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应该要怎么写呢?读完作品这本书后,大家都感慨万千。阅读过优秀的作品之后,应及时把脑海中的所思所想写成读后感,如果你正在学习“国学知识读后感”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1
国学知识全知道是讲中国的主要文化的书籍,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国学知识全知道【1】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
当然,这似乎与这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人民对自己国家的了解非常缺乏,识是候弥补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在图书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了,题目吸引,而知识点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余饭后看上几篇,很是惬意,非常感谢《好书抢抢看》栏目!
汉学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本书即是一本很好的帮助您认识国学、了解国学的入门书。
什么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样编成的?达鲁花赤是何意?
斋醮是怎样的仪式?人有哪七情六欲?古代有“立子杀母”的俗制吗?
八段锦是一种丝织品吗?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谁?……诸如此类的国学问题你都了解吗?
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系统精选了201x个国学常识,贯通古今,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各个方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活泼,是帮助您进入国学大雅之堂的捷径。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很厚,五百好几十页,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等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
但前页的颜色是多少,以弥补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
拉页背面作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和学习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好书!
国学知识全知道【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学习。
《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为节俭、自信和讲智慧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经典要领、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阅读四部分组成。
不仅有名言,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还有一些通俗的作品。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
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
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2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星推荐!每每阅读吕思勉先生的著作,总有提升的感悟。如“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话就将宗教与哲学之关系打通。《国学知识大全》以篇区隔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七篇。个人看法,本书是民国至今初入国学的最佳选择,广博而深邃,可反复阅读。
先生对于国学研究之广之深,寥寥数十字摘录,“儒家者流,盖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中庸者,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之所愿于我,而当以是先施之”就将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讲得清清白白,这是一个治学大家的功力体现。“诸子之学重在社会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学科学方面,因诸子本身之发展及其对后来之影响皆如此”。
先生总结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别略如下:“最早者农家,沿袭简陋(时代或地域)之农业社会之思想。次之者道家,代表简陋之游牧社会。次之者墨家,其思想与夏代政治颇有渊源。次之者儒家及阴阳家,见多识广,知若干种治法,应更迭使用。最新者法家,对外主张兼并,对内主张摧毁贵族,总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势力(以开明专制为手段)。”是不是言简意赅,大道化简呀。
《经子解题》更是为国学初学者开出书单、阅读次序、纲要和参考书目,让无从下手者拨云见日,去伪存真。“吾国旧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而四者之中,集为后起。盖人类之学问,必有其研究之对象。书籍之以记载现象为主者,是为史;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则为经、子”;“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
《理学纲要》计十五篇,是先生在1926年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编讲义。作者以为人生观与宇宙观是一件事,“人者宇宙间之一物,明乎宇宙之理,则人之所以自处者,自得其道矣”。理学之特色,在其精微彻底。理学与古代哲学及佛学皆有关系,古人以牝牡之合以为阴阳为万有之本。溯其源,则自“心即理”一语来而已。
《中国文化史》纵览梳理中国民国前各类史记。“研究历史,即研究过去社会之事实,所以求知现社会之所以然,通眼前之人情世故”。中国历史上确实之纪年,为共和元年,在公元前841年。自三皇五帝商周,广论姓氏缘起演变,“人类之团结,有依于血统者,亦有依于地域者”。社会阶层、农工商业、道路、用人制度、学术、政治、兵制、刑法、民族主义等。
《历史研究法》,历史到底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有什么用处?所谓前车之鉴,“在社会变迁较缓慢之世,前后的事情,相类似的'成分较多,执陈方以医新病,贻误尚浅,到社会情形变化剧烈时,就更难说了”。旧时历史弊病:一是偏重于政治,以致过于聚焦战事和过度崇拜英雄;二是民族主义太过亦有弊;三是借历史以维持道德观念;四是借历史以维护宗教。去除弊端,在于“求状况非求事实”。
《史学与史籍》,“非一物也。会通众事而得其公例者,可以谓之史学;而不然者,则只可谓之史籍。史学缘起颇迟,而史籍之由来,则甚旧也”。“学问为三类:一曰属于记忆者,史是也;二曰属于理性者,哲学是也;三曰属于情感者,文学是也”。正史六家:《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和《汉书》。
《中国史籍读法》为先生73岁高龄抱病在华东师范大学讲学的若干次讲演合稿。文中开篇再次鞭挞所谓的“前车之鉴”,中国历代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所记几于全部关涉政治,不涉及民生,记录不能保持客观。流传下来的,只是西洋史学家所谓“众所同意的故事”了。因此,读史宜先博览而后专精。首先读《通鉴》和《文献通考》,“初学读书,譬诸略地,务求其速,而戒攻坚”。
初读国学,本书实在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3
《孔子国学知识观后感》
观看《孔子国学知识》这一部纪录片,让我对孔子及其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部片子以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孔子的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格魅力,深入探讨了孔子国学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与知识的理念,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教育观。
首先,孔子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孔子国学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倡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经典著作,掌握道德和智慧。
其次,孔子的教育方法十分注重个体培养。他提倡针对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孔子国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便他们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启迪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引起了我的深思。
再者,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和谐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社会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孔子国学强调要以礼为根本,提倡孝道、友爱和忠诚,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样的观念对于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
通过观看《孔子国学知识》,我对孔子及其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人品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国学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孔子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孔子国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这样的传承对于我们寻求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总之,观看《孔子国学知识》这一纪录片,让我对孔子及其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孔子国学的教育理念、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当代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候,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5
《国学小名士》比赛中的每一位选手都是实力非凡的,我们应该学会热爱经典、中国文化和诗歌。主动的在生活中学***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把它们发扬光大。争做优秀“国学小学士”!
《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观后感心得那天我打开电视,看到节目中好像在举行什么比赛,并且还刚开始呢。我怀着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这个比赛是《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看完后还感觉知识长进了不少呢。
参赛者并不老,但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令我震惊。选手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都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高难度诗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不光是观众,就连评委老师们也很敬佩这些孩子。不论大小年龄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行李素质是多么得让我们欣赏啊!
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那么多的诗句,都那么深奥,是怎么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看来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现平淡,一句句诗时刻在脑子里环绕着。
看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得比对手还要强。他们说过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听他们说话,就会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完时,就向自己发誓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学知识,学好语文这项学科打好基础,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今后,我希望老师能多教我们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知识,让我们从语文经典中了解更多关于生活的知识。
《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观后感心得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古诗词赋了。每个诗人在不同的朝代环境中编织出感叹诗,给我们留下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部门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举办山东省首届“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少年冲破重重包围,来到这个舞台上表演。同时,他们还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宴。
每一个节目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对经典诗词积累的考验。当新一轮比赛题目出来后,每一位选手波澜不惊的流利作答。但相对自身而言,都是一道道难题,例如背诵有关键字的诗句,只是想的时间就已经过了几位选手了。
诗词的积累量少之又少,与选手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实在是自愧不如啊。平时在学校总认为背的诗词已经够多了,也不想在课外里再背什么了。在看节目之前,背诵诗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怎么能想到诗的深意呢。
然而,当我在台上听到选手们流利的回答和评委老师对关键词的点评和理解时,我不得不佩服诗人的伟大,欣赏诗歌的伟美。
近期,越来越多关于诗词的节目出现在电视上。可是节目内容有些欠缺。但此节目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每一轮比赛的规则都在改变。有时是考察参赛者对诗句的理解,有时是考察参赛者对诗句背景的理解,有时是考察参赛者对诗句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不同的比赛规则能够多方位的考察选手。看完节目后,我的诗词量有了更多的积累。
听了很多陌生的诗句,我也在评委和老师的点评中了解了诗句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如今的青少年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经典和中国文化的热爱。越来越少的人执着于对国学的**,对诗词的探索。即是对于汉字的书写,也存在着忘词的现象。
更何况是诵读经典呢。举办此大赛的目的必非是获得一个名词,而是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国学的重要,经典的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在的生活远离了战争的硝烟,远离了恶劣的环境,更多的年轻人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渐渐地忘记了作为一个青少年对祖国应承担的责任。有时在电视上看见外国朋友对中国历史侃侃而谈,而自己却不清楚自己祖国的历史,愧疚之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对祖国更大的责任。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我们个人的前途和亲人的期望,也是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中国古典文学也被抛在了身后。作为祖国未来的一员,我们应该承认经典,学习经典,继承美德。
也不仅仅是认知和学***够了的,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为保护祖国经典抹上一道色彩。
比赛中的每个运动员都有非凡的力量。他们不仅厌倦了在学校里学习经典,而且因为他们对经典的欣赏和热爱,他们情不自禁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应该学会热爱经典、中国文化和诗歌。主动的在生活中学***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把它们发扬光大。
争做优秀“国学小学士”!
《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观后感心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几个字“忠孝仁义礼智信”,“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是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乃至家庭的稳固“支柱”,屹立不动。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亲近父母,不忘故交,按功**,按劳论劳,这是仁的区别对待,给尊贵者荣誉,给位尊者恭敬,给贤才以敬重,孝顺老人,谦让长者,这是义的常理。智慧,可以从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这些行得得当,就是礼的秩序。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生活中的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依据俗成的礼仪规范,适度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假如缺失礼仪规范,会使人们在交际中感到局促不安,乃至失礼于人,悔不当初。
因此熟悉、掌握礼仪常识,就能够融会贯通,待人接物自然会恰到好处。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学小名士》中的一个环节,就是考验选手们的日常的行为礼仪。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看似于己毫不相干的小事情,实则是对人品的大考验。“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应是我们学之、习之、坚守之的传统美德。
学***大致有两个要点:化繁为简、由内而外。所谓化繁为简,是讲将国学丰富且繁复的知识具象化、简单化,从而使国学更为通俗易懂,加之广而告之,进而提高社会普及率;再谓由内而外,即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吸取的经验、加以借鉴效仿的行为规范等融入生活中,使得人人遵循从我做起、与人为善,提高个人修养,社会环境自然而然会相继得到改善及至良性循环。
体味国学,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学***,更需要学以致用。如此,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予以传承,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进而发扬光大。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6
当走进写作之路这么久以来,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不断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让我终于明了自己写作水平如此有待提高的源泉,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国学知识并不是特别的通晓。一本《国学知识大全》,我从老家辗转带到北京,又从北京辗转带回老家,它似乎见证了我那不安的心以及不平的道路,路上反复的翻看更让我惊叹这是一本开启国学宝藏的指路明灯,而且我能从其中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吕思勉是出生于江苏常州的民国人士,12岁开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自古江南地带多出文人才子,吕思勉老先生将这一传统传扬得更加细致入微,他的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4部断代史,5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佳绩,在历史和国学方面影响深远,流传广泛对后世是非常有指导和参考价值的。
《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囊括了吕思勉先生的《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可谓一应俱全,对于如今国学知识缺乏的人来说犹如荣获至宝,非常全面。但是此书全是文言文,如果对文言风格的作品不是特别感兴趣,我还是建议切莫碰触这本书。因为大家风范,岂是尔等俗人能用只言片语叙说的呢。当国学思想在电视媒体上大肆宣传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国学知识了然于世,而不是紧锁眉头,觉得甚是乏味。
我也曾纳闷何为国学,在此书当中将国学与国学者的定义解释的面面俱到,将我多年的困惑一扫而尽。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这句话的意思,简要的概括就是说国学是我们国家过往的一种文学,它包含了中国学术上的性质和变迁,但并不是说跟外国的学问完全不同的学术,在学术上并不是说完全摒弃外国文学,学问上自古以来都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上至先秦文学下至民国文学,此书一应俱全。翻阅着这本国学大全,我突然对三皇五帝事迹甚是感兴趣,在作者的描述下居然如此熠熠生辉。他说古代公众事业,必附会于一个人。原来古代所谓的政治是包括一切的,这一切的事业都要归部落酋长所管,后来人们称部落酋长为古帝王,古帝王的.系统为三皇五帝之王。黄帝与蚩尤大战,为争夺这帝王之位的历史相信人人皆知,在作者吕思勉的描绘一下更加的全面了。
也许常人都以为,国学只应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历史,但在一开始作者就解释了国学并非完全与外国文学相悖。所以在此书中,你能够在一本关乎中国古文化历史,古文化习俗的书籍,当中看到马克思思想为经济的社会基础讲诉以及近代西洋科学与物质文化的发达缘由,甚至还有以及西方文化的可借鉴之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在我们的先辈眼中学问是要百家共掌,但如今我们在做学问时的浮躁气息,以及不能够很好的接纳外来知识的趋势很是让人担忧。
《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全通透领会,在我的余生中还需要细细体会。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7
吕思勉先生的这部《国学知识大全》自在民国时期出版,直到今天,依然是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首读和必读之书,并广受好评。盖因其大而全,全而细,更注重梳理脉络,讲究文化的传承有序,严格来讲如果你要钻研国学,这本书绝不是终点,而是起步与目录,吕思勉先生在帮你把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点串联成线,并在哪里需要进行延伸阅读都有标注和推荐相关书籍,此点最为重要。
书中所收录的各篇实际都是当年吕思勉先生在任教时的课堂整理,故而更适合普通人理解与翻阅,难度适中。书里开篇明义,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以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为根基,包涵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各个朝代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这一套包罗万象却又规矩分明的完整文化学术体系。
本书收录了吕思勉先生的《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等书,由于风气和底蕴使然,对当时民国的人来讲其实本书确实只能叫入门,但时过境迁,如今这些内容对我们21世纪的普通人来说就稍微有点吃力。一是上学时学的语文都是点和面,不会这样深究下去;二是语言的变迁,民国时的白话文与如今的普通话还是有差距,对于没有国学底子的朋友来说,本书并不简单。
但好就好在吕思勉先生的这部《国学知识大全》更侧重指导方向,思路清晰,文字虽稍有难度,但还不至于佶屈聱牙。如在《经子解题》篇里便主要讲的是读经之法和读子之法,内容有涉猎,但更主要是教人如何自学,授人以渔。故而读本书要掌握方法,最好先一口气通读,理解国学大致脉络,后重新复读,此时可以把本书当做目录工具,每到一个知识点,吕思勉先生都会在书里推荐接下来应该读哪些人的哪些著作来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例如在讲治诗之后,便在后文推荐书籍有《毛诗注疏》、陈启源《毛诗籍古编》、马瑞辰《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魏源《诗古微》等,并一一注明其大致内容,自然学起来事半功倍。
当然,吕思勉先生在书中自然会有其自家观点,但大都中正平和,如在讲《易》时说:“从来治《易》之家,言理者则诋言数者为诬罔,言数者则诋言理者为落空,而平心论之,皆非也。”在讲述自己观点后吕思勉先生便会旁征博引加以论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除此外,吕思勉先生也会在行文中对一些存疑的著作进行标注和说明,要知道自古以来学术伪作便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在认识之初便加以分辨,则俞学俞错矣。如吕思勉说易学大家邵康节的《渔樵问对》就应该是后人伪作,大意是说其文太浅薄,不是邵雍之风。
就我个人来讲,对国学两处最有兴趣,一是宋明理学的流派和各自观点,这里吕思勉先生在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宋儒术数之学、阳明之学 等等,每家的传承和观点都一目了然,如果你对于理学的流派感到很混乱,那么仅需看这一章即可。二是邵康节的易,他对《周易》的独到见解很多都堪称振聋发聩,讲究易的实用性,本质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贯通自然与人文一切诸事,堪称穷理之学。
吕思勉先生的这部《国学知识大全》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即使你之前对国学一无所知都没有关系,只要翻翻本书就会对国学产生难以名状的感情与兴趣,在书的最后更是附录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史籍读法,如读旧史的切入点、读旧史的注意点等等,用心之细,讲解之细,无出其右,真国学宝藏。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8
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古诗词赋了。每一位诗人在不同的朝代环境中编织出令人感叹的诗词,留给我们一幅又一幅令人迷惘的画卷。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部门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举办山东省首届“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多名来自各地的优秀青少年突破重围来到这个舞台一展风采,同时也带给电视机前的观众饕餮盛宴。
每一期节目并不只是比赛,更是对于选手经典诗词积累的考验。当新一轮比赛题目出来后,每一位选手波澜不惊的流利作答。但相对自身而言,都是一道道难题,例如背诵有关键字的诗句,只是想的时间就已经过了几位选手了。诗词的积累量少之又少,与选手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实在是自愧不如啊。平时在学校总认为背的诗词已经够多了,也不想在课外里再背什么了。在没看节目之前,背诵诗词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罢了,哪还能想到诗词的深涵。可是,听到台上选手们流利的回答以及评委老师对关键字的点评和理解,又让我不得不佩服诗人的伟大,欣赏诗句的唯美。
近期,越来越多关于诗词的节目出现在电视上。可是节目内容有些欠缺。但此节目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每一轮的比赛规则都在变化,有时是考查选手对诗句的理解,有时是考查选手对诗词背景的了解,有时是考查选手对诗句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不同的比赛规则能够多方位的考察选手。看完节目后,我的诗词量有了更多的积累。听了好多陌生的诗句,也在评委老师的点评中更近一步的理解诗句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如今的青少年似乎流失了对经典的热爱,流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越来越少的人执着于对国学的探究,对诗词的探索。甚至是对于汉字的书写都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更何况是诵读经典呢。举办此大赛的目的必非是获得一个名词,而是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国学的重要,经典的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在的.生活远离了战争的硝烟,远离了恶劣的环境,更多的青少年在和平的环境下养尊处优。
渐渐地忘记了作为一个青少年对祖国应承担的责任。有时在电视上看见外国朋友对中国历史侃侃而谈,而自己却不清楚自己祖国的历史,愧疚之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有使命承担起对祖国的那一份责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前途和亲人的期望,更担负着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国学经典也随之被抛之身后。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份子,应该认知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美德。也不仅仅是认知和学习就足够了的,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为保护祖国经典抹上一道色彩。
比赛中的每一位选手都是实力非凡的,他们不仅是在学校学习中积累经典,更是因为他们对经典的赞赏和热爱使得他们情不自禁的去学习,去探索。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劲头,去热爱经典,热爱国学,热爱诗词。主动的在生活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把它们发扬光大。争做优秀“国学小学士”!
国学知识读后感 篇9
初拿到《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的雀跃。国学相对来说也算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了,然而当我开始阅读它时,我的雀跃已经消失殆尽。
我以为它比较类似于一本我们高中时候的知识点清单一类的书籍,直接了当的告诉你唐宋八大家是谁谁谁;形而上学的概念是啥啥啥,秦始皇的功绩是巴拉巴拉 ……然而它比我想象的更具深度和广度,本以为它是青铜,结果它是王者。因为它真的很难读!!
好吧,对于我这个青铜级别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真的是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书封上写道“这是本国学知识的入门级书籍”,我想那应该写得挺通俗易懂,然而翻开它我才知道一向觉得自己语文学的还不错的自己,面对全文半文言写作的书阅读得有多困难。虽不至于看不懂,但阅读速度慢了不止一遍和理解难度也提升了。有时一句话你一眼扫过,并不能像看小说那样秒懂,还得再反复去看一遍才明白其意。但对于这样一本全书没有一句废话的书籍来讲,放慢速度也许并不是是么坏事。我们通常看书特别是小说一类,大抵都是一目十行了解是个什么故事也就完了,看这本书时你不得不放慢速度去看,慢下来你便有了思考的时间,也有了记忆的时间,也就相当于你有了汲取知识的时间。
说到汲取知识,那我真的忍不住要夸一下这本书。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创造的文化何其博大精深,而国学用书中原话来讲就是“吾国以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那也就相当于是我国五千年来的学问,当然这样说来也不准确,因为书中明确指出中国学术的渊源是古代宗教的哲学和政治经验所得也就是所谓的王官之学,而我们所熟知的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也就来源于前二者。至于国学至今到底是中国多少年来积累发展的学问,我数学不好也就不去做计算了,少说也得几千年。可想而知国学的容量有多深多广,说实话,读此书时真恨不得自己脑袋上有个usb插卡,可以将书中所述一一输入其中。
之前有提到此书称作国学的入门之书,但它的知识容量真的不容小觑,全本干货,就怕自己的脑容量太小记不下来,然而确实也记不下来。所以若要读这本书,那大抵得拿出上学时候认真记笔记的精神来,一边看,一边记笔记,那不用说看完这本书你的国学知识储备量肯定能翻几个倍。此书于作者而言也许真的只是国学的入门级读物,但对于我们来讲其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也比我们教科书上所述的讲得更深。越发翻看此书就越发觉得自己对于国学的了解真的太过于浅薄,很多书中的知识都是自己不曾了解的,而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若再深究还有其更深层次东西也许穷尽此生都不能国学学通学完,因为它的广博远超了我的想象。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有必要去阅读和学习这本书籍。虽不能说做到精通,但至少做到知道,读了此书你会感受到国学所积累的智慧和学问,值得让你对这个大国心生敬畏,同时更有来自内心的一种自豪。中国的国学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觉得去学习它和了解它,是增加自身认同感的一个过程,因为你可以从中获取很多东西。也许书里写得太学术太系统,但其实很多东西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有说邂逅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智者交流,那么邂逅《国学知识大全》那你就相当于和成百上千位智者交流了,简直赚大发了好不。好吧,做个总结:这本你要问我好看么?那我的回答是不好看,超级不好看,你要是不认真看,你大概真的看不懂它,因为它有内涵,绝非你一眼可以看透的哦。你若要问这本书好不好?简直不要太好了好吧,它包含的知识是我读了十多年数都未曾获知全的知识,你说好不好。
巴拉了这么多,其实这本难读的书我还没认真读完,也就大致过了一下。“革命尚未成功,我还需努力”。此书值得好好研读,书友们一起共勉!
相信《国学知识读后感推荐九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国学知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