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详案《我会分》
发布时间:2019-12-2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教案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活动难点:
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教案来.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 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分一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5、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动动你的小手,现在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都有跟老师一样的三幅操作图,请小朋友用你桌子上的雪花片来试一试,分一分,2个雪花片、3个雪花片、4个雪花片,可以怎么分?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9、教师:这些操作的图片我们可以用数字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边提问边出示数字卡片。教师示范操作2个雪花片用数字2表示出来。、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四等分》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发生兴趣。为此,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形体进行等分。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我会看时钟》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详案《悟空分桃》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实施策略及方法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二、过程: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谁有好主意?谁愿意帮帮它?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 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 ?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 ** 个。"孩子们说:"我吃掉 ## 个。 **和##合起来是?"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看日历》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到了大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在平时问小朋友今天是星期几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不能正确说出,通过思考我便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能够学会看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2.知道日历的意义,并能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3.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并让幼儿学会和同伴协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难点: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大的日历一份,教师自制5月和9月的日历各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日历,铅笔,幼儿会认识1~30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内容(日历)
2.认识日历的种类(年历、台历、挂历等)
二、带领幼儿听故事了解日历,并结合1~30的数字
三、出示一张大日历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说出上面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在这个环节仔细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的含义,讲解每个格子的含义,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不同颜色的含义)
四、 认识星期
(告诉幼儿一个星期有7天,而这7天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五、教师出示5月和9月的2张挂图,带领幼儿认识日期
教师让幼儿先找年份,再找月份,最后找几号,并指导幼儿找出5月1日和9月10日
六、教师给幼儿发一张日历表,让幼儿按照老师指定的条件在日历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让幼儿说出你找到的是几月几日。
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八、总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认识日历,挂历,台历,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在日历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很好奇,大家都在不停的开动脑筋,有的发现图案不同,数字不同等,我利用着一环节让幼儿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日历,以便孩子们在接下来找节日的环节中操作探索,孩子们对日历很感兴趣,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正确找出日子,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按老师指定的条件找到相应的日期,孩子们也相当地有成就感。
整个活动下来老师感觉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而且效果有好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