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孩子
发布时间:2020-07-06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教案评价 幼儿园活动方案评价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怎样评价孩子”!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许多的环节,有些环节不在同一场地上,如;晨间活动和户外活动就分别在教室和户外进行,为了让队伍整齐,我总是不断提醒小朋友“小眼睛看前面”,今天活动结束时,我让小朋友排好队进教室,他们都一个跟着一个走,只有梦涵一个人走在了队伍外,我马上提醒道:梦涵,眼睛看前面。
”梦涵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继续走。
我很纳闷:梦涵平时是个挺懂事的孩子,今天是怎么啦?于是我走到梦涵跟前问:“,梦涵今天走路的时候眼睛怎么不看前面的小朋友啊?头低低的走路是不高兴吗?”虽然我不是在责备她,她却显的不安。
小声的说:“我本来是走在线上的,她们没有走在线上。
”原来为了让小朋友走成一条线,我要求他们沿着操场上的“绿线”走,绿线也就自然的成了小朋友排队时的“标准线”。
梦涵知道沿着绿色的轨道能走整齐,于是低着头眼睛看着绿线很认真的走,不了解情况的我认为梦涵没按老师的要求走,还差点批评了她,这时我庆幸自己先问了问情况,避免了一个错误的评价。
及时给孩子的评价,能让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好的行为及时得到纠正。
在处理事情时不要怕麻烦,多听一下孩子的声音,以朋友的身份了解情况,对孩子多一份责任,相信会发现孩子更多的朴实与纯真。(笔稿范文网 wwW.Gx86.coM)
关于“怎样评价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怎样爱孩子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样爱孩子》的文章,说的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种爱孩子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更是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中就是一家人的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溺爱是无止尽的。孩子是需要家长们的爱的,然而,爱孩子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的去溺爱,把所有事情都包办,不给孩子经历各种磨难各种锻炼的机会,甚至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在这些被溺爱的孩子的意识里,他们认为好的东西都应该归他,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父母替他来做,家长也觉得只有这样才是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溺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孩子会面对不了挫折,会适应不了日后复杂的社会。父母的爱是最高尚最无私的,但是如果爱的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苦果。相反,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培养他自己解决事物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生活中得到该得的锻炼。希望天下的宝宝们能从小在健康的爱中逐渐成长。
怎么样的批评孩子才愿意听
在与孩子、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会是火冒三丈,对孩子进行一顿批评,希望孩子永远记住前车之鉴。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那不是正确的批评方式。那么,怎样得批评,孩子才愿意听呢?一、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我们成人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以便指出症结所在,再决定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我们要以这种诚恳、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心情,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批评。二、就事论事当孩子有错时,我们的家长往往会一一历数孩子的过去,这样孩子不但不愿意听,还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旦观点对立、感情隔阂、即使再正确的话,孩子也难以听进去。其实,我们家长应该就事论事,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并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法。三、正面引导要态度冷静,语意明确,要从正面去教育,避免使用训斥等消极方法。遇到问题时,进行客观分析,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正确的认识自我。四、以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请相通、心相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以父母为中心的观念,不要以成人的心态要求孩子。孩子有了错,家长们不要强行让孩子认错,不妨把自己和孩子交换一下位置,一会一下孩子的心情,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批评孩子,才能使孩子乐于接受。
教孩子怎样用剪刀
使用剪刀是一种很基本的生活技能,只要让孩子多使用剪刀剪东西,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力度的控制、手脑并用等都能得到很好发展。本学期开始,我的手工课大部分内容都要使用剪刀,我是怎样教孩子如何正确的使用剪刀,使用剪刀时应注意哪些安全。在此,提供一些我指导幼儿学用剪刀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先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剪刀,让孩子摸摸、看看,教会孩子正确握剪刀的方法和安全使用剪刀的知识,如:知道剪刀的刀口部分是不能用手摸的;剪刀不能拿在手上舞来舞去;不能拿剪刀扎小朋友等。
2、教孩子如何使用剪刀,告诉孩子剪刀可以剪什么,不可以剪什么,如:可以剪纸、剪布;不能剪小朋友的头发、衣服等等。
3、引导孩子从简单的线条开始学剪纸。如:用“面条”教孩子剪直线;用“小蛇走路”教孩子剪弯线或曲线;用“饼干”教孩子剪圆圈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就都能剪出光滑、漂亮的作品了。
怎样让孩子有创意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性,只是表现的方法不一而已。孩子的创造不是发明,也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更不一定在社会范围之内,但是我们希望孩子有的不是他们创造的产物,而是他们用于创造的精神和不断增强的创造能力。
3岁的孩子用一个贝壳和一个海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两手分别拿着“猫”“鼠”,比划着一场“猫”“鼠”大战,还用不同的声调为“猫鼠”创编对话,非常新颖有趣。孩子们的举动,让我体会到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创造力量,也使我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把一盒牛奶倒进金鱼缸,结果金鱼死了。结果很伤心的边哭边问我:“你说喝牛奶营养健康,金鱼怎么喝死了?”我想,创造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创造过程中常常要面对失败的风险。我们大人的一次责骂,可能会让他们缩手缩脚,把心爱的金鱼养死了,可能让孩子伤心的不敢做第二次尝试,创新意识就这样消失匿迹。如果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多尝试,即使不合规矩,也应教给他正确的做法来代替责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经验丰富了、能力增强了,他们会坚信自己有能力尝试多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的思维,也就是发散性思维。经常和孩子进行思维的游戏,能帮助他们提高发散性思维的适量。在家中,家长和孩子可以玩词语接龙的游戏,看谁接的快和准确。还可以玩“开放性问题”例如,一家人共同回答:“妈妈和警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猫和冰箱有相同的地方吗?”鼓励孩子大胆创意,不及对错。你会发现孩子说出的答案会多过大人。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孩子们喜欢玩而且还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帮助孩子的创造力在求新求异中得到发展。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
导读: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让孩子开口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怎样吸引孩子的眼球
每位老师在上课时都要求孩子的小眼睛看着老师,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听讲,可是,当孩子的眼睛看着老师时就真的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了吗?
一节语言课上,我在朗读一篇散文诗请孩子们欣赏,孩子们都瞪着小眼睛一边看着我,一边听我朗读,样子看起来都很认真,可当我读完提问问题时,结果却没有几个孩子能回答上来。原因很简单,貌似在认真听讲的孩子们其实早就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进去。我马上分析孩子走神的原因,接着,我又重新读过,结果和第一遍有着截然不同的状况,所以我提问到的孩子都回答上来了。
这一遍,我模仿了各种植物的样子,并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方式来朗读,还找了几个孩子和我一起配合表演,他们觉得这很有趣,都瞪大眼睛想听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所以这一次大家听得都很认真。
总结这一堂课的经验教训:
1、老师上课时首先应该提醒自己是在给孩子上课,而不是小学生。要多一点孩子的活泼、幼稚,少一点成人的稳重、优雅。在我的课堂上,大多都是以孩子的语气来进行,这样孩子们既能听懂又听不厌。
2、让“死”的课堂变“活”,“静”的课堂变“动”。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听音乐、做律动。于是我便经常在课堂上安放一些小音乐、小律动。比如把一首枯燥乏味的儿歌加上音乐,加上动作,让孩子边唱边跳,边玩边学,很快孩子们就学会了。
3、多些自由,少点约束。课堂上除了严格要求孩子的课堂听讲习惯和常规之外,应尽量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空间,不要过于约束他们的表现力。过多的约束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而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会很大程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孩子课堂上听得认真,就要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有了学习兴趣,老师才能真正做到“吸引孩子的眼球。”
父母应该怎样爱孩子
在现在的家庭中,依旧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等,而我们未来的幼苗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好像跟他没有关系似的,随意的摆动着身体,好象随风摆动的柳枝一样。
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疲,有说有笑的做着这件事,好像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样。
刚巧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件事,说:“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
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
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
”“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
”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
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
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
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
”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同时与家长交流经验,让他们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
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
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爱孩子,凡事都给他们准备好,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怎样让孩子睡个好觉
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想睡觉或睡觉不安稳,来求教保育员,“有什么法子让宝宝睡个好觉?”据我们的观察,托儿所的孩子,有的上床后很快就进入甜甜的梦乡,而有的孩子睡不踏实,似睡似醒,也有个别孩子躺在床上,翻来翻去怎么也睡不着。造成宝宝入睡难,首先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睡眠的时间比别人少,晚上入睡就晚,让他早睡,他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翻身叹气,可是,他白天的精神不错,活泼好动。可见,这种孩子睡眠的确比一般的孩子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只能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他早睡多睡。另外,通常还有以下的原因:1.疲劳过度。睡前玩的时间太长,情绪过度兴奋、激动;或白天受了某种惊吓,心情焦虑,神经情绪不能放松,得不到抑制。2.卧室及卧具不舒适。最常见的是室内空气通风不良,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卧室光线过于明亮,没有良好的睡眠环境。3.饮食不当。晚饭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既增加消化道的负担,迫使胃不停地蠕动,又影响了睡眠质量。这点常常被父母疏忽。4.运动量不足。有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同样的活动量,别人已经累了,他还没个够,他需要发泄更多的精力。还有的孩子则是各种原因造成运动不足,白天运动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所以,就不容易自然地入睡。5.疾病的影响。宝宝身体上常会有一些小毛小病,不那么舒服,如头痛、咽痛、鼻炎、有蛔虫等,而这些不舒服又常常得不到大人重视,没能及时帮助孩子消除,影响了睡眠。我们的建议:*建立一个基本固定的睡眠作息制度,尽量按时起床,按时入睡,夜晚以8:00入睡最为适宜。*睡眠的环境要保持安静,空气清新,室温以摄氏18~20度为宜,卧室光线要柔和。*宝宝最佳的睡眠姿势是右侧卧位,身体略弯曲。*晚餐不要吃太饱,睡前喝一杯温牛奶;*睡前用稍热的水浸泡双脚,有助于孩子入眠。*白天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安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增加活动量,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延长户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