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数学备课教案:小鱼有多长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网‖幼儿园‖

3.幼儿操作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教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鱼有多长》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谁钓的小鱼多


活动目标: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


大班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若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忙,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始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行测量(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一)许多相同的树叶,怎么量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一直线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

三、经验拓展(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三)一根胡萝卜,怎么量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始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活动评析:

这个大班数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熟练,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无关探索的干扰。幼教网小编认为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大胆猜测,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其中.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鱼有多长》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
    2021-06-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谁钓的小鱼多 活动目标: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课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
    2021-05-2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 大班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
    2021-07-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每样有多少》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分类结果。(重点) 2、初步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
    2020-08-2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

2021-06-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

2019-12-1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

2021-05-28 阅读全文

大班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

2021-07-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分类结果。(重点) 2、初步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

2020-08-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