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芷江观后感 篇1
这个寒假,我的家族多了一个新成员,于是我选择在家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
《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分为四个小故事,时间从1942年跨越到20xx年,第一部分是乘风,讲诉了1942年骑兵团英雄父子抗战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诗”,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卫星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部分是“鸭先知”,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一个敢为人先的小人物;第四部分是“少年行”,讲述的是未来的机器人穿越到现代,促使一个少年为科学梦想而奋斗的故事。
这四个故事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故事中,骑兵团的团长的儿子叫“乘风”,在一次执行任务,发现敌军来袭的消息,面对日本军队拥有着大炮、坦克等,而我军只有少许的战士和简陋的装备,团长眼看带着老百姓跑也跑不掉,于是为了护送老百姓安全渡河,命令乘风和四个战士引诱敌人到其它地方,从而抵御敌人的进攻,而团长这样的抉择,就是拿自己孩子去承受这一危机,而乘风的结局就是用生命作为代价,换取了老百姓的平安。故事的结尾,多年后团长偶遇获救的母亲,她将在渡河当日生下的儿子抱到团长面前,当团长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说:“乘风!”团长听到后眼含泪水,紧紧地抱住了孩子。看到这一刻,我眼中的泪也止不住的掉下来。
父子阴阳两隔,是何种的爱,愿意舍身忘我,我想,这就是对祖国的爱!舍身为国,英勇就义。如果有时空穿梭机,我愿穿越到抗战时期,与乘风一起抗战。
芷江观后感 篇2
我和我的父辈》这部作品的故事主要是:故事主要讲的是家乡的故事,讲的是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个作品是继《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 。这个故事的叙述路线和以上两个电影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分段地去讲故事。这个电影自然也是分为了两部分去进行的。
作品故事讲的是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在自己家乡发生的事情,但是发生的这些事都是和父辈们有关,都是围绕父辈的故事进行展开的。至于这部作品的题材选择的好处就是:家乡故事真的是非常的感人,很多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些特殊的`情感及不舍,回归到观众的生活中,父辈们和家长是两个永远都不能没有关系的话题,很多人对于家乡的认知也是存在对父辈们的认知,所以这部电影也是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生活和过去的辛劳。
电影没有上映之前很多人对于这部电影的故事主线比较好奇,主要好奇的是张艺谋为什么拍这样的一部题材的电影,另外一个是这部作品的故事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故事背景。首先。能够吸引张艺谋拍摄的绝对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题材自然是符合现在人的观看体验。
我们再来说说这部剧的剧情设置的意义:这部电影主要将时间放在我国建设以及开放的新时代,在那个时代当中,国和家之间是不分你我的,父辈与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血液和血液之间却是血脉相连的,并且也有着精神的传承,这部电影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父辈与子辈共同的努力。也是让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记祖祖辈辈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努力。
芷江观后感 篇3
1、大山在大学毕业回来看到支老师时应该是失落的,当年憧憬的人如今已跌入尘土,唯一不变的仅是对学生的爱心。
2、 《一生只为一事来》故事很好,我也相信中国有着无数这样勤劳善良的人。主旋律电影是好的,我自己本身也有很大共鸣,也算是暂时走出山里的孩子。不去说现实如何,不谈环境怎样,感恩且奋进。从乡村出来,勿忘初心。
3、支月英老师见证了大山里三代孩子的学生记忆,真正做到了何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成果。
4、当年那个调皮的孩子,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真离不开这位伟大支教老师的付出呀!
5、故事太过美好,唯有最后集体照的支老师是可怜人,支教辛苦还很多不承认教龄的,支老师辛苦。
6、支月英老师,令人感动,她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孩子们的爱。有爱的老师,才能做真正的教育。
7、支老师用一生的时光温暖了这座大山和所有的.残酷与遗憾。今天刚好教师节,助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8、最好的青春最好的师生情,《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电影令我我特别感动,强烈推荐大家看!
9、一生值得回味的时光吧,《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剧情非常真实,也非常励志,好看!
10、支老师的那句“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那句“再黑的夜,只要我们抬头就有月亮。”36年,一个城里的姑娘在山里支教一待就是36年,大山说:“我打赌她会一直待下去,但是我希望输。”山里条件差,她却像小草般坚持了下来。她让山里很多孩子都看到了希望,并且走出了大山。看了下这部电影英文译名是she lights up the mountain。“她点亮了这座大山”,是啊,支老师点亮了山里的孩子给了他们坚持和希望,给了他们学习的机会。每毕业一个学生她就种下一颗树,电影结尾,她种下的树漫布整座大山。
11、教师节包场观影,影片感人,好几次默默红了眼眶。可除了小姑娘掉进小溪乡民们大闹,其他片段并没有多少共鸣。普通老师每天备课上课交材料完成上级各种任务,不仅抓学生成绩,还要处理各种家长纠纷矛盾。教学条件的确是比山村的老师好多了,可整颗心和教书热情,却一天天被消耗了。
12、老师有耐心,教多少遍都不嫌烦是多么重要呀(我是不行)教小孩子科学知识,人都会变聪明的后来班上最聪明的男生走出了大山,大学毕业回来看望老师,发现老师变得接地气,可能是被生活所磨砺、反而倍感心酸最后被真实故事改编的,还是很感动的。
芷江观后感 篇4
今天馆主宝宝下班后,匆匆赶赴蟾蟾观看期待已久的《裘盛戎》,该戏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也算是一部现代戏了。"现代戏"这三个字,含义暧昧,有种触发微笑的魔力。然而馆主早在七月就入了票,对这部戏还是充满期待,原因有二。第一,心愿未了。记得去年7月份有一个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套装光盘的众筹项目,小伙伴们慷慨助力,后还是黄了,怨念至今。第二,工作原因。为了熟悉业务,近日馆主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现代戏的历史沿革与表现手法上。传统戏要看,现代戏也要看,里面有一层从"由古知今"到"由今知古"的意思。今天看了原创京剧《裘盛戎》,散戏后竟有一丝快意,戏票没白买,时间没白花,这是一部好戏!(当然了,有些方面,挑剔的馆主依然没有过瘾,但是作为宽容的现代戏曲观众,有一两点闪光点宝宝就很满意了!)
一、剧情好
该戏时间跨度自196年至1970年,这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也是近代史中"革"愈演愈烈的阶段。全剧围绕参演现代京剧《杜鹃》,展现了裘盛戎从主演《杜鹃》好评如潮→奉命停演《杜鹃》→喜闻重排《杜鹃》→得知扮演角→彻底劝回没戏唱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中揭示裘盛戎先生在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并带出了他身边的人际状态。在那个时代的映衬下,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师徒之情、观众之情、夫妻之情以及朋友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可贵,令人动容。
这种专注于表现一人一事的剧本,经创作团队的深挖细抠,使得剧中人物情感得以细腻展现,立意自然深刻,戏就出了。
二、表现手法好
1、传统戏与现代戏的有序穿插
全剧并不是清一色的现代戏调调,而是根据剧情逻辑,适度地将传统戏安插其中,使得整出戏情绪饱满,错落有致,构思巧妙。这种戏里戏外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全戏以《盗马》中窦尔敦粉墨形象开场,后随着剧情发展,角儿走下舞台回归现实,台上的演员以现代服装演绎那个时代。在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戏曲特征时,安插脍炙人口的《杜鹃》"大火熊熊照亮了天"、《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亦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剧情,酣畅淋漓。在抒发主角裘盛戎或悲愤或无奈时,安插《草桥关》、《铫期》等唱段,巧妙地用京剧传统戏中的经典唱段表现人物情感,使得台上台下情绪饱满,效果卓越。
2、虚实结合
戏中有一处我非常欣赏,就是包公与裘盛戎对话的那段,真可谓匠心独运!
舞台上包公在左,裘盛戎居右,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将裘盛戎心中无处诉说的不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对话意义深刻,值得回味。
包公听完裘盛戎的怨愤诉说后,对他说你一无妻离子散,二无生离死别,这只不过是些些小事罢了。这举重若轻的"些些小事",道出了包含智慧的人生真谛,展现了贯穿古今的宏大格局。人生在世,纵有不平,那又如何?自认为遭受的大苦大难,是经不起比较的,这就是人生。
台上的两个人物,一古一今,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古今对话。一虚一实,这也是一场戏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演员的对话。一此一彼,这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独白。戏看到这里,已经分不清谁是包公,谁是裘盛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了。
三、题材大胆Yjs21.COM
反映革的艺作品很多,但选取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很少,更何况这是一出现代戏!这个方面我不能多写的,但这确实是一处振奋人心的地方,值得记录!
四、题材好,观众喜欢
1、老戏迷喜欢。
一这是一出实惠的戏。正如前所及,剧种安插若干传统戏经典唱段,使得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观剧体验别致。往实际点讲,就是赚了,突然能出乎意料地听到那么多唱段,对了!二,该戏题材是表现戏曲演员个人经历的,对老戏迷说,故事本身就颇具吸引力。
2、新戏迷也喜欢。
这个故事除了将裘盛戎外,更具有一个普世意义,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面对生不逢时的人生际遇。正如国父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那些略带光环身居要位的人,亦有顶在头上的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生活中绝大数人都在跑龙套,胸中再有锦绣韬略,奈何人微言轻,徒有一腔不平又如何?我想,这种痛苦必然是每个有识之士深刻体会的。遇到不平之事,心中块垒难消,何以解忧?支柱何处?裘盛戎的生活中有爱徒、妻子、戏迷以及知音的支持和陪伴,这些都是足以珍视且值得为之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撑。那我们的生活中呢?
以自身体验为例,窃以为父母的爱,知己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每日的付出和积累足以抵抗岁月的严寒,即使感到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渐离,不是还有生活在其他时空下的同类人陪着自己吗?不是还有自己陪着自己吗?
该剧虽以裘盛戎的郁郁而终为结局,但通过其曲折人生中那些聊以欣慰瞬间展现,亦为生活中饱受挫折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五、一些好玩的零碎
1、剧中多次提到宁夏京剧院的《杜鹃》,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玩!
2、《裘盛戎》是现代戏,剧中的《杜鹃》也是现代戏,以现代戏演现代戏,本身就好玩!这亦表明,这是一次现代戏历史上的全新尝试!有趣!
3、剧中裘盛戎亦道出了现代戏无水袖等,看家本领亮不出的困境,哈哈哈!
这有点后现代的黑色幽默,现代戏就应该这样嘛!哈哈哈!
反正,这部戏实属现代戏作品中大胆而不错的尝试!给了宝宝很多启发!感谢它!
芷江观后感 篇5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