倍重视,家园共建有助于帮助宝宝纠正挑食不良习惯。专家认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当面表扬宝宝饮食方面的进步。比如,老师可以在家长来接宝宝时告诉家长,宝宝今天进步多了,吃了二只虾,家长此时也要适时加以鼓励。如此一来,宝宝在受到双重鼓励的情况下,会慢慢接受这些食物。
育儿心得-怎样教育宝宝
育儿心得-怎样教育宝宝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来小白杨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在茁壮成长,再次评为明星宝宝,父母深感骄傲和自豪,我想说,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
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现在和将来勇敢面对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美,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朱小漠同学在中班的学习,还算是比较轻松,回家没什么作业写,所以双休日为他报了特长班,想让他更好的和同龄孩子去交流去玩,孩子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爱孩子就必须懂得孩子欣赏孩子,激励和表杨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
互相尊重。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和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就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了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引导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他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和督促,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他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开展引导。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成家,我们只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三点粗浅心得,真诚感谢帮助我儿子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育儿知识: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育儿知识: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父母的不正确指导,或是大人不恰当的恐吓,让宝宝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当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到害怕和恐惧。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消除宝宝的胆小恐惧呢?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告诉孩子要学会长大,学会面对。并且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让他从收获中找到自信和快乐。不要因为过分地溺爱,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帮助他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父母直接帮他解决问题。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宝宝胆小怕生怎么办?孩子在感到恐惧的时候,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给宝宝讲讲故事,陪他看动画片,或是给他听一些安静抒情的轻音乐。当然故事和动画片的内容最好能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一些关于雷电的形成和防雷的小知识,教会宝宝在打雷的时候要科学防雷,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对雷电的恐惧。
3、不要责备宝宝
当孩子感到恐惧害怕时,爸爸妈妈不要嘲笑和责怪宝宝,这样不仅改变不了孩子胆小的性格,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宝宝要和颜悦色,就算宝宝偶尔做错了父母也不要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更不要威胁宝宝,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害怕心理。
4、耐心陪伴孩子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父母都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宝宝,抱着宝宝,给他们心理的安慰。多和宝宝聊天,陪他做游戏,玩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宝宝的情绪变化,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