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远保持这种童真的笑容
发布时间:2021-03-10 幼儿故事鱼童 关于幼师保持童心演讲稿 幼师保持童心的演讲稿 最近我们班又新进来了一名幼儿,本来以为刚入园的新生,而且是插班生,肯定会有哭闹情绪。第一次见这名幼儿,白白的,眼睛大大的,还会很甜的叫一声“老师好!”挺乖巧的一个女孩儿,可奶奶要走的时候,女孩儿抱着奶奶不肯放,倒也没哭闹。由于是第一天上幼儿园,而且已经是下午了,奶奶就把女孩儿领回家了。看着女孩的背影,想象着她明天入园时的一种情景~~~~
第二天,女孩儿开开心心地来到了教室,在家人的指示下,主动与老师问早。然后我带领她来到教室,让她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女孩儿拉着我嚷着要玩滑滑梯。我说:滑滑梯好玩吗?女孩儿:好玩,昨天妈妈带我玩了,在下面的。我:我们幼儿园还有更好玩的,走,我带你去。我带着女孩儿拿了一些积木,她问说这是什么,我就玩给她看。女孩儿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吸引和转移的,看着好玩,就自己动手玩起来了。
一天,孩子的情绪都很快乐,微笑着做早擦,而且看到其他老师能很甜地叫一声“阿姨”,一点儿不陌生,很热情,也很喜欢粘着老师,跟你好。
这个女孩儿有两个特点:一是好奇爱问。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而这名女孩儿却能围绕着你问个不停,对新鲜或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她喜欢和你说话,喜欢和你交流,而且都是带着微笑的,看到她的笑容,你就会变得很耐心,也很愿意和她交谈。二是喜欢唱歌,女孩儿的接受能力很强,一首歌教了一遍差不多就会唱了,她的口齿也很清晰,声音甜美而清脆。真心希望,这名活泼开朗的女孩能永远保持这种无邪的笑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播种希望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芽了,长大了今天,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当我还怀着期望看“老师”时,在他的周围总围着一圈光环,“春蚕”、“红烛 ”、“灵魂的工程师”。
于是,我就带着这样的一份崇敬走进了幼师的队伍,当我穿过了它面前的光环,走进了它的内核时,也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但在老师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这就是教师的全部财富,也是教师的神奇之处。
当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块空白的土地。很多的爸爸妈妈细心地给它浇水,施肥,唯独忘了播下种子,于是他们就带着这块空白的沃土来到幼儿园,请求老师在那儿播种,老师便大把大把的把金种子散向他们的心田。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的宽容,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这些金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时,这希望的种子变成了最灿烂的一朵花,慢慢的就会结出金色的果实。
对孩子要保持永远的信任
今天我们园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午睡工作,将大班与中班的幼儿进行统一管理。由于我不大熟悉大班的孩子,我便对他们多了个几分注意,果然,午睡后大班的杨子龙小朋友将他的小被子随手一团便着急似的跑下楼去,可能是周围的孩子看到我眼中的诧异,便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我们老师都教过他很多次了,他就是不会叠,我们老师也没办法。我心想大班的孩子若是还不会叠被子肯定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于是我将杨子龙小朋友叫到面前鼓励他道:“杨子龙同学
,你看下别的小朋友叠的小被子多整齐啊!老师相信你肯定会叠的比他们都好!大家认为老师说的对不对啊”?周围的小朋友便呼对声一片,于是我便趁热打铁道:“我们都给杨子龙小朋友一点掌声好不好?”一时间休息室里便“杨子龙,你真棒”的喊声。这时我看到杨子龙小朋友在大家的鼓励声中将被子慢慢叠好,虽然叠的不算整齐,但还是有板有眼。在我的夸奖声中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豪。
当一个孩子让老师对他的教育产生听之任之的念头时,事情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他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任老师都对其不抱希望与信任,那么他对他的未来便没有任何信心与希望,这将是我们老师一时疏忽所造成的痛心悲剧。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的理念给予幼儿更充分的信任,例如,用充满信任的眼神和肯定性的语言给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那些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当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我们也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任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教育。信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励孩子前进、改正错误。其实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大的,我们老师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信任,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爱是永远的宽容
教学故事:
课前两分钟,我经常请同学作自我介绍。这天,一位同学兴冲冲地站起来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我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两个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个不停。我还长着一只小巧玲珑的嘴巴,一个聪明而又有智慧的脑袋。我一见到我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总是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有时会哭泣,也会微笑,活动起来就像灵活的猴子。我最大的坏毛病,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粗心,所以妈妈总是提醒我要细心。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儿。听着他的自我介绍,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小男孩展现在大家眼前。看来他早就准备好了要在今天的语文课上作自我介绍,所以说得很流利、很完整,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上课铃声正好响起,我的“上课”两个字正要出口,已经坐下的他又忽然站起来说:“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打架。”
我一下子有点呆,“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打架?!”打架是一个特点,而不是缺点?难道在他眼里,打架也是一件想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的,值得宣扬的事?当然我也知道,他的所谓打架实际上就是和同学们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的,不是真的打得不可开交的那种。可那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呀?至少我觉得,一个喜欢打架的同学,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在心里想,找个时间,我得找他好好谈谈。
下课后,我正好看到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把学生当人看》。文章是这样写的: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到:为师之道贵在宽容。所谓对学生宽容,有三层意思:一是把学生当人看即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能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三是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过分求全责备。总之,教师要容得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进而才能教育好学生。新时期人才的人格特征应该是独立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敢于怀疑,勇于超越,这样的品质在缺乏宽容大度的教师教育下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是呀,为师之道贵在宽容。有时候一点点小事,可能我们老师太小题大做了。写错一个字,做错一道题,就把学生批评得体无完肤,抬不起头来;迟到一回,就能训得老师自己都头晕眼花、血压升高……他在大家面前说自己喜欢打架,说明他并没有把打架看成像老师眼里那样是一种坏习惯。爱动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要让他像大人一样不吵不闹,那怎么可能呢?只要跟他讲清道理,他一定能慢慢改正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只是一时的顽皮而已。让我们以师爱包容学生的一切,爱是永远的宽容!
老师的爱是永远的宽容
导读:所谓对学生宽容,有三层意思:一是把学生当人看即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能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三是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过分求全责备。总之,教师要容得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进而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学故事:
课前两分钟,我经常请同学作自我介绍。这天,一位同学兴冲冲地站起来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我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两个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个不停。我还长着一只小巧玲珑的嘴巴,一个聪明而又有智慧的脑袋。我一见到我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总是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有时会哭泣,也会微笑,活动起来就像灵活的猴子。我最大的坏毛病,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粗心,所以妈妈总是提醒我要细心。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儿。听着他的自我介绍,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小男孩展现在大家眼前。看来他早就准备好了要在今天的语文课上作自我介绍,所以说得很流利、很完整,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上课铃声正好响起,我的“上课”两个字正要出口,已经坐下的他又忽然站起来说:“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打架。”
我一下子有点呆,“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打架?!”打架是一个特点,而不是缺点?难道在他眼里,打架也是一件想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的,值得宣扬的事?当然我也知道,他的所谓打架实际上就是和同学们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的,不是真的打得不可开交的那种。可那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呀?至少我觉得,一个喜欢打架的同学,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在心里想,找个时间,我得找他好好谈谈。
下课后,我正好看到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把学生当人看》。文章是这样写的: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到:为师之道贵在宽容。所谓对学生宽容,有三层意思:一是把学生当人看即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能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三是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过分求全责备。总之,教师要容得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进而才能教育好学生。新时期人才的人格特征应该是独立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敢于怀疑,勇于超越,这样的品质在缺乏宽容大度的教师教育下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是呀,为师之道贵在宽容。有时候一点点小事,可能我们老师太小题大做了。写错一个字,做错一道题,就把学生批评得体无完肤,抬不起头来;迟到一回,就能训得老师自己都头晕眼花、血压升高……他在大家面前说自己喜欢打架,说明他并没有把打架看成像老师眼里那样是一种坏习惯。爱动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要让他像大人一样不吵不闹,那怎么可能呢?只要跟他讲清道理,他一定能慢慢改正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只是一时的顽皮而已。让我们以师爱包容学生的一切,爱是永远的宽容!
发自内心的感受,保持这份纯真
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实现?什么是成功?顾名思义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作为新教师,上好一堂课很简单但是将一堂课上的很成功确是很难的。
也许成功的课就是课上的反映获得预期结果,也许成功的课就是达到一定的成效。这些都太深奥很那说明白也很难理解,我就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堂课。
去年的现在我还是一个刚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实习生,不懂什么是课上的好什么是课上的不好,觉得所有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教学方法。直到我跟了我的一位大班师傅,她是太仓音乐学科的带头人。音乐这个领域说难不难,能运用音乐去感动幼儿,让幼儿在欣赏和表达中完成课堂效果,可是这也并不简单,选择什么样的音乐适合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好的接纳、倾听音乐?在什么样的环境能更好的开展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课上需要注意的。这仅仅围绕着一首歌而展开的思考,可见上好一堂并不容易。可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有多难而是这堂课带给我的有多少感动。
这节课是以非洲土著民族为背景,课堂中教师扮演非洲部落的酋长,带领了小朋友一起跟着节奏进行敲击,可能是鼓和音乐的衔接在幼儿心灵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幼儿在击打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面带微笑、身临其境,跟着酋长、跟着音乐、非洲的背景图片,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为之感动,我也发誓以后我的课也要至少带给我这样感动,师生间的默契互动,气氛的享受都是我所向往的课堂。
在我眼里一堂成功的课没什么大道理,只有带给我感动的、那便是成功。
教育随笔:在这里有永远的爱
教育随笔:在这里有永远的爱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饱含着浇灌的心血,用清风拂过那深情的泪珠,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记得2008年的8月,我离开了幼儿师范专业学校走进了幼儿园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始了和呀呀学语的孩子打交道。为了我们的家园里有开不完的玫瑰,为了让那些空中的鸟儿自由地飞翔,我们的幼儿教师用自身的神智,去启迪孩子智慧的心扉。在操场上,老师同孩子们玩起了小鸡找妈妈的游戏;在活动室里,老师让孩子们围在身边,听熊宝宝的故事;在午睡室里,老师像妈妈一样拍打着孩子幼小的身躯,甜甜地入睡。
幼儿教师是辛苦的,为了一节教育活动,我们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准备丰富的教具,制作精美的课件,备课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幼儿教师是忙碌的,每天,我们都要回答孩子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他们解决形形色色的纠纷,断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曾记得有个特别活泼可爱的女孩欣欣,突然有天来园时变的面无表情,她开始不爱讲话,一个人偷偷地趴在桌子上默默的流泪,不愿跟老师和同伴打招呼,只是用无奈的眼神望着妈妈的离去,然后就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有天她的奶奶来园看她,说孩子爸爸出一场车祸永远离开了她。奶奶抱着孩子,一边摸着她的脸,一边流着泪说:“我们欣欣和她爸爸小时候一样是个乖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老人临走时紧握着我的手说:“我就是想孩子,孩子就交给你们了。”送走了老人,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孩子,我不能给你一个健全的家庭,但我能给你更多的关爱,我一定让你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成为大集体里快乐的一员。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他、亲近他、爱护他,和他一起做游戏,鼓励他跟别的小朋友玩;每次回答完问题我都激动地为他使劲拍手。慢慢地,她终于能和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玩了,脸上也有了笑容。看着他在一天天地发生变化,享受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我备感欣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寄托和希望,当家长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们时,我们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师魂――永远是爱。这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更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样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但是他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传承美德,拥抱温暖是我的理想;挥洒热情,奉献青春是我的志向;撒播希望,收获桃李是我的期盼;爱岗敬业,铸造师魂是我永远的目标!
教师应保持一颗童真
上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的眼睛可都是火眼金睛,是清澈的,是好奇的,并且善于发现细小的事物。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做一个游戏。
惠泽“吱”的一声,我听到叫声,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就赶快跑过去问惠泽:“惠泽,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惠泽却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草皮上有一只刚出壳的小蟑螂,它太小小了,你看。
”随着我和惠泽的惊讶声,其他的孩子也都围了过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跑过来看到这场景,更是惊讶地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一只小蟑螂,很好玩哎。
”孩子们都跟着嚷嚷起来。
我看到孩子们这样乱哄哄的,就伸手把蟑螂拿了起来,孩子们见我拿起来了蟑螂,就纷纷伸着手说:“老师,我要,我要,我要玩,你给我玩玩好吗?”由于他们这样浓的好奇心,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拿这只小蟑螂来给小朋友们上一节关于大自然的课呢。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有这样一个小东西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出来,何不利用一下这个小东西呢!我组织了一下孩子,把他们领到一边的草地上,给他们讲关于益虫和害虫的知识。
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关于蟑螂的特征之后,又进一步认识了昆虫,还了解了哪些是害虫,哪些是益虫?一下子扩大了对大自然的认识,拓展了对大自然的视野。
也许我们的年龄比他们的大很多,但是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的心仿佛被孩子们传染了,也变得很幼稚。
我们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千万不能对孩子的发现置之不理。
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以一种欣喜的心态一起发现,一起分析,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和孩子们的心一样年轻,大自然的事物永远那么美好。
-
永远的感动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东昊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田田也从旁边随声附和“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