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模板

发布时间:2023-01-10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心中感触颇多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一番评析。既然如此,你知道如何写作品读后感吗?以下由编辑收集整理的《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理想照耀中国》把百年党史看做一个不断接力的整体,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正确认识历史与当下有着积极的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百年中国故事归纳总结出中国道路,既对年轻人有教育意义,也有助于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争夺国际话语权。而这或许也是《理想照耀中国》的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特有的精神现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种抽象的支柱却实实在在地支撑和引导着人的行为,产生着改变、影响社会风气,不断丰富人类文化的内涵和持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筑牢了履职根基、熔铸了精神灵魂、聚集了发展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观问题,更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共产党人应该把三个必须落实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实践上。

理想信念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事之基,必须立标尺。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用政治学习意识、核心看齐意识、为民宗旨意识构建起行为标尺,重学习领悟、重思想闸阀、重创业实干。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纪律、法治、政德及责任意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以身许党、许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谋事之要,必须划底线。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友好发展。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党员干部应当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为己任,守牢底线意识,自觉遵守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公德良俗,始终坚持在基本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核心政治立场上,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做到规矩清楚、纪律严明,始终与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保持一致,不压红线、不踩底线。自觉做到三严三实,仔细遵循八项规定,切切实实反对四风,以底线意识充实坚定理想信念主要内容,积极响应从严治党的时代诉求。

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动力之源,必须树形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廉洁清明的一贯形象。积极对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个方向,对照我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模范形象,做出庄严承诺。有作为、有担当,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少说多干,低调务实。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真正将理想信念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民谋利的热情,为推进我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价值追求与理想保证!

古往今来,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到焦裕禄把泪焦桐成雨给出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以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绝对忠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公正执法。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保证。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

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理想信念作为基础性的硬任务来抓,真正把规矩立起来、挺起来,确保铁规发力、制度发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统一全党的思想,凝聚民族的力量,坚信理想信念这块压舱石,不断奠定全中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基础。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那是思想奋进的年代,那是暗流汹涌的年代。一个个思想上进的青年向我们走来,他们目光灼灼,脚步坚定的向前方走去,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心中的信念。

李大钊的《青春》一文阐释了“吾族之任务,不是讨论古老中国能残喘多久,而是创造一个青春中国。”。正是这样的理念感染了当时的青年豪俊,他们纷纷展开救国的行动:办女校的向警予走进深山一家一户劝说女孩子读书,她说:“多一个大山深处的学生,就多了一个革命的火种,这样的火种能够影响一大片人群。”;一张封存多年的照片,让我们认识这样一位27岁年轻的英雄,出身穷苦的王尽美用年轻的生命诠释“尽善尽美为革命”的誓言;公子少爷出身彭湃毅然脱下洋装,走向田间地头,在农民中烧毁自家的地契,地主强权在烈焰中化为灰烬,青春的中国在火光中冉冉升起;蔡和森的组织带领下,怀揣理想与信念的时代先驱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们的生命终于监狱,终于刑场,但他们的誓言回荡在苍穹!他们的身影矗立在史册!

正是艰苦的环境和坚强的意志铸就了坚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不辜负历史的重托。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这些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一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出更加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

我们坚定不移,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全力以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重担挑在我们肩上,90后又怎样,说我们没有责任感又怎样?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叛逆,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娇气,但许多人不知道,那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害怕不是我们的个性,退缩不是我们的作风。

只要我们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的为此付出,敢于去挑战自己,不懈怠,不放弃,那就能达成理想。就像中国共产人一路走来,因为有理想,有信念,才有今天建党九十周年的成就,才有今天强盛繁荣的中国。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的理想是祖国明天的未来。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更好的明天。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原著向碎碎念』

叛逆者真是一部很特别的小说。师徒二人身上的种种矛盾让这部小说有血有肉又足够冷静。

林楠笙是智勇双全的战士,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随时为情报出生入死的准备。可比起高高在上的信仰,他更在乎身边人的安危和体面,尽管有时候善良有些无用甚至愚蠢。不能违背的组织纪律和爱情面前的明知故犯又点到为止,一颗子弹让他向死而生及时行乐,又教他随时抽身。和尚撞钟般开始谍战工作,却偏偏屡屡被命运委以重任,喊他牺牲。有一副柔软心肠,却做了骨头最硬的革命者。多情的人把最无情的一面留给自己。

绝对忠诚的尽头站着的是老师顾慎言的放手。学生是棋子也是孩子,搭救林楠笙有于心不忍也是深谋远虑,隐藏上海战线是对人员的保护也是对组织的不信任。是执棋的教官,也是忍不住放水的老师、朋友。最虔诚的信徒因被疑心叛逆而走向死亡。尽管选择的结局令人失望,也固执到从未想过改变。

也是在今天才真的意识到,革命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前进的,就在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信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挑战。它的开头可以只因为一句热血沸腾的口号,而它的结局也许只是个令人遗憾的省略号或者安静的句号。

叛逆者讲的是最鲜红的旗帜,也是最冷酷无情的一抔黄土。是家里餐桌上曾经热气腾腾的汤和装着它的早已孤零零的、无言的碗。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理想照耀中国》聚焦中国精神,在各历史时期中选取了40个理想人物,进行40集照耀中国故事的拍摄,以反映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斗争、奋斗、发展和探索的伟大历程。所选取的人物从革命先烈、两弹一星元勋到县委书记、律师医生、抗美援朝战士再到下岗女工、个体工商户、文物修复师,行业职业不一,出场年龄最大的主要角色超过60岁, 最小的只有15岁,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心中有信仰。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身受宫刑忍辱奋起,历时18年而著《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纵观古今圣贤,青史留名者无不栉风沐雨、饱尝辛酸。新时代青年在追寻人生理想、实践伟大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亦是如此,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行百里者半九十,身为年轻一代的党员干部,时代赋予了我们使命与担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绝不能因山势险峻而放弃攀登,也不能为道路崎岖而中途气馁,只有保持一颗无畏向前的心脚踏实地地走下去,用奋斗去搏击蓝天,如此方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漫步新时代,踏入新征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唯有以理想为楫、奋斗为帆,乘风而起、破浪前行,在风雨中砥砺自我,在岁月中激荡人生,用努力和汗水去开拓出别样的青春芳华,方能缔造出不负流年、不负时代的人生硕果。

理想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建党百年之际,湖南卫视顺势推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创作《理想照耀中国》,以理想为主线,串联40个时代英雄人物,讲述百年进程中时代奋进者的动人身影和精彩瞬间。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魂以青春化的表达链接年轻一代精神信仰,让理想照耀青年人前行的方向。

当前,奋进十四五的行动令已发出,冲锋的号角也已吹响,容不得任何一名党员干部在踌躇、彷徨和等待,必须以敢闯敢拼的气概、开拓创新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汇集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要在思想上有大突破,坚决革除思维定势、突破思维的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敢想敢闯敢试,以思想的破冰引领发展的突围。要在观念上有大解放,进一步掀起头脑风暴,厘清发展思路,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共识要在方法上有大突破,围绕发展需要,在切实吃透上情的前提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立足实情摸清下情,既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又对基层情况如数家珍,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方法措施不空不虚、不偏不倚。要在作风上有大转变,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对认准了的,挖空心思加油干;对定下了的,一往无前朝着办,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只有知重负重,自觉磨炼敢担当、能扛事的铁肩膀,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干,方能勇立时代潮头。只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敢啃硬骨头,敢下深水区,才能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只有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能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做一名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劳动者。

精选阅读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罗了“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供您参考,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犯愁了吧?通过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快速理解内容,希望你在本页上看到一些新鲜的观点!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篇1)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与共产党决裂。推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反动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共产党员张人亚同志为守护沉甸甸的二大党章,亲手交到自己父亲张爵谦手里,并再三叮嘱,让他父亲交到真正的共产党手里。起初张爵谦并没有认识到这份党章的重要性,在一次出去摆摊时,亲眼看见共产党员被直接枪毙在大街上,嘴里高喊着“共产党员万岁”英勇就义,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在恍惚中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身影对自己说“爹爹,我交给你的东西,你一定要收好了,否则他们就白牺牲了,相信我,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张爵谦心痛不已,自此如何保护包裹却犯了难,为了守住对儿子的承诺,为坚守信念,为多年不归家的儿子立了个衣冠冢,将此包裹放入坟中,一守就是二十多年。这些年无论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村里人议论纷纷,都从未离开一直坚守身边。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人民终于得到解放。张爵谦知道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终于可以兑现多年的承诺了,将书籍交付给了共产党党组织。

观看到结尾,我不禁热泪盈眶,这是怎样的信念支撑这位年迈的父亲。儿子守护国家,父亲守护儿子,二十多年的坚守,那不仅仅是几本书籍,那是希望,是大爱和小爱交织在一起对未来的希望。

时代铸就英雄,他们都是沧海一粟,但他们却都是希望的种子。他们是平凡又伟大的人们,他们组成了闪耀的中国,照亮我们心中的信仰。他们的故事,时代没有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终以他们为榜样,面对困难与挫折,依然砥砺向前。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篇2)

刚看完《叛逆者》第1、2集,有太多的感动和震撼。

音乐小白先来说说片头曲,这是由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钢琴曲《六月船歌》。这首曲子完美再现了六月夏夜月光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宁静中自带几分怀念和忧伤。

而用朗朗弹奏的这首曲子配以片头中的碧波荡漾,带着如烟往事翻滚奔涌而来,仿佛象征了林楠笙们在乱世洪流中的挣扎浮沉。波涛翻涌之间渐次出没的人和事,更带着几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缅怀与伤感,也让我想起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革命主义浪漫。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洪流面前,在那段被血雨腥风笼罩的旧时光里,所有人都在艰难寻找救赎的方舟,渴望去到光明的彼岸。然而有的人选择了随波逐流,终被巨浪无情地吞没裹挟,而有的人,却把紧了沧海孤帆,在涛天的巨浪中寻找到了前行的灯塔,牢牢把握住了命运之船。

岁月如歌,时间如河,往事并非如烟,记忆何曾消散!一曲《六月船歌》,带着忧伤,带着怀念,也带着独属于旧时光的优雅和浪漫,将《叛逆者》带到了观众面前。

太爱这个片头了,琴声悠悠响起,浪涛无声奔腾,我已热泪盈眶!

其次是朱一龙的表演。朱一龙是我早已熟悉并钦佩的专业演员,从影十数年,他演过的角色不少,作为他的观众朋友,了解他对表演的专注专业和热爱热忱,我对他的演技充满信心。

这次出演的林楠笙,更是让我无比感动和惊喜。一如既往,林楠笙的身上,没有任何过往角色和朱一龙本人的影子,他一出现,那种独属于林楠笙的新兵朝气和少年感就扑面而来,而在朝气和少年感之外,他还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喜欢思考、一心报国、极重感情的单纯热血之人。

摆放报纸杂志的细节、军事训练中的果断飒爽、快速奔跑中的观察入微、被选中调派上海时的大胆质疑、与战友左秋明分别时的珍重不舍、奔向陈默群车辆时满怀抱负即将得偿的喜悦和憧憬寥寥几个镜头,为报家国弃笔从戎的热血青年林楠笙,已经鲜活生动地出现在了观众眼前,而他爱思考、不盲从、敢质疑的性格特质,也为未来的成长和叛逆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林楠笙,继续期待你的成长!

除了片头和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让我感动和欣喜,《叛逆者》的全员戏骨飙演技、剧情紧凑无拉跨,角色智商全在线,再加上完美的镜头、色调、配乐、审美、叙事功力无一不让人沉浸其中、感佩折服。

我终于能理解朱一龙永远把好团队的重要性放在好剧本前面的原因所在了。一部好剧,绝非仅靠个人的努力所能成就,只有集合了好演员、好剧本、好团队,目标一致、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呈现出好的艺术作品。我很感动,《叛逆者》做到了!这固然是演员和拍摄团队的幸福,更是身为观众朋友的幸福!

这个夏天,一起来看《叛逆者》吧!

碧波浪千顷,沧海舟自横。

楠笙初出道,谍战掀风云。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篇3)

中国精神永不朽

张淼

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么?《理想照耀中国》给出了完美答案。

中国人信仰坚定,至死不渝。初到北大的毛泽东任北大图书管理员期间钻研《共产党宣言》,回到湖南深入群众后说:“我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我的信仰一旦确立了,绝不会动摇”;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在国共即将分裂时,坚定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果断退出国民党加入中国共产党;林觉民入狱后面对官员的审问,站在血泊中说出“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带着对孙文先生的忠诚被投入海中。《理想照耀中国》也叫“faithmakesperfect”,意思是信仰成就美好,这正是中国人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首要条件。

中国人英勇无畏,薪火相传。在渡江战役前夕,从小在江边长大的颜红英想要为将士们摇船,雷排长本不同意她的请求,在颜父与他争论之后,同意父女俩一同上阵;在航天科技领域,陆向宇多次与飞天任务失之交臂,仍不忘初心,女儿晨晨也和他一起投身科研。为了追求心中的信念,中国人愿意追随自己的父辈,也愿意将自己的后辈推向战场。

中国人智慧博大,温和善良。我们拥有做大事的智慧:邓稼先、钱学森团队凭自己的力量发射原子弹、氢弹,打破美国苏联威胁中国的局面;顾方舟在异国他乡学成归来后,投身于医药事业,创下骨髓灰质炎的奇迹,让一颗颗糖丸为幼小的生命护航。我们拥有做好人的品格:张桂梅顶着一身的伤痛,跑遍深山中的家庭,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让大山中的花朵得以在知识的浇灌下绽放;黄文秀将自己的梦想建立在祖国的扶贫政策上,使橘香在深山中芬芳、赤“橙”在田野间闪耀。

信仰坚定,至死不渝;英勇无畏,薪火相传;智慧博大,温和善良,这就是中国精神。中国人的精神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在理性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信仰,并一路披荆斩棘、穷其一生地追随这一信仰,以千年文化的自信和智慧、人性深处的善良和美好投身于伟大的事业。正如这辜鸿铭教授在北大所讲的一句话:“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我们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谱写人生精彩华章。

字数: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篇4)

纽扣,是一种很微小、普通而又简单的日常用品。它们,通常是用来做衣服的时候用到的。但是,在纽扣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发现人们的经历与故事,发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与青春洋溢。温州乘着改革的春风,从实际出发,敢为人先,发展民营经济,温州个体商贩章华妹从提心吊胆,偷偷摸摸的做买卖,到拥有个体营业执照政府大力支持的商人。

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摆地摊、做小买卖属于投机倒把,大家做小生意需要偷摸着干,如果被打办的逮到了,轻的是没收商品,重的可能就被带走了。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六七十年代,是有投机倒把罪的。温州不远处,勤劳简朴的义乌人已经做起了“鸡毛换糖”的生意。如何堂堂正正的做生意,成了小贩和打办都想解决的事情。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策,也是一个很大胆的决策,为了蹚出一条成功之路,温州人做出了搞个体户的决定。剧中的章华妹,就是现实中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一张小小的纸,却蕴含着祖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型的第一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机遇,我们要把握好机遇,抓住机会。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篇5)

这是思想的时代,暗流的时代。一个个思想上进的青年向我们走来,他们目光灼灼,脚步坚定的向前方走去,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心中的信念。

李大钊的《青春》一文阐释了'吾族之任务,不是讨论古老中国能残喘多久,而是创造一个青春中国。'.正是这样的理念感染了当时的青年豪俊,他们纷纷展开救国的行动:

办女校的向警予走进深山一家一户劝说女孩子读书,她说:'多一个大山深处的学生,就多了一个革命的火种,这样的火种能够影响一大片人群。';一张封存多年的**,让我们认识这样一位27岁年轻的英雄,出身穷苦的王尽美用年轻的生命诠释'尽善尽美为革命'的誓言;公子少爷出身彭湃毅然脱下洋装,走向田间地头,在农民中烧毁自家的地契,地主强权在烈焰中化为灰烬,青春的中国在火光中冉冉升起;蔡和森的组织带领下,怀揣理想与信念的时代先驱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们的生命终于监狱,终于刑场,但他们的誓言回荡在苍穹!

他们的身影矗立在史册!

正是艰苦的环境和坚强的意志塑造了顽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辜负了历史的重托。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

回顾这些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风貌。我们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我们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不择手段。负担在我们肩上。90后怎么样?不如说我们没有责任感?有时候我们有点叛逆,有时候我们有点**,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恐惧不是我们的个性,退缩也不是我们的风格。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心中的理想,不断付出,敢于挑战自己,不懈怠,不放弃,那么我们就能实现理想。正如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一样,只有有理想和信念,才能实现今天建党90周年的目标,才能拥有今天强大繁荣的中国。我们是祖国的**人民,我们的理想是祖国的明天。

树立远大理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二)

《理想照耀中国》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彭湃、方志敏、吉鸿昌、杨靖宇、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依理想而活、靠理想而行的一群人的>故事,彰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他人,求解放'的精神和理想。**理想在当下是否仍具有意义。《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谊,刘伯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志等故事,通过“带着温度的历史碎片”,代表着共产党人敢于思考、敢于行动的历量。'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刻画了从李大钊、瞿秋白到雷锋、钱学森再到孔繁森、任长霞等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讲述这些人的生动故事。

《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谊,刘伯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志等故事,通过“带着温度的历史碎片”,代表着共产党人敢于思考、敢于行动的历量。

昨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认真,都被李大钊,王尽美等伟大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的事迹。他们是让中国能像如今一样蓬勃发展,从闭塞落后的中国到如今的青春中国的奠基人。他们号召全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摆脱封建主义,引进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第一个共产党,使全中国都能为自己国家的尊严而战。

本书介绍的共产党员的伟大先锋队,他们为信仰奔走,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牺牲一切,不在乎自己的个人生活安逸,献身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斗。他们是中国近代的思想领袖。正是他们,从思想上和根本上,使中国活下来,为腐朽的旧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十分的敬佩他们。短短两个多小时,我几乎总是感动和钦佩。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再动荡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而他们在作为共产党员先驱,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领袖的时候,也就和我们差不多大,都是时代的青年。我们大多数年轻人还没有投资建设中国,没有忧患意识。我觉得,我们现在也是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了。

不应该再像现在这样没有目标的生活。

现在中国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中国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脊梁柱了。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投资建设祖国,使中国更好地发展。

理想照耀中国是我们不变的思想。我们要贯彻“为信仰而跑,为信仰而奋斗,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思想,用理想照亮中国!!!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三)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

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所谓的'叛徒'.他在临刑前一个月,于福建汀州狱中写了遗文《多余的话》,其中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

回顾瞿秋白的道路,研究他的作品,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瞿秋白本人认可的身份,也是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内在气质和文化品格的体现。在巨变时代,革命是瞿秋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革命大多与知识分子有关。他们在思想文化改造和重建过程中,首先倡导、倡导和实践了革命理想。

而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他具有双重的身份和任务:面对现实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必须承担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任务,而知识分子天生就具有的内省、反叛精神,却时刻促使他们观照自身的灵魂,关注心灵的苦闷、彷徨、追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形象写作通常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完美的英雄,坚定的革命者。还有一种就是更多关注个人独立的精神空间,充满矛盾、犹疑和挣扎,在这里知识分子是追求与彷徨的混合体。鲁迅、茅盾、巴金都写过这种知识分子。

而瞿秋白,正是以自己的言和行为这个传统作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浪漫与革命,两者都是激情的象征,在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知识分子的想象和预期中,它们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于是,骨子里充满浪漫精神的瞿秋白义无反顾投入了革命,参与了革命实践,获得了革命家的身份认同,文化的构建与革命的行动获得了某种统一。但矛盾恰恰存在于此:

浪漫的内核以个性、自由、反抗为本质,而革命却常常不需要、甚至完全排斥这些特性。他不可避免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坚持革命信仰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抑制和背叛浪漫文人天然的个性需求。

对此,鲁迅在《文化偏至论》给出了最为精辟的剖析:'他们天生地有着追求群体人类平等的人道主义倾向,又本能地对个体精神自由、个性发展持有特殊的热情与敏感。'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被俘后在狱中所写的,是他离世前最后的文字。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试金石,那一刹那流露的定是真实的性情。《多余的话》呈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灵魂,瞿秋白解剖自己,审视自己,用这种方式拒绝无谓的崇敬和瞻仰。

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瞿秋白将自己当作了一个客观的存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表现出'走在希望的途中'的知识分子在艰难的跋涉中对自我信仰的坚执。正如他自己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老一辈革命先驱的精神感人至深,是历史的丰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四)

最近一段时间在基层党建网上看了不少的优秀党建纪录片,在这些纪录片中间《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纪录片是我比较欣赏的几部作品中的一部,该系列片共有5集,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尤其是第五集《执政之要在为民》,片中的四个人物,是新中国各个时期共产党人的代表,横跨了建国后的近四十余年的时间。尽管时代变了,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如一。他们朴素、善良、正直,见不得人民贫穷受苦,以自己对人民群众广博的爱心和同情心,身体力行地改造新中国,发展地方经济,推动教育和改革。

为新中国的建设,他们付出毕生的精血;为百姓生活的富足;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他们燃尽自己生命最后的光亮。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如何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坚持党性原则,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人民的公仆。

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应当有个理想,并不断为之努力,这样人才不会获得很飘,得过且过。

在现在这个日益发展进步,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中,如何向前辈们一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我们这些新时代党员的考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第二、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要通过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第三、要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认识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第四、贵在坚持。要谨记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毛泽东同志说过:

'有许**员没有完全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我们应引以为戒,不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先在思想上入党,要注意长期进行自我检查。

我将对照党员的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的认识自己,严于剖析自己,坚定信心,执着追求,使自己更快的进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该片以一批不同时代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它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彭湃、方志敏、吉鸿昌、杨靖宇、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通过一个个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情怀。

2023《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理想国》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许大家都被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感谢查阅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推荐2023《理想国》读后感。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1

断更了半个月,忙忙碌碌,不知道干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懒

今天把前段时间读完的理想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算给自己读这本哲学著作一个简单的交代。

前言:这本书说他热门,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这本书;说他冷门,却又有很多很多人没有读完过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讲,小时候看着犯困的书,长大了依旧看着犯困,但不同的是,这次时间很充裕,终于慢慢的啃完了这本书。

这部作品针对当时的城邦奴隶制危机时期的现实政治与社会文化问题, 柏拉图用他的哲学理念去打造一个他认为的理想国家的概念。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必须要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开篇即围绕正义展开论述)因为他认为正义是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理想国》里关于教育的论述也十分有趣,对于个人的教育,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

理性部分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 “用来学习的”, 这是人心灵中最高贵的因素, 正是这部分, 把人与野兽区别开来;激情部分是人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 根据它“永远整个儿地是为了优越、胜利和名誉”, 可以称之为“爱胜”部分;欲望部分是心灵的最低级部分, 是“无理性部分”, 它表现为感官的需要, 如物欲、情欲等, 根据欲望主要为了利益、而“金钱是满足这类欲望的主要手段”这一点, 可以称它为“爱利”部分。

反省自己、观看旁人,不得不感慨大哲学家对于人性的洞察如此的高明,可谓看透人心、时刻提醒自己。

其他部分也很好,有时间继续更,现在要打游戏去了哈哈哈哈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2

有句老话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想的国度,于是就有了一千个不同的理想国。

走进柏拉图的《理想国》,透过它我恍惚看到了苏格拉底他那承受着所有善与恶的永恒不灭的灵魂,看着他追寻着智慧与正义,走向上的路,从未停下过脚步。也正是透过智者们的经久不息的讨论,借着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等人的辩论,以正义为地基,构筑起柏拉图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这是一个智慧、勇敢、节制而且正义的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让勇敢节制、心胸宽广、温雅亲和、良好的记性以及智慧敏锐的哲学家来做国王,让他们积极参与政事;选择那些不忘原则的,不易受骗的人做护卫者,而舍弃其余的人;有节制美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个人与国家是共通的,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把分工看作国家的构成原则。在一个国家中,当护国者、战士和辅助者,这三种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涉,那这个国家就是正义的。一个人的各种内部品质都在起着它应有的作用,做着该做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从大的城邦到城邦中的每种人乃至于他们的生活,工作,教育以及其他的一切,在智者们的对话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国度,他心目中所渴望的一切。

哪怕这样的国度仅仅只是那些先哲们天马行空的思索,这样的国度只是立于云端的的乌托邦,但是它却真真正正地在人们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洪流中存留下来,成为不朽的经典。

我同样有我的理想国,在我理想的国度里,我希望一切都是我付出无数汗水,亲手得到的,亲手创造的,纵然有付出的辛苦,但也有收获时候的美好。

我愿成为自己国度的哲学王,成熟睿智地应对我所面对的一切,勇敢地护卫我应当守护的而不忘初心,遵守本分做我应该做的事,用理性和正义构筑起属于我的理想之国。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3

《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

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来源。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时代。由于读的不够精细,所以不敢说真正读懂领会了多少东西,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学家们最初一直倡导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逻辑之曲折、言辞之诡秘。曾经中学时代在历史课上看到那些类似于智者学派的古希腊人热衷于辩论,在田间街头、小巷集市运用各种辩论法则,或谈笑风生,或面红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头土脸的你说我论时,总会对那个诞生最早文明的古国之一,产生无限遐想,所以庆幸在年轻时代还能真正有机会走进书里,走进那个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义,”这是柏拉图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讨论围绕的中心,“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后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等美德,每个人都是在国家里执行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观点一样,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激发人性里潜在的能力和知识,而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袭。当城邦里的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时,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从城邦类比到个人,认为那是“大”“小”“内”外‘的关系,正义的个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某些政治事务、私人事务上,保持和谐的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行为。

正义永远是快乐的,而不正义反之,王政最好,寡头政治、民主政体、僭主政体都不如以哲学王做统治者更符合正义的定义。针对社会,讨论还涉及了女子教育、儿童的生育与培养等问题,并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辉光,一个国家里也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他们也可以去守卫城邦。“理念”说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他认为哲学王应该成为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因为他可以“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文中“苏格拉底”用船长的譬喻说明一个真正哲学家在城邦的处境。

读到中后部分,我的脑海里似乎才开始勾画出“苏格拉底”所描绘的“理想国,”可是就他自己来看,“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当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的时候,”城市、国家才能完善,才能成为理想国。同时柏拉图还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似乎也成为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坚持的原则。于是我也深刻的体会了所谓的“日喻”“线喻”和“洞喻,”柏拉图建构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关于国家,非得有哲学王不可,于是柏拉图也极力探讨几何学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学、音乐、体操和辩证法,并且论述了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关这些课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是他心目中创建理想国的思想核心。柏拉图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描绘的理想蓝图,为19世纪的空想主义者提供了蓝本。

一本《理想国》,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艺、平等等诸多问题,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谈话,范畴广泛,信息量大,却又毫无间隙,娓娓道来,整合而连贯。我想,哲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先哲们对它的孜孜以求,也不仅仅是因为后来的许多学科就是从哲学分支而来,而是因为它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深邃的思考、对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哲学息息相关,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学术问题的不同眼光,无一不需要我们的哲学功底,需要我们与哲人对话,采撷他们思想的丰硕花朵。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4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做 “靠谱”的实行家,做行动上的巨人。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找到自己坚强的核心——正义与美德,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读《理想国》无疑打破了我对哲学家浅薄的认识——以为只会立书著作,玩文字游戏;以为其文字读来定是诘屈聱牙;以为研究哲学只是极小部分人热衷的事业。令人讶异的是,本以为哲学,何况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辉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艰深难读,或许使普通读者有如坠云端不知所踪之感,更甚者头昏脑胀,挫败感顿生,不可卒读。事实不尽然。我所拜读的是郭斌等人的译本,据说是青年读者较为喜爱的版本,不仅译出了原书的内容,而且译出了原书的神韵,加之原著采用一问一答的辩论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柏拉图的辩论被称为诡辩,曾言“你不可能在辩论中战胜我”。柏拉图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论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身殉。柏拉图目击心伤,终其魂梦以之,不能忘怀。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共著对话二十五篇。该书读起来,文字温暖,情感饱满,并且令人感动。我想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世人带来的感动和信念。

柏拉图第一卷开卷不久即开始讨论究竟正义是什么。他与形形色色的人展开辩论,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他认为个人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在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这大概就是柏拉图要表达的正义。但我想当时正义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而哲学正是一门充满哲辩的一门科学,同样与时俱进。

《理想国》一书,震古烁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书中不仅讨论到正义,还讨论到优生优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问题,柏拉图的学问可称为综合性的。

读书,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却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起义,游谈无根,那就了无意思了。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5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6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

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

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7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最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构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到达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务必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好处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个性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我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就应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这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就应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样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我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就应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我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就应掌握好自我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我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好处,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一样,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好处。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就应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搞笑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8

第一次读理想国这本书时花了一个多月,但因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几乎是囫囵吞枣似的,看不懂的地方就直接略过了,当时只是觉得内容晦涩难懂,几次看不下去想要弃书。但内心深处还是喜欢的,隔离在家的日子,又拿出来它,终于以一种被打扰较少的方式,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新读了第二遍。

阅读经典的难点与好处在于,每一行字都需要、也值得去仔细思索和回味,甚至到深夜还让人辗转反侧。然而,一旦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他的思想产生哪怕一点的共鸣,那种感觉就好像心里一种原本混乱无序的状态一下子有了一些规律和秩序,好像对于自身、生活,对于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了解又深入了几分。事实上,这是一件高于任何一种感官快乐的令人真正快乐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两个部分的探讨:

一、正义是什么?

柏拉图通过抛出问题、一步步提出论据,通过不断辩论的方式,得出最终的结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对于一个理想的城邦而言,正义就是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责,每个群体能够顺应天性和禀赋,坚守自己的岗位,令整个国家得以自如运转。

而对于个体的正义,也可以由此延伸得来。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揭示出,自我(录魂)不是单一的实体,而是相反力量的集合。对于每个人来讲,他的行为有三种根源,也就是书中讲的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欲望、情感和理智。要想达到个体的正义,也就是想得到身心的'和谐,就必须要让这种各司其职、配合得当。那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让欲望控制行为,无节制的满足感官的快乐,只是让本性中贪婪的欲望部分不停滋长,那对于一个人长远的发展的危害无疑是致命的。情感的部分在此而言,起到的是监督员或辅导者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升华自己的理性思维,通过理智的正确引导,让情感部分成为理智的同盟军,辅助理智共同管理欲望,才能做到让自己的内心秩序井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个体才能被称为一个正义的人,或者说这样的个体的行为才称得上正义的行为。

对灵魂中这三个部分的追求对应着三种人,即爱智者、爱敬者、爱利者。爱智者即追求理智和真理的人,爱敬者想要的是人们的尊敬和地位,爱利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逐利的人。在生活中究竟哪一类人是最快乐的呢?如果从快乐的丰富程度和深度来说,只有爱智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满足了自身必要的欲望,又因为学识、能力出众得到过人们的尊敬,可以说体验到的快乐是一种在更高维度上、更加丰富和有内涵的快乐。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向爱智者看齐,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都不仅仅是为了利益,或者为了受人尊敬,而是为了获取生命的真谛与崇高的理想,那么我想,这个过程事实上是自我消耗最少,并且能够让心灵的三部分和谐而充分地发挥作用,最终能体会到最纯粹和本质的快乐的最佳途径。

二、如何达到—关于洞穴的隐喻

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隐喻,讲的是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只能在墙壁上看见洞外火光照出来的事物的影子,而看不见真实的事物,他们以为影子就是本体。假设有一个人得以走出洞穴,看见了外面真实的火光和世界,他才摆脱了束缚自己的牢笼,认识水平得到了变革似的飞跃。

一个人如果仅仅满足于吃饭、睡觉等身体的需求,以及只是日复一日机械地劳作而不思考,那他无疑是“被缚住的人”,所过的日子无非是在洞穴中的日子。只有他开始学习、思考和探索,学习了解一件物品或事情,不仅是满足于会使用或者了解具体的知识,而是继续深入思考,激发自己的创新式思维,不断练习透过具体表象看到事物本质的本领,对事物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不停地循环认识现象——总结规律——探寻真理的过程,那他最终会有一天挣开身上的绳索,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也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灵魂的三部分达到和谐共处。

这也正是人们为何要读书学习、努力上进的原因。面向着理智的可知世界,要直视自己的内心,意识到自己成长环境和惯性思维的局限,从客观的角度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判断,从而不断地突破主观和狭隘的思想,拓展自己的边界,最终成为那个走出洞穴的人。诚然,想要破除自我的枷锁,这个过程一定是艰辛曲折的,但只要始终面对着火光的方向,在努力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每向前进一步便是欢喜,这大概是我们最有尊严的快乐了。如果坚持不懈,最终必然会让火光照进眼里和心中,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且内心和谐快乐的人。

2023《理想国》读后感 篇9

《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的,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本书讲述了柏拉图对国家的构建、治理和正义。这本书代表古希腊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对比较理想化的一种社会。

其实我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上学的时候总会听到关于乌托邦空中楼阁、柏拉图式恋爱等等关于这本书的一些侧面的评论。国家层面的理论,年纪太轻体的我始终无更深的理解,所以分享使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当然我也是以这个为切入点的,很多人都以为柏拉图式恋爱是精神上的恋爱,并无男女之情的爱情。

而我读完这个部分的时候我觉得柏拉图式恋爱是,相爱的两个人思想精神层面高度同步,爱侣之间最害怕的应该是同床异梦,相互猜忌,表里不一,口口说爱你的并不一定是真的爱你,但是从来没有对你表示爱意的,从不关心你的人肯定是不会珍惜你的人。

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都人欲望都很强,我读完后更向往着这样的恋爱观,“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挣钱养家”,这话听着没有毛病,可是最后能实现的有几个人?

想要对方挣钱养家,自己貌美如花,但彼此之间的思想南辕北辙,这样的恋爱和婚姻也不长久呀,所以柏拉图式恋爱应该是两个思想高度一致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在生活中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相互支撑对方并肩而行,舒婷说:"我爱你,也爱你脚下的土地。"的那种境界。

回到最原始的追爱,大家追求的仅仅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没有外部附加条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只是有些时候在追求的过程中,他或她并没有达到彼此心目中向往的“柏拉图式的恋爱”仅此而已。

所以耐心等待,会在对时间里相遇对的人,皆大欢喜,遇到属于你的柏拉图式恋爱。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你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从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在爷爷的书橱里有一本泛黄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他静静躺在那里,光阴流转,微微卷起的书页仿佛在讲述岁月的故事,温暖而又厚重。爷爷是在1959年入的党,他告诉我这本书是在他入党后反复阅读过的,而今他又拿出来让我拜读。

这本著名的红色著作是美国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相关情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对党和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这与现在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不实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书页翻转,曾经的那些伟大的故事在书中娓娓道来。

从“前往红都的路上”一章中感悟信仰的星光。无论是书中的名人还是年轻战士,他们都在革命的路上忠于党、忠于信仰,不管是遇到部队战败还是围剿,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动脑筋想办法,听党指挥、遵守纪律。书中有一处细节,来自五湖四海的军队,籍贯方言各异,但他们之间并没有隔阂,反而成为日常善良笑料的来源。我想这正是因为拥有同一个信仰,同样的奋斗方向战士才如此团结一致。

从“在保安”一章中领悟坚持的星光。我敬佩党的领导人的睿智和果敢,更是感叹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持。在书中没有润色过的质朴的语言中,我能深刻感受到革命条件的艰辛。在这样的条件下,xx经常办公到半夜两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热情,更是印证了那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从“长征”一章中体会勇敢的星光。以现在的视角再来看长征,对其评价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这条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铺出来的。书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展现的是红军奋勇向前、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始终如一的革命勇气,就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整个长征之路,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向困难妥协。

书中,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努力唤醒农村群众的红军剧社的社员们,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西北革命基地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决心和信念。我感叹于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也震撼于在党带领下的中华的伟大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用最质朴的语言,让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历史跃然纸上,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党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孔子有言: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先哲告诫我们,只有多经历苦难,才会志向远大,这不免让我想到了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

读《红星照中国》让我真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那坚若磐石的信仰。作者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国各地及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

在那个年代生活艰辛,生存条件艰苦,而人们却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的支撑着他们?是信仰!是信仰!当国民党残暴地杀害共产党人的时候,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消灭的各个战场里,是信仰让他们坚持下来并开始长征。当红军在雪山在草地弹尽粮绝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就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员才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经典,重温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珍藏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表现出了对这种有政治偏向的书的厌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终于明白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色中国对中共各级领导人及农民、工人等民众的采访与观察,以及对红色中国的评价。

在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红军中的“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经历风雨,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小鬼是一个号手,只有十五岁,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带着一顶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可是一点也不“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看起来精神极了。这样一位“红小鬼”却是已经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红军”了。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被红军帮助过,那时他就发誓要参加红军。十一岁,他参加了红军,虽说只是吹号,但他作为一名军人,是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与精神啊!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却是许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上前线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勇往直前。这样的“红小鬼”,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迫不得已的,红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向西北长征,分成了西、南两个纵队,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发了。红军在努力下终于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队),余下的部队则留在江西继续抗争国民党。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之后,就开始走向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本次长征共有两万五千里长,在这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们,然而红军一直在往前,从未后退。这也是红军的长征是军事伟大的业绩之一的原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从保安到西安,这一路上,红军的足迹遍及了山川;过草地,走索桥,红军从不喊苦,他们帮助贫民,上万人加入他们,这是一支传奇的军队。

还记得,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辛,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细雨绵绵加上一望无际,他们吃野菜,无从援手,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住了考验,从不掉队,互相团结,重重困难没有压倒他们。可现在的我们呢,一点挫折也受不起,自杀,跳楼一件又一件,甚至,还有的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轻生难道生命就如此的不珍贵吗?你想想看,我们如今的物质生活比红军那时候好多了,为何这样的生活还支撑不起你强大的内心?知足吧,没有红军那样的团结一心,我们至少要有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什么信念?为正义,为祖国拼命的热血情怀!如今的中国,全是建筑在死去红军的血肉之上,不为你自己,也要为祖国,那是多少人逝去的青春,又是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杀,这样的革命价值,是警钟是不可估量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起码要珍惜好它,才谈得上自身为祖国的奉献。

再说说,红军外有敌人,内有忧患,自己人都想至红军于死地,这样一只两面受夹击的军队,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们纪律森严,不沾染一切恶习,坚持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他们为无产阶级的人民打仗,帮助贫民,人们都惦记着他们的好,自愿参军,铮铮男儿血本性。而如今的社会,男生没有血气,做美妆博主,不务正业,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参军,化妆,打耳钉不在话下,想想在战场上杀敌的男生,头破血流,都是家常便饭,他们才拿出了男儿的本色,超越了自我,这是男儿,这是革命时期最man的人。

我敬佩他们,男生应该忙于事业,为社会奉献有奉献,因此,革命中的红军是觉醒的东方雄狮,既有血性,又有信仰,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在那个硝烟纷飞,枪声起伏的战场上,有一群红军战士在草丛里埋伏,他们一定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红军,崛起于微末之际,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终铸一段传奇佳话。

——题记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烽火连天,但从中涌现了一群可爱的、令人敬仰的人,他们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开天辟地。如今他们穿过重重岁月展现在我的面前。一本书,名叫《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记者斯诺。

双手怀抱着书,我的脑海中浮现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当时斯诺初到西北,寻访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那时的西北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落后,工业尚未兴起还完全是个农业区,而红军就深深地扎根于此。斯诺在那些与毛泽东主席秉烛夜谈的日子里,与那些士兵和共产党员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不少他的事迹。他有着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性格,生活上与共产党员们平等相处,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着,常常因此而熬夜。看了苏维埃掌权人物这一章节,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他的敬仰之情悄然而生并流淌在了我的心间。

红军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他向我们向作者展示出他的博大胸怀,体现出的也是红军战士的热情与豪爽。正是他们无私奉献,他们视死如归,他们信仰坚定才有了如今富强民主、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生活,让我们成长在一个无忧无虑,安全而自由的时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亲身经历得到的感受永远是最深刻的,有幸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军训,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苦与累,不只是历史上的红军,我们当今中国的所有现役军人们都有大无畏精神,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训练,所为的无非是维护我们当前和谐稳定的生活。如今,我们体验到了他们艰苦的九牛一毛。我们的训练只是那不到一周的时间,而他们呢?他们是日日夜夜未曾停下,以年为计算单位,又怎能是我们能完全体会到的呢?太阳暴晒,暴雨倾盆他们又何曾怕过一分?我们现在的学习虽然压力大,但是又怎么和军人们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相提并论呢?

《红星照耀中国》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在其中经历一段段红军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反省自身,我们应当弥足珍惜如今的生活,奋勇学习,守护红军战士用血与泪铸就的美好时代,去开创,去追逐,去放飞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新时代的梦想。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6】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完成了本书的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的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1936年,斯诺孤身一人前往当时中国革命战争最危险、最凶猛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

在这本书里,感受到斯诺笔下的毛主席是多么和蔼可亲,宽厚大度,勇敢无畏,让我感受到毛主席爱人民,爱社会的感情,为祖国强大起来做出巨大贡献。红军的军队是铁打的,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红军的兵官,从不把自己当做领导,不端起领导的架子,以身作则,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红军的长征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惊险万分,无论是四渡赤水,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都显示出红军的有勇有谋。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让我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知。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7】

1905年,斯诺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当过农民铁矿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6月,他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肃地区。在西北红色区域4个月的经历,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半生的时间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经典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神秘面纱,澄清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流言蜚语。斯诺以四个月的经历为依据,用客观真实的态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

有一次共产党开了联欢晚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一些高级干部将领同群众一起坐在草坪上,毫不在意弄脏了裤子,让草沾到身上去。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亲切和蔼。在这些领导人中我最喜欢彭德怀将军。他聪明敏捷,吃苦耐劳,还很活泼。既有身为将军严肃的一面,又有孩子气顽皮的一面。作为将军,彭德怀深得军心,非常有影响力。六千英里的长征旅途,彭德怀将军大部分是靠步行走过来的。身为将军,必定有马匹可骑,可彭德怀将军宁愿自己步行,也要把他的马让给走累的或受伤了的同志骑,不让一位将士掉队,可见其对将士的关心体贴。彭德怀将军有一件衣服让他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打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彭德怀将军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都不佩戴军衔领证,这就体现出将军和将士的平等,一视同仁。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纪实经典。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8】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良多,深受启发,为此记录下心得感悟!“那红星照耀中国,也必将照耀整个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出的。在这本书中,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及奋斗,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年少的刘胡兰不畏枪弹,坚贞不屈,英勇献身。她向我们证明:即使年龄小,也同样能壮志满怀!“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促使了一个又一个未成年人为保国而奋斗为崛起而拼博!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红军爬夹金山时有多么困难,战胜夹金山时又有多么兴奋。在长征途中,他们不怕虱子的叮咬,勇敢地踏上了长征的路。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9】

重温经典,与大师一起走进伟人的世界,探究他们成长的艰辛历程,让我获益匪浅。

李猛老师以毛泽东为例,以点带面,教会我们如何借助红星卡片梳理不同时期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在这堂课上,我们习得了专题阅读的方法和步骤:1.看目录,了解探究对象;2.明目标,确定阅读内容;3.定形式,梳理成长历程;4.共商讨,交流合作成果;5.善总结,归纳阅读方法。

毛泽东是农民出身,最终成长为一位共和国领袖,看似奇迹,实则是其奋斗的结果。他儿时就具有强烈的反抗不合理势力的意识,之后亦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长沙,他报考学堂,增长知识,了解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他成立新民学会,广交爱国青年,为民族振兴和民众幸福谋大计。在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

  •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罗了“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供您参考,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犯愁了吧?通过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快速理解内容,希望你在本页上看到一些新鲜的观点!...
    2023-08-16 阅读全文
  • 2023《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理想国》读后感”。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许大家都被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感谢查阅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推荐2023《理想国》读后感。...
    2023-02-05 阅读全文
  •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你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从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1-20 阅读全文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我们从入学开始就经历过写作了,通过写作文可以释放我们的学习压力,如果没有写作思路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作文模板,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办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红军长征辞典,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百科全书,是一部记载着毛泽东时代中国革命共...
    2023-11-03 阅读全文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是一本让年轻人无法割舍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脑海中涌动着无数的思绪。阅读后的感受不仅是对所读文章情感的激发,还是对其中理性思考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读后感充分展现出作品的精髓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向您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您会对它产生喜欢。也...
    2024-02-1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罗了“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供您参考,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犯愁了吧?通过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快速理解内容,希望你在本页上看到一些新鲜的观点!...

2023-08-1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理想国》读后感”。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许大家都被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感谢查阅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推荐2023《理想国》读后感。...

2023-02-0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你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从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1-20 阅读全文

我们从入学开始就经历过写作了,通过写作文可以释放我们的学习压力,如果没有写作思路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作文模板,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办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红军长征辞典,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百科全书,是一部记载着毛泽东时代中国革命共...

2023-11-03 阅读全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是一本让年轻人无法割舍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脑海中涌动着无数的思绪。阅读后的感受不仅是对所读文章情感的激发,还是对其中理性思考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读后感充分展现出作品的精髓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向您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您会对它产生喜欢。也...

2024-02-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