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8-18

希望推荐的这本书“走进新课程读后感”对您有所帮助,作品是一本被大家公认的好书。不妨通过书写读后感的方式,将一些人生的感悟一一记下,从哪几个方面写读后感?愿这些参考资料能够让你事半功倍披荆斩棘达成目标!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1

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角色。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内容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特别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现在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但是真正参与的老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老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形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而我们现在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老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2

读到“新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与观点”。这一期,我认真地阅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走进新课程》,对我的教学行为有着深入的引领。

一、学会欣赏课文,增强语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欣赏课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这里的“欣赏课文”应当是一种欣赏课文,而不是一种听赏课程。在阅读李镇西老师所著的《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文章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能够做到“欣赏课文时的语文,就能够把文章的语言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那这样就能够把文本的语言文字用语言的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这些观点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学会欣赏课文,增强语文能力

的阅读指导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领悟文章。“阅读能力”这一学年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我对阅读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但通过阅读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是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一个问题的解答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阅读时要做到“三到、三会”,即会读课文的思想内容;会读文章的段落,会读文章的语言意图;会读文章的语言材料。

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这一期中,我就学会了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我会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我的阅读兴趣,激发我的阅读愿望。阅读是一个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三、学会反思,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说:“反思是一个教学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把反思当作一个教学工程来抓。”在阅读的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自己,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书中还提到“学会反思。”是的,一个人的一天,一个学生的一辈子,一定要学会反思才可能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一天当中有一个不断的反思,那么这就是一个人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中吸取智慧精华,使自己成为一位有智慧的教师。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3

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课改中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点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备课上。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在反思中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一句话,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上多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这句话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被挂在嘴边,而是要切实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4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

值此暑假,暂时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学生,就趁此空暇时仔细地看了这本《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发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数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工具,有人称“数学科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集。”著名槑学家王梓坤说“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的推进和提高,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全面比狟的。

”既然数学教育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弘扬人文精神和提高科学精神是人类世界的两大基本价值观,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两极。两者是平衡发展,却一不可的。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必要的。

然而,当我们走进数学教学时,发现还有很多非人文现象存在:把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使得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在这种机械生活的教育模式中丧失殆尽;把知识变成僵死的教条,且以“灌输”的方式阻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与激情在逐步退化、停滞;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分数的争夺上,使得学生的健康生活道路有了许多的阻碍……这种教学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为此,新课程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和、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

一、 明确人文性教育目标。

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人学会认识若干条自然规律或一两种技能,而是使人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成为一个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德行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专业教育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这种人文性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实践人文性教学活动。

三、 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把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实践人文性教学活动的前提。把学生从传统的“我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在“你----我”平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而不应把学生看成任你支配的“小羔羊”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意见,而不应是不耐烦地训斥:“想好了再说,坐下。”对学生的一些独到做法、想法,而假似商量的的口吻,而不应是命令的语气。

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而非全揭统一地用教师规定的“标准”答案作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老师零距离亲密接触,才能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自由延伸自己的纯真。

2、多元的学习活动。

⑴多元的学习内容。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鉴于此,我们应当摒弃“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队日活动”这一内容时,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提出并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在搭帐篷?”“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洗菜?”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班里的一些队日活动,说一说这些活动,并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很熟悉也乐于接受,而且对解决问题很感兴趣,富有挑战性,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⑵多元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精讲多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将被人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去收集数据。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小组里铅笔、橡皮、直尺的数量,到课程表中去收集一些学科的周课时数,到同学家里收集家用电器的数量,在班级里收集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数据等,让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计数,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地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时候不仅培养了概括、归纳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元的解题策略被挖掘出来了。

3、 完善的人格个性。

尊重人性、保护人权和人格价值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

现在孩子们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爱戴。由于缺乏沟通,一些学生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一些学生由于自尊心强、天分高而不屑与其他学生合作;因为成绩不好,一些学生有太多自卑等等。健全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完善学生完美的人格已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四、 追求人文性教学评价。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标狭窄,只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片面,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以“一张纸、一支笔、几道题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完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没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没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采用鼓励性语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既是新课程标准的独创性,也是对学生学习评价认识的一次飞跃。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无尽地思考,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又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面临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5

1、 通过研究和反思,我们构建了新的识字教学观。

1、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研读了专家的讲座后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 ,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2。识别与写作分开,尽早阅读,加强写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常用字,大大提高了低年级的识字量,为及早阅读打好基础。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充分认识到: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能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不要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浪费时间,疲于奔命,修正了以前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2、 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专家的引领和生动有趣的课例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者不要拘泥于呆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丰富多采的识字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趣味识字、熟字识字、组词连句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比如运用:

编一编:可以根据汉字编儿歌、韵语、顺口溜进行识字,如“会——一人云端走,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帮——小丰丰耳朵长,站在一条毛巾上,坐——两个小人儿土上坐”。

猜字谜:在生字的识字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非——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 ,“全——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 。

玩游戏: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玩游戏,动起来。如学“跳、拍、投、跑、扔”时,让学生演,实际感受这些字表示动作与手和脚有关。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在远程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者在教学生识字时不要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和汉字的母语,人文特性出发,树立新的以生活环境为“课堂”的汉字学习“开放观” ,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儿童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一。利用学校文化氛围开展课外识字教学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处处展现着汉字的无穷魅力。通过远程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条件,于是我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 ,让学生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贴在课桌、讲台、黑板上;课堂布置也尽量让学生尽力而为,如:卫生角、书角、自然角等标志让学生尽量写作。

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 :认识本组同学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识的就有当语文大组长的资格。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次表上的同学姓名认真识字,没几天工夫,许多学生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

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班上学生名字中的100多个汉字可以很容易地背出来。另外我们还利用课程表,每天请值日生把当天的课程抄写在黑板的一角,学生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注意看黑板上公布的课程。久而久之,学生又认识了所有的课程。

我们还让学生走出教室,了解学校的各种功能室,如舞蹈训练室、电脑室、**室、实验室、语音室等;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和书法作品,如学风:“乐学、尚美、创新、特长” ;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儿童要生活,必然要与汉字打交道,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作为母语的书面符号自然渗透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里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 ,“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每人准备一本生活识字本,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它还引导学生知道整个家庭的名字。

经过这样的活动,有的学生几天就认识一百多个字,象“合家欢超市” 、“卫生局” 、“人民医院”等。另外我们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剪贴本,可以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还可以把自己吃的零食或物品的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识字量,同时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与阅读写话相结合,在阅读和写话中巩固识字。

从长远目标看,识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阅读,但低年级阅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更好的巩固识字效果,虽然学生在阅读时收获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收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的是来自于语言的,有的是来自于精神的。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天安排学生利用15分钟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让当天所学的生字在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巩固,而且每天印一张与生字相匹配的词语单,让学生反复朗读,识字强化。经过长期的培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许多学生都懂很多单词。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每周一篇写话,学生在写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汉字,很多学生不会写的汉字也不愿用拼音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本次远程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反思中不断促进了自己迅速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篇6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知识层次的需求,那终身教育杜宇提高教师素质很重要。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彼得·圣吉博士:“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单位而言,要由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从“做事”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一个人按常规办事总是容易的,要尝试一个新的途径就要困难得多。同样,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应归因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做人”角度看,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有一个着名的命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也许同样可以说,人生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由于其独特的个性而在与别人的相互区别中存在,并以自己的个性影响他人和社会,从而体现自己人生的独特价值。而从哲学的角度,我们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越超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他愿意承受这样一个创造的过程,进行终身的修炼,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他的学生。

综上,一个现时代的“引导型”教师,无论是做人——以其良好的修养引导学生,还是做事——以其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都需要自身连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原因只有一个——进行终身教育者必先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育笔记《走进新课程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走进新课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走进海洋读后感(系列1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活动。每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有许多心底的感想想要倾诉。阅读涉及到的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每个人体验到的心得自然会有所不同。你是不是在苦思冥想如何撰写书本的心得分享呢?这里我们为你提供一些和“走进海洋读后感”相关的实用信息,所有的建议只供参考...
    2023-10-13 阅读全文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阅读一篇极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让我们的思绪不断涌现,深深地留在心头。同时,将这些感悟用笔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并加深我们对电影内容的认识。在众多阅读资料中,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特别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请不要忘记将这...
    2023-07-24 阅读全文
  • 读书笔记:读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后感 在这本书籍当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是新课程怎样备课?新课程怎样上课?我重点选择了精读里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不但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师风范,还要有精干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尽职...
    2020-05-27 阅读全文
  • 读后感走进科学700字精选3篇 古人传承至今的智慧被记载到图书中,在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内心有着颇多感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本书的印象。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走进科学 ”,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2023-05-16 阅读全文
  • 最新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十四篇 世界上总有很多影视作品,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后感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和实践,观后感是提高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真切的表达作品名里的感悟呢?经过栏目小编日夜兼程的整理今天我们诚意推荐了“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仅供参考之用途!...
    2024-05-14 阅读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活动。每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有许多心底的感想想要倾诉。阅读涉及到的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每个人体验到的心得自然会有所不同。你是不是在苦思冥想如何撰写书本的心得分享呢?这里我们为你提供一些和“走进海洋读后感”相关的实用信息,所有的建议只供参考...

2023-10-13 阅读全文

阅读一篇极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让我们的思绪不断涌现,深深地留在心头。同时,将这些感悟用笔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并加深我们对电影内容的认识。在众多阅读资料中,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特别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请不要忘记将这...

2023-07-24 阅读全文

在这本书籍当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是新课程怎样备课?新课程怎样上课?我重点选择了精读里面的内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不但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师风范,还要有精干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尽职...

2020-05-27 阅读全文

古人传承至今的智慧被记载到图书中,在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内心有着颇多感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本书的印象。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走进科学 ”,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2023-05-16 阅读全文

世界上总有很多影视作品,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后感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和实践,观后感是提高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真切的表达作品名里的感悟呢?经过栏目小编日夜兼程的整理今天我们诚意推荐了“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仅供参考之用途!...

2024-05-1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