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2023-01-11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你有接触过优质的作品读后感模板吗?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的天地。写好读后感的重点是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感受,使感想落到实处。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1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

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可这仅仅是个开头。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还有你和他谈论不幸的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变得湿润;你和他开一个哪怕是蹩脚的玩笑时,他的眼睛会笑成一条缝。他随时向你但露他的感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品质。我想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他能触及到你的内心,看到你需要的东西,然后播撒爱。我想谁会拒绝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这本书实在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值得深究。

我相信莫里会像那首诗——

“我亲爱的表哥„„

你那颗永不显老的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成一棵

稚嫩的红杉„„”

所说的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变成一颗红杉,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2

如果明天即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

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找寻到生命或者的意义,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这一生无悔。

可惜这只是假设。也许只有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才能投入全部的爱和赤城吧。健康活着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车那样催促自己下车时的慌张。因为没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将自己面对死亡的真切体验告诉后人。

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难过,终于有了一个人,他就生活在于我们相对的那个半球,他把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面对疾病时的无能为力,经历死亡时的亲身体验,以一种严肃的授课方式讲给了他的学生,也表达和展现给了所有活着的人。这对于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来说,无疑是残忍的,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生命的脆弱和无奈。但是,这位老者却不这么想,他只是温和的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个星期二都来上这堂有关死亡的生命之课。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一点一滴讲述给我们,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更好的活着。他平和的面对自己的窘态和尴尬,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开着玩笑。他在别人的注视下回顾自己的童年,过早的失去母爱,沉默的父亲留下的阴影,继母的关怀,没有同伴的孤独。说到伤心处是像个孩子一样动情地哭泣。把自己一生宝贵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一共十四周的课程里谈到了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死亡,以及有意义的人生。

这是一本最珍贵的人生教科书。是值得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装在旅行包里的宝贝。那些正处于迷惘时期的人也许会从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也许看后会重拾直面困难的勇敢和信心。

生活中,总是有人在抱怨,和生活作对,然后把自己和生命都高的精疲力尽。甚至八十后九十后被人当作了垮掉的一代。这是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大家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陪伴和爱,却不懂得如何给予和分享。

推荐这本书的人还有余秋雨。他为此写了一个锦上添花的序。也许这里面有你丢失掉的那一部分力量,也许这里面有你一直在寻找着的那一种意义。

只有直面死,才能好好活。这是一个逝者留给我们的哲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3

平常总不怎样谈论到关于死亡啊人生啊什么的,认为这些似乎离年少轻狂的我们太过于遥远。这次,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了人生的这本书《相约星期二》。有着很个性的名字,一次很个性的人生之课。

或许此刻的我们还太小,关于人生只是一个开始。莫里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们还未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候,告诉我们以后的道路就应怎样走。他不仅仅仅是在为他的学生上课,同时,也在为所有的读者上课,让大家受益终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人只是那么渺小的一点,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也但是几十年的人生罢了。渐渐地,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所有,完美的,丑恶的。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条道路上。也许偶尔会迷茫,也许会害怕,但是要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光明,那个时候,就是读懂人生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就是这样存在在这个世界,每一天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余秋雨在序言里说道“——与生活讲和。”是的,我们无法去要求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生吧。渐渐地学会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乐。

提前学习了人生的课,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后的一课。(把人生遭遇的一切都当做享受,需要勇气、智慧、达观!)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4

每一天我睡下,我就死去,而当第二天我醒来,我便新生。

这句话出自《Tuesday with Morrie 》,这是一本给人启迪很大的书,影响力不会震撼,不像blockbuster一样给肾上腺激素瞬间加满马力,而像蛇毒一样慢慢渗入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文字十分婉转,不是矫情的小清新也不是满篇的网络用语,给人一种充满了敬佩的感觉,你会充满敬佩地读完这本书。

书是ESL课程的老师推荐的,也是他文学课上的内容。里面的两个主人公——Morrie与Mitch,关于人生,爱,死亡,给予的谈话,mitch,本书的作者,学生一样聆听着morrie的教诲。而Morrie则是一个将死之人,他身上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死亡的种子,而mitch,他的学生,每周二的聆听似乎可以传承morrie的精神一般。

书中所说,物质的世界是虚假的,人们天天重复着相同的,无聊的内容,自己将自己引领向虚假的世界。Morrie所提倡的那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给予,慷慨与大方,他享受每一件细小又快乐的事情,即便是他拥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他学习宗教,他习惯将一只无形的小鸟置于肩上,如佛般问道:“今天我就要死去了吗?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吗?”,而回答他的也只有他的心。

Morrie的心是无限的,在他将死的几个月里,他聆听别人读着给他的来信,倾诉。他不会因为自身的病痛再加上别人的苦水而烦恼,而是觉得给予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他是快乐的。他早已学会分离,书中称之为detachment,从负面情绪中脱身而出,勇敢面对它们,并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羞愧,现在我要离开羞愧。”

你学会了如何死亡,你就学会了如何活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5

我们也做星期二人吧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城阳第四中学韩萍萍

读完了《相约星期二》。合上书,看着它橙红色的封面,心却久久合不上。人生太迅疾,世俗太拥挤,人心太蒙昧。莫里教授要做的,是开启一场重塑的革命,想要重塑一些团体,重塑一些相处的方式,重塑一些心灵体系。

与其说是重塑,不如说是创造。重建人们的心灵体系和价值体系。我相信每一个在生活中感到痛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不是自己,而是希望社会重建。而莫里,他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去和自己讲和,首先。再和生活讲和,这是其次。也是最终。

莫里得的是渐冻症,一个喜欢跳舞喜欢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大学教授,突然就要面对一个现实——慢慢的,他将不能吃美食,不能随意约见朋友,不能再到广场中心随心所欲地舞蹈,舞到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世界:尽管,他跳的并不好,但是,他很快乐。他是一个快乐的老头,当然,也平凡至极。

他说讲和。其实,在面对死亡之前,他已经在讲和,他用爱和微笑付出,用怜悯和体悟去感受,感受他所能感受到的所有的美好,那些他即将失去的美好。然而,面对愈来愈无法动弹的躯体,他才开始了最大的讲和——这才是真正的坦诚。

他说,他要感受的,除了生活给他的乐,更要感受苦,感受苦和疾病带来的直击心灵的震撼。我想,当年的史铁生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种锥心的痛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莫里教授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自己,没有沉浸在痛苦里,他说他除了感受和接纳,不能做别的,因为生活是如此美妙!

这样的一个老头,可爱,真实,深刻而执着。我感受到了生命在他身上的强大的张力——那其实是一种驾驭生活的勇气。

再次,莫里让我感受到了他执着的努力,这份努力让人汗颜。

无论外人世人俗人看来多么滑稽幼稚的精神说教,他在大学的校园里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并至死都信奉着。看得越多,懂得越多,他就越虔诚,越真诚,越忠诚。

他的希望很简单,他希望蒙昧的世人能早一点意识到一些除了金钱物质之外更重要的东西,看淡金钱,看淡名利,注重精神的满足,越早越好,越远离死亡越好。

只有知道了人总是要死亡的,才会知道该怎么去珍惜生活。我想起了孔子说过的话:“未知生,焉知死”。是啊,连怎么活着都不知道,何谈死亡?但是他告诉我们,要早点的体验死亡,早点以明天就要离开尘世的心态看待剩余的人生,你会更加的明白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应该好好腾出时间来应付的,而哪些是根本不值得在上面周旋的。

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的多。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她死前的悲伤就像一团巨大的阴霾,把我对她的爱和感激吞噬了。我逃避与她的见面,如同逃避一只垂老的哀怨的动物。我很难告诉她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的质问,很难面对她悲伤的眼睛,很难安慰她,甚至连开口都很难。在她看来,死亡是那么让人羞耻的事,大小便失禁是那么让人羞耻的事。

如果,她能够识字,如果,她能够知道莫里,会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可惜,没有。我一直耿耿于怀于她带着这样无比的愤怒离开这个她爱了一生也劳累了一生的尘世。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心痛着。

写到这里的时候,又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一听到她哭哭啼啼的声音,我的头一下子大了,我最害怕的就是人到中年,接到什么电话一下子打乱了本已忙碌到极点的生活,而且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就只剩下了焦虑……妈妈说我二姨不行了。二姨受了一辈子的苦,勤劳而有耐力,隐忍而沉默,刚刚六十岁,胰腺癌。妈妈三天两头的哭,本来心脏和脑动脉就不好的她,几乎天天中药西药相伴,我和爸爸非常担心她的身体,希望她能够保重。可是每每看到她痛哭的样子,我无能为力地想:要是她能够有莫里一半的坚强该有多好——他知道人必有生死,面对它接纳它才是最重要的;人必有离别,珍惜能珍惜的日子,并且让拥有的每分每秒都乐呵呵的,让每一个看到你的人都是快乐的被感染的——多好。

可惜,我的妈妈没有这样的机遇,能够读懂这样的书,读懂莫里的智慧。我如此感恩这样的启迪,让我也许能够在人生的末尾坦然而努力,永不放弃快乐的权力,就是要学着接纳。这样至死的努力着的莫里教授,再一次让我肃然起敬。

再其次,莫里告诉我们,在自己的身边建立一个小社会吧。一个自己喜欢的,也能给自己安宁的小社会。

“如果不能改变世界就适应它吧!”多少人说着这样的话,言语中透露出无畏的“英勇”。其实,不是这样的。从莫里那里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讨厌,那就远离,再努力重构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社会。你会快乐,你才能快乐。

我想象着如莫里一样用心营造的小社会里的温情,幸福的微笑了。如果一个个这样的小社会多一些,再多一些,然后带着美好的初心往周围扩散,谁敢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一群情意相投的朋友,一堆互相取暖的薪柴,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互相关照的真诚。不随意逃避,也不妥协。用我们独有的方式去成全我们互相依靠的渴望。我想,莫里是对的,他从来不逃避,他只教给我们积极。

他是我的老师。他又是我们善良人类的导师。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和那样的一个学生。

“如果我还能有个儿子,我希望他是你。”

如果一位老师能对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会是多么让彼此庆幸的啊。尤其是,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经常跟可爱的教授一起吃汉堡,那种嘴巴边还沾着面包屑的时候就开始谈人生的吃相,多年以后学生想起来,那份开怀大笑的感觉依然澎湃。尽管多年未见,尽管从不联系,但是当听说教授病了,并且想把自己的内心成长做成节目来分享,这位学生义无反顾的来了,每周二,坐着飞机,带着录音机,一字不漏的整理着,继续跟教授开着玩笑,一如当年,操场的夕阳渐渐褪去,莫里和他的爱徒坐在夕阳里,影子,风,未来,爱和暖。

我体会过这种关爱。那是彼此关爱到骨头里的深情和包容甚至纵容。它不需要矫饰,它不需要羞怯。它有父母的疼爱,更有引导、尊重,也有朋友的真诚。这是一份高于亲情又很似亲情的情感。有好几个学生,已经跟我成了这样的友人,我何其有幸。

我也祈求上苍开恩,让我的儿子也能遇上这样的一份关爱和引导。

因为我深知,有些东西我不能给他,尽管我很想!就像莫里优秀的儿子不能给他这样的一份仰视或者尊敬一样。这本书,只能米奇阿尔博姆来写。而不是他的儿子。

一切都如同天意。一切又就是天意。

一位终生的教师。

莫里就是要我们活好我们自己。说到底,是要我们重塑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能接纳一切,能拒绝,也能包容;能退出,也能坚持;能离去,也能努力。

那是一个清醒的、不随波逐流的自我。

最后抄录米奇的一段话: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的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感谢莫里,他就是我的老师,一个心生向往了很久也心有灵犀的导师。

这是一份关乎幸福的路途,他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姿态,来迎接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向已经逝去的莫里致敬!他的爱与精神将长存。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6

爱和人生的意义

当文艺作品在探索人生意义的时候,“爱”总是那个最终的标准答案,在得出这个答案之前,往往会先排除掉权力、金钱、声望这些永远的配角,所以当说“人生意义是爱”的同时,往往带着排斥世俗成功的意味。这种看似让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无视我们对世俗成功的深切渴望,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懒惰的自限。

如果我们采用一个更加包容的,广义概念的“爱”——代表着我们个体所有的社会关系——把“爱”作为人生意义又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卡尔·马克思说,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只有在一个(特定类型的)社会中才能获得自己身份和自我认同,离开了特定社会的语境,说一个人“成功”是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幸福美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换句话说,人生意义的备选项,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共处为前提的,在这里,人生意义被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广义的“爱”。

再次换一个角度:人的一切行为都基于自己的欲望,创造是欲望,奉献利他是欲望,亲密关系更是欲望,将人生意义等同于如何充分地、高质量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未尝不可。

人生意义的备选答案众多,这些答案在争论中不断扩大外延自己的含义,以至于最终这些答案的内容高度重合,很难找到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一个非常乐观的启示:人生的意义不可能被限制在某一个狭小的概念中,换句话说,我们总能在某种意义上达到自我实现。

接受与超脱

接受才能超脱——无论你把这句源于佛教的思想作为人生哲学、心理学技巧还是冥想时的自我暗示,都很有效。同时,对自身的接纳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已有的观念,这些观点在你小时候,通过父母的教诲、自己的观察和影视作品灌输入脑,成为人生观的一部分。读后感·大部分时候,这些观念能让你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对生活,所以你往往对这些观念不加审视,哪怕有些时候它们自相矛盾,或者形成偏见和浅薄。《相约星期二》中提到:“接受别人替自己擦屁股并不羞耻,其实生来就没有理由要为这些事情感到羞耻”。在克服羞耻感而达到自我接纳的过程中,身患绝症的莫里无疑会得到周围人最大的宽容,但他依然需要勇气去克服,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在自我接纳中,必然需要承受周围人也许隐形但持久的精神压力,非坚定者不能达成。

独立于文化的勇气

主流社会中,女性被要求衣服妆容精致,男人被要求有男子气概。当然一个人完全可以因为喜欢妆容精致和男子气概带来的回报而去实施,但更多时候,其他人会试图将某些观点作为每个人应该遵守规则灌输给你,可以是知乎上对不懂服装搭配的嘲弄讽刺,也可以是朋友圈关于中产的20个标志,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自己选择观念和文化的权利了。通过思考与取舍,最终的选择会是你的选择,而不是在主流观念背后追得口吐白沫。

亲密关系和婚姻

这本书的主角,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懂得坦然表露感情的重要性,也是这么实践的。我们习惯在社交中隐藏感情以避免受伤,过于坦然的表露感情也许会使初次接触的人会吃惊尴尬,随着深入接触,人还是会喜欢真诚坦荡的人,从来没有例外。

爱情中的坦诚尤为重要,例如:看到另一半和异性交谈甚欢会不高兴,一般人会攻击对方轻佻花心、不说明原因冷战、为其他小事发火,无论哪种,都会带来误解争吵伤害。而坦诚的做法是,不拖延不遮掩地表达感受“我爱你并想独享你,你和别人的热切交谈让我嫉妒又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你,多希望你与之热切讨论的人是我啊”——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坦诚是要尽力避免的,因为袒露情绪意味着脆弱,社交经验告诉我们,要避免脆弱,时时自卫。然而很不幸,研究表明,坦诚的表达情绪是维持几十年幸福亲密关系绕不过的解。所以希望你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惧付出,看淡伤害,保持坦诚表达情绪的初心,也要珍惜肯对你展示脆弱性的人,同时远离那些自我封闭的懦夫,无论因为不肯冒险还是根本意识不到,懦夫们亲密关系的前景都没有希望。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7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言简意赅,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属于莫里与米奇的人生课,更是我们应必修的一门课。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莫理的老教授,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他把他的学生米奇叫来,在他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给米奇上了最后的课程,相约在星期二上课,他们谈论的话题有很多:有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这是米奇在莫里临终前几天提到的问题。对于我们,可能要回答:“当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懒觉。”而莫里的回答让人们无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论他们的问题,谈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现在我明白了,莫里为什么能在最后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种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通过他的回答,我已明了。

而我们,能否向莫里学习。不要对自己的得失那么关心,不要对金钱那么在意,当我们仍沉溺于追梦的幻想中时,多少时光偷偷的从我们身旁溜走,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那样:“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能够仔细地思考一下现在,努力把握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而莫里与米奇谈论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人生话题需我们仔细思考……

相关推荐

  • 《日出》读后感精选 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不知道您是否也在考虑写一篇读后感呢?我们现在向你推荐《日出》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23-01-05 阅读全文
  • 读后感喜乐精选 作文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通过写作文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丰富情感世界。写作文时要注意题材新颖,语言流畅,那作文怎么才能写的好?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读后感喜乐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我又看好了一本书——《喜乐与我》。“喜乐”是一只遭受主人贾德虐待的小狗,它几次从凶恶的主人那里...
    2023-01-02 阅读全文
  • 自由读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自由读后感”。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写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有哪些出彩的作品读后感值得我们阅读?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自由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04 阅读全文
  • [荐]读后感雷锋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读后感雷锋读后感”。...
    2023-01-06 阅读全文
  • 教育读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教育读后感”。优秀的书籍能够充实我们的内心,读完书后,大家可以将所思所想撰写为一篇读后感。怎样才可以把概述书本内容的部分写得简洁又通俗易懂呢?我们特别编辑了“教育读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3-01-03 阅读全文

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不知道您是否也在考虑写一篇读后感呢?我们现在向你推荐《日出》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23-01-05 阅读全文

作文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通过写作文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丰富情感世界。写作文时要注意题材新颖,语言流畅,那作文怎么才能写的好?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读后感喜乐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我又看好了一本书——《喜乐与我》。“喜乐”是一只遭受主人贾德虐待的小狗,它几次从凶恶的主人那里...

2023-01-0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自由读后感”。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写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有哪些出彩的作品读后感值得我们阅读?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自由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04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读后感雷锋读后感”。...

2023-01-0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教育读后感”。优秀的书籍能够充实我们的内心,读完书后,大家可以将所思所想撰写为一篇读后感。怎样才可以把概述书本内容的部分写得简洁又通俗易懂呢?我们特别编辑了“教育读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3-01-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