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分析:虫虫
发布时间:2021-06-28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接手这个班不到一学期,虫虫这个三岁多的小不点就吸引我的注意,他喜欢独来独往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不是玩玩具就是看图书,集体活动刚一落座转眼就不见踪影。看图书、玩玩具也就罢了,还总是乱扔东西,班上的图书区玩具柜经常让他翻得乱七八糟,你有时提醒他让他收拾收拾随手乱仍的玩具,他还为自己辩解“不是我扔的、我现在可累了我没劲了等等”,这是让人又气又好笑。和家长几次沟通后,明显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虫虫妈妈从来不正视孩子的问题,总是为孩子的各种行为找理由“什么他其实在家很好呢,从不乱扔玩具”“他喜欢新的东西,幼儿园的玩具家里没有所以他爱玩”等等。使我觉得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总是受挫,每次有什么问题,他妈妈总是替孩子开脱,这一点让我很是苦恼,面对这样的家长该怎么办呢?虫虫就是我个案研究的事例。下面我把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镜头捕捉下来与大家共享。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虫虫早就自己走开了,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又爬上床翻书,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他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虫虫早就按耐不住了,不等老师说完话他就想跑开。几次都是老师拉住他要不早跑了。
◆镜头四:虫虫中午很少睡觉,躺在床上一会上一会下,一会偷偷拿个玩具玩,一会儿又去动动旁边的小朋友,终于起床了他可开心了,还大声质问别人“你们太吵了,害得我都没睡着”
面对这个聪敏可爱让人又气又爱的虫虫,我不能放弃。家长越是难沟通我越是要和他勤沟通真诚的沟通,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每天都抽时间观察虫虫和他多交流,发现他身上一些有趣的话,和一些细微的小事把它记下来,下午家长来接时有了交流的话题。第二,注意交流的技巧,世上的妈妈没有不爱孩子的,维护孩子是每个做妈妈的本能,一开始我们总是说虫虫的问题,越是想让她重视这些问题,她越是想逃避。现在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想问题,跟她妈妈沟通时,先把虫虫表现好的一面或一句好玩的话一件有趣的事告诉他妈妈,然后再把建议提出来,这样做感觉虫虫的妈妈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维护孩子了。也能听进老师的一些建议。第三、邀请虫虫妈妈来园当志愿者,让他参与班级的一些活动,这样在自然情况下她对孩子也有一些不同的观察和发现。第四、老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面对虫虫,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每次行为的背后到底是在想什么,只有了解了孩子,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才能让他愿意配合你的一切。
一段时间之后,尽管虫虫还是那么好动,还是时不时惹出点乱子,但明显一些不好习惯得到改变,比如扔东西,当他随手扔一本书时,你也叫他名字他不再是自己跑开不理你,而是一边自己开脱一边把书放到书架上。虫虫的妈妈有了明显变化,她主动跟我们讲虫虫奶奶溺爱虫虫的事,也说出了她的苦恼,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看来一开始虫虫妈妈对我们是有戒心的,而且也可以看出她妈妈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所以任何矛盾要想解决好就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想,找出原因不怕辛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小班幼儿个案分析
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老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尔和老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况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己脱鞋了,来,让老师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老师真喜欢你,老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馈孩子在园表现,建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特别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对集体进行了解和接纳,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认识,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并且鼓励他,表扬他,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的关爱,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天天变得开朗多了,偶尔也会过来抱抱老师,看着他一点一点进步,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虫虫观察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主动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积极的引导,促进孩子们主动性学习。
一次户外分散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做游戏。突然,李嘉欣大叫起来原来他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发现了小虫子。孩子们闻声围了过来。“是多脚虫,湿的土地里就有。”文雨萌大模大样的讲解。一下子孩子们对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在院子里寻找虫子的行动。多脚虫可真多呀,有的蜷成了园球,有的在爬行,还有的两条黏在了一起……
就在孩子们认真观察时,一条大虫子悄悄的爬上了运动场地,被正在捡石子的马天野发现了。他放声大喊:“这是什么虫子呀?好大!”孩子们都被他的喊声吸引围过来看这条大虫。我请孩子们围坐在大虫的周围观察它。为了不让它爬出规定的范围,我用手指触碰了它头上的大黑钩子,“它的钩子比我想象的要硬很多。”大虫子立即停止了爬行蜷成了圆形。孩子们多为我的勇敢欢呼起来。几个胆子大的男孩子也过来摸摸大虫子,我们得出:它爬行的时候身体很柔软,钩子很坚硬,蜷缩起来身体也变硬了。张云扬说:“好大,像彩笔一样粗。”杨若宣说:“这是豆虫吧,我在奶奶家见过。”池明瑶说:“它头上有钩子。”我就池明瑶的观点进行乐提问:“有钩子的一边是它的头吗?”大多数幼儿认为是,也有个别幼儿认为不带钩子的一边是头。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观察和实验,首先我们认真的观察了大虫子的爬行。我们提出:“想一想虫子们在爬行的时候头在前还是身体在前?”孩子们一致认为头在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虫子在爬行的时候没有钩子的一边在前面。然后,我用小木棒轻轻的触碰了大虫子的身体并请孩子们观察虫子的反应,孩子们发现大虫子急速的将身体蜷缩起来。我请孩子们观察“大虫子那一边在里面那一边外边,为什么?”张云扬恍然大悟的抢着说:“我看见是没有钩子的一边在里面,有钩子的一边在外面。”我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蜷缩起来呢?”张云扬拍拍脑袋说:“我想是为了用大钩子保护头呗。”……
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找到了毛毛虫,小青虫,螳螂等。回到教室里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于豆虫的资料,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和实验。孩子们也和爸爸妈妈搜集了有关小虫子的各种材料,我们还在自然角创设了“虫虫总动员”的墙饰,孩子们主动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
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保护。让孩子们在自我尝试、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和语言表达力。
小班幼儿语言个案分析
观察记录
在餐前活动中,我请幼儿自愿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个故事,结果大家都不说话了,眼睛也不瞅老师,我走到平常口语表达比较活跃的幼儿跟前请他来分享,他却怯怯的说:“我不会,我不知道讲什么”我再次鼓励:“你们的爸爸妈妈讲的绘本故事就可以分享啊,老师上课教给大家故事都可以”这时,周子钰高高的举起小手,她勇敢地站在前面,大声讲了个“小兔找太阳”的故事,讲得声音响亮,口齿虽然不太清楚,但富有一点感情色彩,在坐的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听的津津有味。然后请小朋友讲一讲,故事里讲了什么?小兔都看到了什么?都能讲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每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基本都是制作精美的PPT,组织看图讲述形式,如出示一张有故事情节的图片,如:图上有小兔,还有兔妈妈,红灯笼。请幼儿讲一讲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请幼儿编成一个故事。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讲出故事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小动物们碰到会讲些什么话?他们会怎么做?今后会发出什么事情等等。并且引导幼儿说长句,说完整句。
分析说明
1.同一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小班幼儿年龄小,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规范。
2.跟父母有关系,工作忙给幼儿灌输绘本量少,与幼儿交流少的幼儿阅读与表达能力就稍差一些。
3.和设备条件、活动方式的关系。物质环境、设备条件创设的好坏(图书量的多少、电视、录音机等),儿童每天用于阅读时间的多少,成人是否给予指导,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阅读水平。
方法措施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教小班幼儿漱口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语言刺激,他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些话。
2.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看图说话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看图说话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根据具体情况,每日谈话时间,为幼儿提供用语言表达想法、意愿的空间、时间。
懒惰虫和坏蛋虫
还记得《懒惰虫》的歌吗?“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是一个懒惰虫……”记得在小班上这堂课的时候,我还一个个地点着问“你是懒惰虫吗?”孩子们都摆手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懒惰虫。但是不承认可不代表着没有。有时候孩子们偷懒,不高兴动手做事,我就会问:“懒惰虫钻进你的小手了吗?让我找找!”然后故作悬疑地告诉他:“看,你的小手里真的有懒惰虫钻进去了,怪不得小手偷懒了,赶快动动小手把懒惰虫赶出来!”有时我还会提醒孩子们:“谁偷懒了,懒惰虫就会爬到他的身上,你改正偷懒的坏毛病,懒惰虫就会逃走了。”孩子们谁也不想当那个“懒惰虫”,也不愿意懒惰虫钻到自己的小手小脚小嘴巴里。孩子们会为了赶掉那个其实不存在的“懒惰虫”,而变得肯动手了,能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当然,班里有“懒惰虫”也有“坏蛋虫”存在。班里男孩子多,难免会有吵吵闹闹,打人现象发生。于是我会对孩子说:“今天你的小手里钻进了个坏蛋虫吧,怪不得管不住自己的小手要打人了,赶快改正,你变成了好孩子,坏蛋虫就会从你的手里逃出去了!”而我们有时也会帮孩子抓“坏蛋虫”:“老师已经把你身上的坏蛋虫抓走了,现在你可要当个好孩子啊,别让坏蛋虫再钻到你的身上去。”只要把“坏蛋虫”抓走,做了坏事的孩子又能变成好孩子,这样那个做错事的孩子就不会被戴上“坏孩子”的帽子。孩子的自信得到了维护。
现在,我们会经常在班里抓抓“懒惰虫”和“坏蛋虫”,我们也希望那些“懒惰虫”和“坏蛋虫”不要再住到孩子们的身上,就让它们偷偷地溜走吧!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幼儿园里的“毛毛虫”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幼儿园里户外活动的时间逐渐多了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有很多“意外收获”。一日户外活动时间,一阵春风吹过,幼儿园里几棵高大的毛白杨树上棕色的长长的花果纷纷落下,草地上和操场上也落了许多。慧敏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老师,你看这儿有好多毛毛虫!”,我心里暗自发笑:“孩子们把它当做了毛毛虫!”
我说:“是毛毛虫吗?”王允谦小朋友说:“都是那台挖掘机惹的祸!”(前几天幼儿园里水管改道有台挖掘机则在此施工,他肯定以为是挖掘机把“毛毛虫”从地里挖出来了。)看着他那一脸认真和自以为是的样子,且有一丝挖掘机干了坏事的表情,我觉得他好可爱!为了给挖掘机正名,我又问:“你们再看一下,是毛毛虫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是”“你们看一下看他会动吗?”慧敏说:“老师,我不敢拿!我顺手捡起一个,让孩子们观察,告诉他们这只是毛白杨的花果,里面还有它的种子呢!当几个男孩把它放在地上,发现它确实不会动时,慧敏才敢拿起它。孩子们抬头看看近10米高的毛白杨,再看看地上的“毛毛虫”,心中大概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吧!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又有些许花果从树上飘落下来。此时我才发现,孩子们的身高和成人相差太多了,视角也有所不同,他们并不能像我一样将毛白杨的花果下落的情景一览无余,将过程看得那么仔细,可是孩子们的心底已埋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这比什么都珍贵啊!
孩子们,等你长大了,而老师步履蹒跚时,你还会将你美妙的发现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分享吗!
不吃幼儿园的饭菜——个案分析
涛涛今年六岁多了,刚进幼儿园时不吃幼儿园的饭菜,每天只喝妈妈给他准备的营养汤,喝水也不用幼儿园的杯子而是使用自己的小奶瓶。到了中班大班能够在班级里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了,但是用餐的速度较慢。当其他小朋友都开始餐后活动甚至是准备去散步时他才能较快的吃饭。聪明活泼的涛涛唯一在吃饭上面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每次不管是吃饭还是吃点心,他总会较慢的吃饭并且时不时的会停下来,当老师走过去时他才会开始吃。而且桌子上会有许多顽皮的小米粒,有时候衣服上裤子上也会粘到一些小米粒。
结合幼儿的社会性方面分析:幼儿的性格较为内向,在班级与小朋友交往行为较少,喜欢一个人自顾自的搭积木,或者玩一些拖拉玩具,社会性交往能力较弱,因此当其他小朋友都在那边吃饭时,他仍然能自顾自的玩弄手中的饭菜。
结合幼儿的家庭原因分析:涛涛是家里的独子,加之家里有些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你家里人都比较宠爱他,对他的吃饭问题也就放任自流了。在家里吃饭时妈妈总会跟在涛涛后面一直边玩边喂,并且只要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给他吃。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我主要采取了这些教育措施:一是进行了家访活动,家访师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家访活动与涛涛的爸爸妈妈对育儿方面的一些知识行为交流了一些意见和想法,同时对于涛涛吃饭问题也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和引导策略,希望能家园合作,发挥教育合力。二是在幼儿园吃饭时,能给予涛涛一些鼓励,例如看到他吃了平时不怎么吃的蔬菜可以及时的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将涛涛安排在吃饭较快的那一组小朋友当中,通过其他小朋友得良好用餐行为能带给涛涛隐形的示范,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氛围。并且在用餐开始之前可以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今天的饭菜,告诉他们今天饭菜所含有的营养,增加他们用餐的积极性。
以上措施我都有在逐步实施,达到的效果还在跟进当中。希望涛涛能快快吃饭,快快长大!
五月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
班级中有个孩子叫丁奥深,低年级的时候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是到了四年级,经常漏做作业,有时候甚至不做作业。和他交流过好几次,也和家长时常练习,家长试过打骂,试过说教,但都不管用,孩子还是经常不能把所有的回家作业都完成,有时候课堂作业也会拖拉。
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错误。该生家长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但又不会指导孩子,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打,从不帮助孩子去判断自己做的对不对,应该怎么做。对于孩子的回家作业只会问一句:做完了没有。如果孩子说做完了,就不去检查。
2.孩子性格懒惰,缺乏耐心。这个孩子活泼开朗,玩心很重,常常会被其他同学影响。其实他思维很活跃,上课发言很积极,但做起作业来,字迹潦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到一半就不做了。
3.缺乏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平时更多的是在批评与教育这个孩子,很少与他心平气和地谈一谈,缺乏与他的沟通,更不要说对他的指导了。
策略:
1.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由于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每天都要帮孩子检查作业是否完成,并签名。各科老师批改回家作业后给予一定的反馈。
2.在班级中为他设立一定的职务,为老师、同学做事,得到老师的提拔,同学的尊重,借此提高他对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同时,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没有隔阂。
该生是班级中的“顽固分子”,改变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他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信心,有一天他会让人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