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中家长常犯的六个错误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的亲子游戏 幼儿园亲子的游戏 幼儿园体游游戏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在他眼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但是,在父母眼中就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六个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一、以父母的价值观衡量游戏
在游戏中,宝宝会得到快乐,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游戏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宝优良品格及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然而,有很多父母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强迫宝宝玩他们不喜欢的游戏,人为地限制他的游戏方式。
正确:只有在宝宝的游戏过程中的确发生无法解决或者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对宝宝加以引导。否则,就让宝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以及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
二、开展违背年龄段的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热情。例如,1岁左右的宝宝乐此不疲的游戏之一就是存心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上,让它发出响声。然而,倘若和2~3岁的宝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对此没有兴趣和热情。这么大的宝贝或许更钟情于玩具。
正确: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尽可能的去玩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一来,才能提高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宝宝智力与想像力的发展。
三、不及时给宝宝提供帮助
游戏是宝宝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宝对正在进行的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时,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弄脏衣服或者发生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应该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帮助。
正确:平时,为宝宝准备一些诸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让他在游戏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宝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除非宝宝的确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四、大声地干涉宝宝
因为在宝宝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很新奇,任何事情都是游戏,所以父母也许会对宝宝的很多做法感到不解。特别是当宝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适合的游戏时,一些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宝,同样也会有一些父母觉得宝宝玩游戏的小模样非常可爱,拿宝宝当玩具取乐。
殊不知,父母的这些做法都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宝宝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天生就会观察父母的眼色和表情。因此,父母的所有言语行为都会在宝宝的小脑瓜里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对他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确:换位思考,最大限度的了解宝宝的思想和情绪,与他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更好地调动宝宝游戏的积极性。这也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
五、经常剥夺宝宝独自游戏的权利
孩子和家长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虽然没有“代沟”那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思维绝对是独特的。其实,宝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相反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使是几个月的宝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享受着独自玩耍的乐趣。
正确:当宝宝情绪安定,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尽量不要打扰他。父母要尽可能的创造并利用机会培养宝宝独立游戏的能力。
六、不重视游戏习惯
宝宝在游戏过程中会养成这样或那样的游戏习惯。殊不知,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的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正确:游戏结束后,让宝宝自己收拾游戏道具或者玩具,并且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以上就是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六个错误及其纠正方法。也许父母在做出这些行为时是无意识的,无论怎样,大家都以此共勉吧,为宝宝创造一个更好的游戏环境。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分享六个亲子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躲藏的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这些都是藏物的游戏。
绘画的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组合的游戏
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上加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哪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他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观察的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知觉的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爸爸必知的六个亲子小游戏
袋鼠爸爸(适合年龄:0一6个月)
游戏目的:与宝宝分享快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游戏开始:爸爸用婴儿背带把宝宝绑在肚子上,宝宝背对爸爸。这样就可以和爸爸一起玩玩具、看图书。爸爸也要不时地向宝宝“汇报”自己的所见所闻哦。
躲猫猫(适合年龄:0一6个月)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的探索力。
游戏开始:用一块手帕把一个玩具盖起来,问宝宝:“宝宝,玩具不见了,玩具在哪里?观察宝宝的反应。然后,把手帕挪开,用夸张的声音吸引宝宝:“原来玩具在这里。”重复几次,引导宝宝自己掀开手帕寻找玩具。
开小“车”(适合年龄:6—12个月)
游戏目的:让宝宝感受空间移动
游戏开始:让宝宝坐在一条毛毯上,爸爸轻拉毛毯,宝宝也会随之移动。
坐看天下(适合年龄:6一12个月)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空间感。
游戏开始:宝宝跨坐在爸爸肩上,爸爸记得要用手扶住宝宝,然后缓缓地起身或蹲下,让宝宝体会升高和降落的感觉。爸爸可以慢慢地转身,绕圏,让宝宝看见不同的景象。
三条腿(适合年龄:1一2岁)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平衡性。
游戏开始:用一根绳子把宝宝的一条腿和爸爸的一条腿绑起来,然后一起走或者一起跑。
口袋足球(适合年龄:2—3岁)
游戏目的:长时间的蹦跳可以锻炼宝宝的毅力。
游戏开始:把一个塑料口袋吹鼓,用绳子扎紧袋口,让宝宝把它当作足球踢。如在室内,可把沙发或者房门当作球门,爸爸可以和宝宝进行一场小规模的足球比赛。
中班庆六一家园亲子游戏“运动真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感受与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心情,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共度六一。
2、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好每一个游戏。
活动准备:
1、发放“告家长书”、“报名表”及“邀请书”,做好报名工作。
2、安排好游戏活动的秩序册。
3、收集游戏材料:乒乓板、乒乓球、小木棒(塑料棒)、绢花、花盆、布袋、纸篓、蒙眼布等。
4、场地的准备:划好起点、终点线、跑道线。
5、制作运动员号码牌。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开场白:六一到了,小动物们纷纷走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自己的身体,今天,我们小朋友也来到户外,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跑跑、跳跳,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把我们的身体也锻练地棒棒的,那我们和爸爸妈妈就一起来进行“运动真快乐”体育游戏活动,你们高兴吗?
在游戏开始之前,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在游戏中要怎样做呢?(请个别幼儿来谈谈)
小朋友说得都很好,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当轮到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时要把自己最大的本领表现给大家看,别人在比赛时,要和大家一起坐在座位上认真地看,为小朋友加油。好吗?
2、游戏开始:
(1)大球小球落纸篓
(2)袋鼠跳跳跳
(3)旋转插花
(4)抬轿子
具体的游戏活动安排见“活动秩序表”
3、颁奖活动(获奖名额视报名人数而定)
4、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半天,让我们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都运动起来,把我们的身体练得更棒。
附游戏:
大珠小珠落纸篓
准备:塑料纸篓2只,乒乓球10只,乒乓球板2块,小皮球10只,相距2米划两条白线。
玩法:孩子手拿纸篓与父母面对面站在两条线外。母亲将5只皮球分别抛入篓中,父亲将5只乒乓球分别打入篓中。进球多的一队为胜。
规则:孩子可以前后左右转动身体接球,但不可过线。
旋转插花
准备:花盆、绢花、蒙眼布,场地上画两条线,线与线间隔为3米。
玩法:花盆放在一条线上,爸爸蒙上眼睛站在另一条线上,手拿绢花,听到信号后在原地旋转两圈。在孩子的口头指引下将绢花插在花盆里。半分钟之内插对者为胜。孩子可与爸爸交换游戏。
袋鼠跳跳跳
准备:布袋或蛇皮袋
玩法:家长将孩子放入一只布袋或蛇皮袋(袋的长度为孩子身高的一半左右)中,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 前跳。为增加趣味性,家长也可作类似的动作。本游戏能使孩子在跳跃过程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抬轿子
准备:竹竿两根,长1、5米。
玩法:爸爸妈妈先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腕做成花轿并蹲下。当孩子坐上轿子后(两只脚分别伸进父母的两臂之间),爸爸妈妈站起 来抬着孩子往前走或左右摇晃。
树叶中的亲子游戏
秋天来了,色彩斑斓的树叶一片片随风飘落下来,飞扬的树叶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会追逐树叶或捡些落叶当玩具玩耍。这一亲近自然的时刻正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双休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什么有意义的游戏呢?
游戏一:落叶的秘密
家长可以利用晚饭后的散步时间或双休日,带孩子在小区里看树叶飘落、观察地上的落叶等。在与孩子一起观察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思考:为什么地上会有那么多的树叶呢?这些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与季节联系起来,此时,家长就可以将落叶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告诉孩子,丰富孩子这一方面的知识。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树叶飘飘”的游戏,感受树叶飘落的美感。
游戏二:树叶像什么
和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的树叶,在收集树叶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请他说一说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大胆地想一想树叶像什么(如杨柳树的树叶是细细长长的,像小白兔的耳朵;梧桐树的树叶是大大的,像我们自己的小手掌;银杏树的叶子很独特,像把小扇子等等)。
游戏三:制作树叶标本
和孩子收集形状与颜色各异的树叶,先将捡来的各种各样的树叶一片片夹在书里压平,然后找一些简易相册将树叶小心地摆放到相册里,一本制作简易、观赏方便的的树叶标本就做成了。家长还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和孩子一起给每一种树叶标本贴上标签,写上名称,以便孩子今后拿出来观察欣赏。
游戏四:美丽的树叶画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用一起收集的各种树叶,制作漂亮的树叶剪贴画,也可以先想好剪贴画的主题,再根据需要收集树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剪刀、双面胶和彩笔等材料,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树叶剪贴画,在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辅助,帮助孩子一起完成树叶画。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
常用家庭游戏方案
竞赛法
爸妈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与孩子开展“竞赛”,比比看谁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来,孩子往往不愿意刷牙。这时,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比赛,看谁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应赛。当然,在开始“竞赛”时,父母应有意让孩子获性,以树立起孩子继续做的信心。
故事法
故事里的人物(动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像”。因此,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导孩子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做一个懂道理的乖孩子。
制作灵动小木偶
和宝宝一起制作一个小木偶,让这个小木偶与宝宝朝夕相处做朋友,并经常让宝宝拿着小木偶,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既增强了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又给宝宝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良好机会,更重要的是舒缓了宝宝内在的情绪。
制作过程:用彩色卡纸将火柴盒包好、粘牢。在卡纸上画出动物图案,再剪下这些动物造型,把动物造型贴在火柴盒上(耳朵、尾巴要做成立体效果)。用大头针将火柴盒下端钻出一个小孔,然后插上筷子。奇妙的木偶诞生了。
扮演角色游戏
爸妈可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照顾娃娃;给孩子更多的行动自由,这样,在游戏中宝宝的独立要求得到了满足。
发泄精力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动作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自主地玩更多的游戏。爸妈应跟上宝宝的成长脚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游戏,让宝宝将情绪在游戏中消融。
其他种类
对喜欢画画的幼儿,可给他们大些的纸和蜡笔。孩子这时会高兴地一边嘀咕一边潦潦草草地画画。
夏天一定要让孩子玩水。可以买个塑料游泳池,幼儿会百玩不厌。如果不怕弄脏衣服的话,可给宝宝黏土玩,这样孩子会独自玩好长时间。
每天让宝宝同附近年龄相仿的宝宝一起玩。天气晴朗时,可以让宝宝在室外玩上3~4个小时都不成问题。此时,大一些的玩具会更合宝宝胃口,如小童车。
手指游戏:10个最常用的手指游戏
c幼儿天生爱玩,平时让幼儿玩手指游戏,不仅能益智,还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有趣的幼儿园手指游戏,愉悦幼儿身心,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发挥。以下为您精选了10个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供您参考。
1、小动物做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作小狗状)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我们一起爬上山(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2、手指宝宝做运动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3、小兔子盖新房
小兔子,盖新房(双手做小兔耳朵,五指并拢,指尖碰指尖各三下)
小猴、小狗来帮忙(双手做小狗、小猴状,右手手背向上,左手手指爬过)
锯的锯,钉的钉(左手并拢做锯子,右手心向上,同样左手握拳做锤子)
新房盖得真漂亮(双手交*,手指自由晃动)
进屋一看黑漆漆(双手做眼睛,左右观望)
原来忘了安个窗(双手食指在头两侧画圈,双手大拇指、食指再做照相机状)
4、手指宝宝做运动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我们一起爬上山(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5、小乌龟
一只小乌龟呀(双手握拳,右手食指点左手手背骨节)
长着硬硬的背(同上)
饿了把头伸出来(双手伸出大拇指)
困了把头缩进去(大拇指缩进拳头里)
睡呀睡呀(双手握拳做睡觉状)
睡醒了(双手从身体两侧打开)
伸出四条腿(伸出五指)
爬呀爬呀(双手轮流做爬状)
爬着去游戏(双手轮流爬状)
6、苍蝇蚊子飞走了
小蚊子,飞飞飞,(一幼儿右手指尖合拢,放在另一幼儿右手手背上,另一幼儿同样左手指尖合拢放在一幼儿的右手手背上,同样动作反复)
飞到这里咬一口,(动作同上)
噗,(两幼儿同时用嘴吹)
蚊子飞走了。(两幼儿互拍手3次)
小苍蝇,飞飞飞,(动作同小蚊子一样)
飞到这里叮一口,(动作同小蚊子一样)
噗,(两幼儿同时用嘴吹)
苍蝇飞走了。(两幼儿互拍手3次)
7、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
变魔术,变魔术
变成一只小花狗,(两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向上,掌心向前,扮小狗状)
汪汪汪汪啃骨头。
变成一只小小鸡,(两手食指相对,其余四指握成拳,做小鸡状)
叽叽叽叽来吃米。
变成一只小老鼠,(一手竖起,手掌打开,掌心向上,另一手握成空拳扮老鼠,放在手肘处)
吱吱吱吱偷油吃。(扮老鼠状的手顺着胳膊向上爬,爬到另一手手心处)
变成一只花蝴蝶,(两手手掌打开,手心向外,大拇指交*,其余四指扮蝴蝶翅膀扇动)
飞来飞去找朋友。
8、五指歌
一个手指点一点(大拇指弯一弯)
两个手指剪一剪(中指和食指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
三个手指弯一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屈伸)
四个手指翻一翻(四个手指交*向内和向外各一次)
五个手指拍一拍(拍手)
双手合十我最乖(双手合十后竖起大拇指)
9、手指做饭
手指做饭切切菜(两手小指相勾,无名指和中指并起,向下切)
擀擀面(无名指、中指弯曲,食指向两边运动)
包包饺子(三指并起,上下运动和拇指相碰)
捣捣蒜(两手小指相勾运动拇指)
10、手指捣米
对春对春捣捣(右手心向上,两手拇指运动如捣米状)
扫帚扫帚扫扫(手形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运动,如扫地状)
簸箕簸箕扇扇(手形同上,左手食指、中指向上运动如扇风状)
小鸡小鸡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与指指相碰如啄米状)
幼儿游戏开展的两个误区
游戏是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这是经过多项长期研究得到的共识。然而,在游戏活动中,怎样的设计和指导才是恰当的、如何有效地开展游戏,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实践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矛盾经常使得他们不知所措。[1]本文通过分析游戏的本质和幼儿游戏的特点,指出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时存在的两个误区,并提出改进建议。
误区一:自主性游戏不自主
具体表现:幼儿在游戏中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自主性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活动,然而在很多幼儿园,幼儿对自主性游戏的主题、材料、玩伴和场地等的选择权十分有限。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教师预设的痕迹,如设计过的医院看病流程图、规定好每个区角有几名幼儿来玩等。
首先,游戏主题的选择不自主就达不到游戏本身的目的。比如有几名小班幼儿在小医院当小医生,却一直没有病人光顾,小医生们就无聊地坐在那里。前来观摩的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到其他区角玩,他们说老师说过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其实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坚守岗位并不应以牺牲玩游戏的快乐来实现。教师要求幼儿选择某个游戏主题后做到“始终如一”,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导致幼儿丧失自由游戏的权利,享受不到游戏带来的乐趣,更谈不上达成游戏本身的目的。
其次,游戏材料的选择不自主会导致游戏效果不佳。比如许多教师的手工很好,在布置区角游戏时会制作大量精美的材料,诸如饺子、包子、铃铛等,几乎能以假乱真。然而,这些漂亮的材料多数是为了装饰,教师会告诫幼儿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并随意操作,更不能把它们弄“坏”。但是幼儿是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中看不中用的材料对幼儿并不具备太多的发展价值。
再次,游戏中玩伴和场地的选择不自主就不能体现游戏的价值。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中,教师都会限定人数,超过人数就不行。然而,有的班级娃娃家比较小,一次只能容纳四五名幼儿,教师常用的解决办法是:设置游戏卡,让先拿到卡的幼儿先玩,这样就导致幼儿无法自主选择玩伴和场地。
原因分析:教师的干预和掌控过多
幼儿园教师大多责任心很强,总是想对幼儿好一点、再好一点,以为自己准备得越充分,幼儿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然而,恰恰因为责任心太强,教师的干预和掌控度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大,留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被压缩,使得自主性游戏不自主。
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的一种不信任。教师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在设计游戏时限制过多、预设过多,不利于幼儿的独立学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教师的干预和掌控过多,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积极性降低。 3—6岁的幼儿本身就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时教师的设计和安排看似很完美,却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的本质特点,导致部分幼儿不愿意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游戏,达不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目的。
改进建议: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有自主选择权的幼儿在游戏中会更投入、更好带,教师也更轻松。因此,教师应该相信幼儿,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首先,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不自主的游戏是从教师的意志到幼儿的行为,游戏起源于教师的想法:自主的游戏是从幼儿的意愿到教师的支持,游戏起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起支持作用。以“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认识飞机的内容为例,教师常见的做法是:提供飞机图片或视频、征集飞机模型、提供拼图游戏、组织绘画等,让幼儿参与活动。另一种做法不像常见做法那样有固定模式,往往来源于幼儿的某种兴趣与需求,教师能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如娃娃家的爸爸提议去旅游,全家商议后决定乘飞机去,他们征得教师同意后一起制作飞机。幼儿兴致高昂,不但发动家长找模型、找材料,还选出了机长、空中小姐、安检员、售票员等,不亦乐平地玩“乘坐飞机”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对“想去哪里是乘客决定还是售票员决定?”“一趟飞机能去几个目的地?”“乘坐飞机时手机会不会被没收?”等问题产生疑问并自己协商解决。以上两种做法虽然都能实现教育目标,但显然幼儿更喜欢第二种。
其次,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教师投放的材料不一定要追求精致,关键是要大量、可操作。同样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关于公交车的内容,一位教师制作了逼真的公交车,还周到地配上吊环,却不允许幼儿去拉吊环以免拉坏:另一位教师搭建了粗放的公交车(没有吊环),允许幼儿随便玩,在玩的过程中,许多幼儿把手举起来向上拉着,想象着自己是在拉吊环。第一种游戏材料固然可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但是玩法固定、缺乏变通,而第二种游戏材料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重点不在于有多精美,而在于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与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变通。
再次,让幼儿自主地选择玩伴和场地。例如,某幼儿园大班有16名幼儿都要玩娃娃家,教师没有限定人数,而是让幼儿自己协商。协商的结果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9个女儿、5个儿子。可是游戏空间与玩具有限,没有拿到玩具的幼儿就给自己“找出路”了,伴随着诸如“爸爸,我去上班了”“妈妈,我带妹妹去看病了"之类的话语,幼儿自行分流到其他区角,开始了新的游戏。这样既保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让幼儿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误区二:在干预过多与放任不管之间任意转换
具体表现:人前忙碌人后不管
干预过多与放任不管是教师开展幼儿游戏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很有可能发生在同一位教师身上。在幼儿园观摩游戏活动时,经常能看到教师忙个不停,每个幼儿的游戏都会被教师介入一番,从“你在做什么”之类的简单提问,到“你应该这样做”“你再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之类的建议与指导,教师俨然成为游戏场里最忙的人。然而其中大部分是无效干预,并不能真正推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同样是这位教师,在无人观摩的幼儿游戏活动中,自己却忙着做墙饰、写教案、写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等,不主动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任何指导。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也并非建立在细致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有许多主观臆测的内容,难以实现观察记录应有的价值。[2]
原因分析: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薄弱
从教育观的角度看,以上现象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缺乏专业自主的意识,难以理解教学反思、观察记录等途径对其专业发展及幼儿发展的真正价值。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于是就呈现敷衍了事的被动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因欠缺专业知识和能力,对于如何指导幼儿游戏感到茫然,不仅在理念上认识不清,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导致发生无效干预或放任不管的情况。
改进建议: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清晰的理念与认识,游戏指导才能常态化,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本诠释、他人传导的,是理想化的显性知识:一种是个人体会的、存于内心的、难以言传与形式化的,在无意识中形成的默会知识。其中,对教师做出教育决策与行为有较大影响的是默会知识而非显性知识。由此,教师可通过反思、揣摩和探索,在观摩或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的默会知识,将他人和自己的一般性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
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不仅是了解幼儿游戏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区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行动,而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地做出教育决策。[3]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教师如果只是应付性地看看,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深教师的疲倦感,对教师与幼儿都没有多少好处。[4]因此,教师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将客观事实与主观臆测区分开,并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其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支持策略,才能形成对幼儿发展状态的敏感性,以及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专业支持。
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亲子游戏9则
中班亲子游戏
一、游戏名称:小袋熊
准备:自制手掌套30副。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同时在起点处。
游戏开始,孩子双手抱紧爸爸的脖子,双腿夹紧爸爸的腰,像小袋熊一样紧紧挂在爸爸的胸前。爸爸(戴好手掌套)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爬行,爬至终点,第二家长依次进行,先跑完一队为胜。
二、游戏名称:探宝
准备:独木桥3座、皮球3个、球筐3个、拱形门3个。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上独木桥,家长牵其手协助过桥,跑至山洞(拱形门)处,两人前后钻过山洞,幼儿取过皮球交于家长,家长拍球跑,幼儿紧随其后跑向终点,两人必须同时到达,将球交给对面家长与幼儿以接力形式出发,先跑完者为胜。(小班三个班玩一轮,拖班两个班玩一轮)
三、游戏名称:大脚小脚
准备:红旗5面、鞋套30副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将自己的小脚踩在家长的脚面上,并抱紧家长,家长手持一面红旗,带着幼儿向前行进,行进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小脚不落地,以最快速度到达对面,将手中的红旗交给相对的一组,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四、游戏名称:小鸡出壳
准备:小鸡头饰30个,大张的废报纸30,每张画大鸡蛋,分散放在地上。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家长背着幼儿跑向场地中央放置的报纸,放下幼儿,赶快拿起报纸,小心机灵地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幼儿的头、肩、躯干和脚从报纸中钻过,再跨出报纸。幼儿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肉孵成了,再一起飞向终点,依次接力进行,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五、游戏名称:赛龙舟
准备:红色彩带、皱纹纸60根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同时在起点处。
每人头扎红色彩带,幼儿在前、家长在后一竖排站好,面向终点蹲下,家长两手分别扶住前面幼儿的腰,幼儿两手拉住前面家长的衣服。比赛开始,家长幼儿同心协力蹲着前进,游戏当中,不能松手,队伍自始至终没有断队的现象,最快到达终点的一队为胜利。
六、游戏名称:亲子二人行
准备:大布口袋5个,梅花桩10组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成相同人数两队,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幼儿将双脚夹在家长的腰间,面部朝下,双手侧平举,家长双手托住幼儿胸部做保护,幼儿背上放一个布口袋。游戏开始,家长前进,途中遇到梅花桩绕圈一周继续前进,再次遇到再绕一周,直至终点处,将口袋传给下一对,依次接力进行,最快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利。
七、游戏名称:大小青蛙跳荷叶
准备:圈30个
玩法:每班一组,幼儿与家长分别站在起点与终点处。
游戏开始,幼儿与对面家长同时向中间跳圈前进,相遇后家长背起幼儿沿家长来时路线跑回,先返回者为胜,注意跳圈时不能碰圈。
八、游戏名称:捉尾巴
准备:布做的尾巴(与幼儿人数相等)
玩法:家长背着幼儿,幼儿后面腰间夹着“尾巴”。音乐开始,幼儿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前提下,近可能的去捉别人的“尾巴”。看谁捉得快又多。
九:造房子
准备:大积木每班6块
玩法:
每班幼儿排成一列站在起跑线上,裁判吹响口号后,每班的第一个孩子搬一块积木前行,到达目的地后,把积木放在指定地点,然后再原路返回,下一个小朋友出发,把积木搭在第一块积木上面。以此类推,直到6名幼儿全部完成。第一队完成的一个班为胜出。注意:房子不能倒掉,否则不算。
在家做的体育亲子游戏
在家做的体育亲子游戏
有时间多在家里陪宝宝做游戏吧,下面就来介绍适合在家庭做的10个亲子体育游戏。
摘果子
目的:1.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和弹跳能力。2.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准备:水果图片若干,用曲别针别在细绳上。
玩法:
1.爸爸、妈妈分别抓牢挂有水果图片的绳子的一端,并举到适当的高度,表示果园。
2.孩子提着篮子来到“果园”,用力跳起摘果子,把摘到的果子放进篮子里。游戏重复进行。
猫捉老鼠
目的: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准备:分别画有猫、老鼠和老鼠洞的图片3张,场地上画直径为1米的圆圈3个。
玩法:
1.将3张图片揉成团儿,放在地上,爸爸、妈妈、孩子各抓一个纸团儿分别站在3个圆圈里。
2.抓到“老鼠洞”的人原地不动,并举手高喊“老鼠洞”,同时,“猫”迅速跑去抓“老鼠”,“老鼠”则立即向“老鼠洞”的方向跑。看谁反应快、跑得快。游戏重复进行。
波浪球
目的:1.锻炼幼儿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准备:皮球1个。
玩法:
1.孩子、爸爸、妈妈面向同一方向站成一竖排,三人前后相距适当的距离,腿同时左右开立,孩子持球当排头。
2.游戏开始,孩子双手将球从胯下传给后面的爸爸,爸爸拿球经头顶向后传给妈妈,妈妈接球后快速跑到前面当排头,游戏继续进行。
落叶飞舞
目的:1.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2.提高幼儿手眼配合的协调性。
准备:纸或树叶。
玩法:
1.孩子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站立,爸爸手拿一张纸或一片树叶并举到适当的高度。幼儿双手(手心相对)自然伸开,放在胸前,眼睛注视着爸爸手中的纸或树叶。
2.游戏开始,爸爸突然松开手,纸或树叶便自然下落,幼儿赶紧用双手拍击下落的纸或树叶,拍中则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小鱼漏网
目的:锻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变向、躲闪跑的能力,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方纱巾1条。
玩法:
1.爸爸、妈妈面对面,双手分别扯住纱巾的四个角当“鱼网”,孩子当“小鱼”。
2.游戏开始,小鱼在规定的场地内自由跑动,鱼网跟着追赶小鱼。当追到小鱼后,立即把小鱼套在网中。游戏重复进行。
会跑的背篓
目的:1.锻炼幼儿双手轮换投掷的协调性和准确性。2.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准备:纸团儿若干,背篓1个,场地上分别画直径为1米和3米的内外两的圆圈玩法:
1.爸爸、妈妈、孩子猜拳决定一人背篓。背篓者站在内圆圈里面,投掷者站在外圆圈上。
2.游戏开始,背篓者在内圆圈里面走动躲闪,防止对方把纸团儿投入篓内。两位投掷者设法向篓内投掷纸团儿。三人互换角色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谁篓里的纸团儿少,谁为胜者。
小小保龄球
目的:1.锻炼幼儿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滚球的准确性。2.发展幼儿上肢力量,提高手眼配合的能力。
准备:内装少许水的塑料矿泉水瓶6个,皮球1个。
玩法:
1.在场地上将6个瓶子摆成三角形,爸爸、妈妈、孩子分别站在距瓶子3米或5米的起点线后。
2.游戏开始,三人交替持皮球模仿打保龄球的动作,对准瓶子,用力将皮球沿地面抛出。击倒一个瓶子得1分,看谁打得准,得分多。游戏重复进行。
小小排球
目的:1.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2.提高幼儿全身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气球1个,细绳1根。
玩法:
1.气球轻轻抛向空中,爸爸、妈妈、孩子三人轮流用手拍或用头顶气球,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2.爸爸、妈妈分别抓牢一根细绳的一端,举到适当高度当球网。孩子站在距“球网”3米的线后,用力拍击气球,直到把气球打过球网为止。互换角色,游戏重复进行。
小兔拔萝卜
目的:1.锻炼幼儿双腿跳跃的能力。2.提高幼儿投掷的准确性。
准备:啤酒瓶若干,直径20~30厘米的竹圈(或塑料圈)若干,场地上画间距为3米的平行线3条。
玩法:
1.将啤酒瓶均匀地摆放在终点线上,爸爸、妈妈、孩子各拿个竹圈(或塑料圈)站在起点线后。
2.游戏开始,三人模仿兔跳的样子从起点线跳到中线后,原地站好,分别向终点线处的瓶子投掷竹圈(或塑料圈),谁套住的瓶子多,就表示哪只“小白兔”拔的“萝卜”多。游戏重复进行。
过小桥
目的:1.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反应能力。
准备:场地上画两条间距20~30厘米的平行线,当小桥。
玩法:
1.孩子和爸爸(或妈妈)面对面站在平行线(小桥)的两端。
2.游戏开始,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走到“小桥”中间相遇时,互相扶着对方的身体,侧身同时经过“小桥”。然后继续沿各自前进的方向走到终点。
3.爸爸、妈妈、孩子两人一组重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