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班宝宝每天上学、放学、在家该聊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04 小班上学期教育笔记 幼儿园小班糖果宝宝说课稿 小班幼儿故事 一、家里出家门
1、现在要去干什么?(上学)
知道去哪里?(幼儿园.....)
和谁一起去?(妈妈或爸爸、阿姨)
2、今天星期几?
现在是什么时段?(上午或下午或晚上)
今天天气怎么样?(晴天、雨天、阴天、很冷、很热)
二、路途中刚刚路上遇到谁?(主要关注"人物"而非物体)回忆刚才遇到的人的特征(如:服装、年龄、性别、手上是否拿东西等等)
三、到目的地
1、进入大厦坐电梯到几楼?(偶尔可以走走楼梯,了解"安全通道"概念)【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2、进入门口观察环境(如:门是否打开?有哪些人在,在干什么?)
3、找人对话问好!你早饭吃了什么?(了解别人的情况) 我吃了什么?(介绍自己的情况)你今天的衣服怎么样?(学点"搭讪"的词汇,引导他观察别人的表情)
4、上课前XX课: 接下来上什么课? 是哪个老师上课?(某某老师来了吗?她在哪里?我们去找找她?找到了怎么说?)小组课:有谁和你一起上课? 身边站着哪个小朋友?(观察环境、说说小朋友的名字。有没有谁迟到或没有来? 今天上课的是哪个老师?观察老师的服装或手里拿着什么?猜猜老师想要干什么?)
5、上课后刚才是谁上课?
老师教了什么?
你的表现怎么样?
身边某某小朋友的表现怎么样?
接下来要上什么课?
是哪个老师上课?
刚才你的哪里表现好?
哪里表现不好?(这个很重要,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好与不好,哪些是以后他努力的方向)
6、中午吃饭吃饭常规:先洗手,在等待(也可以帮忙啊),吃完后要擦嘴巴。
今天吃了什么?好不好吃? 喜不喜欢吃?为什么?(如:我不喜欢吃某某菜,我喜欢吃某某菜!) 味道怎么样?(太咸或太淡)
四、放学
1、是否要上厕所?洗手(洗手的步奏)水的温度(冷还是不冷?)
2、今天是否有人来接?
观察人:大家都回家,我们在干什么?(等爸爸)有哪些人没有回家?为什么?去问问她?(你怎么还没有回家?你现在在干什么?你什么时候回家?)
3、在回家的路上今天都上了什么课?XX课上(或大课上)都教了什么?你学到什么?什么课上表现是好的?什么表现是不好的?谁在家里等我们?进门后要说什么?
(假如孩子还没有到达这能力,家长可以把当时情况以陈述方式告知他即可!久而久之,他就会慢慢的理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宝宝在哭什么?
婴儿的啼哭除了代表着眼泪、声音、情绪等等,难道还有其他的含意吗?如果有一种宝贝哭声转换器,你会需要吗?
宝贝又哭了!这次他在说什么
其实,每一位妈妈都是自己宝贝的特殊翻译,能够从他们的哭声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们把新生儿的每一次哭声都精确记录和计算的话,他们每天大约要哭3个小时。吃惊吗?你是否想过你的宝贝会哭这么久?他们当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时间用完的,他们每一次的哭声也不是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如果你听不懂也没关系,毕竟这种语言太难了,你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
1、“我饿了,快开饭吧!”
在出生后的头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哭是因为饥饿,而且大部分新妈妈听到宝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小家伙马上就安静下来,露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如果此时婴儿同时张开嘴向四周寻觅,一旦有人抱他,马上把嘴扎到怀里,直奔主题,这也可以帮助判断宝贝是否因饥饿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让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劳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劳累)的宝贝会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宝贝大发脾气在所难免,谁让你不识实务呢。
因为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觉,因为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宝贝越疲劳,他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所以,照顾宝宝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想睡觉的信号,就别再逗他开心了,否则只能好心办错事。
3、“我就想让你抱着我!”
难道宝贝大哭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磨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皮肤与皮肤的接近。毕竟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宝贝一直在一个温暖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也许他还在怀念妈妈子宫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适应还要慢慢来。
有一些婴儿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多地被抱着,也许你会觉得很累,但换个角度想,你还得到了比其他母亲更多的与宝贝亲近的机会呢。在宝宝3个月以内,你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宠坏他,他只不过是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妈妈的味道,这太正常了。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较缠人的宝贝,也会在要求被抱的次数和频率上有所改变,也许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却是想让你放下他。很多婴儿哭是因为他想改变现状,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静下来,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说明你做对了。
4、“真难受,快给我换尿布吧!”
婴儿对脏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宝宝会在第一时间让你知道出状况了,他需要“场地清洁服务”,也有的宝宝对这些小小的不适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红不肿不痒不痛,你稍微晚点换尿布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很多情况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宝宝,照顾不周会让父母有一种负疚感,这比宝宝的脏尿布还让人不舒服。无论如何,这种需求很容易发现和满足,只要打开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5、“太冷(热)了,我很不舒服!”
新生儿喜欢身体暖暖的感觉,这和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一样舒服。用正常体温的手去摸摸宝贝的耳朵、脖子和鼻子等露在外面的部位,可以帮助判断宝贝的衣被是否合适。如果他的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是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他很可能不够温暖,需要添加衣被。
婴儿通常需要比成人多穿一层衣服,如果你在换尿布或者给他脱衣服准备洗澡时,他突然大哭,也许是他不喜欢被晾在外面,你需要学习更熟练地换尿布和穿脱衣服,以减少他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同冷相比,婴儿对热的抱怨不像成人那么直接,所以要注意别给他穿过多衣服,出汗也会让他不舒服。
6、“这儿太乱了,我受不了了!”
如果宝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你该看看是不是周围环境里的刺激太强了,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突然的移动或者只是你在抱他时摇动的幅度太大了。如果是这样,先尽可能地让周围的环境平静下来,把灯光调暗,让屋子里的声音降低,减小手臂的摆动幅度等。先让他躺在床上发泄一会儿,然后看看能否把他哄着。
那些比较敏感的宝宝会倾向于有规律的生活,尝试建立一个日常作息时间表,努力使每天的喂奶、洗澡、散步、睡觉时间固定下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安心。
7、“快来陪我玩会儿吧!”
为什么有的婴儿可以很长时间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不哭不闹,而有的婴儿却几乎不能离开人?那些比较警觉的宝宝有更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即使只有6周大,婴儿也有感到无聊的时候,他用低声的啜泣来告诉你,他需要看见你,或者需要换个环境。
轻轻哼唱熟悉的歌或是让床头吊挂玩具转起来,能有效地安慰他,甚至有时你只要把他抱到另一个地方躺着,他也能高兴起来,因为他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了。
8、“有什么东西伤到我了!”
一般情况下,剧烈和大声的哭喊是因为宝贝的身体感到疼痛,而不是因为饥饿或疲劳。如果你听到宝贝突然尖声哭闹,就要马上检查是什么让他不舒服或受伤了。看看是否床栏卡住了他的腿或脚,是否有头发或线头缠住了他的脚趾使血液流通不畅了,或者有灰尘迷住了眼睛很难受等等。在确认没有问题后,适当地安慰安慰他,等他情绪稳定了再离开。
9、“我身体很不舒服!”
如果宝贝因为身体生病而不舒服地哭泣,和他平时的哭声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父母在此时能够本能地知道有什么地方出差错了。生病后,婴儿的哭声通常是虚弱地呜咽,而且表现得无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时还可能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了。
也有的孩子因为得了疝气而哭闹的时间比较长,并且不容易安慰,这就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来度过这艰难的时间了。
面对啼哭的宝贝,还能做什么:
1、把他包起来抱住:新生儿喜欢温暖和安全的感觉,就像在妈妈子宫中一样,因此可以用一个小毯子把他包起来抱在怀里。也有少数婴儿不喜欢襁褓,而是更喜欢有节奏的运动或妈妈的奶头。
2、给他听有节奏的声音:新生儿对心跳的声音很熟悉和习惯,那也是他们为什么喜欢被抱着的原因。你可以为他放一只轻音乐,或者他熟悉的胎教音乐,也可以轻声哼唱摇篮曲。
3、让他身体处在运动状态:带着你的宝贝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也能让他安静下来。或者把他放在摇蓝里轻轻摇动,或者开车带着他出去转一圈,你可以找到适合你们的方式。
4、揉揉他的肚子:轻轻按摩婴儿的后背或腹部,是许多妈妈最经常做的安抚宝贝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因患疝气而肚子胀痛的婴儿比较有效。
5、照顾好你自己:照顾一个哭泣的宝宝是容易让人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但注意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你的孩子面前,如果你很焦虑,有一种失败感,婴儿可能会察觉你的感受,从而哭得更厉害了。若想照顾好宝宝,先要照顾好你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甚至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假,让别人帮你照看半天宝宝,都有助于你振奋精神,保持快乐心态,从而也给你的宝宝一个微笑的理由。
如果你确信宝宝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他没有不适没有受伤,而且你努力了半天还是没能让他平静下来,就是你考虑自己心态的时候了:
·放下你的宝贝,让他自己哭一会儿;
·打电话给你信任的有经验的亲友,看看她有什么建议;
·让别人帮你照看孩子,你找个方式透口气;
·放一些你喜欢的音乐来减轻压力;
·做几下深呼吸;
·提醒自己宝贝一切都好,而且哭不会伤害他;
·反复对自己说“这很快就会过去”。
孩子上学前应该学些什么班呢?
目前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工作相当的重视,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来给孩子们的教育做投入,但是对于小孩子,究竟应该讲起点定在那比较合适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莹莹妈妈问:我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多学一些东西,但是“钢琴班”、“珠心算”、“幼儿英语”、“幼儿识字”……这么多课程是不是都要让宝宝学一遍?学了有多大的用处?如果不学,孩子会起点就比别人差么?
专家答:其实,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有一条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就是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内容。
入园须知,学龄前(0-7岁)是儿童基本思维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岁前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期,7岁前的这段时间决定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在遗传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后天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机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语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这种关系:“过了这村,没了这店”。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却是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阶段进行,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为什么像王选这样的科学家,在童年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但他拥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因而这并不妨碍他最后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巨大的贡献。相反,很多儿童从小就学习使用电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将来在计算机方面比别的儿童领先。
综上所述,家长必须要认识到:7岁是学龄期,而7岁以前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打下扎实的身体和智力的基础。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
所以,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还是应该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他终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切莫错过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窗口期”。
教育孩子,家长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方法,不可盲目的跟从“潮流”,因为每个孩子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会结合自己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特点找出适合自家宝宝教育的方法!
接送孩子上下学路上聊些什么
接送孩子上下学路上聊些什么
孩子上了幼儿园,白天和爸妈沟通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想要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同时又对孩子上幼儿园给予支持,爸妈就一定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当然了,想有效引导孩子,进行沟通,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盯住孩子,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段,就可以进行一次高效的亲子沟通。
上学路上说什么?
总体原则是要说积极的、具体的、肯定的语言。
例如:“宝宝昨天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宝宝别害怕,妈妈一定会在放学时很早来接你”……
不说命令的、否定的、恐吓的语言。
例如:“你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能跟小朋友打架”;“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来接你了”……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改善孩子情绪。
如果孩子有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情绪状态低落或焦虑,妈妈也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周末去哪儿玩儿之类的轻松快乐的话题,从而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语言简练,切勿唠叨,更不要对孩子提太多要求。
上学的路上往往比较赶时间,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不多,家长注意控制时间的语言,如果不放心,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可以在平时多进行角色游戏,锻炼孩子的能力。
简单的从侧面表扬孩子,并让孩子知晓。
老师一般都会很忙,但如果可以,孩子送到学校后,跟老师简单反应一下孩子今天的状态。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儿,在老师面前说出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在哪里。
放学路上说什么?
要说鼓励的、肯定的、正面的语言。
例如:“宝宝今天一天都没有尿湿裤子,像个大孩子了!”“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儿有什么呀?”(紧接着分享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给予接纳、共情)……
不要说消极的、否定的、批评的语言。
例如:“老师有没有打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今天老师教的儿歌你怎么都不会,真够笨的”……关于这一点,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信任你的孩子。
多找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
这就要求家长要把问题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细节当中,比如聊幼儿园里的环境、器械、玩具、游戏等;聊孩子的吃喝拉撒玩;聊孩子的小伙伴、交到的新朋友等等。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少问宽泛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什么了啊?你们上课老师都教了什么呀?问题太过宽泛,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摇头,父母同时也无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同老师聊一聊孩子一天的表现。
不过家长此刻一定要注意,在和老师聊孩子的表现的时候,最好能避开孩子,以免让孩子听到一些负面信息。
条件允许的话,爸妈不妨和孩子走路回家。
和孩子慢慢走在林荫道中,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样的休闲时光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在这个放松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有一些亲昵的动作接触,要知道,沟通不限于说话。
只能躺在床上的宝宝教什么?
对孩子们来说,玩是绝对的,即使是躺在床上的婴儿,依然有很多可以玩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床上做游戏,在床上看一些彩色图片、听音乐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吹气球,先吹大,然后松开气球,气球就会像火箭一样快速地伴着声音飞出,因为蚊帐的限制,气球只在蚊帐的范围内飞动,易于捡起再飞。宝宝会听着气球声,眼光追随气球。
这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把枕头一端抬高,成为一个斜面,把圆形物品如空塑料瓶子或其他球类玩具放在较高的一端,让其滚下,自制成动感玩具。宝宝会在玩具落下时主动去抓。多次重复,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宝宝四周放上各类玩具,宝宝会四周找寻自己喜爱的玩具,不断地转动和爬行,有利于锻炼宝宝爬行和学走路。
床是宝宝活动较多的地方,在床边的墙上粘贴一些颜色鲜艳的画,多为动物,每天指着画教宝宝看图识物。虽然宝宝不会开口说话,但他们处在听和潜在模仿阶段,听多了,当再次念到画中事物的名称时,宝宝就会不自觉地朝那画看去,这有利于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
送宝宝礼物该注意什么?
过节送礼可以加强亲子关系,但是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送礼也是有一定的讲究,只有掌握对正确的方式才有意义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送宝宝们礼物都应该注意那几点吧!
礼物的选择
好建议1:购买礼物之前,家长不妨倾听一下孩子的需求,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应该尽量满足。千万别认为小孩子提出的要求“很无聊、很幼稚”,有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盒巧克力、或是一只小皮球便能给孩子带来他最需要的快乐。
好建议2:家长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留有空白”的小礼物,比如一只纸风筝,让孩子在上面画上图案,既表达了关爱,又能让他发挥想象力。
坏做法1:送不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东西。比如3岁以前的孩子,送给他形象怪异、扭曲的面具、玩偶等。太小的孩子对“变形”的事物会产生心理恐惧。变形金刚也只适合读小学以后的孩子玩。
坏做法2:不加分析地送一些含有不良文化的玩具。比如奥特曼,男孩子拿了这种玩具就开始“打打杀杀”,既渲染了暴力气氛,又助长了外来不良文化的侵入。
专家说理:礼物本身含有认知功能,在节日送礼,又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家长给孩子送礼物,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关爱,因此不必拘泥于种类,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可以。但送出的东西一定要安全,而且最好能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让孩子获取真正的快乐。
包装的形式
好建议1:包装不必过分精美奢华,装个盒子、包一层花纸即可,弄得朴素一点。有的礼品本身就有包装,也不必费心再里三层外三层了。
好建议2:如果家长特意要培养孩子的手指动作能力,可以适当地把礼物多装几个盒子,让孩子自己动手逐一拆开。但不要设计得太复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
坏做法:什么包装都没有,随便地把“裸露”的礼物直接交给孩子。
专家说理:包装本身并不太重要,太过豪华也会带给孩子心理负担。但把礼物稍微包装一下,比较郑重地送出手,会让孩子觉得你对送礼物这件事、对他本人都很重视。有的孩子天天嚷着要爸爸妈妈“带礼物回来”,其实就是为了引起家长对他的重视。
送礼的方法
好建议1:圣诞夜,在孩子睡着后,把东西一样样地包好,有的可以扎上绸带,然后摆到她醒来后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到了早上,礼物一样样打开,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
好建议2:三四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捉迷藏,可以把送礼物设计成一场寻宝游戏,培养他的方位感和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专家说理: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长”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换一种送法
好建议1:孩子生日或是重大节日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和他幼儿园里的小伙伴们一人准备一份小礼物,哪怕是一块饼干,也是一份心意。
好建议2:爸爸妈妈给孩子送礼物的同时,也要求孩子给爸爸妈妈送一份礼物,最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比如一幅画就行。
专家说理:借助礼物能很好地建立起家长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应当是双向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要让孩子学会爱父母。而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正处于人际建立的初期,通过送礼物树立“分享”的概念,将帮助他们长大后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该说什么话
好说法1:“瞧,这就是给你的礼物!妈妈爱你,爸爸也爱你!”
好说法2:“你已经连续3个星期得到‘大红花’了,这段时间在幼儿园的表现真应该奖励一下!”
坏说法1:“这个东西很贵的哦,你玩起来要当心,千万不要搞坏!”
坏说法2:“礼物已经给你买好了,但现在不能拿出来。你今天晚饭吃得乖就给你,不乖就甭想得到!”
坏说法3:“你这次考得不错,应该得到礼物。不过下次要考得更好,会有更棒的礼物!”
专家说理:家长千万不能以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礼物承载的是对孩子的爱,爱的程度怎么能同商业价值划等号?
把礼物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励是可以的,但只能奖励他过去的表现,不能用来奖励预期。很多家长习惯用礼物来吊孩子胃口,例如“你下次考到第几名就带你去迪士尼”,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把礼物降格为“代币”,会让孩子逐渐对礼物失去兴趣,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礼物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沟通的重要纽带,儿童心理专家、教育学者提出,送孩子们礼物,是颇有讲究,因为一些不正确的方式反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些价值观念,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