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范文系列之普通话课件优秀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2-10-23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范文系列之普通话课件优秀模板7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普通话课件 篇1

一、推普周活动的指导思想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重庆市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推普周活动主题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工作方案和措施,加强对推普周活动的组织、指导、实施,充分发挥推普周的宣传教育和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做好普通话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健康,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推普周活动时间安排

20xx年9月14至20日。

四、推普周活动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第18届推普周活动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推普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冉光学(院长)

副组长:丁谦(副院长)

成员:各处室、团委、系部负责人

推普周活动工作办公室设在公共管理系办公室,负责推普周活动日常事务。

五、推普周活动主要内容

(一)全院教职工带头推普

全院教职工应起好模范作用,在对外交往和公众活动中应带头规范使用普通话。

(二)加强推普督查

由院办公室、人事处加大对各处室行政人员工作中普通话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全体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把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由教务处、督导办加大对课堂教学中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督查力度,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

(三)各班级召开推普主题班会

各班围绕推普周活动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制定各班推普周活动方案。内容形式多样,如:经典诵读活动、汉字书写比赛等。要求各班提供推普活动原始记录(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

(四)组织学院首届大学生成语大赛

各教学班开展大学生成语大赛初赛,推选3名选手代表班级参加学院首届大学生成语大赛。评选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首届大学生成语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并给予表彰

(五)根据我院20xx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邀请著名学者、教授、社会活动家进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

(六)营造推普氛围

1、由院组宣处负责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电子屏信息发布——“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2、将市教委推普文件及我院20xx推普方案上传校园网,广泛宣传。

六、纵深推进推普工作

1、组织我院20xx级2100名学生及部分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2、开展我院20xx级3000名学生普通话培训工作,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3、修订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4、拓宽途径,创新载体,使推普工作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支持推普活动走向街道、社区,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转移,进一步扩大我院推普周活动的影响力。

普通话课件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法》,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促进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宣传主题: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干部群众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和全面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努力学习和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活动内容:

1、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在学校大门、综合楼、教学楼处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宣传画,在主席台处悬挂“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宣传横幅,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规范化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教导处、大队部)

2、利用传媒宣传造势。(责任部门:行政处、大队部)

(1)一次国旗下讲话。

9月12日(星期一),在周会上由教师做主题讲话,进行学校推普周宣传、动员。

(2)一份倡议书。

由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一份“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做豪迈中国人”的倡议书。

(3)一档“推普”特别节目。学校广播站在9月14日中午以“最美的语言、最真的情感”为主题推出一期推普周特别节目。

(4)一次主题黑板报评比。低年级以“中国娃说普通话”为主题、高年级以“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文明同行、与形象相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9月9日进行集中评比。

(5)一次主题班队活动评比。各中队抓住推普主题,结合队员特点和素质,以不同形式开展主题班队活动。9月13日集中进行评比,并选送优秀方案到区进行参评。

3、抓好师生推普工作。(责任部门:行政处)

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关于教师要讲普通话的规定和要求,提倡全校师生讲普通话、用规范,将普通话水平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使全校教师提高认识,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规范。

4、做好系列活动。(责任部门:大队部、团支部)

(1)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争“普通话章”的活动,在推广普通话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

(2)评选“我与普通话”征文,4至6年级每班选送3篇参加校级评选,优秀征文送至区参评。

(3)青年教师“三一话”基本功比赛,团支部开展比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水平的提高,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区、市比赛。

(4)开展“小小社区纠错家”活动,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开展社区用纠错寻找活动,并一一做好记录,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普通话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讲普通话。

3、希望学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6日

活动地点:

一年级教室

主持人:

田先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走出广州,你要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大家举例讲讲说普通话的好处)

二、学生表演节目。(评选出普通话说得标准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1、歌曲、舞蹈、诗歌朗诵

2、欣赏歌曲《中国娃》

三、师带读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四、顺口溜朗诵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五、小组讨论:

怎样推广普通话?

六、班会总结

语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我国的语言。为了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学们,请讲普通话,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普通话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普通话的概念

2、普通话的形成

3、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

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

普通话的概念

第一课

一、普通话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

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

二、普通话的形成

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第三课

三、方言

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

表。

3、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

7、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小结:了解到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普通话课件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学好普通话。

二、教学重、难点

1、字于拼音的联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儿歌。

1、(风的声音)好,那我们先进行第一个挑战,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再听一听,(鸟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鸟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无论是风雨,还是鸟兽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那么,我们大家也有自己的语言,那就是都说——?《大家都说》(贴板书)(普通话)。

4、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幻灯)。

5、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一写“普通话”三个字。让我们一起再齐读课题。——《大家都说普通话》

二、初读儿歌。

1、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翻到这一课。看看谁最快!

2、请同学们先听我读一遍课文。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下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

4、谁想读给大家听?

5、同桌互相读。

6、小组赛读。

三、学习字词。

(一)词语

1、小瓢虫这里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跟你们交朋友,请同学们先自己小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吵架、不能、有的、小鸟、普通话、说话、好像)(带拼音)

2、哪位同学愿意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师纠正。

3、小组比赛读。(敢不敢挑战,坐直的小朋友一定可以挑战成功。)(词卡)

(二)生字

1、这些词语宝宝藏起了半边脸,你还认识它吗?

(吵、能、普、话、通、有、鸟、的、像、不)(带拼音)

2、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领读——开火车、评价——考一考——“谢谢大家,我的小老师当完了。”)评价小老师——鼓励。

小结:看来你们和词语宝宝真的交上了朋友。

四、细读课文。

1、(现在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家)请一组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儿歌。

2、另一组读。

3、齐读。

4、“同学们,说话不能猜谜语,是什么意思呢?”我请我们班会说方言的小朋友上来考考大家。

(说方言)①他们说的你们能听懂吗?是不是都在猜他们说的是什么?猜出来了吗?

②所以,说话能不能像猜谜语一样啊?

③课外延伸:要知道,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有的方言土语本地人听得懂,外地人听不懂,影响了交流。所以,你们说大家见面都应该说什么话啊?(普通话)对!只有说好普通话我们才可以互相交流,交到更多的朋友了。

④让他们告诉大家,他们说的是什么?(先说方言,再说普通话。)(这回清楚了,感谢他们。)

⑤同学们,要想学好普通话就要先学好什么啊——拼音,对,学好拼音才能够说好普通话,

那同学们的拼音学得好不好啊?这么有自信,那老师要考考大家?

⑥出示拼音句式。(shuǐ yǒu shuǐ de huà,

wā yǒu wā de huà,

yǒu de xiàng qīng sù,

yǒu de xiàng fā nù。)

5、同学们,看样你们的拼音学得还不错。那在大自然中,你们还听过什么说话?它们的说话像在做什么呢?

6、拓展:仿说 ____有____的话,

____有____的话,

有的像____,

有的像____。

7、同学们,你们真有想象力。

五、指导书写。

1、这堂课我们先来写这两个字,它们是谁?“有、鸟”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来记呢,谁愿意教大家记字。

(一)“有”字

(步骤:y-ǒu-yǒu,书空,一笔----,六笔写成有有有,没有的有。)(跟读每一笔)“这个字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有”是硬月底,撇变成了竖。

2、谁再来组个词,别人说过的就不要再说了。

(有关、有力、有害、没有、有趣、有时、富有、只有、还有、所有。)

(二)“鸟”字

1、接着我们来看“鸟”,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鸟”字的演变过程。一边看,一边想“鸟”字的每个笔画都像鸟的什么部位呢?(实物——甲骨文——篆书——楷书)

2、书空,我们一起记一记这个“鸟”字。为鸟组个词吧。

3、①现在我们学写“鸟”。先来观察一下这个“鸟”字,我加了一条线,你发现什么了?(边指边说),我们说这部分是鸟的什么呀?——头;这部分是鸟的什么呀?——身体。那么头要写得比身子小。这是我们书写时,特别要注意的。

②我们一起写这个“鸟”字,第一笔小撇,写在上竖中线中间靠上起笔,小撇千万不能写大;接着在小撇的收笔处,写横折钩,写到右横中线开始钩,钩到竖中线;这个点压住竖中线,而且是写在横折钩的中间;接着竖折折钩,这个竖要直,过了横中线向右上斜,斜到右横中线中间开始往下折钩。你看竖折和上面的横折钩挨上了吗?这样,你看鸟头就比身子写得要小了。最后一笔横。看清楚了吗?

4、书写练习。

①提要求:一会儿请你在田字格中写两个鸟字,写一个空一格。

②“准备起笔”。

③“三个一”

④表扬姿势最端正的。

⑤“开始书写”。巡视指导。

⑥评价。“谁愿意让大家看一看你写的字?”自评、他评、师评。(正确、端正、整洁)(笔画舒展、结构重心平衡、运笔流畅有力。)

六、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你们自己有什么收获呢?——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说普通话。那你们能把这首儿歌背下来吗?(齐背)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好普通话很重要,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坚持说普通话。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推广普通话的小宣传员,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普通话课件 篇6

一、培训对象

语文教师普通话测试未达到二级甲等,其他科任教师未达到二乙水平的均参加培训。

二、培训内容

具体内容有:1、声母发音练习。2、韵母发音练习。3、普通话四声的特点。4、儿化音练习。5、必读轻声练习。6、普通话测试注意事项。

三、培训方式

1、实行推普“办公室负责制”工程,即每个办公室选出—二名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其他的教师,对本室教师普通话练习进行具体指导,以这种帮带的方式尽快促使我校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高。

2、以辅导教师指导与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校任命 任倩倩老师为辅导教师,在培训时间内对教师进行两次集中辅导,其余时间以办公室内部集中训练和教师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各办公室每周要保证一次集中学习,由各室负责人具体安排,教务处将不定期抽查。同时,每位教师在平时要挤时间进行自主练习,把学习普通话当作是工作中、生活中快乐的事,休闲的事,尽快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3、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日常教育和教学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倡导教师在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四、培训时间

3月17日。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测试时间。

五、组织与管理

1、成立普通话培训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此项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

严格集中培训考勤制度。凡属集中培训学习活动,教务处将严格考勤,并和教师考勤直接挂钩。

普通话课件 篇7

教学的具体目标

1、了解普通话沿革历史

2、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3、制定普通话训练计划。

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意义

教学难点难点:制定普通话训练计划

课外作业笔记:普通话学习的意义;普通话训练计划。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的

导入第一课时

前奏:寒假回顾(使用普通话)(15分钟)

老师注意给学生的发言做一总结,或提炼提纲。

一、由生活中的一些笑话说明说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多媒体)(10分钟)

1、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拉。"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2、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3、春花遇见一个朋友带着儿子逛街,忙上前打招呼,并赞道:"这个小狼孩(男孩)长得真可爱。"

4、村长在村民会议上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不要酱瓜,要猪蹄。"把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是:同志们,乡民们,现在开会,不要讲话,要注意。

二、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一下自己的方言中哪些地方容易引起误解。(5分钟)学生发言:

我的寒假生活

体会普通话发言

读笑话,体会。

个性创作

意识引导

模拟创作

激发兴趣

核心过程推进三、了解普通话(出示多媒体)(10分钟)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第二课时

四、了解普通话的历史沿革(多媒体)(15分钟)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言。

春秋时期:孔夫子时代--雅言(洛阳雅言为标准)。

汉代:通语。从秦汉开始,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南方。

晋代: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以建康话为标准音。西晋后的北方话是北方游牧民族学习汉语和留在中原的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融合的产物,初步形成北方话。建康话是南迁的晋王室的语言和当地语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吴语的源流。

隋朝: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

隋唐时代,江南经济跃居全国前列,又是南朝时代的文化中心,因此吴语仍然有一定流行度。金陵话、苏州话和扬州话都是当时吴语的代表。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元朝:以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并且废除《广韵》的标准音地位。这样,中国北方的方言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

明代:朱元璋将南京话为基础的《洪武正韵》作为标准音,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

清代:雍正帝在(1728年)设正音馆,制定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作为标准音,

教案

清朝末年:"国语"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1920年国语推行不到两年就爆发一场当时名之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标准音。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两派。国音是主要"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京音是"纯以北京话为标准"。1932年根据新国音编纂的《国音常用字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对国音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上世纪50年代,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五、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10分钟)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蝴蝶(hudie)"说成"hudiěr",把"告诉(gaosu)"说成"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ue"、也有人念成"qǐnlue";"附近"一词,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京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契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北京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京话地区的外来词汇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京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学生视觉映像

交流

再映像

在交流

学生了解普通话历史沿革过程。从总体上对我国语言的发展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复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共同语的名称

了解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

大概说出其中的区别视觉映像能力训练与检测。

触动课堂

了解历史

开放的

延伸六、中职生与普通话(10分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普通话课件5篇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编写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精品教学课件呢?或许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精选的“普通话课件”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普通话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3、独立作业 :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 :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 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普通话课件 篇2

1、观察文字画,写出相应的字来。

2、根据画面内容,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

1、出示文字画,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3、看了这些画,你会连想到哪些字?为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因为这些文字跟画非常相似。

5、照样子,在田字格内把相应的字写出来。

2、讲故事我们要注意哪些?

3、自己看着图静静地想三分钟,然后自己试着说说这个故事,出示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

4、小组内交流自己编的故事,小组讨论评价。(老师安排好组长,并小组巡视指导)

5、小组选出代表讲故事。

6、师生共同评价。

7、自己想想清楚修改一下然后再次小组内交流。

1、读读背背。要求熟记四个尊敬长辈、虚心求教的成语和三条名言警句。

2、学写好三个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衫、移、秒”。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成语和名言警句。书写好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

2、美观的书写三个字“衫、移、秒”。

(一)熟记成语。

2、指名朗读成语,并请学生随机正音。

shēn shēn                                                  rú

莘  莘  学子  (注意这是念shēn不是xīn) 孺子可教(翘舌音)

开火车朗读,齐读。

3、看图读成语再理解成语。

立雪求道:是个典故,又叫做“程门立雪”,说的是一个下雪天,宋朝的杨时和游酢去拜访老师程颐,当时老师正在坐着打盹,二人毕恭毕敬地站在外面等候,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下到一尺深了。后来就用“立雪求道”来表示对师长的尊敬。

春风化雨:老师的教育像和煦的春风和淅沥的小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

4、背诵成语。

自由读读背背。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二)背诵名言警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通每句话。

个别读准三句话,小组朗读比赛。

3、对照图再次朗读想想你读明白了哪些?

适当补充: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读,边读边想,其中的意思你就会明白。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歌中的一句。意思是书读得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能文思敏捷,笔走如飞。这就是书读得多积累的词汇语言丰富,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③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指的是心里要想,眼到是指眼睛要看着,口到,指嘴巴要读出来。

3、同桌讨论交流每个字的撇该怎么写好?

4、交流:

衫:左边的`横撇要舒展开来,比较长。三撇一撇比一撇长,而且三撇的起笔要对齐。

移:左边的第一撇短,第二个撇要舒展,右边的“多”字撇要紧凑。

秒:左边的禾字旁同上,右边的一撇要长而且在横中线起笔。

口言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这是一项叙述、观察、体验的说写训练。

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写明白。

一、谈话导入。

1、一年四季有许多水果,有哪些呢?

2、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

3、师: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二、借助拼音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它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1、说说喜欢吃什么水果?

用“我喜欢吃(     )、(    )、(    )和(    ),最喜欢吃(      )。”这一句式说。

2、指导观察桔子。

1)出示一个大桔子,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说说桔子的形状、颜色。

2)板书:

指导:小朋友由眼睛所看到的展开想象,这便是联想。指名一学生将桔子的形状、颜色连起来说一说。

3) 开桔皮,指导学生观察。

从桔囊的数量、样子方面说一说。

(数一数,一、二、三……一共八片,如同八个胖娃娃紧紧地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5)将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加上剥桔子的动作。最后,可以说上一句赞美桔子的话。如:我真喜欢吃桔子啊!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

自由说后交流说。

四、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后交流。

五、教师小结。

我们观察一样事物,可以用我们的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嘴巴尝……同时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将事物的特征形象、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

普通话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

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

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

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

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

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

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

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普通话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丈夫”?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

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

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14、白杨礼赞

茅盾

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

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普通话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春优秀课件(模板15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春优秀课件(模板15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春优秀课件 篇1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春优秀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

抓住3~4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3、情感: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3~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谈话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列文虎克却在玩镜片中有了发现,玩出了大名堂,那么,他玩出了什么名堂呢?轻声读课文。

(找出他做了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学习2~4自然段

引:列文虎克最早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这个全新的世界,为人类认识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怎样玩的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到相关内容画下来。

汇报:

1、看门时磨镜子:

⑴ 他是怎样磨的?如果是你来磨镜片,心里会想些什么?

(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我磨会觉得真没意思,时间太长了,没耐心了,太枯燥了。)

⑵ 为什么做磨玻璃这么枯燥的事?

① 喜欢。

② 可以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或阅读很小的文字。

⑶ 读读第二段和这句。

⑷ 教师小结:

是呀,列文虎克做放大镜,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目的的。目的是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列文虎克做成放大镜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越玩越有兴趣,玩出了更大的名堂,发明了显微镜。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列文虎克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你找到哪些句子了?读读。

2、把磨好的镜子放在一起,做成简易显微镜:

⑴ 出示课件两片放一起的句子:

① 用你的手代表两片镜片演示一下怎么放?

② 我们也都玩过玩放大镜可是我们怎么没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玩呢?这说明列文虎克什么呀?(善于思考)

③ 他看到蚊子的腿像兔子的腿,蚊子的腿什么样?兔子的腿又什么样?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想?(体会惊讶的心情)读读这几句。

⑵ 出示发明显微镜的句子:

① 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演示一下。

② 由两片放在一起到一片固定一片调节,这说明列文虎克在玩中是动了脑筋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

③ 他在玩中做,在玩中思考,才能发明出显微镜,谁来读读这几句。

3、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⑴ 在玩中做成了简单的显微镜,列文虎克接下来又会有什么玩法呢?又有什么发现呢?

出示: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出示课件微生物图)

⑵ 居民又指什么?这小人国指什么?

⑶ 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⑷ 是啊!列文虎克边玩边思考边观察,才会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读读,体会感情。

⑸ 引: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结合你刚才学习的收获,你能试着做做这个填空练习吗?

列文虎克利用看门时的空闲,把( )的四周( ),做成了( ),用来看( ),或者阅读( );他拿着放大镜,左看右看,突发奇想,把两片( ),其中一片固定,另一片( ),做成了( );啊!他发现了一个( )的( )世界。

⑹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列文虎克真了不起,他玩出了大名堂。你从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读读第5自然段。

(英国女皇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2、玩具指什么?

3、他可真了不起!谁来读读这段的前两句。

四、总结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让我们像列文虎克一样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看 显微镜

想 微生物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课后小结】

这篇课文讲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发明了显微镜,通过观察有了重大发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了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在讲课中我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进行,学生通过对由磨一片镜片到把两片镜片放在一起玩的有关语句的学习感受到了列文虎克善于思考的好品质。通过显微镜观察事物,发现了微生物,感受到了他善于观察的好品质。微生物图片的使用使学生提高了兴趣,也感受到了列文虎克欣喜、激动的心情。对完出名堂的过程我还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对发明的过程有一个全面地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问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对他的好品质进行了赞颂,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春优秀课件 篇3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

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自己的子女,但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也并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课文赞美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分析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时有所闻。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学生的感情倾向可能会与教材不一致,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会触发学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师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理念

该文是一偏反映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情感冲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去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要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式阅读,力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像〈羚羊木雕〉这样的课文,如果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很难有大的收获。课堂讨论时,教师不要用唯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实现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

教学思路

1、朗读与讨论并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研讨,从中感悟文章的亲情与友情。

2、阅读与写作并行。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采用拓展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摹仿学习。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字词的掌握程度。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教学设计构想:设计此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构想: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四、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1、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与家长发生过矛盾?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3、如果万芳没有追出来,你如何挽回我们的友谊?

4、你认为作者会不会挽回这段友谊?

设计构想: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家庭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至爱亲朋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

设计构想: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学习本文多种描写方法,并用之于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写出至少两则关于友情的名言。

2、给家人写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个不足的方面。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要求选择班上某一位同学的某一点进行描写,突出其特点。

设计构想: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春优秀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二、说教学方法

1.演读法

2.讨论法

3,延伸拓展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播放自行制作的动漫flash,一颗枣,两颗枣,一筐枣,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状,一个小男孩双手作喇叭状呼喊……

教师画外音: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也可点评。

(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多媒体显示:

(1)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4)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5)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6)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六)、课堂小结

《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神经。仁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七)、布置作业

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高兴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春优秀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 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 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 板书:竹排

了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4.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6.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7.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1.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密”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5.小结: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6.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7.朗读指导。

a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b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c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齐读。)

d拓展活动:评选“金嗓子”。(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e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⒈悟江南: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⒉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⒊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⒋赞江南: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春优秀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1、直接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体现关爱之情的文章──卡罗纳。

(课件出示课题。)

2、名言: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亲爱的母亲,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许多人写下了有关母亲的感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师:确实,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有快乐。但是,小小的卡罗纳却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他遭遇巨大的不幸后,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3、学生说课文大意,教师适时引导并指导概括大意的方法:

大意:卡罗纳母亲去世了,老师提醒大家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卡罗纳来到学校,伤心地哭了,大家到很关心他。老师把他拉到胸前,我也轻轻地安慰他,最后我和卡罗纳手拉手跟着我妈妈回家了。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写下批注(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课件出示。)

2、同桌交流:

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了句子后的感受,或同桌两人尝试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师:读完课文,每位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请你来读一读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⑴ 请四位同学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悲痛

通过朗读,表现卡罗纳当时悲痛的心情。

师:当卡罗纳如此不幸,如此悲伤时,身边的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⑵ 请几位同学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关爱(神态、动作、语言)

深切的爱,尽在小小的一言一行中,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传递这份真情吧!用心读一读体现身边人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内化拓展

1、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2、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六、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春优秀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二、媒体设计:

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点拨: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春优秀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习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习,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习,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 视频短片

本课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体会军需处长

体会军长

深刻感悟军需处长

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 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

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 )

生:小组交流填空 (悲愤)——(震惊)——(内疚)——(敬佩)

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

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军需处长画面的这座丰碑,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他是军长、好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

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春优秀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 。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3、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试题中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3、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诗歌是通过意象的组合表达感情,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是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初步掌握高考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采用“三环一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3、点拨法。教师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字词和语句及鉴赏方法。

【教具准备】

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设备;范读录音;搜集杜甫写这首诗的有关背景材料和诸葛亮出师的有关背景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棵

(一) 欣赏对联 设置情景

多媒体出示对联:(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第二副)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让学生猜猜这两副这两幅对联写的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无家别”指杜甫代表作《三别》中的《无家别》。“广厦万千”取自其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句。“潼关”指杜甫代表作《三吏》中的《潼关吏》。“朱门酒肉”引自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尊教受”是说值得尊敬和受人敬仰,堪为后代教育学子的典范。“荷褒荣”是说拥有莫大荣耀,受世人赞美。芳流百世整体是赞扬诸葛亮的一对联,说诸葛亮一生事迹功勋,给予其很高评价。

教师语: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了解诗人 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问题)

问题1: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学生答案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问题2、填空(指名学生完成,其他学生补充、纠正)

(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代表诗歌( “三吏”)(“三别”)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为主)

问题3、介绍本诗写作背景:(指名学生介绍、补充)

部分学生答案示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鉴赏诗歌

(一)诵读感悟,觅得诗心

(1)指名学生诵读。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学生回答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叹惋。所以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3)听录音读

(4)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感情

(5)学生展示并有感情背诵

(6)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答案示例:“寻”,因为全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泪”,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二)、思考交流,感悟诗情

(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多媒体出示首联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映阶—映照着台阶 自----独自。空---白白地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问题2、颔联选了哪些意象组成什么意境?作者通过春景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答案示例: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清新明丽的春景图。作者表达的不是喜悦之情,而是凄凉孤独之情。有“自”和“空”可知这里来这里人很少,而且诸葛武侯成为当年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

问题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明确:自,空)(指名学生回答)

问题4、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示例:“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

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意思:(指名学生完成)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问题2、从中看出诗人敬仰诸葛武侯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小结) 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敬仰的缘由。

(4)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

问题1、“出师”指什么事?(指名学生回答、补充)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问题2:“出师未捷”和“泪满襟”包含了诗人的那些感情?(指名学生回答、补充)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哀伤、叹惋之情。

问题3、“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包括诗人吗?(指名学生回答、补充)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三)、梳理探究,领会写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问题一:本首诗有哪些表达技巧你认为用得好?为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本首诗中作者表达了那些感情?

教师小结:主要艺术技巧:寓情于景 借古抒怀

作者的感情: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

(四)、拓展训练 学以致用

(一)课堂检测(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名回答完成)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二)、拓展训练:考试中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1、(多媒体出示)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跟踪练习1:本诗的前两联如果考炼字,如何提问?(学生相互提问)教师点拨答题方法(多媒体出示)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跟踪练习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按老师点拨的方法作答)

答案示例: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三、课堂小结 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1、背诵并默写此诗。(必做)

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 ”为句式穿越时空隧道,发一条信息给他吧。(选做)

3、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诗歌。(选做)

春优秀课件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我所说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学目标。我自己会遵循本课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3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我设计的是学生能深情地朗读课文(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 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整体把握全文有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布置课前预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们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浅知课文大意,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收集和了解民俗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 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为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语文课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朗读和理解课文

(本单元要求课文要反复诵读,本课是又一篇诗化的散文,需要学生去朗读感知,明确全文主旨思乡)

难点是: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

三、说教法

我自己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们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会去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本文的朗读为学习的重点,只有保障了顺畅的阅读,才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深入地掌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概要后,对学生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拨、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从我翠屏外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蕴涵着思乡之情,采用思乡类的音乐配朗读,更能读出这种愁绪,让学生更能进入角色,辅助教学。

2、异乡风情的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六、说教学评价

主要用语言和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1、从语言上评价:采取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以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如: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文学家!你的回答有创意!大家鼓掌欢迎,希望你再接再厉!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加以提点和修正,使其能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习。

2、软件上评价:我将《小组擂台积分榜》的评价软件放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小组答辩评比,这样不仅使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并带动了学习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各地奇异的民俗图片,激发兴趣,再举同学们身边关于民俗的例子,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加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全文,并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

(1)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我用列框架的方式展示此题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本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朗读效果,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2)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这道题其实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

(我将这2题放在一前一后这样设计,可让学生有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三)研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我的具体做法是:(a)本题我采用小组合作,各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和组内其他同学展开探讨。

(b)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将他们认为最好的语句赏析读出来分析,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就语气、语速、轻重等对学生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

(c)讲解时,可以顺势分析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以及八宝酒的诱人,思乡愁绪等要点在研析时得以体现。

(我把本题设为本文的重难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本题的普及性较大,所以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反馈训练

以填空的方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这个题由当堂课的学生反映来定,或全班一起回答,或抽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看他是否答对。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原因是由于我在本课前段的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查,所以将本环节设计在课堂反馈训练中)

(五)拓展

回忆乡愁诗篇,如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等,同学们试着背诵,并做简单比较。

(可以巩固以往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养成比较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对本课内容作概要回顾,并再次点出主旨,并点出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还有普通百姓内心中散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

春优秀课件 篇11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最后来谈谈我对教学本节内容的板书预设)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夹子手帕

蘑菇兔子

篱笆木桩

两端中间

多1少1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春优秀课件 篇12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分析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

师: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跟大家一样,也觉得旧沙俄时代的穷人确实很贫困,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一点也不穷,他们勤劳、淳朴、善良,品德多么高尚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一下他们穷到什么的地步,学习一下他们高尚的品德好吗?

(根据学生黑板上的板书,确定学习目标,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

二、细读课文,感悟情感,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抓住细节,感悟“穷”:

师:穷人很穷。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穷”字。(学生找不到)哦,没有?对,确实没有。那么你们是怎样领悟到“穷”的呢?(从课文的语句中领悟)你们真会学习。现在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 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

(对话促发了学生的思维,促发了学生的灵感,师生心灵才目通,情感才目融。)

1、学生读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

(学法指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在文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3、在找出的语句中自选一句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能读出“穷”。

突出重点,感悟“美”:

师: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怎样写桑娜的。

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桑娜善良?(学生继续运用学法学习)

2、学生汇报。

3、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⑴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出桑娜什么的心情?。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⑵ 这段话里出现的略号起什么作用?请你想象出桑娜还会想些什么?

4、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一系列的矛盾心理活动。最后为了救人之难,宁愿自己受皮肉之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这充分体现了桑娜的善良。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⑴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品析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问:句中的“熬”能用什么字替换?那个好?(体会“熬”字用得妙)

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⑶ 感情朗读。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

1、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学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2、口语交际:

假如作者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写什么?

假如桑娜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写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并在句后写写喜欢的理由。

春优秀课件 篇13

一、学习目标:

1、分段品读课文,感知内容,进一步体会秋雨的美。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好词佳句。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方法:

采用我校“导——学——析——练”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练习拓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学生学法:

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多种形式读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导(2分钟)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

(二)学习新课

首先出示基础性目标———学(10分钟):

1、品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呢?

3、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其次出示能力性目标———析(20分钟):

4、品读想像第三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雨里还藏着什么?

(2)从“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想像: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想像:假如你这时站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什么?

5、品读想像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呢?

(2)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重点理解句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课堂小结(2分钟)

秋天是轻柔凉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香甜无比的,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让我们热爱这美丽的秋天,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课时达标的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一盒五彩的颜料

(丰收、欢乐)藏着好闻的气味

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

春优秀课件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春优秀课件 篇15

课前准备

1、观看电视里的公益广告语。

2、观看污染湖水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欣赏湖光山色,给学生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2、请学生自由谈谈感受,美在哪里?引导用成语赞美湖水,激发学生对清山碧水的热爱之情。(山清水秀、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3、引导美读课题,要轻轻读“清澈”体会湖水的清与亮。带着喜爱之情,美美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课文里也描写的湖光山色,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这里的景色?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说一说,你们读了课文,对这里的景色是怎样的感觉?真的美吗?我们去看看:看课件。依次出现奇异的山石、清澈的湖水、可爱的小鱼

四、美读课文,再现美景

1、刚才画面上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里?(2、3、4)认真地读读2、3、4段,将2、3、4自然段中描写山石、湖水、小鱼的句子,画一画。(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2、读读这三处景色,看看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的句子。练习读3处

3、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练习读自己喜欢的一处。

4、指名学生美读课文中写景的句子。教师相机示范,学生赛读,看看谁读得最美。

⑴山石处:喜欢这句话的孩子请举手,请站起来,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各抒己见。重点理解“展翅欲飞”,做动作理解,欲,将要飞起来,突出雄鹰的威武。正要跳起的青蛙和赛跑的龟兔多么活泼、可爱,你能读出来吗?

⑵湖水处: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太美了)喜欢这句的举手。算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美给读出来了。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谢谢鼓励,你们注意观察了我的表情了吗?知道我为什么会笑吗?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注意表情。(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②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小洁也出现了幻觉,请在书上找出句子来读。此时,你们有问题吗?(为什么)看课件。有答案了吗?出示2、3。让我们也走进这如画的风景中,深深地陶醉吧。(换角色配乐读句子)

⑶小鱼处:这么多小鱼你最喜欢那一条?为什么?读这句话。几个比喻句。“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象在给游人表演呢!”这一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

5、其实,这三处景色都很美,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注意老师的提示(师生齐读)出示课件

奇异的山石: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清澈的湖水: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可爱的小鱼: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现在,我提示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能行的起立!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让我们带着对这湖光山色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景色的精彩语句。(有感情地配乐背诵)

五、关注感受,体会心情

就在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中发生了一件事。小洁一边欣赏,一边吃面包,吃完面包,她把面包纸怎么处理的?找出句子来读读。

1、攥,就是这个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个动作?换词理解。攥就是抓,拿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抓或拿呢?(更紧)课文里是怎样攥的?“紧紧攥着”此时,针对这个词你有问题吗?(为什么紧紧攥着?)是啊,这么美的湖水小洁怎能忍心破坏它呢?她爱这湖水,正是有了小洁这样美好的心灵,湖水才会这样美丽下去。怎样才能把小洁爱湖水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紧紧攥着”要读得重些。

2、后来她是怎样处理掉这张面包纸的呢?齐读5段。

3、这么美的景色,小洁不忍心破坏,我们的小朋友更不忍心(破坏),可是,一个小孩吃了香蕉后,他是怎么做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湖水里满是皱纹,这每一道皱纹都是对这样行为的谴责,它在谴责什么?替湖水说说。是啊,美丽的湖面就因为有了香蕉皮而变的难看,湖水难过,我们的小朋友(也很难过)指导:“湖水变得满是皱纹”要读得难过

4、换词理解“企盼”。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此时你就是小洁,把小洁的心理话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大家听。(⑴湖水变的美丽;⑵人们爱护湖水,都不乱扔)

六、设计广告语

我们看到为了让人们爱护草坪,人们设计了“青青草地,踏之何忍”“我的生命很脆弱,请你爱护”;为了让人们爱护鸟儿,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公益广告: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也来当当设计师,为这清澈的湖水设计一下公益广告好吗?出示课件。

七、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非常害怕──生怕

紧紧的抓着──攥着

东张西望,到处看──四处张望

形容非常快──飞快

形容慢慢的──缓缓

展开翅膀,准备飞翔──展翅欲飞

形容水清而透亮──清澈

形容非常盼望──企盼

2、出示课件: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3、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句子积累的怎么样,我们还要检查一下。

出示课件: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_____像___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

七、总结

范文系列之教学随笔通用7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范文系列之教学随笔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随笔【篇1】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头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在现实中我时常思考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与诸君讨论。

一、平时多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从优秀作品中吸取养分。

平时加强对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引导,组织学生平时对优秀作品的阅读,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习作提高是立竿见影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形成自己的个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一些精彩片断和词语。同时关注优秀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看得多了,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平时多练多写,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

坚持让学生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习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全情投入,练得越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生活处处有精彩,让学生的笔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把观察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在习作中就积累了相当的素材,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像长江之水连绵不绝。

三、注意写作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习作中要认真指导学生的习作开头,让学生在习作良好的开头中引领习作的顺利铺开。开头和结尾是习作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习作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是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中的龙头凤尾,认真地对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方法,今天我只是从自己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总结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教学随笔【篇2】

我最近组织了一次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训练,成绩不容乐观,针对同学在科学学习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卷后评语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教育,学生看后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加油!要多花心思在科学上。X同学你是个聪明的人,若多用点时间在科学上,肯定会优秀的,相信老师没错的。”;

X同学在一次检测中也达到了优秀级,老师就写“你此次得了优秀级,因为你认真看书了,认真钻研息息相关,对吗?”;

“因为你认真了,所以进步了”。这是对一位平时较顽皮的同学写的;

X同学虽然处于及格级,但有进步。于是,老师写了,“为小组加油!若再用心点,肯定会更好的,不信,试一试。”;

X同学卷面不够整洁,于是老师就写上“若把字再写端正些,学习再用心些,肯定会优秀的。”;

针对X、X同学两同学没有达到及格级,于是老师就在旁边写了“平时要多复习,多看书,用心看书,做到了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不会有空白处。”

在批阅作业或阅卷时写上一两句有针对性的话语,语句温馨,提示友情,就好像在面前促膝谈心。这样既鼓励了学生注意场子,又尊重了学生不丢面子,使教育收到实效,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教学随笔【篇3】

《爱与责任》一书,作为老师暑假期间师德教育资料之一。下班后我提着沉甸甸的这本书,当晚我就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最感人的是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从教60个春秋的小学老师——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她对爱的教育的理念——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我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会把此话铭记在心里,以促进我以后工作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还是结合自己的幼教工作,淡淡体会:

幼儿园的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以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最可敬的人,还要做到与幼儿“知心”。教师要与每个幼儿交朋友,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让你与他同享自己的快乐。

爱孩子,应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

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

教师对某些幼儿的偏爱,会使其他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感到沮丧、无助,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在集体生活中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偏爱和教师狭隘的审美需要与价值取向以及私心、偏见、错误认识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低级、非道德的不健康情感。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需要的教育手段。

教学随笔【篇4】

第一次来教这些一年级孩子美术,满眼的都是他们可爱的样子,无论他们画出个什么来都觉得惊喜。孩子们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他们的画不受“形”的约束,不受“法则”的限制,在随性的心态下,凭着自然感知,自由挥洒,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于是作为老师又心生出一些忐忑来,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他们的涂画:过多地讲解示范怕误导了他们自由的思维,不去指导他们又会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的奇想。

在一年级这学年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在尊重和保护孩子们自己的绘画手法的同时又不断地启发、鼓励他们尝试新的绘画手法,以便能更好地表现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体现儿童画的可贵美质。

一、关于绘画的内容和主题

儿童画的创作题目要新奇有趣儿,不落俗套,才会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对教师艺术修养教学经验的考验。儿童画创作题材广泛,但贵在出新。

二、关于表现手法

一)拟人法

拟人法是将宇宙间除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动物、植物、山水、自然现象等)赋予他们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使它们会想、会动、会与外界交流。这是儿童在绘画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孩子们是凭着想象认识世界的。在孩子们眼里,万事万物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有个性,需要吃饭、睡觉、说话,并且喜欢唱歌跳舞。在教学中启发孩子把事物人性化,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而且能使所画内容更生动,更亲切,更感人。

二)夸张法

分为无意夸张和有意夸张两种。

1、无意夸张:是孩子们把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画得特别突出,画得特别仔细,无意识地进行了夸张。

2、有意夸张: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为了主题的需要而突出表现对象某些特点的一种手法。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变形夸张等。

启发孩子们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为想象思维提供了发散空间,也为艺术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心明眼亮,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省略法

分无意省略和有意省略两种。

1、无意省略: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不关心的、未引起注意的地方忽视和遗漏。一年级的孩子表现的犹为突出。

2、有意省略: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为了更好表达作品主题,降低表现难度,有意将次要部分省去的一种手法。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大胆取舍、不照抄生活的同时,对他们这个年龄段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不影响主题表现的前提下,鼓励他们省略不画。孩子们在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

教学随笔【篇5】

提起美术课,学生们都会说:美术用具太多了;准备材料太麻烦;总是忘了带用具。老师们会说:不带用具的学生多;美术课难组织;有些学生怕花钱不买材料影响教学等问题。因为美术课的材料不是统一配备的,学生自己购买准备,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如何解决这些烦恼,让美术课上的轻松,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这里同各位进行交流。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随笔【篇6】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教学随笔【篇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学的情景犹如昨天,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回忆一学期的物理教学,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感慨,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和归纳。

“可利用时间”和“有效时间”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有“可利用时间”,“可利用时间”指用作这学科教学的上课时间及学生在课外学习这学科的时间。上课时间的量是由课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而学生用作学习该学科的时间,则应是因人而异的,但各学科之间会有一种约定性的分配。在可利用时间内进行教和学的活动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会有浪费,只有一部分时间真正被利用,如果把被利用时间和可利用时间量的比值叫做时间利用率的话,那么,时间利用率就是一个小于或等于1的数。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时间利用率。

学生学习的可利用时间是个常量(定量),扩大本学科的可利用时间,势必会减少其它学科的可利用时间,因而用这样的方法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不可取。有效时间是个变量,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增加这个变量,所以要通过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被利用时间包括无关时间和无效时间。无关时间是进行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活动所化去的时间,如在上课讲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有的话看似无关,其实对于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有帮助,这部分时间也属于有效时间。无效时间是指在这时间里似乎进行教学活动,但没有带来教学效果,如上课在黑板上抄题目,(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又如教学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以致学生学生无法接受或无效益;再如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以致多次重复讲解,使部分时间无效;也有课外作业布置不恰当,多数学生无法解答以致使学生进行无效学习。为减少无效时间,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严格控制可利用时间,上课的节数按课程教学计划办,决不捞课,也不能拖课,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也严格控制,一节所布置的作业量约需20分钟完成,为了提高有效性,作业有专人出题,专人试做,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这样的自我约束就会增强珍惜可利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观念,上课也不会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为了减少无效时间,课前应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合理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桥之美课件(系列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期待这份"桥之美课件"能够开阔您的视野,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之美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明白说明的多样性,应尝试不同的说明语言说明结构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导入新课学习

投影显示以下语句

1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

2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俗语

3桥,多么美!------吴冠中

桥,简单实用,无处不在。桥,姿态万千,各具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桥之美》

三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相关图片,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四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指定学生读一读自己所画的相关语句,师生一起修正,并投影显示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我之爱桥,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学生讨论作者评判桥是否美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如下

桥-------环境对比烘托变化和谐

2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按课文顺序一一标出。

教师投影显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芦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湖面上的长桥西南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桥崇山峻岭间的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线上的直线桥

五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选择两个例子,运用作者的观点,讨论分析这些桥究竟美在何处?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作者的阐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评价。并总结板书。

六能力迁移,拓展延伸

1再次展示与桥相关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座桥,运用作者的审美观点重新评价它们,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备交流。

2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说说它们是否具有独到的美。

七布置作业

1 以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写一则语文练笔。

2预习思考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桥 ----------- 环境{对比烘托点==面 线-----面柔与刚急流与宁静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语文练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正确对待自己的外在形象。

二对比阅读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异同。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同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异语言风格不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文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结合练习二,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堂练习------发放讲义,学生当堂完成。

三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桥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

桥之美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体会本文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准备: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导语:

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2. 作者介绍: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

3. 出示目标。

4.检查预习:

(1)本文作者: 选自《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 ) 驻( )足 和谐( ) 煞( )它风景 前瞻( )后顾 险峻( )

(3)解释词语: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启发是让学生生发开去,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拿出准备的桥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桥美在哪里。

从你自身感觉到的角度,自由的表达。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四段,采用小组齐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本段为了说桥的构图之美,分别列举了哪些类型的桥梁?(鸟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横跨湖面的长桥、多孔桥、风雨桥。)2、本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

3、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和作用。)

(二)本文用了大量的描写以使文章生动,试分析下列描写的好处: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只舒畅的气。(其实,苇从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浮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反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中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听桥之歌声,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旋律,这吸引着画家追寻着桥的身影。)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互相交流。选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探究《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在内容和语言上的区别(课件显示相关表格)

2、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五、拓展延伸

仿照本文的写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致。本文以画家的眼光,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桥的美,又在作者的笔下知道了桥的知识。请同学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你学了本课的收获。学生五至六人发言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

六、课堂总结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

七、布置作业

请给将要修建的桥设计一个方案,说明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 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之美

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课后反思】

桥之美课件【篇3】

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著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着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的青云公园情人桥、街口大桥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因而对桥之美的理解也发挥得非常好。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

2、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

3、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与文本对话,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难点】

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欣赏桥之美。

《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宜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深究,实施美育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设计意图

收到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从化青云公园的情人桥 ,让学生议论评点。)

小结引出:桥,并非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充满魅力而又极具美感的。在画家眼里,桥的美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起来对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

把我们的审美与画家的审美联系。 学生果然很熟悉这座小桥,能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桥的美,还注意到桥与周围景物的联系、配合。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

1、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谈,畅所欲言。)

学生谈完后,老师着重指出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石拱桥》说明为主,以科学、平实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而《桥之美》侧重于写景、抒情,诗意的语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中列举了哪些桥作为例子说明桥之美?

(让学生按顺序找,并给找到的桥一个名称。)

明确:课文提到的桥有小桥流水人家 (诗中桥)

乌镇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文学作品中的桥) 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

不限制学生的回答,有道理即可。

教师总结时强调从语言上去比较,因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品赏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找准这些桥,为下一步围绕这些桥而进行的品读感悟作好准备。 部分同学还没有显示自己的朗读个性。

学生的回答各个方面的都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基本上能找到这些桥,并能给它一个名称,但有时需教师适当的提示。

三、品读感悟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边读边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研讨: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如不理解,你的疑问是什么?

给出示例: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品味理解: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让学生依靠文本,尽情畅谈。可单纯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更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吴冠中文章人生小品的特色。)

小结:桥之美表现在哪里呢?(出示几幅图片重现桥的形象小桥流水人家之桥、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风雨桥。)

美点赏析:文章第4段

板书归纳: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第5段开始,桥之美的含义丰富了,由桥的形式美说到了内涵美,要引导学生发现。然后,再出示一系列的图片加深印象《清明上河图》(有桥的局部图)、索桥、钱塘江大桥、街口大桥、神岗大桥,从课文的桥说到学生熟悉的当地的桥,图上标上课文提示性的关键语句。 这也是自由开放的活动,好像范围很阔,但师生交错地说,将很有意思。

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

直观形象,方便理解。从课内到课外。

用课外的、学生熟悉的桥引证课文的美学观点。

学生能说自己理解的话,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多数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的叙述能力还需训练,个别同学能理解,但表达不出。

如有时间,让学生归纳效果会更好。

学生好象对精美的图片兴趣较大。特别是本地的桥,眼神流露出兴奋、自豪。 四、赏美活动

出示从化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的图片。图片上有湖水、长直桥、湖边住宅、背景还有山,其中最显著的中间部分有一大群白鹭在栖息、觅食、翱翔。

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和得到的启示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

教师启发引导:画面上的桥也许不美,但平静的湖水,宁静的住宅和山配合着桥给人多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一群白鹭给整个画面增加活力,使画面更美。白鹭能悠然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才是最美的。 进行审美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理解美的深刻含义。

强调21世纪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算丰富,从化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能影响孩子们。 五、小结归纳

桥之美的含义:(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形式美 内涵美) 让学生从文本中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桥之美的深刻含义。 如时间充裕,让学生去归纳效果也将会更好。

六、拓展延伸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具有人生小品的特色,有人说:人生如桥,学了《桥之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谈谈。 从生活中桥的联结、沟通的作用,赋予桥这个词语以联结、沟通的意义。 学生也是有话可说,阐明的意义较大。 七、学习总结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要学会品赏文章的语言,能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掌握方法。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制作的图片吸引学生,比单纯由文字去说效果更好。

2、师生配合较好,放得开,拓展延伸不离文本。

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去设计,展示师生的特色。

4、教师导的技能有了进步。

不足之处:

1、朗读活动还不够充分。

2、能让学生说的最好不直接由教师推出答案(担心时间问题)。

3、教师的普通话还需改进。

桥之美课件【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

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的语言。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

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四个。

4、文中哪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估计有两种以上的答案,教师要适当加以点评。)

5、选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说说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美。

6、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不同?

7、能不能描绘一下你所见过的最美的桥?

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不能强求。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桥的美其实也可看成是人生之美,孤立的,单调的事物很难构成美,而生命因其起伏不定、变幻多姿而让人们珍爱,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吧。

桥之美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教学的难点

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3、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4、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5、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_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

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六、作业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方法,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

桥之美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桥之美课件【篇7】

课 时

总1课时

课型

阅读课

备课时间

20xx-10-9

第1课时

使用时间

20xx-10-10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重 点

同上。

难 点

同上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图,让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直观效果较好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 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3. 问题设置分层次,教师参与问题讨论,在平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 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教 学 过 程

教学修改、反思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 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 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讲讲有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知识,再学课文。

桥之美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B、体会本文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熟练巩固。同时对描写抒情在解说过程中的作用要仔细领会。

教法及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二)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作者: 选自《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 ) 驻( )足 和谐( ) 煞( )它风景 前瞻( )后顾 险峻( )

3、解释词语: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启发是让学生生发开去,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拿出准备的桥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桥美在哪里。

从你自身感觉到的角度,自由的表达。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四段,采用小组齐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本段为了说桥的构图之美,分别列举了哪些类型的桥梁?(鸟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横跨湖面的长桥、多孔桥、风雨桥。)2、本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

3、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和作用。)

(二)本文用了大量的描写以使文章生动,试分析下列描写的好处: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只舒畅的气。(其实,苇从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浮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反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中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听桥之歌声,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旋律,这吸引着画家追寻着桥的身影。)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互相交流。选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共同合作,分析,讨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有疑问的,可在全班级展开讨论。教师肯定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给予合理的点拨。

五、拓展延伸。

仿照本文的写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致。本文以画家的眼光,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桥的美,又在作者的笔下知道了桥的知识。请同学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你学了本课的收获。学生五至六人发言交流。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

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原句:白云漂浮在天空。 扩展句: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 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之美

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九、课后反思:

桥之美课件【篇9】

目的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学生已熟识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所以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两文的比较。《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本文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方法:自学指导。过程:一、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关于字词。教案 TITLE=桥之美四、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教案《桥之美 教案》。”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1}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拓展延伸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桥之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总—分—总举例子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研读与赏析{2}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b.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系列13篇)


如果您需要阅读优质文章,建议阅读“小学英语优秀课件”,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教案课件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编写教案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愿此能给您一些启发。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水果的单词:apple,orange,banana, grape,pear,并能正确运用;注意单词banana、grape的复数形式。

(2)能够运用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进行对话,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

2、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单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景,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单词apple、 pear 、banana 、orange 、grape 的正确读音以及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的学习。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和单词的复数形式。

(2)难点:注意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和单词banana、grape的复数形式;能正确运用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

三、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游戏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利用带有颜色单词的卡片,进行抽查和全班齐读形式让学生回忆 red、yellow、orange等单词。

2、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所要学习的水果的谜语,要求学生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想让同学们猜猜,快看大屏幕:红红脸,圆又圆,咬一口,脆又甜。”(剩下的4种水果也用猜谜形式引出) “同学们真聪明,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水果用英语怎么说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3、呈现新课:

(1)把新单词板书在黑板上,逐个跟读、拼读。首先是全班读,接着是男生女生轮流读、最后是通过小组间竞赛读和开火车读的形式巩固单词读音。强调banana 、grape的复数形式是bananas和grapes(通过在大屏幕出示one banana,two bananas,they are grapes的图画,这样再来教学这两个单词的复数形式。)

4、大屏幕出示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的对话语音,老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让学生把刚学的单词运用起来,(如:老师手拿苹果卡片,问:What is this?生答: It is an apple.)强调apple、 orange的首字母是元音字母而且发音是元音开头,所以单词前必须是an(如:an apple、an orange),而pear 、banana 、grape是辅音字母开头,所以单词前是a(如a pear)。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进行对话练习,首先是全班跟读,接着是师问生答和生问师答互动读,最后是同桌之间到小组之间的生生问答,达到巩固且能掌握并熟练运用。

5、巩固练习

(1)游戏“水果蹲”: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先在小组内进行;再邀请5位同学上台,分别以刚学习水果单词命名,进行“水果蹲”游戏。如“apple蹲apple蹲,apple蹲完 pear 蹲”

(2)游戏“猜水果”:老师说明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说出要猜水果的特征(一定要用英文说出该水果的颜色),另一位同学要用英文回答是什么水果,回答正确后刚刚的两位同学要用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进行对话。先在小组内进行;在邀请一对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如“A:这个水果是圆圆的,颜色是red。B:apple。A:What is this?B:It is an apple.”

(3)大屏幕出示刚刚学习的水果单词和句子,学生跟读两遍。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单词apple、 pear 、banana 、orange 、grape和他们的复数形式以及新的句型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和单词在名词前a/an的变化,课下同学们要多读并多用学过的单词句子与同学们交流哦。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和自己的父母说说。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2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3

(1)通过制作“假日相册”复习1---4单元旧知;

(2)重点复习有关“假日照片”的过去式问题及回答;

(1) 指导介绍“假日相册”的内容和顺序。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三、教学重点:

指导介绍“假日相册”的内容和顺序。

六、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 Free talk.

How are you today?

Is it hot today? (Yes, a little bit hot today.)

B. Play a game.

a) First, read and match.

T: Last lesson we had a little trip. We’ve been to the UK, Hong Kong, …. And today I’ll play a game.

We didn’t have the some of the families can

sound’s films in the have the second baby.

old tim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 now we have 3D films.

in the past,

have more than one child most women in the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world can.

Have Ss read the sentences given. Then have Ss match.

b) Play a game.

Have Ss say sentences use “but now”.

Rules: 1) Each team says a sentence using But Now.

2) Make sure the sentence is correct and logical, or the team will get no point.

3) Say the sentence in 5 seconds.

Have Ss do pairs work. Then say the sentence one by one.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继续关注过去与现在时态的对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关注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C. Talk about the holiday photos.

a) T: This is our game. And today we’ll go on with our trip in a very special way. Look, I have my photo.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my photo?

(Where were you? / Who took it for you? / When did you take it? …)

b)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or pictures.

Qs: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I went…

What did you do there?

I…

How was the weather?

It was…

Did you …?

Yes, I did. / No, I didn’t I…

(Have Ss read the questions together.)

(设计意图:以问答形式就照片内容进行交谈,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在学生了解别人的假日照片之后,介绍自己的照片。)

Step 2 Talk about holiday photos.

A. Talk about the teacher’s photo.

T: Now, maybe you can give me more questions about my photo.

I was thirty.

I went there the year before.

I went there for travelling.

I travelled many places, like Ali Mountain, Taibei.

B. Have Ss take out their photos and try to ask and answer.

a) Do pair work.

b) 投影问答。

Step 3 Make the holiday album.

A. T: You can make your holiday album, if you want to introduce your photo, that means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hoto. Try to think about what can you talk about.

? photo ?

? ? ?

Have Ss discuss in two: What can you talk about?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介绍假日照片的哪些方面,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C. Show a photo and a short passage to the students. And have Ss read it.

地点-----时间-----天气-----做的事-----food-----feelings-----culture----people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范文,思考以怎样的顺序介绍照片,通过观察范例,理清思路,学生就知道怎样条理清楚地介绍自己的照片。)

Step 4 Make your album and give a report.

Step 1: Decide what and how to talk about your photo.

Step 2: A. Write the notes.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Step 3: Make the holiday album in groups.

Step 4: Prepare to give a report in turns.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完成相册制作过程中,分层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动手合作完成。)

E. Have Ss make album and give the report.

1. 观赏阅读同学的假日相册,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2. 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后修改自己的假日相册内容。

3. 试试做一个电子假日相册,并用英语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和借鉴以便改进自己。)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4

1.说教材

1.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学习、表达人体部位head,face,ear,nose,mouth,eye,并能运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1.2教材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说目标

2.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head 和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face,ear,nose,mouth,eye;听懂、理解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eye/….;快速反应:touch your head /eye/…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增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2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head和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这六个有关人体部位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跳跳、唱唱、画画,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快速反应,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

3.说教法

3.1教法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

3.2学法指导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3.3教学手段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教化,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说过程

4.1 导入设计

4.1.1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进行日常口语训练:教师先示范自我介绍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hello!

i’m mr….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4.1.2 热身活动listen and act,教师说:open your pencil-case. close your books.

…让学生做出动作。

设计意图: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4.2新课呈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4.2.1

教师依次出示head,face,

ear,nose,mouth,eye这几个五官头饰,结合身体语言,逐个呈现这几个新单词。然后分别采用升降调教师逐个带读这几个新单词,再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4.2.2

教师把这些图片一一贴在“face”=图上,刚好凑成一副五官图。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的词汇,全班分组齐读。再采用个别或两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用头饰将单词引出,让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一种都想扮一扮,说一说的愿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年龄特点。

4.3

4.3.1

教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然后板书look at me, this is

my…,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接着问学生:where is your nose? can you tell me?引导鼓励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的五官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eye/…。

设计意图:语言教学要贯彻整体性原则,“句不离词,词不离句!”单词教学应放到句子中教学,对话中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

4.3.2

let’s do教师发指令:open your mouth. close your eyes. show me your

nose…让学生做一做,自然引入let’s do :touch your head/face/ear/nose/mouth/eye.

设计意图:let’s

do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对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体态语示范新动作,引导学生对指令作出正确反应。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4.3.3 game: what’s missing?

教师把五官的图悄悄拿掉一个部位,让学生说出拿掉部位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观察复习巩固单词,训练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调动课堂气氛。

4.4 拓展延伸

game: guessing.教师让学生戴上某个五官头饰,躲在教室某处,让其他学生猜,引导学生运用对话:

a: hello!

b: hi! who’s there?

a: guess.

b: are you mr. ear?

a: yes./no.

设计意图:进行此游戏,将单词融入到会话,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再一次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5课后作业

熟读本课新词。

同学间相互进行听听做做的活动,能对单词的意义作出快速反应。

5.说评价

本节课我注重从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接受。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通过听听、做做,说说、玩玩、演演等方式,将词汇教学融入到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5

重点难点:

Using attributive adjectives to show quantities

教学准备:

1. What have you got? I?ve got some…

2. Review the food items using the picture cards. Use realia to review: doll, toy car and rubber. Write: the supermarket, the toy shop, the bookshop on the board. Invite students to give you names of objects you can buy each shop and have them list on the board.

1.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32 to each pair of students. Have the students cut out the small pictures at the top of the page and put the relevant objects in the right shop

2. Invite pairs of students to report back, e.g. We?ve got… in the supermarket / toy shop / bookshop. Allow students to put some objects in different objects, e.g. rubber, because people can buy rubbers in supermarkets, toy shops, bookshops.

3. Group work Have students put all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objects sold in a department store on the group?s desk.

4. Play the cassette. Students repeat.

5. Invite individual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1. Make a dialogue:

2. Grammar Practice Book P26, P27

教学目标:

2. 能模仿例句写句子:There isn’t a/an… There aren’t any…(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3. 通过师生交流活动,能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所学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4. 了解元音字母a在单词开音节中的拼读规律。(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1.Sing “Do you like my house?”

Sing “Do you like my house?”

Act Part A 在复习中巩固所学句型。

1、T: Look,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pen on the desk.

板书句型:There isn’t a…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 Here’s an eraser for you.

(Practise with the stationeries.)

2、T: Look, there are some pencil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rulers on the desk.

板书句型:There aren’t any…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 Who can make some sentences?

T: Here are some pens for you.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pen on the desk.

There isn’t a TV in the room .

There is cat under the table .

There isn’t a ball under the table

There isn’t an eraser in my pencil box.

Thank you .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rulers on the desk.

There aren’t any trees beside the buildings .

S: There aren’t any pens in my pencil box.

Thank you .

通过师生交流,学习句型:There isn’t a…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There aren’t any… 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

1.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Part F, students answer what's in Picture1/2 .

2. Look at the picture of part F

There’s /There’re …。

There’s /There’re 运用图片为学生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Teacher puts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giving prominence to “a ”

1. Think about other similar words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Read the words : black happy hat rabbi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通过反复朗读、比较、拼读单词,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能联想出其他含有这一音素的单词。

1、背诵E部分。

2、自编一段对话。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6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总目标的定位及其实现途径和目标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语言知识:

单词:理解、内化、运用以下生词:seismograph; iceberg; King Tut; // roar; fright; crack; // bookworm; couch potato; workaholic;// Buddha; agent等,扫除听读障碍,重点掌握一些传神动词: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drag; pull; flow; shake; strike; struggle等。

词组:get on one’s feet; tree after tree

2) 语言技能:

听:听懂一个关于不幸经历的小故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

说:能用得体语言描述人、物、事件,并且有一定的逻辑。

读:Scanning, skimming, careful reading, generalization; inference等阅读微技能训练。

写: 能运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简要且富有逻辑地描写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3) 学习策略:学生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能在多种英语学习情景中分享自己的幸与不幸,体验用英语交流的成功与喜悦,以及培养合作精神、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动词,如: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strike, struggle, drag, flow, shake, 及词组 get on one’s feet, pull oneself, tree after tree etc.

2. 用关系代词who, that, whom, whose等引导的定语从句 .

3. 用副词 first, next, then, finally 来描述一场难忘的经历.

难点: 能用得体的英语表达自己,描述过去的难忘经历。

根据我们几年来二语习得论、“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先进理念,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们英语课堂设计采取“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发展,我们把本单元划分为6课时:听力、口语、阅读(2课时)、语言(0.5课时)、写作、评价(0.5课时)。下面请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

Period I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本课处于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它的掌握有利于以下几课的‘说’、‘读’和‘写’的技能训练,并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本课的听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主要讲述Hank Stram在地震前所做、地震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通过完成练习,学生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听懂故事、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而且学生能掌握较好的听力方法,如积极预测、注意抓关键词、善于跳跃难点、学会做笔记等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复习定语从句以及学会正确使用指人或物的关系代词.

A. Warming up :

Task 1 Matching competition (group work)

1、Fu Jian Province a、a cartoon maker

2、San Francisco b、the electric lamp

3、Alexander Bell c、the first telephone

6、Walt Disney f、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Question: Why do you think so ?

Task2: Looking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who or what they are ?

2) What made them unforgettable?

3) Can you describe each picture using one sente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

Task 3: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each picture with Attributive Clause.

eg: Zhang Heng is the man who made the earliest seismograph in 132.

Task1: Before listening , let the Ss guess the possibl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group work)

1)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2) Where was the man driving when it happen?

3) What was he going to do?

Listening(Part 1):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get the correct answers to the above questions.(for the first time)

Task 3: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put the following into the right order.

( ) 1. I stopped the ca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ad fell onto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 ) 2. I was hungry so I started to eat one.

( ) 3. I saw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start to move from side to side.

( ) 4. I had finished work and then gone to the Post Office.

( ) 5. I slowed down ,then my car started to shake.

( ) 6. I stopped off at a shop in order to get some fresh fruit.

( ) 7. I drove even slower, then the road above started to fall down.

Task 4: Letting th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hen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simply, using their own words.

Task 5 : Discussion (Group work)

What would happen to Hank Stram finally?

Task1: Listening to the second part to choose the best choices(for the first time)

1. Which part of his body hurt badly?( C )

B.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hands.

C.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legs and feet.

2. What could he hear below him?( B )

A. Nothing B. Shouts and noise C. The noise of cars

3. How long had he been in the car?( A)

A.14 hours B. 40 hours C.4 hours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again to write the words in the spaces.

1. I ________ myself in the dark.

2. Then I remembered what______.

3. It was clear to me now that I ______ in an earthquake.

4. Then I ________ people________ towards me.

5. A team of people______ to see if anyone _____ under the broken road.

C. Post-listening:

What made him survive in such a terrible accident?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7

教学目标:1、让小朋友对数字1——10做出灵敏的反应,并用英语流利的说出来。

2、让小朋友熟悉数字11——15,并能清楚的说出来。

3、教学磁带(歌曲部分ten little India boys)

教学流程:

用手偶Bob打招呼:T——Hi,boys and girls!(小朋友们好!) S——Hi,Miss Wang!(王老师好!)

T——One,two,three,four!One two begin!(1,2,3,4,预备起!)

数两至三遍 ( 趁小朋友数数时将1——10数字写在黑板上)(板书见图1) T——How many?(任意指黑板上的数字,让小朋友立即回答是多少) 表现得好的小朋友立即给予表扬:

T——Hei,hei,you are great! (结合表扬动作,对个别小朋友给予表扬)

呈现教学卡片1,2,3,4,5,6,7,8,9,10,

呈现前10张卡片按序或不按序均可(最好不按序)。小朋友对这10个数字已经非常熟悉,当呈现卡片“11”时,小朋友就会很陌生,此时老师教读。

T——OK,everybody. Read after me.

T——Eleven,eleven„„(升降调,大小声结合,抑扬顿挫)

教读时注意小朋友的发音,对发音标准的小朋友立即给予肯定,发音错误的给予纠正。 教完一个数字后,将该教学卡片贴在黑板上。(见图2)

教读 数字12——15方法同上(见图3)。

集体展示: T——Take out your pictures.(请把小卡片拿出来)

T——Please show me 8/7/9/6/10.(请把卡片8、7、9、6、10给我看) 小组展示:(5个小朋友一组)

T——Your five babies stand up.(你们5个小宝贝儿请站起来)

按顺序请小朋友起来练习,5个小朋友一组,让每个小朋友都有练习的机会,并给予嘴上鼓励。

T——Now,put away your pictures.(现在快把图片收起来)

S——坐端端!

T——Let’s play a game:passing!(我们一起来做传球游戏吧!)

T——Passing the ball one by one ! Let’s begin!(一个一个挨着传,开始吧!)

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传球报数,传到15又从1开始,所有小朋友按次序传一遍,最后传到老师手里。

T——Let’s sing a song :“ten little India boys”.(一起唱“十个印度小男孩”歌吧) 放磁带,让小朋友跟着磁带一起唱。此时,挨个为小朋友戴小红花。)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季节及气候”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说原因等,其中以“询问天气”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同时学习一些常用的与气象相关的一些词汇。而本课是第一教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介绍各地四个季度的气候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询问天气及了解一些常见的气候标志。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可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适当糅合并适度拓展它成为一堂让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听说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词汇:weather, 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rain, snow, warm, cool

2、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in spring ? In spring, It's cool in Beijing

(二)功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气候,并能用英语来询问气候、表达气候。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短语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arm, cool, rain, snow,

In winter( spring?)it is ?It often?

2, 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介绍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四、教学难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用句型: In winter( spring?)it is ?It often?

五、课前准备:

1. 准备地图或图片。

2. 多媒体和练习册。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情景教学法:本课将通过各气候图片,创设出一些语境,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气候的特点。

2、任务教学法:在学习气候的表达和季节之后,设计“谁是最棒气象员”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Warm up and lead in

师生问候,并询问天气,自然地引入本课的话题。并根据当日的天气实际情况复习引出一些有关的单词和句型,比如:cold, hot, warm, cool,wet, dry及 what's the weather like ?等。

(二)Presentation

1、Teach : spring , summer , autumn, winter

(1) T: Look, here're four pictures. What pictures are they ? ( They are four seasons of a year .)

T: Which is the first season ? (Learn : spring)

(2)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Is it usually hot? Is it usually cold?

T: It's usually not hot or cold . It's warm most of the time .(Learn :warm)

T: Does it often rain in spring ? ( learn : rain )

(3) T: S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 In spring , It's warm. It often rain. )

通过师生交谈引出第一个季节,并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hot与cold对warm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4、用类似的方式教学 summer/ autumn/winter.其中渗透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It's often ? It's

(三 ) Listen and read

(1 ) Ask the Ss to watch the vido of part A and only listen.

(2 ) Read Part A.

5、 (四)Pairwork

(1)用投影呈现一个表格( 见课件)让学生猜猜表格中一些常见气候标志的意思并给出英文表达,适当拓展一些有关天气的表达,比如: It is sunny / windy / cloudy / rainy / snowy.

(2)选出一个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配合做一个对话范例,让学生明白怎么操练。

(3)同桌操练,让学生有一个熟悉、巩固的过程。,这也是为后面任务的完成作的铺垫。

( 五 ) Groupwork

设计一个Who is the best weather reporter ? 的活动。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四季气候特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交流,目的性增强了,体现了任务型的思想。这是对“the weather in four seasons ”话题的拓展和运用。在此步骤中首先一定要由教师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轮流在组里介绍家乡的气候,每组指定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 记录组员的发言并代表自己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汇报时指定一组同学给各组进行评定,最后选出the best weather reporter.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9

1、填空。

(1)3×5读作( ),表示( )个( )相加。

(2)6+6+6+6+6 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3)4个5是多少?列式( )。

(4)教师边背边出示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一共多少个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题目是:你能从7开始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吗?

二、新授:

(1)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形?(7个)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就是求1个7是多少。

2、交流汇报。提问:1个7是多少? 2个7相加是多少? 3个7连加是多少? 4个7、5个7、6个7、7个7连加是多少?28里有几个7?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2、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下自己编好的口诀。

3、出示学生编写的乘法口诀,问: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出示几个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中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避免思维定式。同时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中,通过编制口诀顺序的改变,探索双数和7相乘,积是有规律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做到了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发现规律,背口诀。

看着自己编出的口诀,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开心。(读自己编的口诀)

(板书出示口诀)再轻轻地、慢慢地读一遍,边读边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汇报。

2、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成果读一读,边读边找一找,口诀中藏着什么秘密?

( ① 每句口诀中都有7; ② 口诀按从小到大排列; ③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④7乘单数的积是单数,7乘双数的积是双数。)

交流:在背的时候,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2)记忆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口诀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可谓一石三鸟。)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

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 )( )六七四十二 ( )( )

教师把写有数字的卡片分给各组,把得数贴在黑板上。邮递员,送信忙,按照得数送信,哪封信,往哪儿装,请各小组仔细想一想,派代表上台送信。

7×5+7 7×5 7×6 7×2 7×6 7×1

(二)综合练习:

1、(1)谈话:我们现在来到了日历的家,怎么日历都愁眉苦脸的呢?(出示挂历,)同时请学生看书73页“做一做”第1题),1星期是7天,2星期是多少天?

(2)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4星期呢?5星期呢?6星期呢?7星期呢?

日历们开心的笑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3、转盘游戏。

(三)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夯实牢固的“双基”基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一个星期有7天,七星瓢虫有7个点。

2、我们熟知的古诗中就藏着7。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山行》。(齐读)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齐读诗,这首诗是关于小孩子学钓鱼,而且每句都是7个字,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同学们注意了吗?每行诗都有7个字,这样的诗也叫七言诗。

3、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北斗七星 、七色彩虹、音乐有七个音符。

(设计意图:唐诗与数学看似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奇妙的同一性。我从五言诗引入新课,七言诗来总结新课,从很多角度去切入,例如: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唐诗与数学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唐诗中的数学史话、唐诗中某些情境带给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建构。)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4、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0

高三(下)英语科教学工作总结这个学期本人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继续担任高三7、8班的英语课。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的一年。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把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备考。回顾这一年,既忙碌,又充实,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这一年的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此以促进和提高。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目的是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20、20年等三年的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性地抓好复习备考。今年高考还是沿袭了前三年高考增加的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试题的考查全面,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我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英语的阅读理解需要的是大量的词汇的积累,所以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对于高考词汇手册的单词,我们整个高三的老师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每天利用早读或课堂的10~15分钟,对重要的单词进行词组,句型的扩充,当然我也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平时的练习以及分析中我也比较重视词汇的巩固及扩充,以及好句子和好课文背诵这一环节。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4、强听力、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听力和写作指导和训练,也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听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听和练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对听力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能够猜测听力的内容,能够初步选出部分答案和排除部分答案。我们选用了《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双语报>以及《维克多英语听力模拟考场》的听力材料语速中等,音质清晰,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用10套难度略高于高考的《中级英语测试指导》的听力材料对学生集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1)繁简适度。

(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

(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

(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

(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同时我让学生背诵英语写作范文,做好语言积累,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特别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一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我知道高考英语的总趋势要求教师不断充电,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处理好各种关系,全面发展。

通过高三这一年地艰苦努力,本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虽然自己教学的是2个普通班,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的成绩虽不够理想但总的来说也是不错的,在高考面前,自己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人决心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为把新一代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1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趣味 单词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单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种教学方法,现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利用“英语百宝箱”

我的“百宝箱”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纸盒,里面可是五花八门,样样都有:有各色用了一半的卡纸、皱纸和白纸,各种单词卡片,还有小刀、胶水、奖品(不同的内容制成不同的奖品)、实物模型等。在进行新词汇的教学和复习时,我会大量地使用到它们。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积累大量的东西,最后我也让他们像我一样放进自己的小小“百宝箱”里。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习和巩固新单词都得心应手,有了时时与遗忘作斗争的武器.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

1)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爱新鲜。教单词时,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给学生,如教一些水果食物类单词时就带些实物到班上,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学起来印象更深刻;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简笔画在电子白板/一体机板上勾勒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的动作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形,动作有机地结合展示给学生,如教动物类单词时,可爱的动物形象,逼真的动物叫声让学生如亲临动物园,与动物朋友们在一起,边玩边学,学得快,记得牢。

2)运用聚光灯功能,看图猜词:以每一纵行为一组进行竞赛,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然后吧聚光灯放在图片的边角上,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等。哪个组猜对了就记分,然后接着往下猜,第一排的学生猜过后第二排接着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做这个游戏时,还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主持,由他让学生们猜。

三、巧用有趣的比赛

小学生好强、集体荣誉感强。在训练学生认记单词时,经常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也是极好的一个方法。

1)抢读单词: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从教学系统中调出单词,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或将图片上的单词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看图写说词:这是让学生们复习学过单词的游戏,教师事先把需复习的单词/图片用投影打出来,将全班按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竞赛开始,让学生们看一分钟,然后用电子白板软件遮屏,再给学生们两分钟时间将看到的单词说/写出来,最对最多最正确的组获胜。

3)耳语传话:每一排为一组,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告诉每一组最后一位的学生一个单词。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单词在白板/一体机上点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的组获胜。

四、偶用活泼的儿歌

歌曲的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因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演,可以让他们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课前,可以先播放一首与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相关的歌曲,通过唱歌热身,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间,可以把他们新授的单词编成简单活泼的歌谣,让他们唱歌休息,劳逸结合,就会丝毫没有劳累的感觉,这样便于记忆,增强了词汇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更能活跃教学气氛。

总之,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单词,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枯燥无味的单词学习变得有趣、有实效。事实证明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2

教学理念:

1、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熟悉45个音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

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拼读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

2、字母、音标、单词、句子“四结合”。音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可以结合

与其相应的字母、单词或句子教学,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并且元音和辅音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拼读音标的英语能力以及练习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情感,让音标教学的目的更加突出。

3、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悦耳动听在元音,口齿清楚在辅音。

3、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学生在竞赛中练,

加上简易的绕口令,既满足了学生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竞赛,让学生兴奋地练。如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摘苹果”、“竞赛读句子”等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2个元音音素[ i: ] [i],和3个辅音音素[p]、[b]、[m],把握正确的 发音方法。

2、 练习学生通过2个元音和3个辅音组合进行简单拼读音标的能力,以及 正确练读包含[i:]、[i]、[p]、[b]、[m]的词、短语、句子。

3、 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字母和 [i:]、[i]、[p]、[b]、[m]这5 个音标。

4、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热情,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前预备。

教师:录音机、相关磁带、图片词卡、细线一条、一张白纸、26个字母

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以及相关卡片。

学生:“p、b、m、I”4个字母的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热身。

A、师生日常交谈后,唱歌曲《ABC》

(复习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

B、看谁反应快。教师任意出示26个英语字母卡片,学生读出字母的读音。

(为下面的音标教学做铺垫,学习音标后,形成对比,熟悉到字母与字母音素读音不同)。

2、新课呈示。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 A、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穿针引线音,边示范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从左

向右拉。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组合ee、ea、ie、ei可以读作[i:]。

2)学生模拟,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B、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微笑露酒窝音,边示范边将手掌张开放到头上向自

己的方向挥动。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i:]低些,下颚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边做动作边模拟。

(学习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熟悉过程。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拟,但是课堂上模拟、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轻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留意力。)

3)找一找。请学生们从26个英语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发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说[i:]是一个长元音,“:”是长音符号,比相应的短元音要长两倍以上。[i:]不是[i]的单纯加长。

C、教授[p]的发音。

1)发[p]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放在嘴前,示范发音,纸会颤抖。要

求学生留意: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p]不响亮,单发[p]时,在远处几乎听不见。

2)开火车比赛发音。(p---p---[p] [p] [p])

(运用“p---p---[p] [p] [p]”这样有节奏的练习发音,布满趣味性,学生学得会非常有爱好)

3)简单拼读:[p]—[i:]==[pi:],教师示范后,学生模拟发音。要领: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标发音到[pi:]的简单拼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会有困难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爱好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D、教授[b]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词尾发得很轻,

不如[p]送气有力。

2)个人读-------同桌互读。

3)出示图片词卡(ball)、bag、bed。教读:[b]---[b]===bag、[b]---[b]===bag、

[b]---[b]===bed

(将音标与单词相结合,由点到面到练习,让学生练读[p]在单词中的读音,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拼读规律)

E、教授[m]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位置和[p]、[b]相同,发音比较响亮,应留意发[m]时双唇始终是紧闭的。

2)个人读-男生女生读。

3)请你说出包含[m]的单词,给小组赢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说出包含[m]的单词,学生不仅复习了已有的

单词,而且让学生练习在不同的单词里[m]的发音,那么对[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标巩固练习。

1)、学生简单拼读。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pib]

2)、字母、音标对比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写字母p、b、m、I的卡片,有[p]、[b]、

[m]、[i:]、[i]的音标卡片,以及一写其他字母或音标的卡片。教师说: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说:show me [p]、[b]、[m]、[i:]、[i]。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 (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直至把

握一些规律,学生逐渐明白“[ i]”表示音标,那么单词中有“i”这个字母,不代表它就发[i]的音,逐步学会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练习,也能为今后学生单词拼读、速记单词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3)摘苹果。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苹果的树挂图,每个苹果上写有一个单词,

如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再画两个篮子,分别贴上[i:]、 [i]的音标,每小组派几名同学上前面来,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最快最正确的小组赢得小星。

(对[i:]和[i]这两个长音和短音的学习做进一步的推进,让字母音标学习与单词相结合。将所有的单词选入正确的篮子里后,再让学生通过单词的朗读,练习学生发音的正确、到位。)

4)、朗读句子。(长条卡片出示)

1)I see a bee in the sea。

2)A big pig in the big ship。

(在教师示范并总结 [i:]、[i]的发音后,进行小组竞读比赛,看哪一组能正确朗读上面的句子,做到既正确又压韵,既流利又有感情 ,这样一来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读对[p]、

[b]、[i:]、[i]4个音标的使用技能,又体现学生探究与集体主义精神。)

4、拓展练习

绕口令。(小黑板出示)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编顺口溜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真正将音标教学与语音教学落到实处。)

5、字母、音标书写。

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英语字母。

2)、正确书写“[i:]、[i]、[p]、[b]、[m]”这5个音标。

四、小作业。

课后和同学比比绕口令。

五、课后游戏推荐。

捞音标:参与人数不限。每人头上带音标卡片头饰,其中两个捞音标的同学面对面握住对方双手,并向上方抬起;其余人试图从两个捞音标同学中间穿过。捞音标的同学要问:what is your name?被捞的同学说:my name is [m]。。。。。。说对的就可以让他过去。

六、板书设计及评价。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 篇13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Unit 3 My Birthday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learn & Let‟s start、Let‟s tr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

2、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自己生日的月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懂并运用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来表达。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单词卡片、PPT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1.教师播放Unit2 P14 Let‟s chant的课件,让学生跟唱。2.Look and talk(看图对话)T: Do you like spring? S1: Yes, I do..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1: It‟s warm and windy.T: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1:I can fly kites.I can plant trees.(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季气候特征以及人们能在该季节进行的活动,以旧引新,自然、流畅地引入新课。活动类型A)

2、预习

T: There are 4 seasons in a year.Bu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s: There are 12.T: What are they? Please listen and chant.Then tell me.教师播放五年级上册的Recycle 2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在黑板上按顺序贴出12个月份的图

片(暂时不出示单词)。学生带着问题跟唱。

3、新课教学

Let‟s learn & Let‟s start 1.教师利用图片和语言,根据四季的划分呈现和教授12个月份的单词。

如:T:(指着12个月份的卡片)There are 12 months in a year.Which months are in spring? Ss: 三月/四月/五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单词卡片教授March, April,May.并板书它们的缩写形式:Mar./Apr./May 同样地教授其它月份的单词。

2.教师指向某一月,向学生介绍说:“My birthday is in „.”,并在当月画上一个大的生日蛋糕,让学生理解“birthday”的意思。然后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回答:My birthday is in….3.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录音 T: When is John‟s birthday?

T播放A Let‟s learn录音, S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4.Read the new words follow the tape.Read follow T one by one Read in pairs.Game: T出示月份转盘,请Ss结合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进行游戏(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来操练巩固所学单词与句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活动类型R)Let‟s chant 1.T将全班学生按生日所在月份分成六组,分别进行听指令作出反应。如:January or February, raise your hand.2.T播放Let‟s chant录音,学生听懂内容后根据指令做动作,然后跟着节奏,边说边做。(设计意图:歌谣与TPR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体验英语语句的节奏感,又能达到操练巩固新知识。活动类型C)

4、巩固拓展

1.Let‟s try T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Ss完成写月份的练习。

(设计意图:该练习从说到听到写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12个月份及“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活动类型R)

2.完成《同步精练》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5、Homework 1.课文P26&P28听录音三次,读两次,并背诵月份的缩写形式。2.抄写月份单词6+1 3.预习Let‟s talk.六、板书 U1

“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对方的生日,并能用“My birthday is in „.The 2n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能听、说和认读一些节日名称:Tree-planting Day, New Year‟s Day, Children‟s Day, Army Day, National Day, Christmas Day.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inJun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询问别人的生日在什么时候。

Source of material: 月份单词卡、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录音带、金太阳VCD。Assumptions: 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了12个月份的单词,初步接触了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强化第一课时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并听、说、认读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Step 1 Warm-up

1.教师播放P26Let‟s chant的歌谣,学生边跟节奏唱边做动作。

2.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February.”等。

(设计意图:歌谣热身使学生自然联想上一节课内容,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教学。利用转盘,让学生进行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月份单词。活动类型A。)

Step 2 Preview

师生之间进行如下对话: T: Hello,A.When is your birthday? SA: It‟s in January.T: What about you,B?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B: Yes, it is.T: When is your birthday, C? 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C: No, it‟s in March.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ion Let‟s talk 1.T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A部分Let‟s learn的Birthday Chart(生日图表),掩盖住 Mike, Amy, Zhang Peng 的名字,然后与学生进行问答: T: When is Wu Yinfan‟s birthday? Ss: It‟s in January.T: Is Sarah‟s birthday in January, too? Ss: No.T: When is Sarah‟s birthday? Ss: It‟s in March.(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运用新句型引出新的对话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类型A)2.T出示Mike,Amy,Zhang Peng 的头饰,提问: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at about Amy? What about Zhang Peng?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设计意图:利用任务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检测学生的听力与理解能力。活动类型R)3.Read the dialogue follow the tape.And read in roles.(设计意图:纠正语音、语调。活动类型R)4.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类型A)

Let‟s sing First ,Ss listen and learn to sing.Then try to make a new one by yourself.(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子,并运用句子。活动类型C)Group work 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记者”的采访活动,各组派2名学生当“小记者”,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最后,邀请部分“小记者”汇报,如:There are 3 birthdays in May.等。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句型,收集数据。活动类型C。)Let‟s find out

1、师问学生:“Do you like June? Why?”,有的学生可能说出有六一儿童节,教师帮助学生说出“Children’s day”。

2、师请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节日,用英语表达。

3、师将29页中的节日写在黑板上,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朗读。

4、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然后两人一组进行Pair work, 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连线和问答练习。最后通过师生问答或学生轮流问答的方式全班一起进行校对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节日的英文表达,并拓展运用“When is ….?”句型。活动类型A/R)Consolidation 完成《同步精练》和《活动手册》 配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和笔头练习,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类型R。)Step 4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3 times , read and recite P29 Let‟s talk twice.py the dialogue twice, and make a new one on exercise book.*******************************************************************************************

The 3rd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birthday, uncle;三会掌握chart, cousin.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掌握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May./My birthday in June./ 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too.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用所学的语言提问并回答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在什么月份,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Source of material: 挂图、月份和家庭成员的单词卡、学生的家庭照片、生日记录表格、录音带、金太阳。

Assumptions: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家庭成员的单词,在上两个课时已学习了月份单词与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Step 1 Warm-up Game: Sharp eyes 师利用PPT快速呈现关于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单词,学生快速认读。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活动类型R)

Step 2 Preview Greet each other and communication:(学生出示家庭照片)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S1: Four.T: Who is that man?

S1: He‟s my father.T: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S1: It‟s in June.…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际,让学生复习已学的句型,为下一步新授课做好知识准备。活动类型A)

Step 3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Present and teach a phrase“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

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I want to make 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出示准备好的空白表格,贴在黑板的另一侧,板书: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师生一起

拼写单词,并朗读短语三次。

(设计意图:解决知识难点:a birthday chart for my family为下面的阅读扫除障碍。活动类型R。)

2.Read the text quickly, try to find out “Who is making a birthday chart for his family?”.(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问题答案,初步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他们通过阅读捕捉信息大意的能力。活动类型C)

3.Ss read the text again, circle the family menbers of John‟s family.找出文中出现的家庭成员单词,并重点学习称呼:Uncle Bill, Cousin Alice(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找词,学生进一步辨认家庭成员的单词,并学习称呼。活动类型R。)4.Read the text, tick or cross.a.()John‟s grandpa‟s birthday is in May.b.()John‟s birthday „s in June.c.()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May.d.()Aunt Alice‟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判断句子,深入理解对话大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推断力。活动类型C)5.完成课后练习题1、2 6.Ss ask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设计意图:课堂上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活动类型C)7.Read the text aloud.(设计意图:模仿录音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活动类型R)

8..Finish the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 and check in.(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练习是必要的,否则学生会不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采取相互批改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改正的余地,也可以培养学生能检查别人错误的能力。活动类型R)Good to know T shows the 12 animals about “Chinese Zodia”.Ss know about “Chinese Zodia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12生肖的英语名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动类型A。)Step 4 Sum up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show the points.Step 5 Homework 1.抄写四会句子2次;

2、给自己的家人做一张“birthday chart”.********************************************************************************

The 4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20以内的序数词。

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Where is your birthday? It‟s ….句型的灵活运用。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简单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回答自己的生日。Source of material:

PPT课件etc.Assumptions and Anticipated problems : 序数词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有学习过first 和second的用法,Where is the teach‟s office? It‟s on the first floor.结合这一知识点来引入序数词的学习,以旧接新,自然引入学习。

Step 1:Warm-up

1、Sing the song“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T :“How many candles are there?”,(设计意图: 吟唱这首歌,并在这节课中复习数字,是为了分散本课时的难点,提前进行体验教学。活动类型A)Step 2:

Free talk Where 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 is the computer room? Is the art room on the … floor?(设计意图:通过日常对话,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活动类型 A)

Step 3 :presentation

1.运用金太阳CAI来引入,Show the CAI, read the numbers quickly.2.Ask the Ssto find out the regular pattern:first, second, third, fifth是特殊的,其他的都是在基数词后加“th”。教师领读单词“first--tenth”。

3.Learn eleven-twentieth in the same way.(设计意图:从数字开始入手,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比较、体验中易于理解词汇。找到序数词和基数词之间的规律。活动类型C)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ask:“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ctober 1st.”,而后提问学生:“When is the boy’s birthday?”,鼓励学生说出“It’s October 1st.”。2.Group wok: 二人小组做一个对话调查:“When is your birthday?”

3.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ask: What’s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 4.T introduces about “Nation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听和读,目的性更加强,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印象更加深刻。活动类型R)5.Guessing game.T Shows the festival“Women‟s Day, Army Day, Children‟s Day, Teachers‟ Day, New Year‟s Day”.T: asks:“When is Teachers’ Day?”,Ss:“It’s September 10th.”。… 然后由T说出日期,让学生猜出节日。6.完成《同步》相应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书写,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活动类型R)Step 5:Summary What did we learn in this class? Ss say …

Step 6: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2、Review “Story time”.********************************************************************************

The fif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四会掌握favourite,don‟t,grape.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听懂及正确问答句型:What’s the date? It’s October 1st.Who has a birthday in October? Me

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和询问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谈论生日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一个话题,学生大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结合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将统计的全班生日贴在班务栏里,当有同学过生日时,让全班祝贺和唱生日歌曲,既能增进全班同学的感情,又能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Step 1 Warm up

Listen to the song and guess the festival.“Jingle Bell”,“Happy New Year”“It’s New Year’s Day”。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并让学生猜歌曲中的节日。活动类型R)

Step 2 Revision: Daily talk:

1.利用单词教学卡片复习序数词,通过快速读来进一步巩固单词。2.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about you?(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序数词,询问同学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完成Let‟s try 的活动,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R)

Step 3:Presentation 1.接着Free talk 的问答T:“What day is today?”,S:“Today is „”。

T::“What’s the date?”,S::“It’s „”。

2.教师拿出一本挂历,然后问同学,Show the calendar, asks:“What’s the date?”,3.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

4.引入课文的教学

T: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观看课文视频,然后回答问题,板书重点句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一步一步逐渐引入对话的教学,再通过带着问题去观看课文video整体呈现课文内容。活动类型R)

Step 4: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Ss read in roles. work: two students in a group act the dialogue. up in front of the class.6.拓展延伸:Group work(P32), 根据课文提供的图片,两个同学一组,谈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Teacher and a student make a demo: A: 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 B: Yes.A: What‟s the date? B: It‟s …(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表演对话,为后面的延伸拓展做准备。)

Step 4:Sum up and feedback.1.完成Let‟s check内容,P35 2.完成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活动类型:R)

Step 4:Homework

1.完成课文P34页Task time: Make a personal calendar.2.模仿课文对话,改编一个对话,写在1号作业本上,不少于8句。

The Sixth lesson Specific vocabulary: 听说掌握单词 sending an e-card, good idea.Specific target sentences: 四会句型:What’s the date? June 9th.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Specific functional exponents: 能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生日,并能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生日

Source of materials: 金太阳课件、单词卡片、录音带,小黑板。

Asumptions:经过第一到第五课时的学习,展开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这篇文章的趣味点是Zoom is sending an e-card to grandma.But grandma doesn't have a computer.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Step 1 Warm up

Let‟s sing(P36),播放金太阳课件,全班拍手有节奏地唱。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习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首歌曲,再一次复习生日的句子,为下面的阅读做知识铺垫。活动类型R)

Step 2 Rivision:

1)Review the month words.先全班快速朗读单词卡,然后让学生拼写出月份的缩写形式。

2)Daily talk:教师说:My birthday is in March.Is your birthday in March,too?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s the dat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月份的词汇,谈论自己的生日,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知识。活动类型C)

Step 3:Presentation 1.教师投影课文插图,分别指着图片中的Zoom,Zip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s Zoom doing?(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来猜一猜和回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动类型A)

2.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Zoom doing? 3.Ss read the dialogu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先抓住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类型:C)

4.Read the third time,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grandma see the card?(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抓住课文的一个细节问题,挖掘出课文的趣味点。)

5.Read the third tim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on the textbook.完成课文的回答练习。(设计意图: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全班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Step 4:Practice 1.Ss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wice.3.The whole class read the text together.s of 4 read the text in roles.5.延伸拓展:Let‟s play: birthday bingo(活动类型:A)

(设计意图:在操练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话,让学生能熟练上口朗读句型,进而进入到延伸拓展活动,为写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做铺垫。活动类型:R)

7.Read Story time, and find out: Is Zoom smart? How can Zoom have dinner in the restaurant?(设计意图:通过Story time 来做一个阅读的延伸,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活动类型:R)

Step 5:Sum up and feedback.完成同步训练配套练习。Step 6:Homework

1.Read the text for 3 times.2.抄写课文一次,并写出中文意思。

Recycle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sk and answer、Listen and write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有关一天中的活动及活动时间的短语和句子。

2、填写或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合理安排时间及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第一单元的中心语言。难点是对一天中的活动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Ask and answer 部分两张活动时间表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单元的动词短语卡片。

3、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4、准备本课时的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1)全班一起唱第一单元的歌曲“Weekend”

(2)全班吟唱第一单元第二页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

2、预习

(1)教师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do 的录音,师生一起做TPR活动。

(2)音乐停止时,教师继续做几个动作来表示第一的动词短语,如:get up , go to school , climb mountians等,请学生来猜。学生每猜出一个,教师即于学生一起拼读该短语,并板书在黑板上。

3、新课呈现

Ask and answer

(1)教师与学生进行快速回答,如:“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in the morning.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 At 7:00 in the moring.”等。教师把学生回答的时间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动词短语下面。

(2)教师将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连锁问答”游戏。四个组同时进行,教师计时。声音最响亮、口齿最清晰、耗时最短的组获胜。

(3)教师出示本部分两张表格的挂图,示范一两次后请学生分别扮演Zhang Peng 和 Amy 进行Pair work。

Listen and write

(1)教师放Listen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静听一遍,听第二遍时填写Timetable.(2)校对。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5、HW:U1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do you get up ? At 6:30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Read and answer、Write and say、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综合复习第二单元关于四季特征及相应活动的语言知识。

2、能够读懂Read and answer 部分的小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并能模仿短文进行语篇写作。

3、能够在Write and say 部分用英语表达最喜欢的季节及在该季节的着装、进行的活动和该季节的天气特征等内容。

4、会唱歌曲“Song of the season ”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四季特征和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2、难点:仿照Read and answer 中的语篇写作小短文。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四季风光、气候及人们的相应活动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片。

2、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准备一段演说稿,可同时准备辅助演讲的物品。

3、本课时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放Let’s sing 部分的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放第二单元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全班吟唱。

(3)教师放歌曲“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全班齐唱。

2、预习

教师出示有关春季的图片,学生观看后师生展开对话。(其他三个季节同)

3.、新课呈现

Write and say

(1)学生就板书内容对我们的四季特征及人们相应的活动进行综合描述。

(2)教师提问:Hello , boys and girls.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请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3)学生翻开学生用书第40页,进行Pair work,展开问答并填写表格。

(4)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favourite season 进行调查,并记录人数。

(5)演说比赛:喜爱春、夏、秋、冬的学生各一名,向全班同学进行演说。

Read and anser

(1)教师表述说:Season in our countr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anada.What are they like in Canda ? Let’s have a look.师生就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如: In summer ,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 We can swim in summer.The flowers grow in spring.等

(2)教师朗读短文,学生仔细听并努力记忆,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翻开学生用书自行朗读课文,教师板书重要的句子。

(3)结合板书和挂图,学生模仿短文对我们的四季特征进行描述。教师与一两名学生示范后全班展开Group work,再由各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讲。

(4)学生演讲过程中如果说出有创意的句子,教师及时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在短文写作时选用。

4、巩固与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朗读Read and answer部分的短文。

5、HW:U2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_____ best.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Let’s chant、Listen and number、Let’s find out 1、2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第三单元具体日期的表达法。、2、复习重点句型: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等。

3、能够说出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4、能够吟唱Let’s chant 部分的饿歌谣。

5、能够听懂Listen and number中的短文并完成排序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问答中外重要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月份或所在季节。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节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图片。

2、教师课前依照Let’s find out 2的配图画好春、夏、秋、冬四个方框。

3、本课时课件。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师生同唱歌曲: When Is Your Birthday ?

2、预习

Let’s chant

(1)教师播放该部分的歌谣,学生听一遍后跟唱。

(2)教师出示带有各个月份特征的单词卡片。学生看图说出各月份并一起拼读其缩写形式。

3、新课呈现

Let’s find out 1

教师出示中外名人,并进行师生问答。

Let’s find out 2

(1)教师接着学生的话题,如:Eindtein’s birthday is in March.继续说: March is in spring.so Einstein’s birthday is in spring.自然过度到月份与四季的联系。

(2)教师用图片或资料片展示各节日的画面,填好方框。

Listen and number

教师放录音,引导学生看图并根据在录音中出现的前后顺序为句子标出序号。

4、巩固和延伸

(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中的配套练习。

(2)学生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5、HW:U3四会单词句子6+1.六、板书设计

Recycle1 When is „’s birthday / Children’s Day ?

It’s in June.

2023普通话课件(集合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我们需要精心撰写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为了备课的顺利进行,教学重点必须清晰地写在教案课件中,可能有些人对写教案课件感到困惑和担忧。这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络上认真筛选的优质“普通话课件”文章,希望通过我的观点您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普通话课件 篇1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一、指导学习第1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二、指导学习第2题。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三、指导学习第3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四、指导学习第4题。

(2)复习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五、指导学习第5题。

六课堂作业 。

一、总结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提出本堂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习第六题。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三、指导学习第7题。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四、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普通话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3,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2,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1,右手出示4,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1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2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猜数“1”或“5”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1或5)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1个,右手一定有5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2”和“4”

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2、小组活动.

3、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师生互动,两人合起来的数是6和7。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3、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4、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6和7的加减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并突破了重点,但是还未突破难点,对于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好。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复习铺垫环节,用手势游戏来回顾5以内的加减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新知环节,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减法(师引导学习)可以上的活一点,早点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用来强化训练。本节课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

普通话课件 篇3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课后小结: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普通话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聆听鸟儿悠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1、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幻灯片3。)

⑴ 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⑵ 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⑶ 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⑷ “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3、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⑴ 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⑵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⑶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⑷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

(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至少一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四、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

(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像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普通话课件 篇5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⑵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⑶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普通话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普通话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逐渐学会分清左右,正确的穿鞋。

2、懂得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光脚在地上。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

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

教学过程:

1、讨论:为什么在户外时“悠悠”小朋友摔倒了?

回答:?“他乱跑”?“她没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发现她的鞋穿反了”。

2、讨论穿反鞋会给小朋友带来那些危险:“会踩鞋子”

“会摔倒”“会把鞋穿坏”……

3、让幼儿了解每人的两只脚是一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兴兴地、如果把鞋穿错好朋友就会闹别拗,会生气、观察表情图:“生气的样子就是把鞋穿错了,高兴的表情就是穿对了。”

4、游戏:小脚丫找朋友

幼儿在若干个小脚丫中找出正确的一对,找出后可以与睡眠室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自己找得对不对。

5、幼儿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脚丫找到的朋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难的,只有具体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贴的一对对脚印幼儿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与地上的脚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对,这样幼儿会很快掌握正确穿鞋。

普通话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开近字。

2、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2、开动脑筋编一则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编。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课时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1、指名读题。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普通话课件 篇9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幼师资料《范文系列之普通话课件优秀模板7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普通话演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普通话课件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或许你需要"普通话课件"这样的内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
    2023-04-15 阅读全文
  • 普通话课件5篇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编写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精品教学课件呢?或许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精选的“普通话课件”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2023-05-28 阅读全文
  • 范文系列之读书名言警句励志优秀模板十篇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在学生时代也学习过很多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流传下来的古人智慧,简单地说,只要是名人的话,就具有一定的智慧。有没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名言警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范文系列之读书名言警句励志优秀模板十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1、学习是入门知识...
    2022-09-22 阅读全文
  • 普通话课件教案(集锦7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普通话课件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一、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
    2023-04-17 阅读全文
  • 范文系列之导师工作计划模板7篇 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要预先做一份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是指提前对自己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做出条理清晰的书面材料,工作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合实际,最后的方案可以实现。在写工作计划时需要考量哪些要素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范文系列之导师工作计划模板7篇”,但愿对...
    2022-10-13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或许你需要"普通话课件"这样的内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

2023-04-15 阅读全文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编写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精品教学课件呢?或许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精选的“普通话课件”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2023-05-28 阅读全文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在学生时代也学习过很多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流传下来的古人智慧,简单地说,只要是名人的话,就具有一定的智慧。有没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名言警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范文系列之读书名言警句励志优秀模板十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1、学习是入门知识...

2022-09-22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普通话课件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一、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

2023-04-17 阅读全文

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要预先做一份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是指提前对自己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做出条理清晰的书面材料,工作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合实际,最后的方案可以实现。在写工作计划时需要考量哪些要素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范文系列之导师工作计划模板7篇”,但愿对...

2022-10-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