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假装遗弃 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发布时间:2021-12-17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假装遗弃 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规则的破坏会给男孩带来不安全感


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关于这一点,以下章节中将详细讲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在进入新的团体之后,他首先想了解的是,这个团体的成员都听谁的,这个团体的内部规则是什么样的……这些信息被他掌握后,如果发生了重大变化,将会给男孩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

磊磊今年8岁,他的父母离婚了,现在他与妈妈一起生活,但每周的星期天,他会跟爸爸在一起。因此,对于磊磊来说,每周的星期天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但一年之后,事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磊磊的爸爸又结识了一位新的女朋友。之后的星期天,爸爸只有在磊磊没空的时候才和女朋友约会,后来,爸爸的女朋友也加入了磊磊与爸爸的约会之中。但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磊磊会突然变得很安静,而且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的。

后来一个星期天,爸爸打电话告诉磊磊,由于工作原因,他不能带磊磊出去玩了。但磊磊却从妈妈打给爸爸的电话中得知,爸爸并没有去加班,而是和女朋友一起去旅游了。

此后,磊磊突然觉得爸爸很讨厌,他开始有意与爸爸疏远。尽管后来爸爸因为这件事向他道了歉,但磊磊还是无法恢复对爸爸先前的那种信任。

“规则”对于男孩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父母首先打破了“规则”,就会令男孩非常震惊、失望和痛苦。就像上述事例中的磊磊,当他得知爸爸在骗他之后,所感受到的伤害也许永远都无法弥补。因此,家长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去打破男孩的“规则”。

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而他们最关注的也是“规则”。进入一个新环境,或者接触一个新事物,如果家长告诉男孩规则是什么,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令男孩更有安全感。

家长了解了这一点,还可以利用它作为教育男孩的一种手段。例如,男孩在刚刚进入学校时,家长在对他们讲述规则的时候,还应让男孩了解自己的期望,如可以这样对男孩说:“这里的孩子都已经是大孩子了,他们都争着做一个与老师合作、认真学习的学生。妈妈希望你会成为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一个。”喜好竞争的男孩一般都会朝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里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人特别的多,全国著名的资深心理专家xxx所长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一旦确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觉得会被父母抛弃。他总是在想办法证明:父母是爱我的,他们会照料我,不会抛弃我。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几件事情我们要做到:

1.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不要挟、威胁孩子,不从身体和感情上抛弃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

5.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修炼自己,以身作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为社会化发展、情绪控制、课业成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吗(0~90天)

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丰富、稳定的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头不能抬,甚至连笑也不会;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会有人能毫不厌烦地悉心照料帮我生存下去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

怎么做?

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

其一,被无条件接纳。

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长大后可能会特别“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吗?(90天~36个月)

这个时期,总体来讲,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10个月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毛巾、柔软的毛绒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依赖母亲了。

怎么做?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做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10~16个月

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间。孩子开始更多地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怎么做?

最好的做法是,当他需要你抱的时候满足他,当他想自己玩时也要允许他自己玩。而不是跟着你的情绪走,高兴时不管孩子的意愿拉过来就抱,不高兴时却又不理孩子。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掌握主动,想抱的时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绝,就马上放下,让他自己玩。

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黏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16~24个月

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表现出明显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好衣服,他却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来”,但是自己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过多地参与,他又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怎么做?

不要威胁。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再闹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威胁性语言,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加不安。

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于规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损伤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你帮助,无论他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参与。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帮助时,你也要马上回应,当他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

24~36个月

这个时期孩子能走了,会跑了,探索的空间更大了,他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但是这时他的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不太了解水、火、电、煤气、攀高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会出现危险。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废食,过分保护。

怎么做?

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动应该被保证。同时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了解危险,而不是严厉地禁止。比如,可以轻轻碰一下冒着热气的水杯,让他感受到热水的温度。

另外,“分离”并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准备好了,在和他相处时,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脚,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响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谐的夫妻关系

对于小婴儿和低龄的幼儿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稳定

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需用通过成为“好妻子”或者“好妈妈”来证明自己好。如果过度期望通过“好妈妈”来证明自己,母亲常常会陷入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专家简介

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CCTV少儿《成长在线》《宝贝一家亲》、CETV《父母大人》、BTV《宝贝星计划》等节目客座专家。著有:《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孩子是棵树》等。

过早入园孩子没安全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 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刚刚才满2岁甚至连基本表达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这样一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比那些3岁 入园的孩子早了许多,但这是否真的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2岁童心理承受力差 较难适应入园转变从幼儿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判断孩子何时入园合适,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细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来幼儿园,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学晚呢?所以要细分孩子的入园年龄是不可能的事。”专家说。专家表示,绝大部分家长都只想让孩子早入园,早受教育,很少考虑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够不够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到 幼儿园以后受关注和照顾少了,常常会觉得不安和痛苦。而2岁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调节情绪,不能像成人那样逃避痛苦、平复心 情,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还可能有心理疾病。”为慎重起见,一些幼儿园在每年入园报名后都会组织面试、家访、亲子活动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儿情况。“孩子起码要能表达自己的需 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会说‘我想干什么’、‘我喜欢什么’,吃饭要喂,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建议还是不要太早入园。”入园前要多准备 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兴趣尽管孩子不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父母却坚持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诸多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得到纠正。专家提醒:孩子入园之前应提早两个月做准备,以便良好过渡。为了让孩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入园前的亲子班。从刚开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慢慢减为半个小时,直至完全不用家长陪 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应多称赞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自然就能开心待下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聚会,并不断强化“和小朋友 一起玩真开心”,促使孩子对同龄朋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孩子们入园后经常容易生病,吴冬梅说,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心理波动肯定表现为身体疾病。“新生入园焦虑是正常表现,是孩 子心理第一次经受锻炼。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表现得更为关心、照顾,要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应该做的,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正常。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担 心,会加重孩子焦虑的程度。”专家还不主张孩子春季入园,因为这个季节容易生病,在幼儿园很难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护理。

育儿心得:如何给与孩子安全感


育儿心得:如何给与孩子安全感

孩子从一出生,便需要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快乐,个性活泼开朗,做事有勇气,能与人和睦相处,容易接受和适应群体活动,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想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倒不是要父母整天抱着孩子。看着活泼的孩子,处处保护,时时提防,真要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得依赖、胆小;也不是让孩子过分独立,要怎样便怎样,这样做孩子会变得任性、放纵而不受控制,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或破坏性。要孩子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在特定的范畴之内,遵守基本的规则,训练孩子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排斥群体。

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一旦确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觉得会被父母抛弃。他总是在想办法证明:父母是爱我的,他们会照料我,不会抛弃我。

父母怎样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几件事情家长要做到:

◆1.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不要挟、威胁孩子,不从身体和感情上抛弃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

◆5.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修炼自己,以身作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过早入园孩子没有安全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刚刚才满2岁甚至连基本表达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这样一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比那些3岁入园的孩子早了许多,但这是否真的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2岁童心理承受力差较难适应入园转变

从幼儿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判断孩子何时入园合适,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细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来幼儿园,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学晚呢?所以要细分孩子的入园年龄是不可能的事。”华南师范大学幼儿园副园长吴冬梅说。

她表示,绝大部分家长都只想让孩子早入园,早受教育,很少考虑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够不够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到幼儿园以后受关注和照顾少了,常常会觉得不安和痛苦。而2岁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调节情绪,不能像成人那样逃避痛苦、平复心情,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还可能有心理疾病。”

为慎重起见,一些幼儿园在每年入园报名后都会组织面试、家访、亲子活动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儿情况。“孩子起码要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会说‘我想干什么’、‘我喜欢什么’,吃饭要喂,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建议还是不要太早入园。”

入园前要多准备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兴趣

尽管孩子不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父母却坚持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诸多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得到纠正。吴冬梅提醒:孩子入园之前应提早两个月做准备,以便良好过渡。

为了让孩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入园前的亲子班。从刚开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慢慢减为半个小时,直至完全不用家长陪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应多称赞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自然就能开心待下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聚会,并不断强化“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促使孩子对同龄朋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孩子们入园后经常容易生病,吴冬梅说,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心理波动肯定表现为身体疾病。“新生入园焦虑是正常表现,是孩子心理第一次经受锻炼。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表现得更为关心、照顾,要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应该做的,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正常。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担心,会加重孩子焦虑的程度。”吴冬梅还不主张孩子春季入园,因为这个季节容易生病,在幼儿园很难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护理。

家园共育《假装遗弃 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规则的破坏会给男孩带来不安全感 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关于这一点,以下章节中将详细讲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在进入新的团体之后,他首先想了解的是,这个团体的成员都听谁的,这个团体的内部规则是什么样的……这些信息被他掌握...
    2022-02-05 阅读全文
  • 话说孩子的安全感 导读: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
    2021-10-14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有安全感 导读: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
    2021-08-21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里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人特别的多,全国著名的资深心理专家xxx所长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
    2020-11-30 阅读全文
  •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
    2021-11-30 阅读全文

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关于这一点,以下章节中将详细讲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在进入新的团体之后,他首先想了解的是,这个团体的成员都听谁的,这个团体的内部规则是什么样的……这些信息被他掌握...

2022-02-05 阅读全文

导读: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

2021-10-14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围多少都会让孩子们隐约地感受到“美丽生活”背后的真实,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如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

2021-08-21 阅读全文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里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人特别的多,全国著名的资深心理专家xxx所长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

2020-11-30 阅读全文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

2021-11-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