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处罚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

发布时间:2020-06-28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在宝宝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普遍都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宝宝在幼儿园是否受到过批评和惩罚。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我们现代父母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讲道理,多用赏识,少用惩罚。其实,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要相信老师&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惩罚肯定会很多。其实,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许多媒体报道的缺乏职业道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信任老师。而且,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的主要施教者,即使老师偶尔有冤枉和委曲孩子的地方,如果当家长的能够引导孩子宽容面对,老师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因此,无论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了什么委屈,我们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实用文书网 WWw.wEi508.Com]

作为家长,自己孩子受到惩罚,心里肯定会难过。但是,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必然存在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惩罚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家庭教育中,自由过了度,孩子容易缺乏规则意识,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教育,其实正好弥补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如何面对自己被惩罚。

只有孩子真正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惩罚就有积极意义。更何况,孩子以后走上社会后,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会更多,小时候不适当承受一些委屈,长大了更是听不得一句负面的评价,动不动跳楼自杀,这样的例子难道还不多吗?

家长做孩子心灵的伙伴

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没有成人那么丰富,喜怒哀乐往往都写在脸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就要主动询问。询问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拼命追问。可以以一个朋友的方式沟通,比如,“妈妈现在是你的好玩伴,你要跟你的朋友说下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呢?”

妈妈应该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有区别性的解决。如果确实是老师或者其他人的错误,妈妈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他并没有做错,在妈妈心里他还是好孩子,只是跟老师的沟通出现了小问题而已,只要孩子在这方面改进就可以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恰当的循循善诱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时,就会在生活方式及语言上出现较之其年龄更小的状态,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

为什么会退行呢?原因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失补偿”。不管你是多大年龄,你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对过去失去的未满足的东西的补偿,或许是朋友,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爸爸妈妈的爱。所以当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爱有了要求,也多了指责,当他们在你面前开始撒娇、耍赖的时候,便是他们又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像以往一样的爱,产生了安全感。

父母对于孩子这样撒娇、耍赖的行为多为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们更该自省: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了附加条件,孩子觉得父母不再像过去那样爱他了,所以孩子失落,想要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爱。尤其是有了弟弟妹妹的家庭,父母更应该对老大有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让他们能够重新体会到过去独子那样的宠爱。父母也应该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给孩子造成的失落都是无心之举,对孩子说说抱歉。当孩子有了“退行”,父母应该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因为那是孩子小小的坏心思,他在检验你的改变,检验你的爱的真实性。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尿床?


尿床,在许多专家的眼里已不单纯是种疾病了,因为,它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发展,因此,在帮助孩子治病的同时,父母或老师更应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语、行为、态度中伤“心”。

1、尿床,不可太重视,也不能无视

许多父母或老师一直以为尿床是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视孩子的尿床现象。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进行的婴儿膀胱活动及睡眠脑电波研究显示,即使在新生婴儿,排尿也不是由简单的脊柱神经反射控制,而是与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有关。超过1岁的小儿已不会在熟睡中排尿。除却一些生理因素,比如遗传、膀胱功能障碍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父母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因此,陆老师建议父母别把孩子尿床当“大事”,但也千万不能忽视对此的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父母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2、尿床关联孩子自尊发展的3个要素

尿床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如果,5岁以上的儿童仍有每周超过两次以上尿床现象,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绍,儿童自尊发展共有4个要素:外貌、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而尿床问题与后3大要素关系密切。因此,为避免尿床儿童的自尊心受伤害,父母的态度十分关键。

3、尿床儿童不仅需要生理治疗,更需心理输导

一般采用抗利尿荷尔蒙类药物和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内裤装上感应器,令它接触到尿液时便会发出讯号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反复训练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除了医生的治疗外,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调节和疏导,对父母来说,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树立信心;

2)应该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而是一种疾病;

3)准备好小尿盆,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小便。

4)禁穿尿裤,可在床单上作些局部预防;

5)晚餐后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

4、尿床的宝宝更容易孤独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举办了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陆老师要特别提醒各位父母,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01

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02

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03

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04

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以上是关于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四大方法的介绍,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园共育:翘尾巴的孩子该如何应对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的,不由自主地进行表扬夸奖。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

家长面对喜欢“翘尾巴”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家长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经常受表扬,有一点骄傲是难免的,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正面去泼冷水。克服这种骄傲情绪的办法不是教训他,迫使他承认自己不行,而是让他多见见“高人”,让他去接触更优秀的孩子,使他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二,家长要沉着对待,改变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的普遍情形是,孩子考试或表现得好,往往是孩子喜笑颜开,家长眉开眼笑;而反之,往往是孩子垂头丧气,家长冷眼相对。因此,家长应该从改变自身态度做起,认识到孩子现在的小成就不等于将来的成功;暂时的失败也不是永久的失败。家长让孩子在成功时刻保持冷静,让沉着的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家长也要适当庆贺、鼓励孩子的表现,适当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给孩子些真诚的鼓励,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的努力得到回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家长要把握好火候,适时、适度地把孩子从喜悦中“拽”出来,帮他回复常态,防止其“脱轨”。教育孩子懂得,如果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会“翻船”的,也会像龟兔赛跑中那只骄傲的小白兔永远落后于小乌龟。

第四,家长更应该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理性指出其缺点所在,明确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如哪个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功课有薄弱环节需要补补,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尝试,让孩子理解胜利的同时,更好地克服困难,这样孩子骄傲的表现也只得很适当了。

第五,家长还可以适时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适当挫挫其骄傲性格,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最为完美。当然,在孩子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时候,应该给他鼓励和信心,否则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变得自卑起来。这个时候的规劝是很有效的,让他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

如果你有一个爱“翘尾巴”的孩子,该如何应对,你找到方法了么?

通过以上内容做为参考,只要你引导达当,让孩子明白现在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还有更大的成功等着自己去努力,相信慢慢的,“翘尾巴”的现象就会改过来了。

相关推荐

  • 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
    2020-06-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恰当的循循善诱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时,就会在生活方式及语言上出现较之其年龄更小的状态,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 为什么会退行...
    2020-10-14 阅读全文
  •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尿床? 尿床,在许多专家的眼里已不单纯是种疾病了,因为,它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发展,因此,在帮助孩子治病的同时,父母或老师更应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语、行为、态度中伤“心”。 1、尿床,不可太重视,也不...
    2021-02-01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01 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
    2021-07-09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翘尾巴的孩子该如何应对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的,不由自主地进行表扬夸奖。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 家长面对喜欢“翘尾巴”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家长应该保持...
    2020-07-08 阅读全文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

2020-06-1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恰当的循循善诱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时,就会在生活方式及语言上出现较之其年龄更小的状态,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 为什么会退行...

2020-10-14 阅读全文

尿床,在许多专家的眼里已不单纯是种疾病了,因为,它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发展,因此,在帮助孩子治病的同时,父母或老师更应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语、行为、态度中伤“心”。 1、尿床,不可太重视,也不...

2021-02-01 阅读全文

01 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

2021-07-09 阅读全文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的,不由自主地进行表扬夸奖。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 家长面对喜欢“翘尾巴”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家长应该保持...

2020-07-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