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帮妈妈洗脚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社会活动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2.懂得换位思考,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怎样关心爸爸妈妈。
3.感受爸爸、妈妈对长辈的关爱,萌发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了解爸爸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为长辈做了哪些事。
2.爱心小卡片、爱心树。
3.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爱心树》,谈话导入。
师:我们看过《爱心树》这本书,书中说“是谁陪着这个小男孩长大的呀?”(苹果树)
师:是的,苹果树陪着这个小男孩长大,并且为他付出了自己果实、树干,一切能给这个小男孩的。
师:那我们小朋友呢,是谁陪着你长大的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那你的爸爸妈妈是谁陪着他们长大的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二、了解并感受爸爸妈妈怎样照顾长辈。
(一)出示图片“妈妈帮奶奶洗脚”。
1.师:在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妈妈在给奶奶洗脚,这画面看起来很温馨,很感人。
2.师:那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洗脚呢?
师:妈妈慢慢长大,奶奶就会慢慢……(老去,变老),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幼:(头发都白了,背也弯了,路也走不稳了……)
3.请幼儿一起学一学老人走路的动作,感受老人腿脚不好带来得各种不方便。
师小结:在妈妈小时候,大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奶奶年级大了,做事情很吃力,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照顾。
4.教师提供相关照片,感受大人对长辈的关心。
师:请你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爷爷、奶奶?
幼:(给他们敲背;看到老人拎着东西多陪陪他们;要是他们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搀着他们一起散步……)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妈妈、爸爸关心、照顾着长辈,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二)迁移经验,回忆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们的付出。
1.师: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但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小朋友。
(1)幼儿先自由地说一说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事情,再结合ppt图片看一看爸爸妈妈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2)师:看到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为我们做这么多事吗?
总结: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宝贝,他们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2.换位思考,说说怎样照顾老去的爸爸妈妈。
(1)完整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师: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是我们也可以为爸爸、妈妈做许多的事情,你想为他们做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个别幼儿讲述
师小结:是呀,我们在慢慢长大,爸爸妈妈却在慢慢的变老,我们要学着好好照顾爸爸妈妈,搀着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变老!
三、画心愿。
1.出示爱心树,师:你想帮妈妈、爸爸做些什么,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画在爱心小卡片上,我们也来做一棵爱心树送给他们。
2.把自己的感想画在爱心卡片上,跟大家说一说,并贴到爱心树上。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洗洗脸,干净宝宝妈妈亲(小班社会教案)
引言:幼儿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五官的用途,启发他们如何保护五官;否则 幼儿经常用手挖鼻孔, 经常把脏东西放到嘴里或把类似珠子的东西放到嘴里,有灰尘.沙子进入眼用手搓,极不安全、卫生。因此,组织该活动很有必要的,能提高幼儿保护五官的意识,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活动内容设计:
我爱小脸------小班综合活动设计
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 、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 、一瓶香水(供幼儿闻气味)、保护五官的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让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香水,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并引导幼儿回忆: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的?还有爷爷、奶奶的......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 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竞赛游戏: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幼儿积极参与,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思路明确,考虑到师幼互动,能使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3、内容中教师提问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另幼儿回答有些困难或幼儿不理解,这就影响了下一个环节的活动思路。
4、活动过程整体效果较好,幼儿积极性高,特别是讲到五官有何用途的环节,幼儿很感兴趣,回答发言积极。
5、预设的目标有点高,在提问一些问题,,幼儿回答不出来,要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才能回答出来。
6、整个活动过程中,受到所写教案的限制,使幼儿回答问题的想象空间受到了限制。
7、在幼儿尝试活动的环节中,供幼儿尝试的物品和方式太少,不能使幼儿得到巩固练习。
指导教师点评:
该活动由观察开始,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关注五官的用途,这样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五官的特征,学习五官的保护方法,教师的指导及时、有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好妈妈》
目标:
1.利用自己的画作来介绍自己眼中的妈妈,表达母子亲情。
2.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分享。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妈妈的生日、喜好以及对自己的最大心愿等。
准备:
1.幼儿写生画《我的妈妈》。
2.记录用的纸、笔人手一份。
3.每个幼儿利用废旧纸盒装饰制作"亲亲妈妈爱心盒"。
过程:
1.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热情。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妈妈,比如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工作,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生日是哪一天.妈妈对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等等。
2.幼儿分组交流"我的好妈妈"。
3.幼儿集中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
幼:这是我画的妈妈,她有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卷卷的头发。妈妈每天下班都要亲亲我。你们看,我把妈妈最大的心愿记录下来了,她希望我将来有出息,所以我画了好多好多奖状。
幼:这是我的妈妈,皮肤白白的,脸蛋圆圆的,总喜欢看着我笑。我妈妈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吃饭多一点,将来长得高一点。我爱我的妈妈。
4.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是用来收集习这些表达对妈妈的爱的物品的。你们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与妈妈的合影,妈妈的画像,妈妈喜欢读的书,等等。)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提议每个人将妈妈的心愿、生目、喜好等用图画或符号记录下来.再把它们和其他材料一起放进"亲亲妈妈爱心盒"里,好吗?
延伸活动:
发动幼儿收集各种卡片,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制作一张与众不同的、能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卡片。
我帮妈妈做家务(小班社会教案)
原创理念:椅子再家里乖乖的呆着,可是椅子起的太早了,没有洗脸,因为昨天和椅子玩游戏,椅子累了。妈妈顾不上照顾椅子,我就悄悄拿起抹布,擦起椅子来,这样帮助妈妈做做家务也是很不错的吗!本次社会教案重要培养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提升幼儿思想道德观。
活动目标: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会轻拿轻放,认识椅子各部分的名称,能按顺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活动准备:干净与脏椅子各1张,水盆1只,抹布30块。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一看,两张椅子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喜欢哪一张椅子。
2、动动小脑子,说说怎样让脏椅子变成干净的小椅子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教师示范并用诗歌讲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横档抹一抹,最后抹椅腿”。抹好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两张椅子交换位置后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小椅子?”(都喜欢)
3、游戏:在音乐伴奏下练习轻拿轻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车游戏。
4、操作练习:老师的两只手真能干,能叫脏椅子,小朋友不喜欢的椅子变成干净的,大家喜欢的椅子。小朋友,你们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能干好吗?那好,我们都来学习抹自己的小椅子,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将抹布丢进水盆里以后每天都这样,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老师巡回指导,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程适度指导,抹好后,请小朋友欣赏对自己抹过的椅子。
小编提示:
小朋友们天天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照顾,饭来张口、衣来身手,今天来为家里做点事,减轻妈妈的负担吧! 吃完了早饭,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也开始了我的秘密行动——做家务。
小班社会活动:《妈妈上班我不哭》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在上班,能高兴地等待妈妈来。
活动准备
毛绒玩具小猴子若干、篮子、音乐磁带、FLASH“猴妈妈上班”、录像“我的妈妈在上班”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通过“猴宝宝哭了”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帮助猴宝宝,让幼儿感知宝宝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
1.是谁在哭呀?(猴宝宝)它为什么哭?(幼儿泛议)
小结:猴宝宝在幼儿园想妈妈了。
2.那么猴妈妈送好宝宝上幼儿园,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观看FLASH)
小结:猴妈妈去上班了。它在果园里忙着摘果子、分果子,还要卖果子赚钱,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宝宝的,下班就来接宝宝。
3.(出示许多猴宝宝)哎呀,这么多猴宝宝都在哭,我们来抱抱它们吧!(发现、引导幼儿的动作与语言)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