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狗找妈妈(幼儿园活动教案)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园妈妈教案 找朋友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找朋友

活动名称:小狗找妈妈

活动前言:小孩子们一般都比较的有爱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孩子们的这一点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给小狗找妈妈吧,看看谁折出来的小狗最像狗妈妈,一点要耐心的完成噢!

活动目标:

1、初步练习对角折纸;通过活动锻炼宝宝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2、培养宝宝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形手工折纸、画笔、胶棒。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并出示已折好的"狗妈妈",贴到板子上,引起宝宝的兴趣;

2、教师进行演示,家长注意教师折纸的步骤,然后带宝宝一起折纸;

3、宝宝尝试折纸,折好后画上五官,最后,宝宝自己把折好的"狗宝宝"贴到"狗妈妈"的身边,进行作品展示。

指导要点:

家长要学会狗的折叠方法,然后才能指导宝宝游戏;宝宝初次折纸时手部动作不灵活,不协调,经常会将纸撕坏,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宝宝将狗折完,建立宝宝的自信心;折纸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对宝宝进行指导。

小编总结:多锻炼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其智力的开发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平时育儿专家都比较重视让孩子多动手等等,平时家长们在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此类的游戏,但是要注意安全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小树叶找妈妈》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树叶找妈妈》教案吧。设计意图:

每当我带着小朋友们到外面散步时候,总是会经过一些大树,这时小朋友们总是流入出想去抱一抱的愿望,我仿佛看出了孩子们的心事,趁机就让他们走过去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大树妈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有一次,我们班的徐亦晨小朋友突然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老师你看,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它们怎么会都在地上的呢?为什么都会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的树叶到底它是谁的宝宝呢?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就不伤心吗?妈妈也不来找它吗?” 他拿着一片梧桐叶好奇的问我。我一看,真的有许多的树叶飘落下,我这才意识到秋天已经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丰收的果实,飘落的树叶都印在了我们的眼帘。于是我结于孩子的好奇以及结合本月的主题《秋天真美啊》,开展了《小树叶找妈妈》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

2. 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实物:枫叶、银杏叶、梧桐叶若干。

2. 自制枫树、银杏树、梧桐树各一棵。

3. 《小树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自由捡树叶寻入活动。

1、啊,秋天来了,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小树叶怎么会都在地上呢?

幼儿一:从树上掉下不的。

幼儿二:被风吹下来的。

幼儿三:变黄了,就自己掉下来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秋天树叶会飘落的现象。)

2、教师小结:原来呀秋天到了,小树叶慢慢变黄了,被秋风一吹就会飘落下。

3、那我们就每人去捡一片树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幼儿一:我的是红颜色的,像我的手掌。

师:这红色的树叶叫枫叶,还有谁手里也是枫叶的,它还像什么?

幼儿二:它还像小鱼的尾巴。

幼儿三:它还像漂亮的小裙子。

4、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的是黄色的,它像小帽子。

师:这黄色的树叶叫银杏叶,还有谁手里拿的也是银杏叶的,它除了像小帽子,还像什么?

幼儿二:它像扫帚。

幼儿三:它还像兜兜。

5、那你手里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拿的是黄色的,它像小金鱼的尾巴。

师:这种黄色的树叶叫梧桐叶,它除了像小金鱼的尾巴,它还像什么呢?

幼儿二:它像裙子。

幼儿三:它像头发。

(评析: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加强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外形特征的认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再一次强调树叶的颜色和名称,为下面小树叶找妈妈作了辅垫。)

6、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它们不仅颜色不同,它们的形状不同。

(二)出示大树妈妈,小树叶找妈妈。

1、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很伤心,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

幼儿一:给它画一些树叶。

幼儿二:给它贴一些树叶。

幼儿三:把它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评析:通过让幼儿了解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都非常的感心,引导幼儿想为小树叶找妈妈的意愿。)

2、红色的枫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红色的。

幼儿二:像小金鱼的。

幼儿三:枫树妈妈。

3、黄色的梧桐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黄色的。

幼儿二:像手掌的。

幼儿三:梧桐树妈妈。

4、那这种黄色的银杏叶宝宝,它的妈妈又是谁呢?

幼儿一:和这种长得一样的,就是它妈妈。

幼儿二:像裙子的。

幼儿三:是银杏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让幼儿对树叶外形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树叶的特征进行匹配。)

3、那我们就把小树叶送到树妈妈那里去吧。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由送树叶宝宝到妈妈身边,促使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树叶的外形特征。)

4、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送对。如有不对的,及时的给予改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片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妈妈到底是谁?

幼儿一:不对,它像小金鱼的尾巴,应该它和妈妈长的一样的。

幼儿二:不对,它的妈妈是枫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其实是起到更一进步巩固幼儿对树叶的认识。)

(三)结束活动:

1、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帮小树叶都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树妈妈开心得笑了,小树叶也可高兴了,你们听,它们在唱歌呢。

2、现在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都是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师幼儿共同表演《小树叶》)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体验大树妈妈与小树叶的亲情。)

2、原来小树叶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回到大树妈妈的身上。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从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整个活动以“找”来贯穿其中,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自然、充分的流露。

2、在制作教具时自己也进行了琢磨,制作了正反面不同表情的树妈妈,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树妈妈的表情来想给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愿望。当将树叶宝宝送到妈妈的身边时,大树妈妈也会开心的笑起来,以似人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3、在分析教案时,我反复的推敲。由于我们幼儿园里没有枫树、梧桐树和银杏树,我们附近公园也不能完全找不到枫叶、梧桐叶和银杏叶,所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与树叶相匹配的大树图片,让孩子对树妈妈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请孩子们带着树叶宝宝去找树妈妈,这样孩子们既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4、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有的树叶会落叶,能观察落叶的不同特征,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特征感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小树叶找妈妈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树叶找妈妈教案吧。设计意图:

每当我带着小朋友们到外面散步时候,总是会经过一些大树,这时小朋友们总是流入出想去抱一抱的愿望,我仿佛看出了孩子们的心事,趁机就让他们走过去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大树妈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有一次,我们班的徐亦晨小朋友突然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老师你看,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它们怎么会都在地上的呢?为什么都会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的树叶到底它是谁的宝宝呢?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就不伤心吗?妈妈也不来找它吗?” 他拿着一片梧桐叶好奇的问我。我一看,真的有许多的树叶飘落下,我这才意识到秋天已经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丰收的果实,飘落的树叶都印在了我们的眼帘。于是我结于孩子的好奇以及结合本月的主题《秋天真美啊》,开展了《小树叶找妈妈》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

2. 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实物:枫叶、银杏叶、梧桐叶若干。

2. 自制枫树、银杏树、梧桐树各一棵。

3. 《小树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自由捡树叶寻入活动。

1、啊,秋天来了,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小树叶怎么会都在地上呢?

幼儿一:从树上掉下不的。

幼儿二:被风吹下来的。

幼儿三:变黄了,就自己掉下来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秋天树叶会飘落的现象。)

2、教师小结:原来呀秋天到了,小树叶慢慢变黄了,被秋风一吹就会飘落下。

3、那我们就每人去捡一片树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幼儿一:我的是红颜色的,像我的手掌。

师:这红色的树叶叫枫叶,还有谁手里也是枫叶的,它还像什么?

幼儿二:它还像小鱼的尾巴。

幼儿三:它还像漂亮的小裙子。

4、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的是黄色的,它像小帽子。

师:这黄色的树叶叫银杏叶,还有谁手里拿的也是银杏叶的,它除了像小帽子,还像什么?

幼儿二:它像扫帚。

幼儿三:它还像兜兜。

5、那你手里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拿的是黄色的,它像小金鱼的尾巴。

师:这种黄色的树叶叫梧桐叶,它除了像小金鱼的尾巴,它还像什么呢?

幼儿二:它像裙子。

幼儿三:它像头发。

(评析: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加强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外形特征的认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再一次强调树叶的颜色和名称,为下面小树叶找妈妈作了辅垫。)

6、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它们不仅颜色不同,它们的形状不同。

(二)出示大树妈妈,小树叶找妈妈。

1、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很伤心,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

幼儿一:给它画一些树叶。

幼儿二:给它贴一些树叶。

幼儿三:把它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评析:通过让幼儿了解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都非常的感心,引导幼儿想为小树叶找妈妈的意愿。)

2、红色的枫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红色的。

幼儿二:像小金鱼的。

幼儿三:枫树妈妈。

3、黄色的梧桐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黄色的。

幼儿二:像手掌的。

幼儿三:梧桐树妈妈。

4、那这种黄色的银杏叶宝宝,它的妈妈又是谁呢?

幼儿一:和这种长得一样的,就是它妈妈。

幼儿二:像裙子的。

幼儿三:是银杏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让幼儿对树叶外形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树叶的特征进行匹配。)

3、那我们就把小树叶送到树妈妈那里去吧。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由送树叶宝宝到妈妈身边,促使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树叶的外形特征。)

4、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送对。如有不对的,及时的给予改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片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妈妈到底是谁?

幼儿一:不对,它像小金鱼的尾巴,应该它和妈妈长的一样的。

幼儿二:不对,它的妈妈是枫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其实是起到更一进步巩固幼儿对树叶的认识。)

(三)结束活动:

1、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帮小树叶都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树妈妈开心得笑了,小树叶也可高兴了,你们听,它们在唱歌呢。

2、现在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都是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师幼儿共同表演《小树叶》)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体验大树妈妈与小树叶的亲情。)

2、原来小树叶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回到大树妈妈的身上。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从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整个活动以“找”来贯穿其中,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自然、充分的流露。

2、在制作教具时自己也进行了琢磨,制作了正反面不同表情的树妈妈,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树妈妈的表情来想给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愿望。当将树叶宝宝送到妈妈的身边时,大树妈妈也会开心的笑起来,以似人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3、在分析教案时,我反复的推敲。由于我们幼儿园里没有枫树、梧桐树和银杏树,我们附近公园也不能完全找不到枫叶、梧桐叶和银杏叶,所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与树叶相匹配的大树图片,让孩子对树妈妈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请孩子们带着树叶宝宝去找树妈妈,这样孩子们既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4、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有的树叶会落叶,能观察落叶的不同特征,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特征感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3、ppt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教案――找妈妈


名称一:吃饱了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过程:1.师生阅读《吃饱了》。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5.讲讲小动物和宝宝在吃什么。建议:1.教师可在区域中进行这一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参与。2.可连续几天在区域中进行这一内容。3.教师在进行“找妈妈”活动时,还可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分别让幼儿画画《找妈妈》《给动物喂食》。4.凡是让幼儿粘贴的内容,教师都要事先将要粘贴的图像剪下。附:儿歌吃饱了(赵赫)小鸡吃饱了,叽叽叽叽跑。小狗吃饱了,汪汪汪汪跳。小猫吃饱了,喵喵喵喵叫。宝宝吃饱了,哈哈哈哈笑。名称二:动物宝宝找妈妈目标:感知简单的对应关系材料:动物头饰过程:1.指出这是些什么动物。2.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3.教师戴头饰分别扮演书中动物的妈妈,小朋友做小动物。――“谁是我的宝宝?”4.幼儿要根据教师头戴何物,确定自己是谁家的孩子。如:教师戴羊妈妈头饰问:“谁是我的宝宝?”幼儿答:“我是羊妈妈的孩子。”5.教师演示其中一则内容,帮动物宝宝找妈妈,幼儿用笔将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连线。建议:1.为幼儿提供水彩笔。2.教师具体帮助幼儿怎样找动物妈妈。3.通过环境布置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认识。

托班整合活动教案――找妈妈

相关推荐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小树叶找妈妈》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小树叶找妈妈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幼儿...
    2021-05-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教案――找妈妈 名称一:吃饱了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过程:1.师生阅读《吃饱了》。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
    2019-12-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大班综合活动: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1、在对故事情节与角色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能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初步的构图技能。2、会按照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同伴共同设计有连续情节的...
    2020-03-06 阅读全文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

2021-05-20 阅读全文

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适合幼儿...

2021-05-12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

2019-12-12 阅读全文

名称一:吃饱了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过程:1.师生阅读《吃饱了》。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

2019-12-17 阅读全文

大班综合活动: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1、在对故事情节与角色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能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初步的构图技能。2、会按照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同伴共同设计有连续情节的...

2020-03-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