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续编故事,老虎来了 (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13 大班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幼儿园语言教案一、目标
(一)认真倾听故事,较快地掌握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发现故事中的合理线索。
(二)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出故事的结尾。
(三)在合作创编故事中,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积极参与创编故事的兴趣,并自信地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用较准确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二、准备
有老虎形象的录像,有大公鸡、小猴、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里玩耍的录像;汉字卡片《老虎来了》;拉线教具、沙插教具、磁吸教具各若干;录音机、带,实物投影仪。
三、过程
(一)提出本活动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1.通过实物投影在电视荧屏上出现森林的背景,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这森林是谁的家?”
2.播放“老虎吼叫”的录音,问:“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来了?你觉得老虎怎样?”并在荧屏上投出:“老虎来了”几个汉字,让幼儿认识。
3.师:“今天老师要讲《老虎来了》这个故事给你们听。”
点评:开头环节设计有新意,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较生动地引出本活动的内容,把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要求幼儿留心倾听,尽快记住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讲述故事,提示:“听清楚故事的前半部分讲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提问故事名称及上述问题后,教师继续作启发性提问: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谁来了?”
(2)“这个故事老师只讲到‘老虎来了’, 你觉得这个故事完了吗?如果你是小兔、大公鸡、或者是小猴、小猫,碰到老虎时你会怎样?”
3.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录像,加深对故事中所提供线索的理解。
点评: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和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录像片,帮助幼儿尽快地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教师还通过让幼儿代入故事角色的设问,去了解幼儿遇到突发事的心理状态,活跃了幼儿的想象思维。
(三)让幼儿合作创编故事结尾,要求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创编故事,并能自信地将创编故事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1.教师:“老虎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接下来请你商量一下,编出后面的故事情节。”
2.让幼儿互相议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帮助幼儿归纳出几种可能出现的故事结局。
3.提供插沙、拉线、磁吸等学具材料,按上述不同结局分成若干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小组的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丰富故事的情节。
教师按不同结局的小组提出指导:
(1)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打跑老虎的?
(2)小动物怎样逃跑才能躲避凶猛的大老虎?
(3)为什么老虎跟小动物们做了好朋友?
(4)老虎是怎样捉到小动物的?
4.教师分别到各组指导,对个别自信心不足、胆怯的幼儿给予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录音机,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录下来。
5.鼓励各组幼儿将自己组所编出来的故事结局向其他组的幼儿讲述。
6.集中幼儿,然后每一组幼儿请一个代表出来将自己组续编的故事讲述出来,教师作简单的评析。
点评:提供多种学具材料,让幼儿自选、合作创编故事结局,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幼儿互相讲述和向客人老师讲述创编故事的环节,充分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培养。此外,这里除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外,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续编,幼儿的合作、商讨等社会性行为得到较好的锻炼。
四、活动延伸
把各种动物的头饰和道具投放到活动区中,在平时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组合,引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理解体验动物形象及它们的性格特征。
评析:该活动是“语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目标的体现。设计目标明确、涵盖了认知、能力、态度三个层面,形式新颖,整个活动过程包括了引入、理解故事、自由讨论、合作创编等环节,做到层层深入。活动设计即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自信心得到培养。尤其是教师对个别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给予关注,并提供录音机,引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使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
附:故事的开始部分
老虎来了
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一天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小公鸡张大嘴巴“喔喔喔”地叫醒了小动物们。兔子、猫和小猴都是好朋友,它们围着一颗大榕树,在草地上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
瞧,小猫在练跳绳,它一下一下有节奏地甩着绳子,越跳越起劲;可爱的兔子拍着大皮球,脸都涨红了;最淘气的小猴子山骨碌碌地转动着机灵的大眼睛,在大榕树上蹦来跳去,还在树枝上荡秋千呢!小牛也来凑热闹,它摇晃着大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竖起它那对尖尖的牛角,神气地说:“谁来跟我比赛,顶一顶,看谁的力气大!”
小动物们正玩得高兴,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老虎的叫声,小动物都吓坏了,嚷着说:“大老虎来了,大老虎来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续编故事:差一点儿
小班续编故事:差一点儿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动脑筋摘苹果的过程,学习词蹦蹦跳跳、慢慢吞吞。
2、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想办法摘苹果的简单过程。
3、懂得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团结合作、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大背景图、小动物的活动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什么样的苹果?你们想吃吗?
二、关键中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只小乌龟想吃苹果,可是树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你有办法吗?
2、正在小乌龟发愁的时候谁来了?小兔子是怎样来的?一起学一学。(学习词蹦蹦跳跳)
3、小乌龟想了个什么办法摘苹果?它是怎样对小兔子说的?它们能摘到苹果吗?
4、正在他们俩个发愁的时候,汪汪汪,谁来了?小乌龟会对小狗说什么?这次能摘到苹果吗?还有谁会来帮忙?
5、他们三个发愁的时候谁来了?小熊慢慢吞吞地走来了,小熊怎样走路的?小朋友学一学小熊走路的样子。(学习词:慢慢吞吞)
6、小乌龟看到小熊来了心情怎样?小乌龟会对它说什么?这次他们够到苹果了吗?
三、讨论交流,续编故事,体验创编的乐趣
1、引导幼儿讨论摘苹果的办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2、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重点续编故事结尾。
四、游戏结束,引导幼儿感受问题解决后的快乐
小朋友帮小动物想了这么多办法,小动物们终于摘到了苹果,他们的心情怎样?小朋友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抬着苹果
出去吧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怪猫 (附故事)
目的:
1.观察主要角色的动作、神态变化,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用语言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大图书一本。
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故事《怪猫》。我们一起翻到49页,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安静地看书,提问:刚才你们在书里看到些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我刚才听到××讲……(略),你们知道他讲的是故事中的哪几页吗?你们在小图书上找,我在大图书上找。找到后,我们看看这幅图片讲了些什么。
①翻到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鼠娃娃的神态、动作,说说从哪里看出鼠娃娃是又哭又喊逃回家的,它是怎么喊的。
②鼠妈妈听了鼠娃娃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从哪幅图片中可以看出?(图三。)
③有怪猫吗?鼠娃娃怎么会把皮帽当成怪猫呢?
2.我刚才还听到××说……(略),他说的是哪几幅图呢?我们来找一找。
①翻到图四,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四只脚是谁的?你怎么知道的?鼠娃娃知道吗?
②翻到图五,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这是摇篮?
③翻到图六,提问:瞧,兔宝宝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哄它睡觉好吗?
三、引导幼儿讲述图画故事
1.现在咱们做个游戏,我讲故事中的一小段,请你们在图书上找一找我讲的是哪几幅图。
2.用同样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讲故事中的某一小段,其余幼儿找一找是哪幅或哪几幅图的内容。
3.师生共同讲故事。
附:怪猫
鼠爸爸与鼠妈妈生了个可爱的鼠娃娃。
一天,鼠娃娃出门去玩。不一会儿,鼠娃娃又哭又喊逃回家,“哎哟哟,哎哟哟,一只猫儿真奇怪,大耳朵呀大脑瓜,没有身子没尾巴,浑身是毛真可怕。”鼠爸爸听了说:“让我去瞧瞧。”鼠妈妈也说:“让我去看看。”哈哈哈!不是怪猫是皮帽。鼠妈妈说:“老头子,咱们把它抬回家,做个摇篮给宝宝吧!”鼠爸爸听了直点头,它俩抬起皮帽回家去。
呀!怪猫长了四只脚,吓得鼠娃娃拼命地跑。“嘭”一声,鼠娃娃一头撞在墙壁上,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包。起来一看,鼠娃娃惊呆了。咦?怪猫变成了小摇篮!
到了晚上,鼠娃娃躺在软绵绵的小皮帽里,听爸爸妈妈给它唱摇篮曲。鼠妈妈唱:“摇呀摇,摇篮摇宝宝。”鼠爸爸唱:“摇呀摇,宝宝要睡觉。”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聚宝盆(附故事)
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不能贪心。
2.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
图画书《聚宝盆》,投影仪,聚宝盆形状的画纸,画笔。
过程:
一、观看图书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1.引导幼儿看图画书至“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观察人物细节,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
师:多多有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样好吗?为什么?
师:多多的表情怎样?高兴吗?他为什么不高兴?
2.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引发幼儿想象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的穿着是怎样的?跟我们一样吗?
师:他可能是一个什么人?他来干什么?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神奇的聚宝盆。这个聚宝盆到底有什么魔法,你们猜猜看。
3引导幼儿观看图书“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理解、感受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聚宝盆的时候对多多怎么说?
师:聚宝盆变出什么来了?多多开心吗?他后来是怎么做的?
4.引导幼儿观看图书至“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再次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师:聚宝盆这么神奇,多多怎么想的?
师:多多爬到了聚宝盆里,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5.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最后.理解故事寓意。
师:多多爬进聚宝盆后结果怎么样?这可怎么办?
二、想象表现
1.如果你有个聚宝盆,你想放人什么东西?为什么?
2启发幼儿画出自己最想变的东西。
3.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4.将绘画作品装订成图书。
延伸活动:
将自制图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阅读、交流。
附故事:
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多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想要更多。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一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只要你不说够了够了,它就越变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几百颗,几千颗,越变越多,聚宝盆装不下了。多多对老公公大叫:“够了!够了!”老公公说:“你告诉聚宝盆吧。”多多对聚宝盆大叫:“够了!够了!”聚宝盆就不再变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几百只,几千只,玩具熊太多了,从聚宝盆里滚到地板上来了。多多赶紧大叫:“够了!够了!”从此,多多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变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宝.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没想到呀!一个多多变成两个,两个多多变成三个.聚宝盆里的多多越来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喊:“够了!够了!”
小班语言教案:续编故事:差一点儿
小班续编故事:差一点儿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动脑筋摘苹果的过程,学习词蹦蹦跳跳、慢慢吞吞。 2、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想办法摘苹果的简单过程。 3、懂得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团结合作、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大背景图、小动物的活动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什么样的苹果?你们想吃吗? 二、关键中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只小乌龟想吃苹果,可是树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你有办法吗? 2、正在小乌龟发愁的时候谁来了?小兔子是怎样来的?一起学一学。(学习词蹦蹦跳跳) 3、小乌龟想了个什么办法摘苹果?它是怎样对小兔子说的?它们能摘到苹果吗? 4、正在他们俩个发愁的时候,汪汪汪,谁来了?小乌龟会对小狗说什么?这次能摘到苹果吗?还有谁会来帮忙? 5、他们三个发愁的时候谁来了?小熊慢慢吞吞地走来了,小熊怎样走路的?小朋友学一学小熊走路的样子。(学习词:慢慢吞吞) 6、小乌龟看到小熊来了心情怎样?小乌龟会对它说什么?这次他们够到苹果了吗? 三、讨论交流,续编故事,体验创编的乐趣 1、引导幼儿讨论摘苹果的办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2、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重点续编故事结尾。 四、游戏结束,引导幼儿感受问题解决后的快乐 小朋友帮小动物想了这么多办法,小动物们终于摘到了苹果,他们的心情怎样?小朋友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抬着苹果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