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比例的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23-03-26

比例的优秀教案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编辑特意为你呈上“比例的优秀教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例的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比例的优秀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正比例的认识

⊙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面积/cm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

生1: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周长也增加。

生2: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就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生3: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4: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面积也增加。

……

(4)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预设

生1:相同点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2:不同点是周长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与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生3: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生4: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比例的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1/3:2/5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4=B、3∶2=C、3∶8=

D、12∶8=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12∶86∶4=12∶8

3、(1)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9和1/6∶1/18

三、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比例的优秀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有关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比例尺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有集体荣誉感等积极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灵活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两个已知量求出第三个。

(3)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山东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激活旧知。

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解比例,并说一说这样变形的理由。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教学挂图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情景:雏鹰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合同学们刻苦训练,认真研究战略战术。今天,他们要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去参加比赛了

教师出示信息窗2教学挂图,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信息及问题情况预设:

生1:雏鹰少年足球队乘车以平均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济南出发

生2: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提问: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学生讨论并试算,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精彩汇报进行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探讨:

1.题目给出了汽车的速度和地图的比例尺,要求从济南到达青岛的时间。

2.汽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要算时间,还需要知道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时间=路程/速度。

3.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信息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比例尺的信息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来解出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4.图上距离怎么找?(在地图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为4厘米)

5.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里的比例尺可以看做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有关比例尺的问题也可以用正比例来解。已知比例尺是1:8000000,又量出图上距离为4厘米,要求的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用未知数x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4/x=1/8000000。

6.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x指的是实际距离,x应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内容,要提醒学生注意: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时,因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必须相同,已知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所以要先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等算出结果之后,再将其换成千米。

请学生结合分析,针对前面的试算过程进行修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选出做得好的学生,让其进行板演。

(板书)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答:大约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

四、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第57页自主练习第1题:求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这是一道灵活运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题目。题中模型的高相当于是图上距离,已知比例尺和模型的高,求实际的高,关系式为:模型的高/实际的高=比例尺。解题师仍需注意单位名称,可先设比萨斜塔实际的高为x厘米,列出比例式并解出来之后,再将其按要求换算成米。

2.教材第58页自主练习第3题:这个零件的外直径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本节教材在习题中介绍比例尺的另外一种应用:把比较小的图形放大。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把小零件扩大一定倍数后画到图纸上,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比例的后项为1.所以,如果比例尺中前项比后项小,说明是把图形缩小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如果比例尺的后项比前项小,说明把图形放大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零件外直径的图上长度需要测量得出。

3.教材第58页自主练习第5题:找一幅你所在的省市的地图,算一算你的家乡和省会城市之间大约相距多远。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自己所在省份的地图,认清该地图的比例尺,通过测量自己的家乡和省会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生1:我会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生2:在利用比例尺的意义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致,一般都用厘米

比例的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1/3:2/5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4=B、3∶2=C、3∶8=

D、12∶8=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12∶8、6∶4=12∶8

3、(1)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

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9和1/6∶1/18

三、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比的优秀教案集锦


以下“比的优秀教案”一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比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二、前提测评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

三、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四、阅读课文:

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阅读训练,养成读书动笔好习惯。教师巡视,让批得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小结。)

五、师生互动

1、段落层次划分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回忆往事 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2、思考讨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明确: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明确: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六、导学达标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比的优秀教案 篇2

[学习重点]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具有独立创见的历史著作。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

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烛之武,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中,义无反顾奔赴敌营。在大国国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晋间互争霸权,权利不一致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谈,句句打动对方。终于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烛之武的言行,体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思想。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秦、晋国围郑;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第3

段写烛之武智退秦师;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

本文主要写烛之武说退秦师,因此烛之武的外交辞令是本文记叙的重点,从而塑造了烛之武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后的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的了如指掌,,使他的形象跃然纸上。至于其他方面就写得较为简略。文章波澜起伏,亦张亦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事中注意伏笔与照应,从而使结构严谨。

[课文重点存储]

要重视积累,对常用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要寓词于句,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透彻理解,应牢记:积累是运用的前提。

词类活用

一、字

1、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是位于郑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另外,范字的读音也是由草字头下面的汜的读音而来。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

意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声构字法,左边为绳索之形,右边是其音,缒的读音就是根据追而来。

③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g。

④阙,形声字,门为形,阙为声,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

2、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

二、词

1、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⑤领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⑥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⑦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⑧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①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

②行李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

③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典型例题激活]

[例1]下面对文言句式的判断,相同的一组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今已服矣,何又求矣?

③诸候有在者乎?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句为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③为省略句,应为诸候子孙其继有在者乎?④为判断句。用者也句式表示判断。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平时多了解文言句子的各种类型(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根据各类句型的特点和文言句式本身的意思来判断。

自测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杞(qǐ)子杨孙戍(shù)之

D、逢(féng)孙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3、找出通假字

①无能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④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7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来

C、君之所知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10、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知其难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失其所与

11、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2、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3、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外内弃之

弃:厌弃

B、不亦诬乎

诬:荒谬

C、焉用文乎

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

14、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①禄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15、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16、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17、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④译文:

[创新拓展练习]

19、仿照下列句子写两句话。

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内容有联系意义。

例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

A、

B、

比的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昨晚睡的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如果学生不敢讲,可以教师先带头讲)

师:想到能给你们上课,我昨晚兴奋的睡不着觉,迷迷糊糊的我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脚踏星星来的你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

师:那谁来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梦?

2、畅谈梦想,融入梦境

生讲述梦境。教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长得怎样?”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的多彩。“这个梦真多彩,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的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的梦中玩玩”“你的梦真惊险啊,小朋友都听的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

师小结: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光同学们会做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他也爱做梦,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中画了哪些事物?

画家梦中的景象和现实生活一样吗?

(3)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赏哪一幅?

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有什么形象?

他们的梦境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板书:形象 色彩

师生一起分析作品:不同的颜色体现了不同的梦境,带给我们门不同的感觉,老师还有两个问题要考考同学们:

想一想:

1.画面中的主体形象采用了什么绘画方法?

2.画面使用了哪种绘画材料?

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一个怎样的梦?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的梦都很独特,前几天,李老师也做了一个梦【出示抽象的色块】, 我的梦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红色、橙色)

给你什么感觉?(温暖、甜蜜??)

猜一猜我做的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会有什么?

我做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学生讲教师勾勒线条。

4、学生创作,展现梦境,教师巡视指导。

(1)现在,就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尽情的描绘一个多彩的梦吧!谁的作品完成了,就可以参与“晒晒我的梦”的展示活动,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现在,开始创作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音乐起——梦幻曲)

5、评价交流,体验快乐

小朋友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

为什么?你想为谁的作品点个赞?

(2)生互评。色彩、内容、创意。

比的优秀教案 篇4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看谁来了?一向聪明的一休今天可碰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版书课题。

二、初读谜语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不足。

3,指名逐节度,同时正音。

4,学习谜语

(1)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一起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呢?

(2)看----多媒体出示人------从------众------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3)读好第一行,二行句子。

(4)读读下面两句,大家猜的谜语正确吗?仔细推敲一下。

(5)读读“团结,力量”,学习“团,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小组内交流。

(6)指导朗读。男女赛读,同桌赛读,及时作好评价

5.学习谜语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替一休解决了第一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2)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谜语来学一学。

(3)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和作出色的小组。

(4)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谜语2小时,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

学习谜语3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

(5)同样的方法交流谜语3。

三、指导朗读

四、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选卡片填空

五、练习写字

1、描一描,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

3、交流

六、扩展

1、三个谜语出给别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活动.

比的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

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有趣。

教学准备:

学生:复习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文中介绍了那几种天然指南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文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

2、导学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发现,第25小节都在介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朗读这一小节。

是谁,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

(2)、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

(3)、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读出它的趣味来。

4、师生共同小结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

5、学生在小组内学习35小节。

6、选出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进行交流。

7、引导学习第6小节。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朗读欣赏,引导背诵

1、以第25小节作为指导重点。

2、抽学生背诵课文,并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全班练习背诵。

五、延伸与拓展,指导课外阅读

说说你还知道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中午 太阳 树影的方向

黑夜 北极星 北极星的方位 细细观察

阴雨天 大树 枝叶的稠稀 多多去想

雪后 积雪 积雪化的快慢

比的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电脑住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

仓 库 储 存 烹 调 烹 饪 防盗 综 合 判 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⑴ 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⑴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

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七、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比的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认识这篇童话作品的自传特色;分析文中丑小鸭的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交流,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通过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丑小鸭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有追求,坚持不懈才变成了白天鹅;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启示:只有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2、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丑小鸭出世后那种丑陋的图片和成为白天鹅后飞翔在空中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看了这两个课件后想象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历程。

在学生畅想后老师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近安徒生,了解安徒生的经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安徒生一生境况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写追求,终于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童话大师。他这段经历为他创作丑小鸭这一形象积累了深厚的素材,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正如作者所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走近作品,合作探究

1、学生预习课文,弄清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丑陋 讪笑 嫉妒 迸出 弥漫 来势汹汹

2、点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其余的同学归纳课文的内容:

⑴ 以“丑小鸭的成长流浪”为线索。

⑵ 丑小鸭流落的地方及所发生的故事。

出生地:被嫌弃 受鸭群鸡群排挤讪笑 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欢迎他

沼泽地:受歧视 连猎狗都不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和幸福

老农家:母鸡和雄猫赶他走

花园里:被赞美

3、用一句话概述童话的内容:

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以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4、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5、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⑴ 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⑵ 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⑶ 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6、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关键句子:

⑴ 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⑵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⑶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⑷ 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

明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见到久已渴望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

7、为什么周围的动物都认为丑小鸭“丑”呢?你认为他丑吗?

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

第二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不应认为它丑,言之有理即可。

8、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⑴ 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⑵ 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⑶ 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四、紧扣作品,读出自己

1、研究探讨:

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可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2、读完这篇童话,你在思想上得到了怎样的深刻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3、你有过丑小鸭般的经历吗,你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讲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好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片断作文。

⑴ 丑小鸭与我

⑵ 《丑小鸭》续篇

2、探讨:丑小鸭的现实意义。

比的优秀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

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属于讲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⑴ 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课件),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景象分别再现: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生交流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试着画画简笔画。

⑵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让学生在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鼓励小组试演,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比的优秀教案 篇9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证、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钠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播放一段关于钛有超强形状记忆性的视频,从而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进入金属的世界。

其次,进入汇报预测环节:由学生汇报学案中的三个问题。

1.收集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并总结出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构建出金属物理性质的认知模型,为同化构建金属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做好了铺垫;

2.用氧化还原观分析铁与氧气、酸、盐的反应,引导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发现它们的氧化还原本质,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饰,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出钠的化学性质,并对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实验验证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实验验证环节。考虑到钠的性质很活泼,我打算增加演示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控制钠块的大小和盐酸的浓度,使实验产生轻微的爆炸现象,以此验证预测,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而后,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实验指导依次完成钠的切割、燃烧、与水、与硫酸铜的反应四个实验,并记录现象,汇报结论。汇报中引导学生得出钠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同条件产物不同。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易观察全面,但这却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做两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第一次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观察的不全面,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多角度全面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失误不是失败,只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才是失败。所以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走弯路胜过抄近路,放手让学生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这种科学探究之乐是建立在苦苦追寻基础之上的。有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接着,再增加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反应结果推翻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的金属置换观,这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提升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所发现的对与错,总结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通过学生所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总结得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实现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性本质,以及还原性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性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证,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比的优秀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第一节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乌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

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

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乌──鸟进行区别。

2、板书喝水教学喝,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喝水?根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质疑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⑴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

⑵ 读通句子,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⑶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分节朗读,评价。(学生评)

4、根据反馈教学生字,纠正字音。

5、区别形近字。

石──右 喝──喝 办──力

三、再读知意

1、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节,质疑。

3、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

4、到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

1、看板书记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

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后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小口瓶红线小石子)

【课前准备】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2、复习生字。

3、出示课题。

二、读文感悟

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

3、解决知识点:

⑴ 联系课文,说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指导朗读,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着急样子。

⑵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① 理解渐渐并仿造说句。

② 看插图想想乌鸦喝水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

着急──高兴──着急──高兴

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

4、指导背诵。

四、拓展

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有什么办法?

比的优秀教案 篇11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范例(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了。将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制定好,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会写一段适合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乐意为班级做更多的事情。

2.能结合日常活动,共同商量适宜的值日生服务内容。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值日生的工作内容。

活动准备

空白值日生挂牌,纸、笔若干,小拖把,扫帚等。

活动过程

1.讨论:升入中班后,值日生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师:自从小朋友升入中班后,我们就要开始做值日生了,那你们觉得我们需要在值日的时候做哪些任务呢?

2.结合日常生活,初步确立值日生的服务内容。

教师:在入园、早操、上课、游戏、吃饭这几个阶段期间,值日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引导幼儿从晨间活动入手,梳理生活中幼儿能做的事情。如:晨间轻器械的摆放,挂毛巾,餐前折纸巾,饭后帮老师整理打扫餐桌等。

3.设计值日生标志。

教师: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今天谁是值日生呢?每个值日生负责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为每天的值日生设计标志吧!你想为负责什么工作的值日生设计标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图案来表现?(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值日生的工作)

提问:如果我们为负责挂毛巾的值日生设计标志,你想怎样设计?

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由发挥设计值日生标志,并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评选值日生标志。

值日生标志设计完成后,教师将所有幼儿的设计作品展示出来,让每位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值日生标志。根据讨论、投票,师生共同选择适合的标志作为班级值日生的标志。

活动建议

1.值日生可以承担的事情主要分为两类:餐前(后)值日和日常值日。其中,餐前(后)值日是大家一起进行的,日常值日可以做的事情包括:给植物浇水、挂毛巾、整体图书、整理挂衣架等。

2.确定好值日生任务标志后,教师可以直接选用幼儿的设计或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封塑后作为正式的值日生任务标志。

3.教师要注意留存每一位幼儿设计的值日生任务标志,并轮流使用幼儿设计的标志,不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要鼓励幼儿更加主动地创造和学习。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幼儿的安全工作始终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经常在生活中会有一些不安全的举动,并不知道那些危险所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应从多渠道、多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觉得幼儿园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应该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提高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必要的。因此,我开展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

2、引导幼儿辨别哪些行为时危险的,哪些是安全的,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简单自我保护和求救的方法。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小卫士》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在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的准备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的活动。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材料准备:

1、安全教育情景录像、安全标志图片

2、水彩笔、记号笔、白纸等。

经验准备: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滑倒、小心开水烫、注意安全等。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幼儿从心里明白这么做是危险的。

2、设计标志。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了许多教学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演示法

2、交流讨论法

3、自主探索法

4、观察法

学法:主要采取了体验法,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设计自己的标志图,感受游戏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兴趣。——观看、交流讨论、探索。——设计标志。

(一)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活动利用肢体语言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标志的意思。如小心触电的标志:身体表现触电时的状态。

然后请幼儿猜猜教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教师先不拿出标志,请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肯定与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能因为幼儿说得不对,而批评幼儿。)

把标志拿出来,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认真仔细观察标记的形状、特征。

第二次的标志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如拿出标志,请幼儿各自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标志的意思。(提高幼儿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衔接语:这些标志在我们的幼儿园都能看到,那在幼儿园我们应注意哪些安全呢?

(二)关于幼儿园生活安全的情景录像。

进行生活中的情景录像观看,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寓教育于情境中。八个安全教育小故事选择的都是幼儿园生活安全的故事。让幼儿切身体验幼儿园生活存在的危险。

组织幼儿观看八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朋友们上下楼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发生小朋友摔下楼的情景。

2、小朋友去碰幼儿园或家里的带电的插头。

3、在玩游戏时(如滑滑梯),不按游戏规则,争先恐后,发生摔跤的情景。

4、在玩石区,拿石头和沙子你扔过来,我扔过去。

5、将如珠子、笔帽等小东西,放入嘴巴、耳朵或鼻孔里。

6、拿铅笔等尖利的东西打架、玩耍。

7、在教室里到处跑、追追打打。

8、在幼儿园迷路了怎么办。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上面的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该如何改正。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结八个安全小故事的正确方法。

衔接语:在幼儿园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危险的事情需要注意的呢?

(三)组织幼儿讨论幼儿园还有哪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并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些安全标志,再讨论哪些标志适合放在教室里使用。(幼儿对于自己设计的标志放在教室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如歹徒来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地震来了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等等。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他们在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新的环境使幼儿感到不安,有的不喜欢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哭闹着要找妈妈。这首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通过学唱歌曲,能够使幼儿了解在幼儿园生活是一件很快乐、幸福的事情,从而喜欢来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够模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质准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幼儿园大门的图片、幼儿在班级中游戏的图片。

歌曲1:我爱我的幼儿园

歌曲2:找朋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难点:在活动中,能大胆的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看一看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图片,幼儿欣赏。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哪里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

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3.找一找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二、学唱歌曲

1.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聆听欣赏音乐,感知节奏与歌词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2.唱一唱

教师采用多种演唱方法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1)幼儿小声唱,教师大声唱。

(2)幼儿与教师共同演唱。

(3)教师与幼儿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跳一跳

幼儿伴随歌曲的旋律做律动。

2.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里做些什么?

四、延伸活动

1.有趣的幼儿园

教师与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大门,念念幼儿园的名字,

(2)观察园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园徽所代表的意义。

(3)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自由地在喜爱的地方坐坐、玩玩。

2.将歌曲投放在音乐表演区,鼓励幼儿与好朋友共同歌唱舞蹈。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篇四)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新环境、表达对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爱,乐意与同伴交谈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变化,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长大了”的感受。

2、进行安全教育,让小朋友懂得自我的保护意识和基本的安全知识。

3、喜欢上幼儿园,在老师的引导下乐意参加各类活动,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

二,活动具体安排:

时间:2016年9月1日

主题活动一:

(一)、认识新朋友、新环境、新老师、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新变化,8:00–9:00

1、教师热情迎接幼儿

2、自由看看班级环境的变化

3、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交谈,联络感情8:00—9:00,生活盥洗巩固正确洗手檫手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便池和去卫生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安全。

谈话活动9:30——10:00

1,认识新老师

2,暑假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3,进入学前班自己有怎样的变化10:00—10:30

4、幼儿吃点心

5、幼儿自由交流,活动10:30—10:40

(二)、认识室内外环境

带小朋友参观认识活动区域环境,介绍幼儿园走廊环境,参观其他班级环境

11:00餐前准备

1、餐桌位置的安排

2、用餐习惯的巩固11:00——12:00午餐时间

12:00–14:00午睡时间

1、认识小床标记

2、幼儿午睡

主题活动二:开展安全知识的教育活动如:

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上下楼跳注意安全等

主题活动三:互动联谊

开展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和老师进一步的加深感情。

如:抓尾巴,赶小猪等离园准备

1、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2、整理衣物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教师小结: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猫的优秀教案(5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的优秀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猫的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 课文

要求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 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 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 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 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 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 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猫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

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

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4、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5、听了同学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预设学生问题:骆驼怎么证明高好?羊又是怎么证明矮好?他们各自怎么证明自己的长处的?

6、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7、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3、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2、同位互说,全班汇报说,说说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3、总结谈话。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做事更出色了。

4、他们俩争过不停,后来要找谁评理呢?好,我们下节课来看看老牛是不是也这样说的?

五、作业 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15、骆驼和羊

骆驼图 羊图

抬头、吃到、树叶(长处) 抬、扒、吃不着(短处) ――长得高好

跪、低头、钻、进不去(短处) 大模大样进去(长处) ――长得矮好

猫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出示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母亲)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走进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母爱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出示课题:慈母情深,齐读。

二、感知家穷

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请问,对于你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梁晓声,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不容易)

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感知家穷、理解失魂落魄。)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

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正因为此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三、感受母爱

1、梁晓声太想要这本书了,于是他打算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母亲工作的地方看看,自由朗读5~29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感人场面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

)的母亲?

2、交流: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辛劳)

瘦弱的程度怎样?这么瘦弱的脊背,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令人心碎。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此时,吃惊的仅仅是母亲吗?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吃惊的?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来反复强调我的那份──吃惊,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

真想不到这就是我的母亲。谁再来读。

疲惫的眼神告诉你什么?为什么用省略号?

是呀!当我看到母亲的时候,我才深深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母亲挣钱是那么辛苦。当你看到你的母亲这般劳苦,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是啊,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了──心酸,让你感到了──心疼,更是让你感到了──深深的敬意让我们再来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争分夺秒、坚强)

读着,读着,哪个词跳入你的脑海,(立刻),立刻出现了几次?四个立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

母亲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地工作?

母亲真的不会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幕阅读)。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这样的母亲,你还觉得瘦弱吗?她是坚强的。

读了这文字,与其说母亲是在挣钱,不如说母亲是在拼命。

3、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五角钱。我犹豫了,我有点说不出口了,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龟裂是什么意思?请看一双龟裂的手。(出示图片)龟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龟裂的手指曾做过多少活?这双龟裂的手指仍然在做着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母亲掏出给我的仅仅是普通的钱吗?(血汗、爱、希望)她希望什么?

4、母亲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母亲的什么?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时时催我奋进。

四、总结

慈母情怀是深深的爱,是母亲的爱支撑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再读课题。

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再来听听这首《母亲》,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猫的优秀教案 篇4

一、说教材《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猫的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集锦(6篇)


经栏目小编伪原创处理后:

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比的认识优秀教案”,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老师的职责之一便是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都需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规划。教案课件作为课程规划的至关要素,必须倾注足够的用心。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1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丁家营小学 曹京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3/5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2

苏教版《认识比》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P70“认识比”例1、例2及相应内容。在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然后概括出比的意义。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直接基础。但是学生对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还未完全上升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个层次,认知结构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完善,容易混淆“生活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作品由Authorwear软件制作,通过视频、文字、表格、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知识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电脑出示:老师带来3幅“中国最美丽的桥”——扬州五亭桥的风景图片,想看吗?

提问:哪幅图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

讨论:3幅图是同—处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

小结:这3幅图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欣赏感受3幅图片的舒适、美观度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制造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板书)。

(设计意图: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此时揭示课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其实,“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介绍:读法、写法、各部分名称。说明注意点。

3、明确比是有序的。

提问:2比3是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总结:两个数的比是有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能颠倒位置顺序。

(设计意图: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4、完成“试一试”。

(1)讨论: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2)交流。

(3)再认识:你知道第几瓶溶液最浓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讨论完成表格,问:你是怎么求出他们的速度的?

(2)交流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提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讨论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小结: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进而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自学课本,完善比

1、自学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自学后小组讨论:

①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比和比值是一回事吗?

②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③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交流完成表格。

名称

相互联系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情境之中,学习与掌握关于“比”的其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多样练习,练习比

1、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辩一辩:选择其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或是最有把握的一题来和大家说说,行吗?

(1)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4厘米,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的1∶174

(2)既可以读作“七分之五”,又可以读作“七比五”。

(3)把1克糖溶解在2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的1∶20。

3、猜一猜:其实人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比,想知道吗?

(1)出示一个脚印,这是个脚印是24厘米,你能根据这个脚印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吗?

(2)一个人伸直双臂的距离和身高的比大致是()∶()。

五、了解欣赏,拓展比

1、了解黄金比。

2、回忆:现在知道为什么课前第二幅照片最美观了吗?它的宽与长的比的比值就接近0。618。

3、欣赏黄金分割的照片。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1/3:2/5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4=B、3∶2=C、3∶8=

D、12∶8=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12∶86∶4=12∶8

3、(1)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9和1/6∶1/18

三、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5

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5(判断)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种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2、出示小旗提问:现在,我们从哪边开始数?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二、用举小旗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提问:小羊排在第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小旗举起来!

4、幼儿游戏

三、去小动物家做客,巩固认识序数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四、分享喜悦:

提问:你们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呀?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教案《比例的优秀教案5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优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比的优秀教案集锦 以下“比的优秀教案”一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3-17 阅读全文
  • 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范例(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了。将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制定好,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会写一段适合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
    2022-05-30 阅读全文
  • 猫的优秀教案(5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的优秀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2023-05-10 阅读全文
  • 比的认识优秀教案集锦(6篇) 经栏目小编伪原创处理后: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比的认识优秀教案”,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老师的职责之一便是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都需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规划。教案课件作为课程规划的至关要素,必须倾注足够的用心。...
    2023-05-14 阅读全文
  • 优秀教案范例12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编在本文中全面介绍了与“优秀教案”相关的信息,我希望读者们能够感受到本文所传递的信息。...
    2023-12-19 阅读全文

以下“比的优秀教案”一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3-17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了。将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制定好,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会写一段适合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优秀教师上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

2022-05-3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的优秀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2023-05-10 阅读全文

经栏目小编伪原创处理后: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比的认识优秀教案”,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老师的职责之一便是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都需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规划。教案课件作为课程规划的至关要素,必须倾注足够的用心。...

2023-05-14 阅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编在本文中全面介绍了与“优秀教案”相关的信息,我希望读者们能够感受到本文所传递的信息。...

2023-12-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