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从4岁开始对孩子严格一点

发布时间:2021-09-21

幼儿故事4岁。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从4岁开始对孩子严格一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孩子一岁时,抢小朋友的玩具,因为他以为凡是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两岁时,他不肯让别人玩他的小车,因为他不懂分享;三岁时,他常把“不”挂在嘴边,因为他要自己“做主”。我们明白孩子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他慢慢长大。不过到了四岁,虽然仍然有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但在理解的同时,也该开始设立更严格的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

孩子4岁是个坎?

我们普遍认为美国人对孩子更宽松,但最近《PARENTS》杂志所做的一次独家调查中,8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放任自流,40%的人希望自己还能管得更“紧”一点。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一些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比如洗澡时好好坐在浴缸里,不能站起来;吃饭时不能乱跑……那么等他大一些,这些将成为无需申明也必须坚守的规矩。

1岁时孩子打人我们可以解释为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4岁时再出现打人行为将成为决不许可的错误。更严格的行为规则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

我们对孩子已经越来越理解和尊重,对他们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和开通。我们不再为孩子决定一切,而是为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当他们淘气时,我们克制自己爆发的冲动,努力解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旦他们不能达到我们设立的目标,我们首先会反思自己是不是把标尺定高了。

但是,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孩子,父母们开始发觉,自由也是需要限度的,让孩子们有章可循、学会承担明确的行为责任会更好。没有纪律约束的孩子会变得过分关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乐——还会使周围的人也苦不堪言。

有的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父母既满怀关爱又不失权威,对孩子既支持又限制,其教育的孩子往往学习出色,社交顺利,且自我感觉良好,总体来说也比要么过于宽松、要么过于严厉的父母所教育的小孩更为快乐。

父母们为什么更愿意对孩子宽松一点儿?

父母们对孩子的情绪十分敏感,担心教训孩子或过分频繁地说“不”,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灵创伤。此外,如今的爸爸妈妈们往往十分珍视与孩子之间关系,希望受子女喜爱和尊敬。

很多人似乎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一旦成为家长,有时难免会不得人心。另外,最后的原因或许很简单:我们之所以娇惯孩子,完全是由于时间太少的缘故。毕竟,大部分母亲是职业女性,全职妈妈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谁又愿意把如此有限的时间花在对孩子明令禁止、实施惩罚上面?

然而调查发现,孩子不守规矩的时间越长,家长就会越来越听之任之,而这对任何一方都有害无益。举个例子,有一位母亲要她6岁的儿子去清理他自己的房间。可小孩不听话,吵吵闹闹的就是不干。如此对峙的局面当然令人不快,这位母亲只好不再提及此事,以求得安宁。但是她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只要他胡闹下去,他就能为所欲为。就这样,孩子们学会了怎样让大人无可奈何。

从4岁开始更严格一点儿吧

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从4岁起,我们就可以加强纪律。

*制定规则:对4岁及更大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他们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表现,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说话粗鲁无礼啦,制定一份规则清单。育儿专家建议,对于4~8岁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过5条的规则。

*确定违规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写明,如果违反规则,将有怎样的后果,比如说短时期内不再享受某些“好处”。(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好处”,如出外游玩,请朋友上家里来,或者在临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无需警告,不用讨价还价,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如果小家伙认为有商量的余地,他们可就不大会把你的规则当真了。

*做好反反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专家说:“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

*规则要公平合理:我们要了解各年龄段的相应特点,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岁的儿子总是在饭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很多。

*面对孩子违规的行为,家长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有些家长往往空发号令,光口头嚷着要怎么怎么样,譬如,“不准那样!”或者“叫你别干,我说话算话的!”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要记住老话——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新约法三章

不论你想将自己的管教技巧作微调还是整修,以下几个点子都可以帮你更坚决地贯彻行动。

安心拒绝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呜呜抱怨,胡搅蛮缠,软磨硬泡,总让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

然而请记住,以长远的眼光看来,妥协是有害的。一旦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

如果孩子求你买一件你不想给他的东西,譬如含暴力的电脑游戏,或者晚饭前吃的糖块,你得说“不”,然后解释为何拒绝他。一旦你给出了解释,就别再讨价还价,谈判协商,甚至放弃刚才的主张。你要做的只不过是设下规则。你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是家长,有些事情你说了算。

选择措辞

“公平”和“信用”这类词对孩子很管用,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例如,当6岁的儿子坚决不肯清理桌子时,你可以说:“大家都为打扫房间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儿,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对你5岁的女儿说:“你打算啥时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说晚饭后会做,却没有执行,你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你没守信用!说好了要做的,现在要说到做到。”

另一个巧点子就是表示惊讶。当孩子胡闹时,父母往往会说:“又来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现出不解和惊讶——尽管这可能需要奥斯卡明星级的演技。你可以说“你最近表现好多了,我可真没想到你会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欢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这么做的。”

适可而止

纪律严明并不意味着苛责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规则还是实施惩罚,都应该心平气和,饱含关爱,注意别胁迫和恐吓孩子。

惩罚也不要过分。别老想着“该怎样才能教训教训这小子?”多想想怎样能帮助孩子达到你的期望。说到底,有效的纪律还是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现在对简单的规则——如“不打妹妹”或“说真话”——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学会在将来与人打交道时尊重朋友、坦诚待人?记住,纪律严明的目标不是权力与控制,而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教心得:谈谈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想法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想法:

一、以身作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你要她尊敬爷爷、奶奶,我们首先自己事事处处尊敬父母。吃饭时让父母先吃,有事总是叫“爸爸”、“妈妈”,这样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印象。再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正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二、正确对待,面向未来。

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要表扬,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批评。每次考试结束后,她都把成绩带回来签字,对于每次的成绩我们都会给她一个合理的评议,使她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

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放学回来后,要我去买一只小老鼠,我当时不肯去买,可她哭着要买,后来得知,正在上有关动物的课并且要求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我就同意给她买回来。放学回来,她总是去观察小动物,结果在写文章时对老鼠的运作写得比较评细。

三、加强沟通和联系。

要学会你跟她谈心,作为家长,每天应当抽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交流,包括在学校、在家里,做作业情况等等。这样便于取得孩子学习的一些资料,同时还要学会与老师取得联系,将孩子的点点进步

性别教育——角色定位从4岁开始


你的小宝宝从4岁开始,有了关注身体结构差异性的好奇——爸爸妈妈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的一样吗?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一样吗?那为什么我是男孩她是女孩呢?我们有着怎样的不同?性别角色的定位,那个时候在孩子的心中悄然长大,我是男子汉?还是乖乖女?

性别角色的面子和里子——

CASE1 曦曦,男,5岁

面子:爱哭地像个小姑娘

里子:隔辈人过分的保护

妈妈在曦曦出生6个月后回单位上班,工作十分繁忙,照顾和教育曦曦的重担就落在了姥姥和老爷肩上,因为两位老人都已退休在家,身体也很健康,有充裕的时间和体力,对曦曦的爱护到了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形影相随。

时间转瞬即逝,曦曦5岁半了,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曦曦整天都缠着姥姥,说话慢声细气,稍有不满意就一脸哭兮兮的小样看着大人求助,没有一点男孩样,却像一个十足的小女孩。这下爸爸妈妈开始着急了,反复跟姥姥姥爷提示:曦曦是个男孩,不要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凡事要让他自己去努力解决。然而老人毕竟心疼宝贝外孙,仍然敌不过曦曦哭着求助的眼神,曦曦也越来越像个柔弱的小女孩了……

爸爸妈妈最大的心结:曦曦如何能有个威武豪爽像个男孩样?

专家发言:

有句话叫,男孩放着养,女孩宠着养。不仅大人别把男孩子曦曦当作小宝贝来溺爱,还可以尝试着向曦曦示弱求助,让曦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强大并从中找到自信,丢掉依赖的心理习惯。

CASE2 妙妙,女孩,6岁

面子:喜欢像男孩子那样打架

里子:疼爱她的妈妈拗不过她

妙妙的不听话是出了名的,只要稍有不如意,这个小姑娘就会大吵大闹,疼爱她的妈妈拗不过她,每每就只好顺了她的心意。

这次爸爸带女儿妙妙去游乐场,在爸爸忙着接电话的时候,妙妙看见5个男孩在玩球,也很感兴趣,就主动过去和他们一块玩,不一会就看见妙妙和这几个男孩争执起来,妙妙大打出手,以1对5,爸爸连忙挂掉电话过去制止。

妈妈最头疼的事:妙妙做什么事总是很霸道,很喜欢玩一些男孩喜欢玩的游戏,比如舞枪弄棒之类的,挑衅性很强,总是和小朋友们发生争执。

妈妈最大的愿望:妙妙怎么才能变得规矩一点,有个文雅温和的女孩样!

专家发言

不要过度放任孩子的挑衅行为,让这个小宝贝们知道被拒绝、被打击的滋味。这对于男孩子适用,对于女孩子更适用,要知道成为一个“小霸王”,不仅难于和别人交往,也多了伤害到自己的机会。妈妈可以通过经常提示妙妙观察周围人表情的方法,逐渐增强她的觉察能力,接受来自别人的不同建议和多样情绪,不能无端地冒犯别人。

CASE3 俊俊,男孩,4岁半

面子:喜欢穿裙子

里子:来自家长的错误认可和赞许

一天,妈妈带俊俊到朋友家里玩,对方家里有个小女孩与俊俊年龄相仿,穿戴非常别致,俊俊妈妈忍不住赞赏了几句。俊俊也满眼羡慕,向妈妈要求说:“妈妈,我也要像那个小姐姐一样,穿上花裙子!”周围人听了只是觉得好玩,就给俊俊换上了女孩子的花裙子,俊俊也很得意,手舞足蹈的表演乐得大家前仰后翻……两个小朋友也玩得很开心,难舍难分。以后每次俊俊到小姐姐家里做客,都要求妈妈给自己穿裙子,渐渐地,俊俊开始不喜欢穿自己原来的衣服了,并总是要求妈妈买裙子呢。

妈妈开始产生了担心:自己的儿子怎么穿裙子穿上瘾啦?

专家发言

俊俊只是因为好奇而穿上了裙子,这本来只是一个游戏,但来自周围人的称赞却使得这个小家伙不知所措。俊俊误以为是妈妈和大家都很喜欢自己这样,所以强化了俊俊想要再次想穿裙子的愿望。小孩子们的内心都有着求宠的心理,他们希望永远在妈妈和亲人的视线里,被关注的感觉是孩子们获得安全感的方式,而通过穿裙子来让妈妈认可,就和妈妈的错误赞许有关啦。

CASE4 盈盈,女孩,4岁

面子:摸“小鸟”

里子:对身体差异的好奇心

夏日的娃娃馆里,小盈盈午睡醒来,看见大卫(小男孩)的毛巾被斜翻开,光着下半身,小鸟微翘,盈盈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觉得很好奇,爬过去用小手轻轻拨弄了一下大卫的小鸟,大卫迷迷糊糊向旁边翻了一下身,盈盈跟着凑过去好奇地打量,又想伸出小手拨弄,被值班老师巧妙地用别的方式吸引开了。

专家发言

小孩子对异性同伴的生殖器好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们都采用迅速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降低小孩子的探索欲,千万不要大呼小叫,大惊失色,呵斥怒骂。如果孩子多次出现并坚持探索,只需表情平静,自然坦白地告诉孩子:男孩女孩的性别不同,身体结构不一样,男孩的小鸟在外面,女孩的在里面。

CASE5 豆豆,男孩,5岁半

面子:我要和妈妈一起洗澡

里子:妈妈的爱最温暖

豆豆妈正在洗澡,猛然从浴室的镜子里突然看见豆豆站在门缝里看自己,不禁一惊,走过去想把门关上。豆豆撒娇说:“妈妈,我要和你一起洗澡!”妈妈楞了一下,儿子都这么大了,赶紧哄着他关上门。豆豆妈妈面对镜子良久,这孩子怎么回事?小小年纪别学坏了吧,但想起豆豆看着自己天真而又认真的表情,妈妈真有些摸不着头脑?

专家发言

这里可不仅是孩子对成人身体的好奇心,更因为脱离开母体而又在妈妈怀里长大的孩子,都有着对母亲特别的依恋。他们希望自己永远是那个可以被爸爸和妈妈抱在襁褓中的小婴儿,拥有着最安全的爱护和最温暖的拥抱。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地大起来,无论是妈妈对于儿子,还是爸爸对于女儿,都要完成他们的心理断奶,让他们能够顺利脱离母体,独立而坚强地长大成人。

TIPS 性提问的3个坦白

1.事件坦白

许多父母都羞于对自己的孩子谈性,当然也包括谈性生理差异,这容易导致孩子对性生理产生神秘感。

2.表情坦白

出现孩子摆弄生殖器等性探索行为,家长一般不要强行干涉,可若无其事地用别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兴趣。耻笑、斥责或打骂的方式,只能让孩子们感到不知所措,受到惊吓。

3.告知坦白

当发现孩子对身体结构差异的感兴趣时,父母不妨落落大方地向孩子介绍身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要把性器官忽略哟,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两性差别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不同品种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丹麦孩子的独立从两岁开始


但自从女儿爱丽丝出世后,他对这个国家的一些观念产生了看法。

他觉得丹麦的父母并不爱他们的子女,至少亚丽不爱他们的女儿。这不只是在为爱丽丝换尿布时,她总是指使他去那么简单,她对孩子的不管不顾,有时甚至让麦克怀疑自己与亚丽之间的爱情和婚姻。

爱丽丝两岁多时,要喝饮料,麦克认为,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的亚丽能为爱丽丝解决这个问题,就鼓励她去找妈妈。过了一会儿,爱丽丝跌跌撞撞地走回来:“爸爸,冰箱门打不开,帮我,等不及了。”冰箱门打不开?麦克愣住了,自己刚才还从冰箱里取了饮料呢!他走进厨房,为爱丽丝取了饮料。“亚丽,冰箱门没坏。”麦克对还在忙碌着的亚丽说。“我知道。”亚丽并没有回头。“那么,为什么不为爱丽丝取饮料呢?”麦克觉得很奇怪。“她想喝饮料,可以自己取啊。”亚丽认为这很正常。天啊,麦克抱头呻吟:“可是,她才是个两岁的孩子啊。”

更让麦克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那年夏天。

麦克那天回家,推开房门,竟然没见到爱丽丝的身影。他大声喊了几声亚丽,也没听到回答。房间里的灯关着,冷冷清清。

一定是亚丽带爱丽丝去超市或者去散步了,麦克放心地为自己倒了杯水,舒舒服服地靠进沙发,看起了报纸。

也不知过了多久,房门开了。麦克惊讶地发现,门口只站着亚丽。“爱丽丝呢?”麦克大声问亚丽。“她……”亚丽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忽然跑了出去。原来,今天午后的阳光很好,亚丽带爱丽丝出去玩。爱丽丝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睡着了。亚丽本想抱她回去,后来一想,邻居们的孩子经常在草地上睡,都认为这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一个必要方法,而且从没出什么问题;再说,从自家的窗户也能看到草坪,更不用担心了,就独自回了家。开始时,她还到窗口去看看孩子在不在,后来干脆把这事忘了。傍晚时,一个姐妹给她打电话,要她去看自己刚买的晚礼服,她就开着车出了门……

两个人跑到草坪,哪里还有爱丽丝的影子。

麦克气坏了,第一次向亚丽吼了起来。亚丽也哭了。她不是因为孩子丢了,而是因为麦克的态度:“我们这里许多家长都是这样做的,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态度说明,我在你心里并不重要……”麦克不理她,想打电话报警,门铃忽然响了,站在门外的是警察和爱丽丝。

原来,爱丽丝睡醒后,既没感到害怕也没哭,而是自己找起了回家的路。一位警察发现了她,给她吃过晚饭,想方设法把她送了回来。

警察并没有留下什么“下次小心点”的警告,转身就走了。麦克目瞪口呆:“就这么算了吗?”“这有什么奇怪,附近哪个孩子没被警察送过?”亚丽说。爱丽丝更是一点没有恐惧,笑嘻嘻地一个劲向麦克说她离家时的所见所闻……

从那以后,麦克改变了看法:他也放心让爱丽丝到外面玩耍了,有两次,也忘了带她回家—既然孩子在这个国家生活是如此安全,趁机让她从小就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在是再好不过。

育儿观念: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


育儿观念: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

现代父母经常利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从而给孩子心灵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一、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控制欲望。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烈,应该把心态放平和。对孩子有期望固然是好,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明显,不要急躁,有时候按照对的思路去做了,看不要想要的效果,也不要心急,乔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控制孩子对他们的成长不好,孩子会在心理上感觉到强势的压力。他虽会听、但打心底里是不高兴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会变软弱,对孩子的影响极为不利。

二、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

给孩子一点自主独立的空间,不要时时看管着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而不是层层束缚,父母不应该想象孩子应该怎样怎样,从而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去有意义的事情,尽量让去适应外部环境,做到正确诱导孩子。

三、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父母,有些父母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能反抗自己,否则就大声训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听风是雨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作为父母不能强加管教孩子,让他们一切服从命令,这样很容易压制孩子那颗纯正的童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父母对孩子要多一些引导,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有从小享受选择权,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快乐。

喜欢《从4岁开始对孩子严格一点》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4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早一点识字对孩子真的好吗 整理了早一点识字对孩子真的好吗,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早一点教孩子认字真的好吗?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早点教孩子识字的话怕对孩子不好,晚点教孩子识字又怕孩子输在了起...
    2021-07-22 阅读全文
  • 对幼儿读物的一点随想 与菠萝班的孩子相处一周多了,发现班上的孩子之间都挺和睦相处的,攻击性行为很少。可见以前的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成功。今天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午间活动,先吃完饭的孩子都在安静地选书看。这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
    2021-04-08 阅读全文
  • 触摸多一点,拥抱多一点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点空间 一走进小(1)班教室,孩子们总是叫着“蔡老师,你来了!”更有孩子们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跟我亲热。孩子们喜欢我,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上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带他们去玩沙。记得几天前还是下雨天呢,小朋友...
    2021-09-06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一点爱心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 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
    2020-11-19 阅读全文

整理了早一点识字对孩子真的好吗,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早一点教孩子认字真的好吗?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早点教孩子识字的话怕对孩子不好,晚点教孩子识字又怕孩子输在了起...

2021-07-22 阅读全文

与菠萝班的孩子相处一周多了,发现班上的孩子之间都挺和睦相处的,攻击性行为很少。可见以前的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成功。今天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午间活动,先吃完饭的孩子都在安静地选书看。这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

2021-04-08 阅读全文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一走进小(1)班教室,孩子们总是叫着“蔡老师,你来了!”更有孩子们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跟我亲热。孩子们喜欢我,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上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带他们去玩沙。记得几天前还是下雨天呢,小朋友...

2021-09-06 阅读全文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 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

2020-11-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