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角的度量教案2000字精选

发布时间:2022-12-08

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老师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写好教案。一份好的教案要体现创新性。你掌握了教案的写作格式规范吗?也许以下内容“角的度量教案”合你胃口!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

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角的度量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

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

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

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

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

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

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角的度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

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一:让学生比较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

(1)用直尺量。

(2)用三角板来量

(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移动后来比较。

(4)用活动角来比较。

(5)用小角来量。

(6)用量角器来量。

学生探索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如果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

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

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

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解说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始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

(师讲: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

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

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

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十分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

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3、再量∠a和∠b。

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

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

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

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

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如果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

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比如,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

巩固练习:

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

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

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

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

角的度量教案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本课教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知道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测量的技能,同时把量角和估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来帮助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突出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和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启动思维。

让同桌之两人在纸上画角,根据你们一定的方法来判定谁画的角大的方法。老师也拿出两个角要学生说说哪个角大?答案不一,正当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及时为他们解开疑团:要准确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和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激化思维。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的方式认识量角器,为了规范语言,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出示课件,分别标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和90°刻度线,并进一步细化知识,让学生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因为角的刻度的大小已有了约定俗称的规定,所以我继续利用课件来演示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角,记作1°,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尝试量角,归纳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量角,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角的度量方法,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了解量角的完整方法,然后出示一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要求学生读出它的度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测量的方向也不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又出示三道判断题来巩固量角的方法。此外,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将度量方法编成了口诀:“点对点,边对边,读数内外要分清。”至此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对角的度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

(3)学习例一,明确角与边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当然想一试身手,于是我鼓励学生用量角器独立量例一中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课件演示测量第一组角,用“你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角与边的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3、实践应用,强化新知,深化思维。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课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础训练题:内容是课本第38页“做一做”的三道题目,目的在于巩固学生量角的方法,积累一些常见角的大小的表象,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创新练习:我创设了用三种不同角度向前抛物的生活情境,(就是学生上体育课掷铅球或手球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到底哪个角度抛出的物体才是最远的?将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于生活中,让学生拓展视野,体验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3)挑战练习:“猜一猜”,要求学生猜测被遮住的角的度数,并说明原因,在学生的解释说明中,量角器内外刻度的使用方法又一次得到巩固。以上设计我力求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同伴交流,感知和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相信这节课学生不会被枯燥的内容所困扰,而是主动、活泼地接受新知,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体会数学的真正魅力。

角的度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

2、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预设:不一样大。

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探索新知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同学之间交流,并推出代表汇报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向学生一一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以及度的符号。

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任意的刻度线(如:45°、85°、165°的内、外刻度线)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教学例1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步骤:

第一步: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第40页中两个角的度数,并标注出来。

延伸讨论,学生自己有没有更好地看刻度的方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内圈的刻度线;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线。

设计意图: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是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到特殊点,掌握新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点题精讲

通过讲解典型题目,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注意度量角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同学的汇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概念比较多,测量角的大小几乎没有旧知识进行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对手和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即使量的方法正确了,面对内外刻度线又会不知所措。对此,我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同桌之间进行比较(有的用三角尺,有的直接重叠相比较)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从何使学生产生学习角的度量的欲望。

二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量角器上找不同的角时,让学生特别注意看清楚内圈和外圈的刻度,并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个角时从0°开始向哪边展开的,这就分清了究竟是哪个刻度上的数。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量角错误的同学没有及时给机会让他再次量角;2.教学评价方式略显单一,缺少同学之间的评价。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角的优秀教案2000字


角的优秀教案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

角的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认识这篇童话作品的自传特色;分析文中丑小鸭的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交流,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通过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丑小鸭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有追求,坚持不懈才变成了白天鹅;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启示:只有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2、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丑小鸭出世后那种丑陋的图片和成为白天鹅后飞翔在空中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看了这两个课件后想象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历程。

在学生畅想后老师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近安徒生,了解安徒生的经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安徒生一生境况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写追求,终于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童话大师。他这段经历为他创作丑小鸭这一形象积累了深厚的素材,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正如作者所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走近作品,合作探究

1、学生预习课文,弄清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丑陋 讪笑 嫉妒 迸出 弥漫 来势汹汹

2、点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其余的同学归纳课文的内容:

⑴ 以“丑小鸭的成长流浪”为线索。

⑵ 丑小鸭流落的地方及所发生的故事。

出生地:被嫌弃 受鸭群鸡群排挤讪笑 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欢迎他

沼泽地:受歧视 连猎狗都不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和幸福

老农家:母鸡和雄猫赶他走

花园里:被赞美

3、用一句话概述童话的内容:

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以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4、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5、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⑴ 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⑵ 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⑶ 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6、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关键句子:

⑴ 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⑵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⑶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⑷ 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

明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见到久已渴望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

7、为什么周围的动物都认为丑小鸭“丑”呢?你认为他丑吗?

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

第二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不应认为它丑,言之有理即可。

8、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⑴ 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⑵ 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⑶ 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四、紧扣作品,读出自己

1、研究探讨:

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可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2、读完这篇童话,你在思想上得到了怎样的深刻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3、你有过丑小鸭般的经历吗,你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讲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好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片断作文。

⑴ 丑小鸭与我

⑵ 《丑小鸭》续篇

2、探讨:丑小鸭的现实意义。

角的优秀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 (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谈学法: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启发点拨

3.创设情境

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第二个环节: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解读2、3自然段,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第四个环节:升华主题,引出课文最后一段,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 第五个环节:观看短片,学会给他人掌声,学会奉献爱。

第六个环节:作业设计展示,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呀!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呢? (生鼓掌)

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紧张吗?

生:(大部分说)不紧张。

师:好啊!这么自信,不过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生齐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生1:兰老师加油!

生2:老师别紧张,我们会支持你。

师:听到你们的鼓励,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现在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掌声比恩赐更重要” ——

“一个街头卖艺人,琴声悠扬,让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他鼓掌,卖艺人眼里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掌声比金钱更重要。

生2:老人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肯定,需要的是掌声。

师:是呀,这个卖艺人听到掌声后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可见,卖艺人寻找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

正式上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读,知道了这单元的主题是一个什么字? 生:“爱”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棒!是的,爱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声表达出来的爱更是非同一般。就像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一样,掌声比恩赐更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和赞赏,它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子,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残疾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乐,她变得非常的(自卑、忧郁)。

二、品读现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能读读吗?

师: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此时的英子还忧郁吗?

生:不忧郁

师:性格变得?

生:乐观、开朗

师:以前英子因为腿脚落下残疾,从来不敢让人家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竟然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师板书(开朗 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好,那咱们读出高兴的心情,把你们的情绪酝酿到脸上,笑起来才会漂亮。(师起头,生齐读)

师: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课件信的内容)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

生1:读

师: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

生:掌声

师:原来是掌声使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生:2、3自然段

三、聚焦“掌声”,品词析句,揭示掌声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先划到这儿,哪位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同学们把这句划起来)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谁来说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忧郁 自卑)

(出示课件)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 地)把头低了下去。“

(忧郁 紧张 自卑)

师:还有吗?如果上台同学们就会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而英子最怕就是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因此这一刻英子的心理一定特别的?..?

生:紧张

师: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如果上去,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

师:你道出了英子的担忧。

生:如果不上去,老师又会不高兴。

师:你的内心很矛盾,是吧?

师:是呀!从英子低头的这个动作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紧张和忧郁,男生能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吗?

男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这个英子还不是很紧张,女生能读得更好吗?来试试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好,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

角的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电脑住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

仓 库 储 存 烹 调 烹 饪 防盗 综 合 判 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⑴ 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⑴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

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七、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角的优秀教案(篇4)

[学习重点]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具有独立创见的历史著作。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

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烛之武,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中,义无反顾奔赴敌营。在大国国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晋间互争霸权,权利不一致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谈,句句打动对方。终于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烛之武的言行,体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思想。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秦、晋国围郑;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第3

段写烛之武智退秦师;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

本文主要写烛之武说退秦师,因此烛之武的外交辞令是本文记叙的重点,从而塑造了烛之武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后的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的了如指掌,,使他的形象跃然纸上。至于其他方面就写得较为简略。文章波澜起伏,亦张亦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事中注意伏笔与照应,从而使结构严谨。

[课文重点存储]

要重视积累,对常用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要寓词于句,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透彻理解,应牢记:积累是运用的前提。

词类活用

一、字

1、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是位于郑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另外,范字的读音也是由草字头下面的汜的读音而来。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

意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声构字法,左边为绳索之形,右边是其音,缒的读音就是根据追而来。

③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g。

④阙,形声字,门为形,阙为声,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

2、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

二、词

1、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⑤领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⑥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⑦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⑧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①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

②行李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

③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典型例题激活]

[例1]下面对文言句式的判断,相同的一组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今已服矣,何又求矣?

③诸候有在者乎?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句为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③为省略句,应为诸候子孙其继有在者乎?④为判断句。用者也句式表示判断。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平时多了解文言句子的各种类型(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根据各类句型的特点和文言句式本身的意思来判断。

自测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杞(qǐ)子杨孙戍(shù)之

D、逢(féng)孙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3、找出通假字

①无能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④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7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来

C、君之所知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10、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知其难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失其所与

11、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2、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3、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外内弃之

弃:厌弃

B、不亦诬乎

诬:荒谬

C、焉用文乎

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

14、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①禄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15、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16、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17、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④译文:

[创新拓展练习]

19、仿照下列句子写两句话。

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内容有联系意义。

例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

A、

B、

角的优秀教案(篇5)

(一)教师向学生介绍《海燕》的创作和发表后所起的作用。

(参照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俄文的海燕含有暴风雨的信使之意。)

(二)教师朗诵这首诗。

使学生感受在俄国沙皇的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呼唤革命暴风雨到来的迫切心情。

(三)教师给同学简要讲讲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四)教师再给同学们讲讲象征的手法。

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把这首散文诗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搞清楚,散文诗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五)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这首散文诗描绘的三幅画面,剖析它的象征意义。

1.第一幅画面: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的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和勇敢的行动表现出对暴风雨的渴望。列宁曾说:革命运动的来临是革命者的盛大节日。这里,高尔基又用对比的手法写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惊惶失措的丑态,来反衬海燕的高大形象。

2.第二幅画面:暴风雨的迫近,暗示沙皇反动统治对革命人民的镇压。大海的波浪跟狂风争鸣,狂风恶狠狠地把巨浪摔成尘雾和碎末。狂风和巨浪短兵相接,暗示暴风雨迫近斗争的激烈。此时的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暗示在革命高潮迫近时,革命先驱者勇敢斗争的精神风貌。海燕的顽强搏击,是因为它认识到沙皇反动统治已经到瓦解的边缘,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反动的统治是无法阻挡人民革命的力量。

第三幅画面:勾画出风、雷、云、电表现大海战胜乌云的激烈斗争,暗示沙皇反动势力虽一时气焰嚣张,不过是临终前的疯狂,必将葬身于人民革命的大海之中。海燕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抒发胜利预言家的豪情。

(六)指导同学集体朗诵全诗。

请同学在朗诵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的画面和对画面象征意义的联想。

角的优秀教案(篇6)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证、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钠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播放一段关于钛有超强形状记忆性的视频,从而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进入金属的世界。

其次,进入汇报预测环节:由学生汇报学案中的三个问题。

1.收集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并总结出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构建出金属物理性质的认知模型,为同化构建金属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做好了铺垫;

2.用氧化还原观分析铁与氧气、酸、盐的反应,引导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发现它们的氧化还原本质,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饰,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出钠的化学性质,并对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实验验证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实验验证环节。考虑到钠的性质很活泼,我打算增加演示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控制钠块的大小和盐酸的浓度,使实验产生轻微的爆炸现象,以此验证预测,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而后,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实验指导依次完成钠的切割、燃烧、与水、与硫酸铜的反应四个实验,并记录现象,汇报结论。汇报中引导学生得出钠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同条件产物不同。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易观察全面,但这却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做两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第一次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观察的不全面,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多角度全面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失误不是失败,只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才是失败。所以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走弯路胜过抄近路,放手让学生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这种科学探究之乐是建立在苦苦追寻基础之上的。有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接着,再增加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反应结果推翻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的金属置换观,这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提升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所发现的对与错,总结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通过学生所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总结得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实现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性本质,以及还原性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性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证,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角的优秀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比鲜6个生字。

2、蹦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焙屯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碧寤嶙髡甙匆欢ㄋ承蛩得魇挛锏姆椒ā

二、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学习时间: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pàn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过度激趣: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制作表格

(2)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学技术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五、知识拓展

让我们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角的优秀教案(篇8)

一、说教材《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角的优秀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松鼠》。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屏幕出示生字词。

①指读。 ②齐读。

2.字词都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是否还能认识它。

三、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①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②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线划出来

③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机板书:漂亮、可爱)

④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撘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撘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后自然段还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五、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撘窝等特征向我们介绍松鼠的。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讨论找出。

① 生划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

② 教师归纳板出主要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六、与《鲸》一课作比较。

① 说明角度的比较;

说明方法的比较;

语言风格的比较。

② 归纳小结出本课的语言风格:《鲸》这篇运用了大量数字进行说明,文字表达上基本没有用上华丽的词语,语言风格上显得平实精练。今天,我们学习的《松鼠》这篇课文则运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语言风格更显得生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① 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活波、可爱的小松鼠,你们喜欢这只小松鼠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作者呢?

② 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小松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仔细观察小动物)

③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必须和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小动物和喜爱小动物。

(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八、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特点(美丽可爱)

生活习性(活动、撘窝、吃食)

《松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能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你们看到它的图片,你认为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的话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过渡语: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下面开始读,看哪位同学学得认真,收获最大。

2、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现在教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

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

3、比较句子:

刚才同学们都介绍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看这段话,读一读,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二、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

三、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⑴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

板书:

活动①它们是十分警觉得,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②夏夜(活动时间)。

③它好象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⑵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板书:

住①出示课文,学习有关顺序的先再然后练习说话。并利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②(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⑶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

①它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边介绍边模仿。)

②为什么说松鼠很机灵?

③冬天怎样觅食?

四、总结归纳

1、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通读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从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了解了松鼠的美丽可爱,关于松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下?

五、拓展延伸

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漂亮可爱松鼠活动

生活习性:吃住

角的优秀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识“字”“代”等7个生字。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积累词语,背诵小诗《小鸟》。

3、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并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件出示“王国画面”)

小朋友,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我们就到汉字王国中走一趟,瞧瞧谁的收获最多。

二、我发现

(一)我会认1

1、请生自由读书上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四人小组自由读生字)

2、指名认读卡片上的字。

3、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指名)

4、小结,像这样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拓展,你用“减减”这种方法记住的字还有哪些……

(二)我会认2

1、出示课件,指名读。

2、你又发现什么?像这样的字我们会怎么说?

课件出示: 秋 灯

禾 火 火 丁

3、出示,秒——妙 指名读

4、改变顺序

秋——秒 灯——炒

像这样排你有什么新发现?(偏旁相同)可用什么办法记?

(三)拓展,加一加

汉字中有许多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秘密,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很多的记字方法,会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展示台

1、老师知识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早就用上我们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不少商标呢?你用什么办法认识了哪些商标啊?

2、四人小组互相展示识字,不认识的可以相互询问。

3、生上台展示自己认识的商标,教师鼓励学生用识字方法记字。

4、将自己的商标贴在本组的识字报中。

5、各组互相交换“商标服”认读(交流识字)

汉字每时每刻都围着你,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只探取汉字秘密最多的人!

四、“识字王国”奖励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小朋友,真能干,上节课用上自己的发现又认识了很多字,这节课我们要做个识字的游戏,看谁能认得多又读得好。

二、“日月积累”

1、出示课件(一棵苹果树,写着词语)

我们来开展一个游戏,看看哪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在最短的时候内将苹果上的词读正确。

2、四人小组自由练——四人小组开火车读——指名

3、各小组间相互检查读,“我考××同学”,各小组指一名,以会读了为标准。

4、选择一个词说句子。

5、像“红红绿绿”“高高兴兴”这样AABB式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三、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一棵小树慢慢长高,一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你看到了什么?

2、有人将你们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读读看,他写了什么?生自由读。

3、到指名分节读。同桌读。

4、你读懂了什么?随机交流,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小树还太小,太小”“它还在睡觉”

并随机指导朗读

5、带着理解有感情读小诗,并背诵。

6、配乐诵诗。

角的优秀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角的优秀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

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属于讲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⑴ 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课件),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景象分别再现: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生交流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试着画画简笔画。

⑵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让学生在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鼓励小组试演,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角的度量教案九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九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习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习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习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习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9页练习、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平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角的度量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0”

2.在观察和阅读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3.在合作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

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5.会测量实际生活中一些角的测量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⑴ 媒体出现三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

⑵ 针对第三组角大小比较结果的不同意见,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

不同方法。如:用重叠的方法,用两小木片做的活动角作工具等,

隐约出现测量角的“尺”的雏形的概念)

⑶ 多媒体出示射线OA,围绕O点旋转,留下一组若干个角。

想象一下,测量角的大小的“尺”将会是怎么样的。

⑷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新授

1.现在让知识老爷爷介绍一下角的度量单位。(听录音,略)

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角度计量单位。

认识10的角

出示一个圆,分成两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弧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1度用10 表示。

板书: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课件) 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量角的尺竟然是半圆形的,你想到了吗?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文具盒里的这把尺。它叫量角器。

(1)请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找到几座“城堡”。

(媒体出示)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圆称为内刻度线, 外

圆称为外刻度线,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相对于内外刻度线的00 刻度线。

⑶ 操练:把“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指

到相应的部位。

3.学习量角

⑴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师出示90度的角,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测量一下,并说说量角方法,如不清楚可请书本帮忙P86例1。

操作并归纳:

A. 点对点

B. 线对边

⑵ 出示400、1400的角,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测量角的第三步:

C. 0在外数外,0在内数。

⑶ 想一想,角的一条边指着内外刻度线,度数是400、1400,怎么读正确呢。(用零刻度线在内圈的看内圈,在外的看外圈,或者用它们与900比较确定锐角或钝角)

(三)巩固

1.测量(边说方法边量角)

先猜测,再测量量角注。(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 (1)这里有二个角.同学们先不量。先猜一下角的度数

(2)量一量看看你们有没有猜对

2.应用

⑴有一个角,一部分被东西遮住了,想一想这个角多少度。

⑵这是浦东的金海路和杨高路相交的十字路口的示意图。现请同学测量两条相邻分隔线夹角的度数。

3.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这个角的度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感到那些地方要值得注意的。

角的度量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角的度量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巩固提升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度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一个圆中标出不同度数的角,概念不清,所标度数与所画弧线不对应。

2、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不同的角,只要明白时针与分针形成的一大格的角是多少度,就可以明白其它整时时多少度的角。

3、排练角的大小时,只写数字符号忘写角的符号,与题意相差甚远。

改进之处:

1、规范孩子们的做题习惯,不管是画什么,要清晰可见。

2、多加练习,积累做题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平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平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平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平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平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注意直线与平角的区别在于平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平角记作∠AOB读作平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平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平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平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O是指哪个角.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57、32″=57°19′12″、

例2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6、6=0、11°、

所以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平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习

练习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平角的两条边.

练习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习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平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下节课带半圆仪.

角的度量教案(篇8)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突出技能的形成和训练。”“画角”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技能训练课。针对本节课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2.比较、估算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1)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组织学生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时,估算结果都不相同,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具体工具去量角,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度数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估算两个角的大小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个具体工具去度量角的度数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

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

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

(学生找角、读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角的度量教案经典13篇


每个教师都离不开教案课件,如果你还没有写,现在也不晚。教案是教学的基础,需要认真准备和仔细书写。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角的度量教案”,一定要阅读这篇文章。本网页内容仅供参考!

角的度量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正确理解内外刻度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谁来说说角的要素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真棒!那么这两个要素呢,不仅是我们判断角的依据,也是我们画角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手中都有一副三角板,下面请同学们把三角板上的这两个角画到1号练习纸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三角板上的30°角和45°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角的要素,利用三角板画现成的角,即利用了刚刚学过的角的知识,又为后面的画角知识做了初步的准备。]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师:我们给这两个角分别标上名字,∠1和∠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能说说比较的方法吗?

生1:把两个三角板合在一起,∠2大。

生2:用活动角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

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三、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2比∠1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2出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2比∠1大了一个半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2比∠1大了1个半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2比∠1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从工具袋中拿出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8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

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练习纸:量∠3(40°)、∠4(120°)的度数),

生:∠3里有(4 )个小角,∠4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练习纸:量∠5(23°)的度数)

生:∠5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

角的度量教案【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整个过程是由参观“图形研究所”贯穿起来的,提出研究内容——怎样量角。在此环节主要是参观“观察间”——认识量角器,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现在自由观察时间,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比一比”中,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操作间)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教师设计: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研究成果汇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小结语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的度量教案【篇4】

教学内容:课本P83-8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

2、认识量角器,初步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践操作,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统一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角的组成,并画角,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

2、比较角的大小要先知道什么?怎样量出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1、师: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课件演示:介绍角的计量单位

3、师: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了吗?有这样的几个1°,就是几度。

4、(出示70°角)这个角几度?

(二)认识量角器

1、用1°角拼成半圆,一共有几度?你怎么知道的?它们共同的顶点在哪里?

2、把量角器进行美化,读角的度数(52°、131°)

3、(出示30°开口朝左的角)师:那这个角几度?你是怎么看的?为了方便我们量各种方向角,我们可以从左边顺时针再标数据,这样就形成了度量角工具:量角器。

4、看书P83,对应着自己的量角器去找一找量角器上有什么,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读角的度数,用手势表示。(开口朝右80°、155°、开口朝左55°)看哪圈刻度?怎么判断?

6、小结: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我们怎么判断到底读哪圈的刻度?

(三)用量角器量角

1、学生尝试量角。讨论总结量角的'方法:

1、中心点与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边重合

3、读刻度

三、巩固与提高

1、量∠4=40°,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2、量∠5=120°同桌合作,互相检查。

2、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

3、量自己画的角,并与同桌的角比一比。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书上有一种特殊的量角器,看看它和你们的量角器有什么不同?这把量角器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课后探究一下。

角的度量教案【篇5】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索交流活动中了解量角器的构造,总结量角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度量不同方向的角的方法,并能准确读出刻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1、复习回顾角的有关知识。

师:我们二年级就已经认识了角,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2、比一比,看谁大!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看一看,比比∠1和∠2这两个角谁大?(课件出示∠1和∠2)生:∠2大。

师:刚才你们用观察法看出∠2大,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课件演示重叠的过程)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证明确实是∠2大呢?师:再用观察法比一比∠3和∠4谁大?到底哪个大能确定吗?那老师帮帮你们,增加条件,再观察比较哪个大呢?

生1:∠1大,因为它里面包含四个相同的小角,∠2里只包含了3个相同的小角。

师:你的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块儿,∠1小,∠2大。)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因为这两个角里小角的大小不一样。

师:两个小角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看来,要想正确地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就要用统一标准的角来度量。

二、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

1、认识1°的角。

师:到底这统一标准的角多大合适呢?数学家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标准小角,他们把圆周平均分成了360份,定义其中的1份所对的圆心角为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用来计量角的单位。(板书:度)用°表示,1度我们可以简写为1°,读作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师:这是1°的角,整个圆有多少个这样的1°呢?(360个)半圆呢?(180个)估一估这是几度的角呢?(5°)到底是几度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是几度的角呢?(出示一个21°的角)怎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答案?生:不好数,师:怎么不好数?(密密麻麻,眼睛都看花,)

3、简化量角器。

师:为了使它简约和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课件出示简化的量角器)现在清楚多了吧!你们知道这个角几度?(课件闪烁10度的角)这个角是几度呢?(课件闪烁5度的角)再来看这个角是多少度?(课件出示55度的角),从哪里数起?我们一起用手来演示一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125度的角)每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大小,烦不烦,怎么样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大小来。

4、经历量角器的建构过程。生:在上面标数字。

师:同意吗?那我们一起来给它标上数字。刚才我们是从哪里数起的?(课件闪烁0°刻度线)开始的地方我们就给它标上0,这里标上10,依次类推,一直到180度。

师:现在你能很快读出它的度数吗?(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右50度的角)这个角呢?(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左的30度的角)生1:30度。生2:150度。

师:到底是多少度呢?觉得是30度的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他是从左边开始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30度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如果能想个办法读出来那该多好啊!生:倒过来标一圈数字。

师:开始的地方标上0度,一直标到180度。这就是我们用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

5、介绍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在这个量角器上,所有小角顶点集中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作量角器的中心,这圈刻度叫内圈刻度,这一圈叫做外圈刻度。同学们找找看,内圈的0°在哪里,外圈的0°呢?0度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

6、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想亲眼看看量角器吗?信封里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各部分名称。请一个同学上来说一说,指一指。

三、使用量角器,掌握测量方法。

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会读吗?

1、看一看,你能很快读出每个角的度数吗?师: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读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该读哪圈刻度,如果遇到角的边短了不好读刻度,我们可以用尺把角的边延长再读。

2、猜一猜,被遮住的角可能是多少度?

3、试一试,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师:那现在你会用手中的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1,开始吧!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量角的。谁愿意上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量角方法?

4、再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是怎么量角的?(边说边出示量角的步骤)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

五、拓展交流:

师: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有什么用呢?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用同样长的线进行放风筝比赛,裁判员要要把风筝线拉到地面,量出风筝与地面的夹角,夹角越大,说明风筝飞得越高,我们小时候玩的滑滑梯以45°左右为佳。这里有一把椅子,还没安上靠背,你觉得怎么安坐着会舒服一些,用坐姿来表示看看!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度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

(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 2、3

角的度量教案【篇7】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篇8】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角的度量教案【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透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心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明白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样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明白∠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样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适宜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构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透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反馈:照样貌,量出∠2的度数。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6、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角的度量教案【篇10】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4.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角的度量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一)》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角的度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三个内容。本节课学习角的度量单位,知道1°角的意义,初步学习度量与估计,由于角的意义的抽象性,学生日常生活上缺乏了度量角的直接经验,学习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上分成两节课学习,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度量单位长生的必要性,知道1°角的来历,为下节课理解量角和画教的方法奠定基础,突破难点,作为测量对象的角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论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还是霍尔的几何分层理论,角都排在较高的认知水平和层次,角的度量包含量角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公度的度量单位,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学会测量的关键。

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连自人类的通过不同的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这里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的空间。二是“量”——即如何实测的问题,这使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出于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体会教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角的度量的求知欲,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2、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探索过程,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了解1°角的实际意义,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发展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角度量大角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发学生思考:都是滑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学生就会发现3个滑梯的坡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度不同,从而引出角有大有小。

师:如何度量3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生:用直尺量一量。

师追问怎么量,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不能测量角的大小。

师:如何来测量角的大小呢?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观察白板,类比线、面、角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线有长有短,面有大有小,角也有大有小。

讨论如何描述角的大小

白板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

测量长度时,用一小段长度标准去测,如用1厘米、1分米、1米作单位;测面积时,用某个正方形的面积标准去测,如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单位。

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标准呢?

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标准呢?

全班达成共识,用一小点的角作标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量一量

生:3个角中,∠1最小,那么就用∠1作为标准去测量吧。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用∠1去测量,∠2是2个∠1多一些。在交流中发现,用∠1去测量,总会有剩余。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结果能更准确?(没有剩余)当这个小角又变小后还不能准确描述角的大小时,怎么办?小到什么程度?

3、说一说

教师直观介入,帮助学生理解标准越小,测量越准。

这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测量角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很小的角。有的学生会说像头发一样的一个小角。

4、看一看

通过交流明确:要想准确描述角的大小,可以继续把小角缩小。最后得出1°的规定;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教师将自己做的1°角拿在手里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打开学具袋拿出1°角,感受1°角有多小。

5、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的角大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1的大小。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麻烦和测量的不准确。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6、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可能把10个1°角拼在一起,发现测量起来还是麻烦,最后就把90个1°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扇形,用它去量∠1的大小。

请学生试着用做出的“量角器”去量120°的角,并谈一谈量完后又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量角器”做成什么样正合适,并说一说。

7、简单介绍量角器

在量角器上找到直角,1直角=90°;找到平角,1平角=180°;并知道1周角=360°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教材第25页“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说一说,都有哪些收获?

四、说反思

角的度量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角1角2角3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 。这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小心)

(8)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大量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④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形成对比。

(2)在桌面上摆一个50度左右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检测环节(白板出示)

(1)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返回)(B、C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B、C组做)

(3)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组做)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可以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岔开的大小,岔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关于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2000字(精选6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三角形教案”。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优秀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案的帮助。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一份教案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2)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剪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的操作。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间上。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的认识,而且还拼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图形,有了学习新知的需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用小礼物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礼物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形状的书签,在奖励时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形状,这样在奖励的同时又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几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四、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拼贴图形这个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今天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3)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吸管剪成三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束手无策。)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则围不成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导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观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围不成三角形是因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长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两段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段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拿出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小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

生1: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比较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

师:结合刚才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因为4+56,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为5+610,所以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因为4+510,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因为4+6=10,所以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教师出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生齐读)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明白(声音很低)

师:真明白吗(学生沉默没有反应)

过了一会

生1:老师,4+105,为什么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师,我觉得三角形两条边长度大于第三边中的两条边应该是任意的两条边,只有任意两条边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呢个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4:我同意,像刚才那位同学举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而长度为4厘米和5厘米的两条边加起来却小于10厘米这条边,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6(神情很得意):当然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嘛。

生7:老师我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了。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目光中包含鼓励):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们只要用较短的两条边相加,如果较短的两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那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为我觉得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都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了,那么其他的两边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齐):有!(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那我们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需要;一一列举联的情况吗

生(齐):不需要。

正当我要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要改一下才好。

师:怎么改呢?

生:最好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爱东脑筋,你们说的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这句话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仅仅只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任意的两条边长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你们明白吗?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齐读: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4)

详细介绍: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

(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教师同时出示钟面、硬币、圆扣子等,问: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同时在黑板上画圆.说明这样的图形是圆.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和一个球.问:圆和球一样吗?教师归纳:圆和球不一样;圆是一个面,球是一个体.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圆形.

(5)新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图形,是哪两种图形?这就是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板书:三角形圆).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课堂练习.

3.数一数,在()内填上适当的图形.

图中有5个(),

4个(),

1个(),

1个(),

4.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拖动图形到相应的框里.

四、布置作业:练习七第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三角形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须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

(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

(2)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

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

b.判断说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3)巩固

三、全课总结。

四、解决实际问题。

路线判断。

五、拓展提高。

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

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篇6)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谈话:过了第一关,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碰到了茄子老师,茄子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角的度量教案2000字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度量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角的优秀教案2000字 角的优秀教案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
    2023-04-08 阅读全文
  • 角的度量教案九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九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2023-10-14 阅读全文
  • 角的度量教案经典13篇 每个教师都离不开教案课件,如果你还没有写,现在也不晚。教案是教学的基础,需要认真准备和仔细书写。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角的度量教案”,一定要阅读这篇文章。本网页内容仅供参考!...
    2023-05-27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2000字(精选6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三角形教案”。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优秀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案的帮助。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一份教案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3-01-07 阅读全文
  • 精选科学教师年度述职2000字精选 时间是一只飞翔的鸟,今年即将走过它的12个月,很多工作人员又被要求写年度总结。按总结的性质,有年度工作总结、生产总结、教学总结、科研总结等。怎样写出一份全面的岗位年度工作总结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科学教师年度述职,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3-01-07 阅读全文

角的优秀教案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

2023-04-08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九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教学目标...

2023-10-14 阅读全文

每个教师都离不开教案课件,如果你还没有写,现在也不晚。教案是教学的基础,需要认真准备和仔细书写。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角的度量教案”,一定要阅读这篇文章。本网页内容仅供参考!...

2023-05-27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三角形教案”。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优秀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案的帮助。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一份教案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小学认识三角形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3-01-07 阅读全文

时间是一只飞翔的鸟,今年即将走过它的12个月,很多工作人员又被要求写年度总结。按总结的性质,有年度工作总结、生产总结、教学总结、科研总结等。怎样写出一份全面的岗位年度工作总结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科学教师年度述职,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3-01-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