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淘气的土豆
发布时间:2020-06-18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学习故事 幼儿园中班学习故事 记录对象:李浩然,转眼间我们种下的土豆已经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来到菜地里,希望能在这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你显得很兴奋的样子,瞧,你都迫不及待的把铲子握在手上了。来吧,开始行动喽~你和吴璇商量后决定一起合作挖土豆。卷卷裤脚和衣袖,蹲下身来,用铲子往土里小心翼翼地挖着。咦,挖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挖到,土豆去哪儿了?吴璇有些不耐烦了,对你说:“吴璇,是不是没有土豆啊?”“怎么会?应该有的,我们再找找!”翻了好久,你们终于挖到了一颗“大”土豆,瞧你开心的样子。你把土豆放在手里,轻轻地把多余的泥土拍掉。这是属于你们劳动的果实哦。
你发现这一次的土豆长得并不多,就来问我:“为什么土豆只有这么点?我看人家农民伯伯的土豆一颗下面就长了好多呢。”“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你觉得我们的菜地缺少点什么呢?”“可能是阳光吧
,这里照到的时间比较少。”“嗯,也许吧。你可以经常来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看着你专注的样子,我想你一定是在思考吧~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能在学习什么?
在别人觉得没有希望挖到土豆的时候,你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你果然取得了胜利。你是个乐于分享的孩子,你能把你的劳动果实与别人分享。面对土豆生长不旺盛的情况,你有乐于探究的精神,能努力寻找原因。我想,这就是你的成长!
机会和可能性
我想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植物种植的书籍,便于你对它的研究。下次我们可以找一块肥沃的土地,充满阳光,再去尝试种一种土豆,期待下一个丰收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科探区学习故事:淘气的气球
从天而将了一个大红色的没气的气球,有一个孩子傻傻的望着我,猜猜也知道,这个气球来源于他,气球离我这么远,怎么会飞到我这里呢?我走过去,把气球还给他,见我没批评他,开始给我介绍起他玩的气球:“陈老师,我的气球可淘气了,我都分不清他会飞到哪里去。”我说:“你的气球这么神奇呀,真厉害。”我迅速结束掉我们的对话,我想让你自己探索发现气球的奥秘,怕我的意见会打扰到你的活动。
我走当一旁,看见你在气球盒子中挑选着什么,拿起一个吹了吹,放回盒子里面,又换了一个,试一试,又换了一个,吹起来了。我终于知道你在挑选什么了,有些气球比较松,很容易吹起来,有些气球比较紧,非常难吹起来。你拿着吹好的气球,手一放
,气球像窜逃的小老鼠,一会就飞远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气球会飞到我的地方来了,你又试了几次,气球吹的大一些,飞的远一点,吹的小一些,飞的近一点,真的太好玩了。
你走过来说:“陈老师,我给你表演一个节目,你想让气球飞哪里,我就可以让他飞哪里去哦。”“这么神奇呀。”你迅速吹好一个气球,我说:“朝上面飞。”你一松手,气球真的往上的方向飞过去了。“好神奇呀,真的往上飞了。”你得意的说:“因为我把气球的尾巴上的点朝上了呀,这个点朝那边就会往那边飞。”其他小朋友的目光也都被你吸引过来,我们下次全班一起来和淘气的气球玩吧。
在这里我看到:
气球是科探区常见的材料,一般孩子们都会在科探区吹一吹气球,把他扎起来当装饰物,今天吴昊轩发现了气球的另一种玩法,当气球充满气的时候,把手放掉,气球会飞出去,而且飞的很远。吴昊轩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气球的秘密,当气球的底朝一个方向时,气球就会朝这个方向飞。
机会和可能:
孩子们对气球可以飞的活动也十分感兴趣,趁着科技节的开展,可以举行一个“淘气的气球”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尝试、实践中发现气球的奥秘。科探区可以给幼儿投放更多的可供幼儿自主探索的材料。
学习故事:收获豌豆苗
时间:**
地点:自然角种植区
对象:谢**杨**李**乔**
观察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我和薛老师在走廊为幼儿创设了“自然角种植区”,请家长自选一种盆子填上一些泥土,播种适合秋季的植物种子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以此来引导幼儿观察青菜、萝卜、大蒜、葱、小麦、蚕豆等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另外,我们在班级内开辟“芽苗菜”水培基地,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水培。谢**,我发现你每次都喜欢观察我们提供的“芽苗菜”水培基点,每天到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区观察照顾这些芽苗菜,在你的精心照顾下,芽苗菜越长越旺。
注意:
早上你一进教室,直奔卫生间,将小喷壶住满水,小心地往走廊自然角走去。只见你将小喷壶的嘴对着这些芽苗菜洒水。洒好水后,你用手摸摸中间一层的豌豆叶子:“哎呀,中间一层的豌豆都长这么高了,都装不下了,好多豌豆的头都歪了。”你自言自语的说话声被教室里的杨**和乔**听到了,你俩赶紧来到“芽苗菜”水培基点蹲下来看用手轻轻触摸着这些豌豆头:“豌豆头可好吃了,我们可以摘下来让厨房里的奶奶煮给我们吃。”杨**建议着。“好呀,”你们一起附议着。乔**回到教室从美工区拿来了几把小剪刀并叫上了李**一起来剪。“我们把中间一层的豌豆苗放到最上面吧,这样方便我们剪。”李**说完就将中间一层的豌豆苗跟最上面一层的芽苗菜对调了一下。只见你们几个站在架子周围,小心地将长长的豌豆苗剪下放在一个塑料箱中。不一会儿,终于剪好了,你们将架子放回原处。只见你们三个高兴地对我说“黄老师,陪我们去厨房吧,我们请厨房的奶奶帮我们煮一下,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大家分享。”我点点头带着你们来到厨房把豌豆苗交到厨房奶奶的手上。
中午,厨房的奶奶送来了炒好的豆苗菜,我给你们每人都分了一份,你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豆苗菜,纷纷说:“豌豆苗真香呀。”
识别:
现在的孩子,即便是生长在农村,却也很少到田间去看过庄家的收种,更别说去参加农事活动,看都没看过,就别提去做了,好多的农作物、水果、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长在哪里就更无从知晓了。为了让孩子们重返自然、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区”。自从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区”后,我发现这里就变成了你们学习、了解自然的原始课堂。各种芽苗菜、蒜苗、小麦、蚕豆、水培植物及各种多肉植物的成长变化让你们惊讶大自然的奇妙。今天,看到谢佳昊、杨钰晨、李天钰等小朋友摘取用剪刀剪豌豆毛的兴奋劲儿,我也被你们的快乐所感染。
“自然角种植区”给你们提供了参与观察、发现、照顾的机会,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你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你们的爱心行为和爱心情感。在照顾这些植物的同时也让你们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快乐,懂得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相信在多年以后,你们依然会记得,曾经在班级“自然角种植观察区”的收获。
回应:
这半个多月来,你们从中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在促进你们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和观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你们的爱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让你们通过种植或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通过照顾管理自然角种植区里的植物来培养你们爱心,让“自然角种植区”真正成为你们尝试、探索、开发的基地。
学习故事:小猫的故事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背景:开学初,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有一节活动《给爸妈写封信》。那时候,我班孩子对写信的格式都已掌握,也都图夹文地尝试过了。这次,主题活动《动植物王国》里,又有一节关于写信的语言活动《给动物朋友写封信》。经过了第一次的尝试,这次在写信的过程中,会喷出什么火花呢?
注意:老师把故事《给动物朋友写封信》完整地讲了一遍,抛出问题:“故事中,谁给动物们写信了?写了些什么内容?如果是你,你想给什么动物写信?”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其中,楠楠说:“我想给小猫写一封信,因为它太调皮了。”彤彤接着发表意见:“那,我也给小猫写封信。”熙熙也点头同意。小家伙们的写信时间开始了。轩轩突然问我:“老师,你好怎么写?我想写下来。”我立刻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大大的“你好”。没过一会儿,楷楷问我:“老师,对不起怎么写?”我也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下来。“老师,风怎么写?”“老师,冰怎么写?”“哦,原来这个冰里有个水字啊!”就这样,我们小朋友们的信完成了。
识别:《指南》中指出:“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比起上次,今天的写信过程中,孩子们的需求不一样了,他们开始主动要求写文字。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满足孩子们,我只负责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但不教怎么写。让他们像画画一样地把字画出来,感受这些字的外形,初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它。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孩子们的前书写能力。
回应:
1.做一个引导者。开学初,我们班就计划着重点放在大量识字这一块。日积月累中,孩子们已经潜移默化地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写、喜欢读。为了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的“读写区”里又增加了动物词组互动墙,孩子们很喜欢。
2.做一个支持者。活动中,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鼓励孩子用图画的形式把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但是,当有孩子突然问:“XX字怎么写?”的时候,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们,写给他们看。我也不确定这是“前书写”的培养还是“小学化”的倾向。
学习故事:轮流玩的故事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室内
观察对象:祺祺淼淼楠楠
观察者:**
观察背景:我跟小一班和小三班借来了不一样的桌面玩具,孩子们“抢着玩”的一幕被我记录下来……
注意:
孩子们的游戏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我看到祺祺皱着眉头,一只小手直直的朝着淼淼指去,还有一只手拿着玩具。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淼淼拿着她篮子里的同款玩具。我没有介入,一直观察着。一旁的楠楠看到了,走过去对淼淼说:“你应玩具先给祺祺玩。”“那我玩儿什么?”淼淼也皱起了眉毛。“大家轮流玩儿,祺祺先玩,玩好了你就可以玩儿了。”“那好吧,给你!”淼淼把玩具给了祺祺。祺祺拿着玩具继续她的拼插,淼淼则看着她玩。不一会淼淼又重新找了一个玩具,独自玩了起来。
祺祺玩儿了一分钟左右,楠楠说道:“可以让我玩儿会了吗?”祺祺就把玩具给楠楠玩儿了。两人就轮流玩了好几轮。
识别:
这是一次简单的游戏规则产生的过程。开始时,孩子们自主选择玩具。正巧祺祺和淼淼选择了相同的玩具,两人都需要,所以必须要有人退让。但是刚开始由于两个人毫无交流,游戏无法进行。我默默观察着他们两人下一步会怎么做。这时楠楠无意中成为了一个介入者加入了。她很有条理的给他们想出了游戏的办法,他们最终也接受了。
楠楠是个爱动脑筋的女孩,她能够根据情况想出解决的办法。祺祺在以前的游戏中是一个十足的淘气鬼,她得不到的玩具就会用抢的方式解决,而今天很不一样,她今天是一直在等待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但是也比以前有了进步。
淼淼是一个容易妥协的男孩,当他失去了自己的玩具后,等的不耐烦了。他选择重新寻找新玩具。
回应:
这次简单的轮流玩的方法,平日里都是需要我们的引导才能进行。今天我看到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了。但祺祺在游戏时,其他两个孩子就只能消极等待。适当引导孩子轮流玩,每人玩一会儿后换人玩等等。这样既可以让不在玩儿的孩子先玩其他的,又完善了游戏规则。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参差不齐,在游戏中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搭配起来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教教育叙事(淘气的孩子)
一次户外活动课上,晓梅把一位名叫淘淘的小朋友撞倒了。淘淘坐在那儿哭了起来。而晓梅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头也不回的走开了。我跑过来,问明了情况后,就把晓梅叫了过来对她说:“你把同学撞倒了,就是你的错。为什么不把他扶起来、不跟他说声对不起就走了呢?”晓梅嘟着小嘴,十分委屈的说“我不是故意的,再说他也没受多大的伤啊!”。我心里不禁颤动了一下,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她才多大呀?”我语重心长对她说:“朋友之间就是应该相互帮助,要讲究和谐。你明白了吗?。”她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刚说完,她就跑了出去,我便跟着她跑了出去,原来只是虚惊一场:她把淘淘扶了起来对他说了声“对不起”就跑开了。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迎接我的是一张长可爱的笑脸,一个个小天使站在我面前,我觉得浑身都是力量。我太喜欢那群天真可爱活泼的孩子了,在他们中间,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多。和他们,我有说不完的话,有做不完的游戏,孩子们有话也多愿意和我说。一天晨检时,我看见琛琛不高兴,一会他趴到我耳边说:“老师。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孩子们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我感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多么伟大啊!
挑食的孩子
今天吃饭时,明明把没吃的饭菜全部倒进了垃圾桶,我问他:“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我不爱吃,留着干嘛。”这孩子肯定在家里娇生惯养惯了。于是,我找到了明明的母亲,问他:“家里平常都做什么菜给孩子吃?”明明妈妈说:“家里从来都是明明想吃什么菜就做什么。但几乎每顿都有肉。如果有事回家晚了就到旁边的餐馆里买点孩子愿意吃的菜。”我当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原来明明挑食的毛病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凡事都依着孩子,所以才出现了今天的结果。我对明明的妈妈说了今天中午发生的事,并嘱咐她,孩子已经长大了,不能什么事都依着他,应该让他试着什么蔬菜都适应。这样身体才能更强健。回到教室,我对孩子们讲了挑食的危害性。从此以后我班再也没有一个挑食的小朋友了。
有关丢锁事件所想
一天放学,老师要锁门,突然发现锁不见了。老师就问:“锁怎么不见了?”小朋友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还有的说没看见。想一想,今天早上打开锁,把锁放在了窗台上。,难道说锁会自己长腿,自己跑了。小朋友们有的鸦雀无声,有的笑嘻嘻的。“今天我们先不放学,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好想想,然后分头找找,看看谁先找到。一会儿,小羽小朋友从玩具箱里找到了锁,说:“我找到了。”老师表扬了他,
要小朋友向他学习。时隔不到一周,锁又不见了,还是小羽小朋友找到的,老师针对这件事对幼儿讲了一个有关东西丢失的故事。对小羽的事也再也没有提,到现在已经过了半年多了,班里再也没有丢过东西。
淘气的行行
案例背景:
行行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是个聪明的宝宝,但是这个孩子却很顽皮,平时却总爱捉弄别人,常常把小朋友能哭,上课也坐不住,常打乱我的上课秩序,这孩子总是不能安静,常让我觉得无可奈何.
案例描述:
早晨刚来到幼儿园,行行又把脚放到小朋友板凳上去了,还一边大声的吆喝:“我是超人”前面的几个小姑娘显然被她吓到了,都跑过来告状了,没办法,我赶紧出面制止,上课了,今天的主题活动是《神奇的轮子》我留给小朋友的问题是:如果你有一个轮子,你会让他干什么呢?我要把屋子全炸了,行行抢先回答,这不是明显的捣乱吗?我刚要批评他,可是转眼一想,每次我都用严厉的方式对待他,可是他看起来很无所谓的样子,今天何不换一种方式呢?于是我对行行说:“行行是个聪明的宝宝,老师相信你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的对吗?”行行很听话的点点头,谁还有别的办法?“我,只见行行竟然举手了”,好你来说,“我的轮子可以插上会飞的翅膀,带着老师和小朋友们到月亮上去,”太好了,这个想法真好,来咱们小朋友鼓励一下,看着行行一下子的转变,我突然有种很深的自责,原来对到调皮的孩子不一定要严厉的对待,有的时候他们更需要一个温柔的港湾。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因此,使问题处于一种不恰当的强化环境氛围当中,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严重性,再我一次偶然的态度转变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这样顽皮的孩子也有他温柔的一面,是我从来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于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想孩子所想,因材施教,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措施:
自从那次之后,我更加留意行行,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因为我开始明白,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传达着一个信息,一个我们还没接收到的信息――那就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的信息,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开始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我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尽量多关注孩子,并尝试着给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心着他。渐渐地,行行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的调皮了,能帮助老师做好多事情。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因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况存在着各种差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区域学习故事:海底的故事
区域开始了,你第一个走进了蛙小姐的书屋,你来到书架前一边翻阅着,一边说:“这本看过了,这本也看过了……”这时你看到新投放的动物手拿棒,你拿了两根开始玩起来。“你在玩什么啊?”旁边的小伙伴们也好奇起来。“我在玩小鱼,我们一起来玩吧。”你热情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加入讲述活动。“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抓住!”你带头唱起了儿歌,小伙伴每人一条小鱼跟在你的左右游来游去。“我是一条美人鱼!”“我是鲸鱼!”“我是鲨鱼!啊呜一口把你们都吃掉!”听到小伙伴这么说,你马上皱起了眉头,“你不可以把我们吃掉的,我们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扮演鲨鱼的小伙伴点点头。“我们是好朋友吧!”你又再次确认道。“我们当然是好朋友!”两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去玩吧!”你舒展开眉头,开心的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这个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爱、能与小伙伴们友好相处的、懂得分享的瑶瑶。你很在乎朋友对你的评价,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愿意和小伙伴一起参加游戏,并快乐的加入到集体游戏中去。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加入更多的小动物,把情节再丰富一点,让我们的故事再生动一点?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