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笔记:保护耳朵
发布时间:2020-06-12 幼儿园保护耳朵说课稿 幼儿园保护眼睛教案 幼儿园保护眼睛说课稿 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吵闹不休,声音很高,尽管我一再强调孩子们活动时声音低一点儿,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可是,只一会儿工夫孩子们便又开始吵闹,我正琢磨怎样让孩子们声音低下来,没想到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一件小事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老师,杨智越的耳朵里塞满了纸。”一个声音从图书角传来,我循声而去,果然看见可爱的杨智越小朋友耳朵里塞满了纸,正低着头津津有味地看书呢?“杨智越”,我轻轻的喊了他一声,他却毫无反应,于是,我边拍他的肩膀边提高了自己的嗓门大声喊了他。这时,活动室里已经是鸦雀无声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转向了我们。他慢慢抬起头看着我
,一副漠然无知的样子,我忙说:“你的耳朵怎么啦?”他慢吞吞地拿出耳朵里的纸,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我问:“为什么把纸塞进耳朵里?”他解释说:“小朋友们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我用纸把耳朵堵住,保护自己的耳朵。”他的回答使我眼前一亮,何不趁此机会,教育孩子们以后活动时,说话声音小一些呢?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说话声音太大,会把嗓子累坏,以后唱歌声音就不好听,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其他小朋友,这样做很不礼貌,以后在活动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呀?”“说话声音低一点”“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孩子们纷纷回答。我还趁机教育孩子学会了正确保护耳朵的方法呢?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声音也渐渐低了下来,杨智越再也不用把耳朵“堵”上了,他调皮地朝着我笑了。(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树立现代保教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保教技能,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对幼儿充满爱心,多鼓励,多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奇怪的耳朵
在日常活动中,有许多的老师可能和我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孩子们上课如果感兴趣的话,一定是用扯着嗓门来回答问题,这样不但对孩子的声带发育有影响,而且也给孩子们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
今天又是一节音乐课,孩子们象往常一样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和自己的伙伴吵闹。
于是我又用奖励“苹果”的办法来引导他们唱歌,还真怪精力一下很集中了,可是又出现了以前的状况,孩子们扯着嗓门大声的喊歌。
“小朋友,你们在做什么?”我假装什么都听不见,接着问:“我怎么只看见你们张着嘴,而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孩子们都瞪大眼睛没有一个说话的,只是很奇怪的你看我,我看你。
于是我又接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老师耳朵的原因,老师忘记了自己有一对奇怪的耳朵,特别大的声音听不到,特别小的声音也听不到,只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
”这样一说孩子们好象明白了什么,唱歌的声音还真是好听多了,不再喊歌了。
的确,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需要我们来添画一些美好的东西。
老师要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就应该从一点一滴来做起,只要我们有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幼教随笔:老师,我来保护你
上午我们进行完教育活动,准备带宝贝们出去晒晒太阳浴,这时隔壁班级的刘老师过来借东西,临走时和我开玩笑,推了我一下,没想到这个无意间小小的举动引来了“众怒”,孩子们一下子不受控制似的往我这边冲过来,小手边做手枪状,嘴里还不停的说着:“你敢欺负我的老师,砰、砰、砰”。孩子们挥舞着自己的“小手枪”一齐朝着刘老师发射,诚翔跑到我身边拉拉我的衣角对我说:“媛媛姐姐你别怕,我来保护你!”“我也来保护你。”健祎也跑过来说到。听完这些话,我心里好感动、好温暖。这时我急忙解释到:“小朋友们
,刘老师刚刚和媛媛姐姐开玩笑的,不是真的欺负我。”孩子们似信非信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刘老师。刘老师也急忙点点头说:“对呀,对呀,我们是在玩的。”听完刘老师的话,孩子们才放过了刘老师。临走时刘老师说:“下次再上你们班,我可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不然又会引起“群攻”了。”说完我们哈哈大笑了起来。看着眼前这群天真的孩子们,心中不禁充满了成就感,我为能拥有你们这一群勇敢、善良的孩子们而感到自豪!
幼教随笔:保护幼儿的美好童心
教师是孩子的领路人,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事物看本质、见精神,切勿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年。
桌子上有一块手帕很长时间都没人认领。一次大扫除时,我顺手的把这块手帕扔进了垃圾桶。这时昊昊小朋友突然对我说:“这条手帕是我拾到的”。听到这话,我猛然一愣,看到昊昊脸上失望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不妥当。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我们常教育幼儿“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幼儿拾到的一支水彩笔、一本画书……却经常受到我们的冷落。仅从经济价值来衡量这些东西,的确没有多大意义,然而生活中许多事物,它们存在的实际意义是不能单用经济价值来估量的。像这样对幼儿捡到的东西不以为然、弃置不顾,实际上是在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心!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在成人看来,可能很不起眼,但在孩子看来,它却是件了不起的事,如果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
教师是孩子的领路人,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事物看本质、见精神,切勿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年。
鞋子长了“小耳朵”
鞋子长了“小耳朵”,你们知道吗!我们小班的孩子可全知道了。“请检查一下,鞋子的小耳朵都在两边吗?”这是每天中午幼儿起床后,我要反复问他们的一句话。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他们还不能够理解和分辨,因此,每天起床时都有好多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我每天都在琢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几乎每个孩子的鞋子都有搭袢,翘着的搭袢看上去还真像两个小耳朵。我灵机一动:“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耳朵,它们在身体的中间还是两边?”“两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你们的鞋子也有小耳朵,不信,摸摸看,翘起的搭袢就是它的耳朵,小耳朵如果长到了鞋子中间就说明你把鞋子穿反了。”嘿嘿,这一招真灵!许多孩子马上就能判断自己有没有把鞋子穿反。自此以后,我们宝宝班的孩子很少有穿反鞋子的了。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枯燥的技能训练或一味地灌输知识并不能解决什么,可一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也许就能轻松解决问题。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无论多么恼人的问题,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迎刃而解。
小耳朵到外面去
午睡起床后,我发现很多小朋友的鞋子都穿反了,就一个个去提醒:“你的小鞋子穿反了,快换过来”,可是怎样才能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鞋子是反的呢?我看到大部分幼儿都穿的都是搭扣鞋,想到了办法。我把吉宣帆小朋友请到了前面说:“小朋友们看看,小宣帆鞋子的耳朵在外面,他的鞋子穿对了,会听到老师说话,那你们的呢?”孩子们被我一说随即低头检查自己的鞋子。“老师,我的鞋子耳朵在外面”“我的也是”……“耳朵在里面的赶紧让小耳朵长到外面去,那样才能听话哦”。看着孩子们自己能分辨鞋子的正反,我心里不由为想到这个好办法沾沾自喜。
孩子年龄小,对鞋子的正反还分不清。如何正确识别鞋子的正反,这样的训练不是一天两天,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还用儿歌形式教会幼儿识别正反,如儿歌《鞋宝宝》“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高兴兴头碰头。穿反了,生起气来背对背。”儿歌朗朗上口,小朋友也喜欢,更容易学会穿对鞋子;对经常穿错鞋的小朋友要单独讲解,不怕麻烦。还可以让能干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同伴边念儿歌边检查。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你也许需要"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内容,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例如如何穿脱衣服、如何使用厨房、如何保护眼睛等。
2. 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危险和保护自己。例如,教他们如何识别危险情境,如何拒绝危险行为,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等。
3. 鼓励孩子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设备来保护自己。例如,教他们如何使用门夹、锁芯、反锁等工具,以及如何使用灭火器、消防器材等安全设备。
4. 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安全。例如,教他们如何保持环境卫生、如何使用电源插座、如何使用楼梯和电梯等。
5. 教育孩子如何寻求帮助。例如,教他们如何向警察、医护人员、家长、老师等人寻求帮助,以及如何拨打紧急电话。
6. 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例如,教他们如何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冷静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教育,大班的孩子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荐]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700字)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荐]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7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1】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于不同孩子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尊重是教育的前提,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需太高,也不需太多,我们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受到伤害了,那么也许会使孩子受到影响。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孩子自然是调皮的多,活跃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在我班里,有一次,我上科学课,我提问小朋友们:“老师现在用火烤糖水写了的字,等等会怎样呢?我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回答。”
然后有很多小朋友都喊起来:“Let me try!”几乎都举了手,我当然很开心。然后我请了梁镌恩小朋友,他站起来没有说话,于是我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接着他还是不作声。我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举手,我想了想,笑着说:“镌恩,你是还没有想到吗,那么你坐下来再好好想想吧,看看其他小朋友怎么说的吧!”对于这样子我不想发脾气,这不需要,发了脾气只是自己受罪,而且还伤害了镌恩小朋友的自尊心,也许有些人面对这个问题会说:“你不会干嘛还举手啊?”如果这样子说出来,那么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老师是个不讲道理的人,所以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把孩子的自尊心伤害了,可想而知,有些人因为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乱打乱骂,把孩子扔一边不管了,那么这就错了,这样使孩子的心里永远会落下一个阴影。
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就算惩罚时也要注意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要从正面示例,正面引导。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感悟到父母或老师是真心地爱护、尊重自己,并非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不能不分场合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要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的自尊心萌发,教育孩子取得更大的成绩。从中享受胜利和创造的欢乐。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2】
你是否感到惊讶:四五岁乃至两三岁的宝宝同样有隐私有自尊心而且在“面子”问题上表现得一点也不含糊。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他的小小自尊心,怎么办?你可能想不到,如果成人不经宝宝同意就触及他的隐私和“痛点”,并以说笑取乐的方式来说出宝宝经历的糗事,或者把宝宝当“小毛头”看,一点儿也不认可他的能力,让他觉得丢了“面子”,宝宝会感到难堪、屈辱、气恼甚至无法接受,并以嘟嘴、瞪眼、哭闹,“嘴硬”、我行我素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因此,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在与宝宝的相处中,要特别留心有可能伤及宝宝自尊心的行为,万一觉察自己已经伤到宝宝的自尊心,不可置之不理,而一定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才是呵护宝宝的稚嫩心灵,促使其养成尊重他人自尊的“榜样行为”。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位置上,发现俊俊小朋友还没坐下。我就叫了一声:“俊俊!”“哎!”“你在干什么呀?”“没干什么!”“来了!”大家看着他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走路时,脚是直直的,两腿分开,走得很慢,我忙问:“你脚怎么了?”“没什么!”“那你为什么这样走啊?”他低下了头,不做声。这时,林林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小便洒在裤子上了,他的裤子湿湿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俊俊的头低地更低了,脸也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笑着对他说:“你刚才是不是洗手把裤子弄湿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摸着他的头又说:“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别把裤子弄湿了,好吗?”他笑着对我说:“知道了!”就高兴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泼的,没有一点污点,我用巧妙的谎言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老师虽然撒了谎,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在平时老师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语言来调节孩子的心情,来掩盖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样你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爱,你会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收获。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3】
昨天,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在饭桌上,有说有笑,气氛非常好。我的朋友指着一盘酸辣土豆丝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夸我有福气,女儿长大了,炒的菜这么好吃……看着女儿那高兴的神情,我不假思索的说:“别听她瞎说,她哪里会炒菜?还不是我在旁边指点着!”女儿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撅起了嘴。我也没在意,还在一味的批评她:“一点儿也不谦虚!”朋友走后,女儿依旧不高兴。
我很纳闷儿,“今天这是怎么了?”这时,女儿气鼓鼓地说:“妈,你怎么一点儿也不考虑我的感受?你就说是我独立炒的就不行吗?你不知道我已告诉周姨是我炒的菜吗?你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我惊呆了:我没料到女儿会说这一番话。因为她以前从不这样。女儿真得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是呀,女儿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被我当众“揭穿”,怎么会有面子?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难怪她那么难过!我很后悔。
我不禁想到了在工作中我是否也这样?女儿会告诉我她的不满,如果是我的学生,因为我的一时冲动而伤害了他们,会怎样呢?他们不是我的孩子,很可能不会像我的女儿那样跟我交流,那岂不是……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教学中,假如自己的言语不谨慎,无意间就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影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太糟糕了!
为此,我想告诉同行们,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千万不要冲动,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去爱他们。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爱的。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4】
这天中午吃饭时我发现博文的桌子下边有水,就问:“博文你的桌子下边怎样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并没有说话,我又说:“是不是汤洒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过去看到博文的裤子也湿了,急忙说:“不要紧,,此刻你先吃饭,等吃完了饭老师帮你收拾。”博文很高兴的坐下继续吃饭。
午睡的时候我去给博文换裤子,摸到里面的秋裤也湿了,我明白博文不是洒汤了,而是尿裤子了,我又重复的问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还是汤洒了。看到博文那认真的样貌,我说:“唉,博文你能够小声的在我耳边说实话。”博文很高兴趴在我耳边说:“老师我尿裤子了。”我也凑在他的耳边说:“不要紧,以后记住有尿去厕所。”博文点点头。这时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说:“老师你们说什么”我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是不是博文。”博文看着我点了点头。
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明白尿裤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裤子也怕别人明白。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构成时期,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们不注意教育方式,经常使孩子出丑,将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对不好的行为起了加深作用,这样做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5】
你是否感到惊讶:四五岁乃至两三岁的宝宝同样有隐私有自尊心而且在“面子”问题上表现得一点也不含糊。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他的小小自尊心,怎么办?你可能想不到,如果成人不经宝宝同意就触及他的隐私和“痛点”,并以说笑取乐的方式来说出宝宝经历的糗事,或者把宝宝当“小毛头”看,一点儿也不认可他的能力,让他觉得丢了“面子”,宝宝会感到难堪、屈辱、气恼甚至无法接受,并以嘟嘴、瞪眼、哭闹,“嘴硬”、我行我素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因此,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在与宝宝的相处中,要特别留心有可能伤及宝宝自尊心的行为,万一觉察自己已经伤到宝宝的自尊心,不可置之不理,而一定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才是呵护宝宝的稚嫩心灵,促使其养成尊重他人自尊的“榜样行为”。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位置上,发现俊俊小朋友还没坐下。我就叫了一声:“俊俊!”“哎!”“你在干什么呀?”“没干什么!”“来了!”大家看着他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走路时,脚是直直的,两腿分开,走得很慢,我忙问:“你脚怎么了?”“没什么!”“那你为什么这样走啊?”他低下了头,不做声。这时,林林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小便洒在裤子上了,他的裤子湿湿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俊俊的头低地更低了,脸也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笑着对他说:“你刚才是不是洗手把裤子弄湿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摸着他的头又说:“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别把裤子弄湿了,好吗?”他笑着对我说:“知道了!”就高兴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泼的,没有一点污点,我用巧妙的谎言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老师虽然撒了谎,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在平时老师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语言来调节孩子的心情,来掩盖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样你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爱,你会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收获。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6】
昨天,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在饭桌上,有说有笑,气氛非常好。我的朋友指着一盘酸辣土豆丝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夸我有福气,女儿长大了,炒的菜这么好吃……看着女儿那高兴的神情,我不假思索的说:“别听她瞎说,她哪里会炒菜?还不是我在旁边指点着!”女儿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撅起了嘴。我也没在意,还在一味的批评她:“一点儿也不谦虚!”朋友走后,女儿依旧不高兴。
我很纳闷儿,“今天这是怎么了?”这时,女儿气鼓鼓地说:“妈,你怎么一点儿也不考虑我的感受?你就说是我独立炒的就不行吗?你不知道我已告诉周姨是我炒的菜吗?你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我惊呆了:我没料到女儿会说这一番话。因为她以前从不这样。女儿真得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是呀,女儿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被我当众“揭穿”,怎么会有面子?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难怪她那么难过!我很后悔。
我不禁想到了在工作中我是否也这样?女儿会告诉我她的不满,如果是我的学生,因为我的一时冲动而伤害了他们,会怎样呢?他们不是我的孩子,很可能不会像我的女儿那样跟我交流,那岂不是……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教学中,假如自己的言语不谨慎,无意间就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影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太糟糕了!
为此,我想告诉同行们,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千万不要冲动,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去爱他们。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爱的。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育笔记【篇7】
孩子虽小,却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成人一样有隐私,有自尊心,不想被别人嘲笑,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有时闹肚子,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拉到裤子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老师在小朋友面前给孩子换裤子或以此为例提醒其他孩子,这种做法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无地自容。
奇奇是我们班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一次他非常着急的说:“老师我要上厕所。”还没说完他就进了卫生间,我看见觉得很好奇,他从来也没这样啊,我就随他进了卫生间,看见他蹲在那也不出声,我一问才知道他坏肚子,他不想让小朋友知道自己拉在裤子里就进了卫生间。我安慰他说:“没关系,老师在这儿给你换,不告诉其他小朋友。”他点了点头,我从衣柜里给他拿了一条干净的裤子,关上卫生间的门给他换了下来。奇奇说:“老师,千万不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好的,老师一定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于是,我和他拉钩,他笑着跑回了活动室。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要了解孩子此时的心理状态,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木头的耳朵会唱歌
教育随笔《木头的耳朵会唱歌》
今天的午餐菜之一是黄瓜鸡蛋炒木耳。菜闻起来很香,但是很多孩子看到菜盘里的木耳都直摇头。
马效晨说:“老师它是长在木头上的,太黑,太脏,我不吃。”
马兆磊说:“木耳很难闻,我不吃。”
马依凡说:“木耳滑滑的,我吃了恶心”……
我跟小朋友们说:“巧克力黑黑的,可小朋友很爱吃,黑芝麻黑黑的,可是吃起来很香……”不管我怎么说,一点作用也没起,孩子们吃完了另一样菜还是不肯去动一动木耳。
我灵机一动,说:“木耳就是木头的耳朵,它会唱歌,你们信吗?他唱的歌声音很小,你们没听过吧?不信你们把它放在嘴里用牙齿不停地嚼,就会听到它\'咯吱咯吱\'的声音,可好听了。”
这时,我发现那几个不爱吃木耳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尝试把它放在嘴里,并嚼了起来。我鼓励他们:“听见木耳为你们唱好听的歌了吗?他们可喜欢你们了,快奖励奖励他们,让它们从你嘴里的滑梯滑到肚子里,让它们在你的肚子里游泳吧。”
孩子们都把木耳咽了下去,还一个劲的说:“真好玩,我还想让他唱歌、滑滑梯。”
以后,每当吃木耳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高兴的说:“木头的耳朵会唱歌。”接着就把木耳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