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音乐观后感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9-14

你是不是正在为写观后感而头疼?观看自己喜爱的影片是一种享受,一场好的作品,通常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此时可以写一篇带有个人想法的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提高文字表达,为您提供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准备的“音乐观后感”,邀请您的朋友加入我们的社交网络分享数量会更多!

音乐观后感【篇1】

暑假期间,在名师教研室主持人罗艳玲老师的指导下拜读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一书,曹理音乐教育文集收录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曹理教授五十多年来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科研论文、调查报告、评课体会、授课心得等五十余篇文章。这些学术成果按照曹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归为音乐教育与课程建设研究、音乐教育心理研究、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四大部分。这是一部值得每位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者、中小学音乐教师、广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认真研习的图书。

曹理教授是我国的一位音乐教育家,在长达50多年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她辛勤地耕耘在音乐教育的殿堂里,本书从音乐教育与课程建设研究、音乐教育心理研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这四大部分分别进行阐述。这不仅是一本记录曹理老师个人学术奋斗成果的文集,它还同时见证和代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历程。本书对于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及教学实用性。

一、钻研求实、实践求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曹理老师在50余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中,从事过小学、中学、大学的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除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外,她还注重音乐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在书中,我看到了她对音乐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爱、对音乐教育的责任感。在多年的教学中,曹老师注重学习、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善于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教学的得失,她发表论文、钻研课题、听课、上课、评课、指导学生……她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与热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所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中。曹老是一位从实践中走出来的音乐教育家,她的研究经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根基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师在常人眼里,是能歌善舞,是清闲快乐。很多人认为音乐教师文化水平不高,只会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也许有一小部分音乐老师也这么认为,反正音乐课无所谓考试问题,可以随心所欲。其实,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要让学生信服、诚服自己,学生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继而才会对音乐这门学科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可以理解为音乐教育就要贯通音乐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必然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人的心灵在音乐审美方式的引导下,在音乐人文精神熏陶下,领悟人生真谛,使焦虑得到宣泄,烦恼得到消解,并通过体验和反思,达到生命质量的创造与升华。让学生带着一份希望上路,怀着一点梦想前行,生命因这份希望而拥有活力,生活因这份充实而感动慰藉,从而培养和发展个体的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人性的塑造。由此可见,我们音乐教师的担子不轻啊!

二、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强不息、无悔求索

曹老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从教研员到著名学者的特殊经历,说明她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当小学教师时,她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想尽办法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工作。当大学教授时,虽然岗位变了,教学对象变了,但是短短三天后,靠着执着、勤奋和热情,曹老把视唱、练耳和乐理上下来了,而且教学效果还确实不错。曹老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基础和师范音乐教育教学之精华,创造出崭新的、极具生命力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教学艺术。

曹老在担任教研员工作时,同样精彩。她组织教育活动,编写音乐教材,研讨教育方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当1988年,全国音乐教育课题开始启动时,曹老先后担任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八五”重点项目音乐课题组组长,她组织开展得课题,填补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领域的空白,由此建立起一门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新学科,改变了以前师范音乐教育学科体系中,只有音乐教学法或教材教学法课的落后状况,极大地提高了该课程在音乐教育学习领域中的地位。可以说,曹老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除了这些,她还是个多产的学者,她出版了多部的著作和论文,对于她来说,学无止境!她不愿享受暂时的成功,她对事业有着无尽的追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理老师是一位从实践中走出来的音乐教育家。她的音乐教育学学科的研究,经历了音乐教育学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她的研究经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音乐观后感【篇2】

《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史料、音乐技术、音乐评论、学术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读后感。

《音乐教育》中刊登大部分国外音乐教育理论都是在原著发表后不久就被中国音乐学家译介的,这些文章开阔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视野,对我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刊载的学术研究文章和对某一“主题”所展开的讨论性文章,则对我的音乐理论与音乐研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观后感【篇3】

读了吴瑶香教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通读全书,我渐渐走进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学理论作为求证而确立的,对于中学音乐课堂灵动的,趋向于成功的构建。创作课、舞蹈课、欣赏课、唱游课、音美协同课、器乐课、歌唱课,课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出源于骨子里头的真诚的信息。它是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种给予儿童最大限度与效度的良性的影响力的教育理解,一种用心理论的情感释放。这些基于“吸引儿童主动而强烈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去”聆听、体验、感悟、开展的课例,这些基于“促成儿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经历,培养幸福而有审美意味的人”的兴趣激发、品行习染、人格完善的课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独具个性的、美的、动情的教学风格。

音乐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征,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探究,感悟,创造,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出音乐使儿童学会甄别美丑、善恶、真假并去享受和创造美妙的作用,最终向精进修养、精神安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迈进,在这个层面上,吴教师是个非常用心的音乐教师,她主张音乐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效劳于儿童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自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启情悟智”,不可否认,吴教师的课例显现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这一点。

在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领域里,课堂是个绽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台,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弟子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教学经过的全程实录,还是诠释教义的说课稿件,都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受。这就是吴教师在这个魅力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音乐——课的主题。她以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感特征的深化挖掘,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突出以一个作品为中心的小主题构建,让学生每课建立学科成长的小单元快感,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彰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课的开展以环节的层层递进、每一个链接点都力争实现学生开展的增量来达成目的;课的构造以开始局部、根本局部、完毕局部为块块状框架,建构显示部、开展部以及再现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征;课的类型在借鉴已有成果的根底上形成新的亮点,如三听、三谈、三次讨论、三次比照、三次探究,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参与性,或突出创造性,或突出层次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创设审美情景,在理论教学方法中贯穿即兴创造。

音乐观后感【篇4】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理论》,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理论,怎么引导学生进展有效的音乐理论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究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阐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理论工程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根底、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开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理论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讨论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局部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局部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开展观。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屡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拟困惑的问题得到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理论: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常常考虑,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察,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根底,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理论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开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理论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阐述专门为鼓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方法,设计音乐理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展教学设计方面,这本《关注音乐理论:新音乐教育哲学》确实可以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理论”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开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理论问题。 《关注音乐理论:新音乐教育哲学》对于我来讲是一本有点深奥的哲学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学习借鉴,我会常常翻阅这本好书。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才能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欢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化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构造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开展有深远影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开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拟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构造标准,主题乐思开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开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开展趋势。并标准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好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好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平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开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构造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开展明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拟抑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比照);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化、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音乐观后感【篇5】

暑假,我阅读了《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这本书,张娟老师用经典的案例,情景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我学到了很多音乐教学的知识。

张娟老师书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课堂上,教师不是直白地“教”,是智慧的引导者,是平等的合作者;学生也不是被动沉闷地“学”,是主动参与者,是积极探究者,是音乐的享受者。书本上那一个又一个好的建议我觉得在我的音乐教学中也要努力开展,我要学会用教材来创造,让课堂充满魅力。要立足教材,吃透教材最后跳出教材,多动脑想想以怎样简单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音乐,而不是死板地教唱。张娟老师提出的用游戏调剂的方法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节奏拍拍拍”的方式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节拍感,又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应变能力。我自己曾经在三年级的音乐课上尝试过拍节奏,让学生模仿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模仿激情比我想象中要好。我请个别学生拍,其余学生模仿,这样的互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那次的授课让我明白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名字变变变”的游戏,其实就是拍手说名字接龙,我觉得学习并且实践,让学生轻松愉快认识同学。还有音乐家名字接龙游戏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音乐家。

张娟老师书里提到学生要形成音乐课堂的学习习惯,我受益良多。“准备的习惯”提到让学生形成有准备地上音乐课。经过我自身的思考,我觉得可以在第一节常规课的教学中教授学生课前把书本放在右上角,桌子上没有其他物品只有音乐书并且坐端正。每节课督促一下,我相信几周后学生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能相处互相监督和自我监督。之前上音乐课,当我问学生音乐课是干什么的。有的说唱歌,有的说跳舞。但是没有人回答聆听音乐。张娟老师提到的“聆听的.习惯”。我觉得也是一项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想象,或者可以把长的作品分片段让学生聆听,聆听后说说自己的理解都是非常好的。还有“表达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前的音乐教学,有的学生胆子偏小,引导他们大胆说,对于他们的一点想法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之后上课的状态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张娟老师书中提到“歌唱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有时候学生会大声地喊唱,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不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也提醒我要多关注学生的歌唱习惯,当学生出现歌唱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自学的习惯”是我之前上课没有提及过的内容,因为我校学生来自城镇,家庭对于孩子音乐学习方面的投入不多,所以学生接触音乐只能通过音乐课。我觉得要形成他们的自学习惯,首先他们要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唱谱能力。我以后会在平常的音乐课上一点一点地增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张娟老师一颗爱孩子的心,她是一位反思型教师。我要把书本学到的知识慢慢地运用到我的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像她一样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

音乐观后感【篇6】

愿每个心灵都被音乐抚慰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我的音乐笔记》这本书,作者肖复兴用十年的时间来写音乐,足以见得他对音乐的偏爱,这本书主要写他对音乐的一些理解和鉴赏,书中涉及了很多大家: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等。当我读到他介绍的某位音乐家时,我就一边听这位音乐家创作的乐曲,一边看看书中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徜徉于深?的乐曲中,或山间细流,或鸟语花香,又仿佛置身于皇宫或教堂,亦或是盛大的舞会……

——题记

一、晴

当你惆怅、优伤、沮丧时,那就让心静下来,闭上眼睛聆听巴赫有温度的音乐吧,《G弦上的咏叹调》是他的上乘之作,时至今日,也是小提琴爱好者们竞相演奏的曲目,乐曲开始速度极缓,渐渐长音增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像在轻声咏唱,之后旋律不断上扬,曲调更加委婉动听,最后在激情却又富有自信的情感中结束。小提琴纯净而甜美的表达出内心的平静与希翼,一刹那,所有的劳累和悲伤都烟消云散,快乐涌上心头,是一首极具治愈的乐曲。生活虽是沉重的,但生活亦是美好的。

二、风

风,狂风,暴风!亨德尔的音乐是外向型的,它的旋律总是跌宕起伏,以表现庄严的风格和宏大的场面为主,大气磅礴。如果说巴赫是天上的一簇星光,亨德尔则是电闪雷鸣。巴赫如同他的德文名字的含义一样,是条潺潺的小溪,亨德尔则是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澎湃。我想,如果他们不是音乐家,而是去从政,亨德尔不是英雄就是暴君,而巴赫则是温和的良相。

三、雨

他的音乐初听之时是浪漫细腻之情,又听有惴惴孤寂之音,再听则是暗流激勇之势,这就是肖邦的音乐作品。在静谧的雨夜最是能察觉到他或忧郁或含蓄或浪漫的情怀。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大部分都是钢琴曲,被誉为诗人音乐家的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评论肖邦为“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肖邦二十岁便参加战争,面对硝烟战火,灭亡与离别,正义与侵略,将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化为笔下的音符。这种浓郁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我国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甫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年少成名,却飘泊异乡,一生挚爱家乡,二十载,心归故里。每一位音乐家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中显得立体而饱满,由此诞生了各具特色的音乐作品,在历史长河的音律中,经久不衰,化为永恒,璀璨夺目。

《我的音乐笔记》用散文的形式写音乐,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娓娓道来,诠释了音乐犹如诗一般的田园牧歌。我自幼学习古筝,我能读懂作者无法言说的情愫。古琴追求一种“情由心生,乐由心发”的境界,似夜色中的白莲花在一汪清潭中飘荡;钢琴像是从山涧里流淌下来,或清澈溪流或激荡瀑布;小提琴如歌如泣如诉的回旋好似少女背影的倾诉;大提琴更像是陈封已久的往事,低沉的诉说曾经的沧桑……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们能超越世俗的羁绊,让心与心靠的更近,每一个音符都能触碰到最柔软的心房。

音乐观后感【篇7】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读后感范文

暑期所读的是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本音乐类专业极强的杂志。这本杂志我征订多年,暑假期间就其对我工作上的帮助罗列一些我的感受。

《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共分十个模块:音教畅想、稿源采珠、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高考指南、读者信箱、词花花、校园旋律、音乐小词典。其中的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音乐小词典这五个模块我比较喜欢,尤其对我平时的音乐教学也起到了辅助作用。这本杂志从音乐本体的审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策略、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开展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经验策略的实践与启示、中外音乐家、中西乐器的介绍、新歌推荐等数十个专题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和创造,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反思是兴趣的来源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而教师的反思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参与和反思这三方面,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如果没有了“兴趣”这个动力,音乐课就无法实现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直观演示、巧设疑问、故事穿插、游戏创设、情境演示等方法,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因此,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二、诱发感受、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四、善于反思,提高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总之,通过读《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本人受益匪浅。让我感触很深,对我今后的音乐教学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音乐观后感【篇8】

带着郭老师的预告,我走进了小雅的故事,心中掀起了千层浪,既有感动,有感慨,亦有沉思,更有一丝冲动。

故事初展,小雅因名字和口吃的毛病,总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她的性格随之变得内向孤僻。是刘老师的鼓励和关爱、音乐的感染,给了小雅心灵重生的机会。如若没有刘老师的引导,没有音乐的陪伴,小雅的童年,甚至往后的人生,都将是灰暗无光的啊。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带给我们正能量,带给我们欢笑,能够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口。刘老师给小雅带来莫大的帮助,她是那么的善良朴素,带着一份热情和爱心投入教学和关爱孩子的成长。更值得敬佩的是,刘老师要教小雅唱歌,不知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她必须勇敢地面对和跨越自己心中那道坎,面对那段令她难受的回忆。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时间的长河里,无疑会默默地给学生带来影响。

还记得高三刚到培训班的时候,第一节钢琴课就被那里的老师打击了,原本觉得自己还可以的,却被说得体无完肤,当回到深圳上专业小课时,我哽咽地告诉康老师,那里的老师说我不行,还差很远!虽然康老师平时都很和蔼,不会轻易动怒,但是那天,她生气了。她愤愤地说,她才上了一节课,就否定了你,她了解你多少!你跟着我都两年多了,我更清楚你能够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现在肯定是还有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你并没有不行啊,至少我敢肯定你比培训班的大部分人好,你可以回去听听她们的作品,这样你就知道她们比你差得还远!她缓了缓,接着说,不是别人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你有缺点,但你有你自己的优势呀,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做好你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在那段迷茫的日子里,是康老师鼓励着我,关心着我,才使我从沮丧中走出来,重塑信心。直到现在,那段话语还不时在我脑海里出现,每当我无法找到方向,迷失自我的时候,想想康老师的鼓励,我的心就能慢慢地舒坦。老师的影响是强大的,有时一席话便能使我们醒悟,在如今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愿更多的老师,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去关爱自己学生,指引学生前进。

当小雅毅然放弃保研机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乡村,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小雅背后的原因。小雅默默地留在刘老师身边,为刘老师创造奇迹,给乡村孩子带来音乐,让孩子接触到音乐的美,带给孩子欢乐。小雅离不开孩子,孩子也离不开她,她用她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孩子,教给他们真善美,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幸福。小雅带着她的感恩之心,真诚之心,满腔的热情投入了乡村音乐教育,她不求回报,把根深深地扎在乡村里,无私地奉献着。我觉得,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效仿小雅,走进乡村,但是我们选择了教育,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定位,竭尽所能,切实地服务学生。我的高中老师范老师,她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引导者。她能够敏锐的发现我们的心理波动,察觉到我们的异常,但她不会高高在上,她愿意聆听,愿意亲近我们,她抛开一切的因素,给予我最中肯的意见,鼓励和帮助我一路向前,我们更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从她的身上,找到了我的奋斗目标,我不仅要教予别人知识,还要教予别人做人待事,做一个全面的引导者。

故事的结尾虽留下了一丝遗憾,但是小雅仍是幸福的,她有一群纯洁、质朴的孩子惦记着,有大江深爱着她,有她喜欢的事业陪伴着她……小雅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传递给我们正能量,无论是刘老师,小雅,还是教授,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要如何定位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要怀揣着一颗充满爱心、真心和热情,尽力做好,让孩子们获得快乐和美的滋养。

音乐观后感【篇9】

《发展心理学的新视角――进化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25号 林华萍     进化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结合了进化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确认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遗传机制和环境机制以及使这些能力适应于特定条件的进化进程。本文阐述了进化发展心理学的兴起、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讲述了进化发展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的异同,以及其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最后的结论指出了进化发展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也肯定了进化发展心理学的价值。   进化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它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研究物种的动态的、连续性的发展,注重的是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注的是人类毕生的发展与变化。这是一门潜力很大的学科,其将会渗入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中。 本文是一篇理论性的文章,讲述的大部分是有关进化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需要阅读很多遍才能弄懂这里面大概的意思,感觉只是一种很表面的了解,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去查阅很多资料。  

音乐观后感【篇10】

《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史料、音乐技术、音乐评论、学术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内容。

《音乐教育》中刊登大部分国外音乐教育理论都是在原著发表后不久就被中国音乐学家译介的,这些文章开阔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视野,对我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刊载的学术研究文章和对某一“主题”所展开的讨论性文章,则对我的音乐理论与音乐研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开场”的好坏,往往会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二、诱发感受、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

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我会继续将读书进行到底,活到老学到老。

音乐观后感【篇11】

这个周末,我又读了一本书,名叫《莫扎特的音乐故事》,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莫扎特的一生和他创作的几首有名的曲子。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诞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城里,3岁时,他的父亲就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5岁时就已经学会作曲,7岁时就成为整个欧洲公认的神童。12岁时,他就开始创作歌剧了。

莫扎特作曲的速度非常快,有人形容他作曲就跟一般人写信一样,提起笔来,灵感就源源不断地出现。他一生总共创作了数以百计的器乐作品、歌剧、弥撒曲、圣歌、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等。

莫扎特所有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技巧,都于他在旅行演奏中所接触到的各式音乐。他可以很快发现其他作曲家作品中最精华的局部,再融入到他独有的音乐中去。莫扎特有一颗年轻而热情的心,率直而乐观的个性,他的音乐一直都呈现出愉悦的气氛,表现出积极而乐观的情感。

莫扎特比拟有名的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朱必特交响曲》、《安魂曲》等。其中《安魂曲》是应一位伯爵的'要求写的,莫扎特用尽他的才智与心血,完成了这首曲子。没想到《安魂曲》竟成为了他最后的绝响。此时莫扎特35岁,一代音乐奇才就匆匆地完毕了一生。

我最近正在弹奏莫扎特的曲子是《降B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这首曲子的弦律很欢快,伴奏轻快、活泼,我很喜欢弹。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一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郑莉教授主编。郑莉教师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理论工作,发表大量论文,出版众多著作与教材。

如何有效地进步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进步,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与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进步某一方面的质量,要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构造人手,从教学形式上进展研究,即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构造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等。在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时,教师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权和决定权,音乐教师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带着许多疑惑开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的品读……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是围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全国实验区的音乐教学理论,从理论和理论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进展研究和梳理,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研员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思路和一个施行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范例。全书共由八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概述;二章“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三章“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四章“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五章“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六章初中音乐教学方式施行策略;七章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八章初中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科学、系统地分析与介绍了音乐教学策略的概念、价值、意义,以及音乐课堂中所涉及不同领域的实际操作细节等。

细读之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理性层面:认识到音乐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及价值,理解音乐教学策略的性质、功能和构造,理清教学策略与教学形式、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的关系。在理论层面:理解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设定,教学施行中教学策略所发挥的作用,如何处理教学策略的预设和生成,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清楚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等。

藏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最大特色就是理论和理论相结,让你看完本书后不再停留在教学策略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如何运用、用好教学策略的层次,是一本启迪智慧、能让人考虑的好书,值得好好阅读一番。

教学根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根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根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根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化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进步认识,努力进步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根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效劳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化的理解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

音乐观后感【篇12】

《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运用形象思维的理论,在研究音乐特性的基础上对音乐思维、音乐情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观点,主张在文化的大背景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进入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正如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今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重”艺术作品“转向重”文化中的音乐“。

美国在音乐教育基础中强调的六个方面,也是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的。这六个方面包括: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种民族,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这是当代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的理解将成为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

这种音乐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进行反思,也为我们进行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如果能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思维,通过音乐思维丰富音乐的情感体验,并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那么就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这既是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个性,让他们在游戏之中、在愉悦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观后感【篇13】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一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二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如:贝多芬的名曲《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作《小夜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闻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

通过这个学期对音乐的学习,我不管在音乐常识、音乐家及其作品、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

  • 音乐剧观后感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音乐剧观后感”相关的话题。如何写出一篇有条理化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在观看完影片以后,相信心中有着不少的心得。 我们可以整理它,并将其记录下来,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情商和共情能力,本文档仅供参考实际方案可能有所调整!...
    2024-06-11 阅读全文
  • 猫音乐剧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特别编辑了这篇“猫音乐剧观后感”,也许您正在网上寻找有关电影的观后感范文呢?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电影的情节。欢迎继续留意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2023-10-17 阅读全文
  • 音乐剧猫观后感4篇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写观后感有助于整理思路,更清楚地表达我们对电影的评价。我想知道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电影观后感模板?如果您需要更多与“音乐剧猫观后感”相关的推荐,请考虑以下建议。欢迎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
    2023-07-06 阅读全文
  • 音乐剧猫观后感11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音乐剧猫观后感”。是不是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通过其中的一些小情节获得新的感悟。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写观后感就是把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变成自己的理性思考,请你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音乐剧猫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4-25 阅读全文
  • 音乐之声观后感11篇 我们的思维跳跃与事情情节密不可分。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写下对于作品的观后感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撰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作品观后感,你有什么想法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相关内容,供你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3-06-12 阅读全文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音乐剧观后感”相关的话题。如何写出一篇有条理化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在观看完影片以后,相信心中有着不少的心得。 我们可以整理它,并将其记录下来,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情商和共情能力,本文档仅供参考实际方案可能有所调整!...

2024-06-1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特别编辑了这篇“猫音乐剧观后感”,也许您正在网上寻找有关电影的观后感范文呢?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电影的情节。欢迎继续留意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2023-10-17 阅读全文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写观后感有助于整理思路,更清楚地表达我们对电影的评价。我想知道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电影观后感模板?如果您需要更多与“音乐剧猫观后感”相关的推荐,请考虑以下建议。欢迎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

2023-07-0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音乐剧猫观后感”。是不是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通过其中的一些小情节获得新的感悟。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写观后感就是把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变成自己的理性思考,请你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音乐剧猫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4-25 阅读全文

我们的思维跳跃与事情情节密不可分。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写下对于作品的观后感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撰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作品观后感,你有什么想法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相关内容,供你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3-06-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