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跟着线走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中班绘本说课稿 绘本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绘本说课稿设计意图: 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班级的“材料超市”也投放了一些线,幼儿用线捆扎、系结、玩花绳等,发现线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另外,前段时间孩子们接触了绘本《跟着线走》,从中感受到了用线想象、创造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我设计组织了该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用一根线创造不同造型的过程,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验创意表现的乐趣。 在设计“跟着线走”这一活动时,我通过PPT课件引导幼儿跟着一根线进入奇妙的旅程,欣赏一根线创造的有趣画面,获得审美体验,并为大胆表现打下基础。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使幼儿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本活动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欣赏绘本《跟着线走》的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跟着一根线进入奇妙的旅程,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感受用线造型的美感,丰富其想象力,为下一环节积极、大胆地表现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教师鼓励幼儿运用一根线在有粘性的操作画板上大胆想象、表现跟着线去旅行的不同场景,体验用一根线创作所带来的奇思妙想和乐趣。 第三环节: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不仅体验到线条变化的丰富,增强审美能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产生了进一步创作的愿望。 目标: 1.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2.尝试用线表现不同的造型,体验大胆想象、创作的乐趣。 准备: 1.幼儿前期经验准备: 在“材料超市”中投放各种各样的线,供幼儿自由活动时玩;活动室门外有一块穿线板,供幼儿玩穿线游戏。 2.教学具准备: (1)教师用的PPT课件(绘本《跟着线走》的画面),粘性画板一块,毛线一根,音乐《菊次郎的夏天》,绘本《跟着线走》。 (2)幼儿用的有粘性的操作画板、不同色彩的毛线若干。 过程: 一、欣赏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 1.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什么?最近我们一直在玩穿线的游戏,今天我想请你们一起跟着这根线去走一走、看一看,环游大世界。 2.幼儿感受用线造型的魅力。 (1)画面一:大海 师:猜一猜,线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大海及帆船的分解图,幼儿跟随分解图自由猜想。) 师:这片大海和这些小帆船是什么变的? 师(小结):神奇的线带我们来到了大海边。真有趣! 师:这根线还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幼儿自由猜想。)我们跟着线出发吧。 (2)画面二:天空 师(放音效):听,什么声音?(飞机声。)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天空。) 师:怎么没有飞机呢?(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的分解图,幼儿用手指在空中画飞机、热气球等造型。) 师(小结):这根线带领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真神奇! (3)画面三:动物园 师:现在线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动物园里有哪些用线变出来的动物?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如:有弯弯曲曲的小蛇,有长着长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儿感受到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以用线来表现。) (4)画面四:小农庄 师:线变出了农庄里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东西?(如美丽的小树林、漂亮的小房子等。)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共欣赏了四个画面。在欣赏画面一和画面二时,教师通过动态演示线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理解用线变出不同物体的方法,解决了造型表现的难点问题;在欣赏画面三和画面四时,教师通过提供不同维度的画面,拓展幼儿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3.师幼互动,演示用线造型的过程。 师:这根神奇的线带领我们环游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线,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师:这里有一块神奇的魔术板,谁来试试看? (析: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帮助幼儿拓展视野,从不同维度去想象,另一方面也借此了解幼儿的想法。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和个别想象力较丰富的幼儿一起在操作画板上互动,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能想象出一根线去旅行的地方,但不会表现自己的想法。 预见性教育策略: ●了解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画板上共同摆造型。 ●引导幼儿摆好造型后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师(小结):这根线真有趣,带我们来到了××(地方)。 二、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 1.幼儿明确创作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和一根线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会带你们去什么地方旅行,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在创作中能否用一根线表现事物的大致轮廓。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的幼儿表现物体时用一根线可能有余,有的幼儿表现物体时用一根线可能不够。 预见性教育策略: ●对于用一根线有余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注意画面布局,要求幼儿撑满画面,或可引导幼儿用多余的线表现物体内部的细节,如花纹等。 ●对于觉得一根线不够用、无法表现完整物体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再连接一根线进行表现。 (2)幼儿能否表现出不同的、多样的物体。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表现的物体比较单一,有可能只会模仿教师的范例。 预见性教育策略: ●了解幼儿的想法,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从不同维度去想象。 (3)幼儿使用毛线创作时是否遇至Ⅱ困难。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毛线在操作画板上有脱落或翘起的现象。 预见性教育策略: ●引导幼儿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 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表现的作品内容。 延伸活动: 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跟着线去旅行,去了许多神奇的地方。线还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绘本《跟着线走》,鼓励幼儿进一步阅读,跟线一起去旅行。)摘自:《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图书,感受老虎奥古斯特的心情。
2、在阅读、分析、理解故事后,体会到:快乐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课件
1:奥古斯特和他的微笑、课件
2:幼儿的微笑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老虎的声音)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只小老虎,她的名字叫奥古斯特,他叫什么?我们来跟奥古斯特打个招呼吧。
(2)教师:你们从图片中看出奥古斯特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伤心、难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嘴巴)学一学模仿出伤心的表情教师:奥古斯特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原来他弄丢了一样东西。
(3)教师:瞧奥古斯特从远方走来了,你们看他弄丢了东西后留下的脚印是怎样的?(有大有小)说明他走起路来都有气无力的,无精打采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那奥古斯特到底弄丢了什么让他如此伤心?(幼儿猜想)他到底弄丢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特别的图画书《奥古斯特和他的微笑》。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体验伤心地感觉。
(1)教师:奥古斯特好伤心,他弄丢了他的微笑。提问:他弄丢了什么?(微笑)你们在什么时候,也会丢了你们的微笑呢?那你们是怎么找会微笑的也来帮帮它的忙,怎么让他找到微笑。我们接下去看。
(2)“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决定出发去寻找。”
教师:你们是怎样伸懒腰的?我们来学一学。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后,感觉那样?你们对老虎奥古斯特找到他的微笑有信心吗?那我们一起给他加把油吧!
(3)观察图片提问:他遇到了谁?(让幼儿去寻找:遇到了甲虫)甲虫看到它的微笑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没有微笑的。(嘴巴撇着)他是在哪里遇到甲虫的。(到处是尖尖的树叶的地方)教师:灌木丛下他是怎么在到处是尖尖叶子的灌木丛下走的?(蹑手蹑脚)怎样走路叫蹑手蹑脚呢?(一起学一学)
(4)提问:奥古斯特来到了哪里?(高高的树上)老虎看到鸟儿们会怎么问?(你看到我的微笑了吗?)
3、教师:他在甲虫鸟儿们那里都没找到他的微笑,于是奥古斯特越走越远,他来到了哪里?(山顶)对他攀登到最高的山顶上,那里云雾翻滚。
提问: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美丽的世界时心情会怎样?你猜现在奥古斯特站在山顶上会怎么想?心情会变得怎样?(豁然开朗)让我们一起来和奥古斯特感受站在山顶上舒畅的感觉吧。(播放音乐)
4、接下来奥古斯特会到哪里去寻找他的微笑,他找到了吗?请你们自己接下去看。(自主阅读)配乐阅读。
教师:你觉得这些时候他找到微笑了吗?为什么?
5、教师配乐讲述高潮部分。
教师:奥古斯特终于找到了他的微笑,让我们为他鼓掌吧。看到他找到微笑了,我们也笑了。原来看到别人的微笑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总结:奥古斯特明白了:他感到快乐的时候,微笑就会到来!他明白了什么?
他蹦啊跳啊,当他跳开的时候,就带着微笑。瞧:找到快乐的奥古斯特现在的脚印又是怎样的?(有力)奥古斯特快乐的回家了,再见。
6、教师:要想找到微笑很容易,心里快乐了就会有微笑。在幼儿园里我也找到了你们的微笑(看课件)
7、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快乐呢?说一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8、你会怎样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呢?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幼儿园小班新版艺术活动教案:《跟着老师走走》
艺术活动:《跟着老师走走》(韵律)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愿意跟随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走、跑、跳。
2、能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控制自己的身体初步合拍做立正、转圈、下蹲等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钢琴、小猫、小狗头饰各一个;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调动幼儿积极性
1、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做出动作(组织幼儿小椅子围成圆形坐好,起立跟着老师走圆游戏)
教师引用游戏歌词"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站好",请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快速做出反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动作变化,如"看谁先蹲下",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说一说)
2、教师提示幼儿要为游戏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幼儿边听边跟着旋律拍手(引导幼儿熟悉旋律)
(二)学习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游戏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领唱,幼儿小声跟唱(引导会唱的幼儿大点儿声)
(2)幼儿自己演唱(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进行游戏,边唱边做
1、教师请幼儿起立,与老师围圆进行第一轮游戏(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游戏,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唱"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站好",表扬听指挥,唱的好,做的好的小朋友)
2、进行第二轮游戏,教师更改为"跟着小猫走走,跟着小猫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蹲好"(教师戴上小猫的头饰,提升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强调仔细听好最后一句口令的变化,引导幼儿快速做出反应)
3、进行第三轮游戏,教师请一名幼儿戴上小狗的头饰,大家跟随他一起游戏(引导幼儿体验与老师小伙伴游戏的快乐,结束后可请这名幼儿选出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4、改变歌词和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
(四)教师以游戏形式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盥洗室,边唱边表演"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洗好手"。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小路弯弯 见领域活动指导P10。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并猜测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要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友情。)
活动准备:
《两棵树》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找朋友》的游戏导入,认识自己的好朋友从而更好的认识两棵树)
1、今天,我们要讲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猜猜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2、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讲述:一棵长得高大,一棵长得矮小。不过,小树正在努力地长高,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4、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1)嗨,小树,你好!
(2)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玩“长高”的游戏吧!
(3)小树,你要多加努力,和我长得一样高哦!
(4)小树,再见!
二、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1)春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开满了鲜花。
(2)冬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又落满了雪花。
(3)像所有的树一样,它们比赛谁的叶子长得更绿、更多。不过,大树有时也比不过小树。
(4)它们还比赛谁的枝头上鸟儿更多、更会歌唱。为了分出胜负,它们有时互不相让。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三、两棵树的离别。
1、讲述: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中间砌起了一道高墙,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大树感到好孤独。小树在墙那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大树的叶子渐渐枯黄,它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孤独的时光。
2、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3、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4、讲述: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伸过来。
7、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讲述:这片绿叶就像小树的问候一样。小树会对大树说些什么问候的话呢?
8、讲述: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
四、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讲述: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抱在一起,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五、“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1)哇!你说得真好。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每次都是大树赢吗?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不发生吗?怎样不发生呢?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开心!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互相拥抱)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我们也送上我们的祝福吧!
三、引导幼儿自主自作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欢乐。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续编绘本内容。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沙发底下藏着什么
设计意图:绘本《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讲述的是玛丽和爸爸在沙发底下找车钥匙的事儿。玛丽爸爸把车钥匙弄丢了,为寻找钥匙弄得焦头烂额。这时,玛丽为爸爸出了一个主意——到沙发底下找找。玛丽说自己有很多宝贝丢了,都是在沙发底下找到的。于是,父女俩开始在沙发底下找,结果钥匙没找到,却找出了钻戒、项链、梳子以及鸭子、狮子、蜘蛛玩具等一堆宝贝。绘本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情趣和父女亲情。歌曲《吉祥三宝》节奏欢快,展现了亲子间浓浓的爱。把绘本《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和歌曲《吉祥三宝》相结合,在节奏、内容和情感上都很贴切。根据音乐结构,我对绘本进行调整,将钻戒、项链、梳子等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段歌词,将鸭子、狮子、蜘蛛等动物名称填入第二段歌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根据歌曲从绘本中提取相关图片,便于幼儿观察和学习。由于音乐活动要在熟悉绘本的基础上进行,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将绘本阅读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融入音乐,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解读绘本,加深印象;在音乐活动中融入绘本,使原本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情节,提升幼儿理解音乐的能力,以此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的理念。活动一目标:1.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绘本的快乐情绪和亲子游戏的有趣。2.大胆想象、清楚表达观察到的画面内容。准备:从绘本中截取相应图片制作成PPT课件,绘本人手一本。过程:一、感受爸爸丢了钥匙的心情1.感知玛丽和爸爸的形象。(教师出示图1:玛丽和爸爸。)师:瞧,这是玛丽和他的爸爸。你觉得玛丽的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为什么?幼:是一个不开心的爸爸,因为他嘴角往下,很不开心。幼:是一个乱糟糟的爸爸,因为他把裤子口袋都翻到外面了。幼:是一个头发很少的爸爸。因为他用手抓着头发,头发都快破瞅光了。师(小结):对,玛丽爸爸挂着嘴角,瞪着眼睛,揪着自己的头发,裤子口袋往外翻得乱糟糟,看起来像是很不开心的样子。2.猜测爸爸不开心的原因,引出主题。师:玛丽爸爸这么乱糟糟,不开心,还揪着自己的头发,你猜他有可能发生什么事了?幼:他可能工作上碰到了难题。幼:他有可能被领导批评了。幼:他有可能是丢东西了,在自己的口袋里找不到,所以不开心。师:他把口袋都翻出来找,这个东西可能会是什么呢?幼:钱,手机,也有可能是家里的钥匙。师: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来看一看。3.感受爸爸的状态和心情。(幼儿观看图2~3,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师:玛丽爸爸到底怎么了?幼:他把车钥匙弄丢了。师:果然,他像你们说的那样丢东西了,丢了车钥匙。师:玛丽爸爸因为丢了车钥匙而变得一团糟,很不开心。为什么丢了车钥匙会这么不开心?你爸爸丢过车钥匙吗?是不是也很不开心?为什么会不开心?幼:因为丢了车钥匙他不能开车,上班就会迟到,会被领导批评,还要被扣工资。幼:因为没有车钥匙他不能开车,就不能上班赚钱。幼:他很担心,所以就揪自己的头发。师(小结):是啊,玛丽爸爸把车钥匙弄丢了。这可真是糟啊!这可怎么办呢?(析:该环节通过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爸爸丢失钥匙的原因及之后可能带来的结果,感受和理解爸爸的情绪,为之后更好地理解在沙发底下一起寻找宝贝的情节做铺垫。)二、阅读绘本,大胆猜测、讲述在沙发底下找到的宝贝,初步感受其神奇1.拓展思维,猜测沙发底下有十么。师:这时玛丽给爸爸出了个主意,是什么主意呢?(教师出示图4。)幼:到沙发底下找找。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幼:爸爸跪在地下,把手伸进沙发底下了。师:不错,爸爸现在把手伸进了沙发底下。你看他怎么了?幼:他好像摸到东西了。幼:他眼睛瞪得很大,嘴巴也张得很大。师:他一副很惊讶的表情。你猜他在沙发底下可能摸到了什么?幼:他肯定是找到车钥匙了。幼:他摸到了很多脏东西。幼:他摸到了钱。师(小结):你们太有想象力了。沙发底下可能有车钥匙,也可能藏着很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到底有些什么呢?2.自主阅读绘本7~18页(教师事先将其余页面订好),感知并大胆表述其中内容。师:到底爸爸在沙发底下找到了什么?请你们翻看绘本7到18页,等一下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观察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师:你看到爸爸从沙发底下找到了什么?幼:爸爸从沙发底下找到了钻戒、蜘蛛、鳗鱼、扇子、彩钉、海盗、小丑……(教师同步用课件呈现相应图片。)师:原来沙发底下藏着这么多东西,玛丽的、妈妈的、爸爸的都有。这张沙发给你什么感觉?幼:我感觉这沙发就像魔术袋一样。师(小结):你说得太好了。这个沙发就像魔术袋一样藏了太多太多的宝贝。(析:本环节是活动的主体部分,教师采用引导幼儿猜测及自主阅读、表述等方式感知理解绘本的内容,体验沙发底下能找出那么多宝贝的神奇,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为幼儿理解爸爸的情绪情感奠定了基础。)三、体验在沙发底下找到宝贝的快乐1.体验玛丽和爸爸的快乐心情。师:沙发底下能找出这么多东西,玛丽和爸爸感觉怎么样?幼:太开心了,以前丢掉的东西都能找出来。幼:太神奇了,沙发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师(小结):是呀,玛丽和爸爸感觉太神奇了,沙发底下藏着这么多好玩又新奇的东西,好多好多的幸福都藏在沙发底下,真是太开心了。2.回忆生活经验,迁移快乐体验。师:你在沙发底下找到过什么?幼:我找到过变形金刚。师:哇,找到变形金刚,你一定也很开心吧!幼:我找到过水彩笔。师:哦,从沙发底下找到水彩笔,又可以画画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幼:很开心!师(小结):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在沙发底下找到过自己的东西,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析:教师结合绘本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从沙发底下找出宝贝的快乐情绪。)延伸活动:师:你们家里的沙发底下会藏着什么呢?回到家里也和爸爸找找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呢!活动二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2.乐意进行互动表演,体验歌唱游戏的快乐。准备: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并会唱歌曲《吉祥三宝》。物质准备:课件、音乐、头饰、图片、沙发。过程:一、感受节奏师(出示玛丽的图片):你们还记得她吗?请看,我是怎么和玛丽打招呼的。师:很高兴能见到你呀玛丽你好师:你们能像我这样和玛丽打招呼吗?(幼儿尝试。)师:你们的声音很好听。我们用这样的节奏再来一次。师:太棒了,你们的节奏感很强。师:玛丽家的沙发底下都藏着什么?(师幼一起回顾玛丽家沙发底下藏了什么宝贝。)二、倾听、理解第一段歌词师:我把玛丽和爸爸在沙发底下找宝贝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下面请你们来听听。(教师唱第一段歌曲。)师:歌曲里说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钻石、项链。师:到底对不对,请你们再听一遍。师: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钻戒、项链、梳子。三、在情景中学唱歌曲1.出示沙发,学唱第一段。师:瞧,沙发在这儿,我请一位“爸爸”上来,看看沙发底下藏着什么,把它拿出来。师(唱):爸爸。幼:哎!师(唱):你说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幼(从沙发里找出钻戒图片):钻戒。师:爸爸。幼:哎!师(唱):钻戒拿了下面还有什么?幼(从沙发下找出项链图片):项链。师(唱):项链拿了下面还有什么?幼:梳子。师、幼(唱):钻戒、项链、梳子,哎呀。这么多!师:你们刚才听清楚我是怎么问的了吗?师:对,是唱着歌儿问的。现在我再请一位“爸爸”上来找并且回答,请你们听清楚我是怎么唱的。(教师与个别幼儿再次互动演唱。)师:现在,谁愿意来当“爸爸”?接下来我要请所有小朋友和我一起来问“爸爸”。(师幼互动演唱。)2.在情景中学唱第二段歌曲。师:你们唱得太棒了,特别是××小朋友。接下来,我们要变化了,变成爸爸来问,孩子来找并回答。师:现在,我请××来找找沙发底下还藏着什么,请所有男孩子当爸爸。你们会用唱歌的方法问吗?(××与全体“爸爸”对唱。)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想上来找?请你先为自己找一位“爸爸”,让“爸爸”问,你一边唱一边找。(个别幼儿和“爸爸”对唱。)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和“爸爸”对唱,由“爸爸”问,小朋友答。最后一句一起唱。3.尝试完整演唱。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第一段歌曲里面唱了什么藏在沙发下面?第二段歌曲里面呢?(幼儿回答,教师操作课件点击相应物品。)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来对唱整首歌。第一段孩子问,爸爸答;第二段爸爸问,孩子答。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4.看图谱完整演唱。师(出示图谱):这个图谱你们看懂了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四、创编动作演唱1.依次创编钻戒、项链、梳子、鸭子、狮子、蜘蛛的动作。师:真是难不倒你们,那我要加大难度了。接下来我们要边唱歌曲边做钻戒、项链、梳子、鸭子、狮子、蜘蛛的动作。想想看,你想给这些东西加上什么动作?师:下面我们来PK,男生当“爸爸”,女生当玛丽,分别站在两边,看我的指挥边做动作边演唱。2.为歌曲取名字。师:这么好听的歌还没有名字呢。你们能为它取个名字吗?幼:沙发底下藏着什么。师:看来大部分小朋友都赞同“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这个名字。延伸活动:师:今天回家,你们要把这首歌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对唱,也可以试着把家里从沙发底下找出来的宝贝填到歌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