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再引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01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再引思考》,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因为上课看小说、下象棋,被班主任老师批评之后,一名初中生从4楼教室一跃而下,自杀身亡,这是本月初发生在湖北十堰郧县的一幕惨剧。而就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的几天,湖南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失恋也站上了楼顶,在瑟瑟寒风中,他最终被好心人送来的一件寒衣感动,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如今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腾讯网发起的讨论显示,有71.16%的网友投票认为当前少年亟待补好挫折教育。

家长:更青睐赞美教育

“自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志军在心理辅导中也常遇到类似倾向的案例,他表示这种现象揭示了当下一代抗压能力弱、心理脆弱的性格特点。

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父母千般宠爱中长大的90后一代,其抗压能力普遍堪忧,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滋生心理问题。而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占据大多数。

“你最棒”、“你比他聪明”,这是许多父母面对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40岁的周磊儿子读初一,因为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赞美,如果有人批评他,就很不服气。“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下走过来的。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接受的都是鼓励式教育。”他时常也很疑惑,到底应该多鼓励还是多让孩子受点挫折。

“现在基本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呵护都来不及,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受挫折呢?”吴辉说,她的小孩读小学三年级,平时都会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虽然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总是一味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孩子们遇到困难受到批评会无法承受。但相比挫折教育,多数家长更青睐“赞美教育”与“鼓励式教育”,更愿意给孩子“甜枣蜜罐”。

老师:接受适当挫折是必要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辛继湘教授针对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曾展开过一段长时间观察,她发现,不少90后大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在“爱”的名义下,他们往往缺少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

辛继湘表示,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在于,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容易把孩子的失败看得过重,偶尔考试失误就会引起家长极大的不满。这样就让孩子在失败面前失去了正确判断力,把一些小挫折看成极大的失败,心理无法承受。

“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辛继湘说。

专家:挫折教育应注意孩子个性

亟须为青少年补补挫折教育课已基本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三方的共识。目前而言,挫折教育并没有系统地进入教学计划。有业内专家指出,学校应该开设如何面对挫折的课程,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抗压排压,勇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学会控制情绪。

唐海波是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临床心理学博士。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半是生活、感情受挫。在他眼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不管学生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归结一点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精神抗压能力薄弱。”

他认为,青少年一代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没有掌握。挫折教育需要方法、技巧,甚至需要教育学理论的支持。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方向新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不少中小学已建立初步的挫折教育基础,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系统,很多教师还未完全掌握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强调,“挫折教育不能仅依靠教育,还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

方向新认为,挫折教育应该坚持两原则,即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他告诉记者,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要考虑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等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笼统的方式来教育每一个孩子”。

他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要有侧重,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应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对于性格外向、骄傲自满的,家长可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

国外“五花八门”的挫折教育

日本:再心疼也不伸手帮忙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

瑞士:送孩子当佣人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美国: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德国: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子的为所欲为,给孩子们将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意想不到的。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其过得舒舒服服,要风是风,要雨得雨,却忽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现在你纵容一切,将来步入社会,那谁还会纵容他?谁还会谦让他?谁又会接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张去扶他,并唠叨“痛不痛”,你尝试“轻描淡写”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爬起来,并轻轻吩咐把土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如此类似例子,虽然那是一个小小举动,可在孩子内心留下的意义却影响一生。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对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爱保存于内心,学会放手,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给他们建造一个未来“不畏挫折”的心态!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围棋学习下课,经过一家体育用品店,儿子看中了一款蓝色的滑轮鞋,经过试穿后还算满意,又挑选了一套护具,包括护膝、护肘、头盔等。一向办事利落的俺立马就掏钱付账了。经过老板娘简单的滑行指导,儿子乐滋滋的穿上鞋子就开步走,没想到脚下的轮子不听他使唤,一下子就摔倒在地了,看来穿滑轮鞋来滑行并不是那么容易滴。给儿子耐心的讲解要想稳稳的滑行,首先必须从穿滑轮鞋走路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稳了,再开始练习滑行。

没想到儿子摔了几个跟头后,儿子泄气了竟然嘴里嚷嚷:“太难了,太难了,我不学了,妈妈你给我把鞋子退了吧。”看着儿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我又心疼又可气,这么一点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以后遇到更大的挫折怎么办呢?我耐心的给儿子讲解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掌握很多本事,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练习才学会掌握每一项本领的,你看每一个玩滑轮的孩子,开始都会摔很多跤,妈妈当初学习溜冰的时候也是手都摔肿了啊。儿子似乎明白了些。

中午吃过午饭,儿子不睡午觉,干脆穿上了滑轮鞋,在我值班(孩子爸爸外出开会,奶奶回老家,因为我值班一个星期,儿子就跟着我值班了)的走廊里来回练习了起来,跟着儿子身边牵着他的小手充当教练角色,不断提醒他脚步慢点,两腿撇开,身体前倾保持平衡......哎呀,一不小心又摔跤了,整整一个小时,儿子数不清摔了多少跤,每次摔倒后,儿子马上自己爬起来,继续调整姿势前进,寻求最佳平衡方式,不断的摔跤,爬起,站立,稳身,开步,前进,平衡,摔跤,爬起.......骨子里倔强不认输的儿子一遍遍的练习着,小手掌跌打红肿了,小屁经过多次的跌摔也有点生疼,揉着小屁股,儿子对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护掌啊。”心疼啊,妈妈没有想那么周全,再说这里也没有卖这个的吧。

终于,一个小时后,儿子可以松开我的手单独滑行了,不顾已经疲惫的小身子,儿子晚上又在楼下练习了起来。正好晚上,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是《乔丹落选之后》,是关于乔丹落选后,他自信执着,努力刻苦、进取拼搏的故事,中学时候的乔丹1.88米的身高,很热爱篮球运动,他报名参加校篮球队,竟然被教练拒绝了,乔丹不气馁,执著申请,最终虽然教练答应他加入校队,但是条件是他必须为其他队员抱一年球衣,于是,赛场边多了一名特殊的球员,他不参加比赛,怀里抱着一堆球衣,眼神专注看着赛场上球员们的一举一动,赛场下,他刻苦练习,一遍遍投篮。利用一切机会勤奋练习,乔丹终于拥有精湛的球技,成了一名正式的球员,而这才是乔丹运动员生涯的开始。提问儿子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儿子非常响亮的答道:“遇到困难,大家都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它。要努力练习,像今天我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不认输,不断练习终于会玩滑轮了,就是战胜了这个玩滑轮的困难啊。”是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相信自己能战胜,以进取之心去挑战人生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难题。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平衡?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 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 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笔者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 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 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 “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 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学前教育内容偏难引争议


学前教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近日,有家长反映孩子的学前教育内容偏难偏怪,某幼儿园大班的家庭作业有:1.2+()-()=5;2.左、右各组三个词和三个成语;3.蛇在哪儿冬眠?是怎么冬眠的?家长多次向老师反映内容偏难,建议家庭作业应该尽量简单一些;而老师则认为“自己是科学的”。对此,笔者走访了一些家长以及学前教育专家,他们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幼教“上难度”

是升小重要筹码?

带着幼儿园留给大班孩子的家庭作业题,笔者走访了不少家长和业内人士,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如果孩子想进入好的学校,就得考试,我愿意让孩子接受难度大一些的学前教育。”在朝阳区某艺术幼儿园的门外,一位正准备接孩子的王女士向笔者表示,“教育内容的难度只能由老师来把握,我们只是配合。孩子通过完成这些作业题,最起码会有一些印象,知识面也有所增加,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哇?”通过了解,这位家长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

“学前教育的难度有所提高,这样既能满足家长的要求,也能助推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只要学校适当把握是可以理解的。”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同样也是树立幼儿品牌和提高门槛的有力保障,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特色吧!

●学前教育功利性

势必拔苗助长

走访中,也有很多家长心存顾虑,“这样的家庭作业孩子无法完成,而且就是家长取而代之地完成作业后对孩子会有好处吗?”“孩子有可能会厌学”,“还有可能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还有家长表示,幼儿园应该把家庭作业的难度尽量降低,让孩子能理解、能接受。那么专家对此又怎么看呢?

“现在的学前教育完全趋向于应试化教育,要求孩子多储备、多学知识。”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幼儿园总园长王东异指出,“幼教是强调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包括社会交往、情感、归宿感、安全感、认知感和能力以及孩子的身体发展方面应该齐头并进,这是没有办法分化的。”他说,“应试教育却是用结果来分化孩子。首先,在这过程中强调单独的领域并快速向前发展必然会导致拔苗助长,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必将导致一个悲剧的产生;其次,幼小考试考的是知识,好学校的教育资源自然有限,作为幼儿园认为自己教的孩子考上好学校是面子,招生才有吸引力,这样的功利性将会导致更多悲剧的发生。”

“此外,孩子在幼儿园当中,越是立杆见效的东西将来越不是优势,越是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见到效果的东西越对孩子有利。”王东异强调,“应该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有一点点成就感之后再鼓励孩子去学习才有动力,只要孩子有了学习动力在未来的12-16年里还有什么学不了?为什么非要在幼儿园的时候给孩子灌输那么多的东西?通过学前教育的培养与引导,让孩子善于交往、喜欢生活、热爱学习、认知能力够,加之身体棒,这才是孩子真正的优势。同时,培育孩子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应该是家长的价值定位。”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梁志燊认为,幼儿园本身就不应该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不存在这一任务之说。孩子的活动都是在幼儿园内完成的,老师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正常的文字工作。但也是涂涂画画、读读写写,是引导孩子学习而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针对幼儿园老师的“自己是科学的”观点,梁志燊指出,那些难度、抽象的问题无论是从实际还是理论出发都没有半点科学根据,完全是一种利益的驱使,学校认为这样才有特色,才能吸引一部分家长。而这些高难度的内容是给孩子制造障碍,完全背离实际操作,这不是幼儿教育的方向,绝对要否定。

●专家呼吁

有关部门应调整政策

梁志燊指出,对于学前教育,教育部已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纲要,并根据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编有案例性的正规教材,学校应该按照正规教材的规定来执行,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虽然要给孩子一定的难度,但要适度并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引领孩子往前走,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现有的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幼儿园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独自经营的幼儿园,相关部门对他们没有相应的监管约束,导致幼儿园趋向功利性。”对此,梁志燊等专家以及业内人士都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而家长也不要盲从,遵循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


案例:儿子一岁七个月的时候曾经上过几个月的私立幼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家长会,园长问在座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在做拼图的工作,而他的动作跟我们希望的不一致,家长要怎么做?”很多家长都说:“那就告诉他这样不对,应该像妈妈这样做。”园长说:“你们都做错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那么你必须清楚一点,不管孩子怎么做都是对的!你可以在一旁做示范,但一定不要干预孩子的任何动作。”

这次的家长会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什么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天才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里才会茁壮成长,这个环境就是互相尊重、规则明确、相对自由的家庭。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出一个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而是要疏通引导、让孩子水到渠成地完成自我塑造。2-3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建立,对于各种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尝试。在安全且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对于孩子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可以适当的给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不妥,然后再告诉他们什么是合理的。

有一次我带儿子出去散步,外面晴空万里,他却翻出了雨鞋和雨衣,一定要穿上出门。我们都劝他说:“这些都是下雨天才会穿的,今天并没有下雨啊!”他似乎完全听不进去这些道理。我转念一想,晴天穿雨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他自己去试试吧。儿子欢天喜地的全副武装出了门。在路上走了一会儿,他开始扯雨衣的帽子,于是我蹲下来问他:“你是不是有点热啊?”他点点头,我趁机告诉他只有下雨天穿雨衣才会舒服,于是他很快同意我帮他把雨衣雨鞋脱下来,还说:“我等下雨了再穿。”经过这件事以后,儿子再也不会晴天要穿雨衣了,而且他也明白了要等下雨了才能穿雨衣雨鞋。

“引”和“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尊重,家庭教育应该把“尊重”摆在“教育”之前,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用“引导”来替代填鸭式的说教。当家长的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只有4个月的时候,我就跟风买了一套杜曼闪卡,没用几天我忙起工作的事,把这套闪卡放在了一边。儿子一岁八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柜子里发现了那套卡片,觉得非常有趣,就拿出来玩。我并没有按照杜曼闪卡的使用说明书来教他,而是顺着他的方式,每天拿出一些卡片,由他来当老师教我认,然后比赛扔卡片,再把满地的卡片捡起来放好,儿子每天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些游戏。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整套百科卡片他竟然都学会了。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其实我们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去给孩子灌输大量他暂时还不感兴趣的知识,只需要在他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的时候,适当进行引导,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引导”是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决定他要做的事情。古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教育在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要制定好规则。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允许的。一旦规则定好了,全家人都要遵守它,绝对不能出现“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爷爷奶奶却可以”。前几天,我家就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哭闹现象,原因是我不允许边看电视边吃饭,而我母亲却想在吃饭的时候给儿子看电视。一直都很守规矩的儿子一下子就发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姥姥是可以改变妈妈的决定的,并用自己的哭闹来获取姥姥的支持。最后我母亲及时改变了她的暧昧态度,跟我保持一致,才让儿子放弃了看电视的想法。事后我感叹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也佩服他能够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社交家,家长的态度在规则建立和维护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之水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家长掌好了舵,相信孩子一定能够从小小的帆船成长为乘风破浪的巨轮,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扬帆远航!

儿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跑了进来,兴奋地到处乱摸,忽然看见电压力锅的指示灯亮着,就试图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对儿子说:“聪聪,锅里正做着饭,锅盖非常烫,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吗”?儿子看看了我,又看了看锅,好象听懂了似的,点了点头。我也就忙着洗菜,忽然,听到儿子大声地哭起来,我一回头,看见儿子正蹲在电力锅旁指着手,可怜怜巴巴地哭着。这小子,刚才我说的话一瞬间就忘到脑后,我迅速观察了一下,确认儿子没事的情况下,便对儿子说:“聪聪,这便是你不听妈妈话的后果,你是一个男子汉,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如果你不听妈妈的劝告,造成的后果由你自己负责,所以现在请你不要哭了。”虽然说了这么多话,但我没指望儿子全听懂,只希望他能明白,不让他动的东西肯定是有危险,希望他以后能引以为戒,当然,这需要多次强调和他多次“尝试”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吃完饭后,我领着儿子去看望生病的同事,儿子和同事三岁多的女儿玩的非常好,同事的女儿非常喜欢儿子,把她的书、玩具还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儿子也表现的非常有礼貌,在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没有去动同事家的其它物品。两个孩子大约玩了有半个小时左右,另外一个同志带她两岁多的儿子也来了,一进门儿子就主动去拥抱同事的这位大哥哥,可谁知同事的儿子一看是一个小不点,不领他的情,直接一巴掌就打在儿子的脸上,我和儿子一下子都蒙住了,随之,儿子大声的哭起来,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赶紧对儿子说:“聪聪,哥哥是和你开玩笑呢,只是想摸摸你的脸,但是哥哥用的劲太大了,把你弄疼了。”儿子听了我的话,抬起挂着泪珠的脸蛋看着那个大哥哥,或许同事的儿子被我的这番话说的不好意,一下子跑开了和那个三岁多的小姑娘去玩了。儿子还好,虽然那一巴掌打的不轻,但他很快又跑着和他们一块去玩了。我和两位同事聊了一会天,安慰了生病的同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就对儿子说:“聪聪,阿姨生病了,需要休息,我们现在应该回家了”,儿子一听回家,迅速跑到我身边,我对儿子说:“你应该和姐姐哥哥拥抱一下,谢谢姐姐哥哥和你一起玩”,听了我的话儿子马上又跑过去和小姐姐拥抱一下,当走到小男孩身边时儿子犹豫地回头看着我,我鼓励地朝他笑了笑,儿子就又朝小男孩伸开双臂,我万万没想到,小男孩又给了儿子一巴掌,为了不使大家尴尬,我迅速抱着儿子出了门,这一次,儿子居然没有哭,但却是满脸的委屈。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说:“聪聪,你今天表现的非常好,很像一个男子汉!我们应该象那位小姐姐学习(),而不能象那位哥哥一样没有礼貌,对吗?儿子点了点头。

也许,今晚发生的这几件事情对于儿子来说不是坏事情,应该让他逐渐地明白,这个世界是复杂性和多样性,今天所受的挫折对于他的成长是必要的!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各种困难、失败、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儿在朗读结束后,孩子们又照例说妞妞这儿读错了,那儿表现得还不够好。小女孩儿不等听完就大声地反驳,后来趴在课桌上哭起来。她奶奶在旁边看了很不高兴,希望老师说说班里的孩子别提意见了。这时老师没有听家长的意见,而是说:“妞妞,你先别哭,你在台下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别人哭过吗?同学们喜欢你,愿意帮助你才给你提意见啊!你听听同学们提的意见对不对?如果再这样老师不喜欢你了。其实你已经非常棒了,如果再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提高一点点,那就更棒了。”听到这话,妞妞破涕为笑。

替孩子摆平挫折不可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惠新说,这是一起典型的挫折教育案例。我们有太多孩子像妞妞一样平时娇生惯养,享受的是“赞美教育”,听不进批评,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而是替她摆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她说,同学们的意见对妞妞而言就是一次小挫折,这位老师处理得非常好,通过一次小挫折让妞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学们的善意,又用换位法启迪孩子接受同学们的意见,最后又用“威胁”加表扬的方式让妞妞走出挫折。

张惠新说,家长首先要认识到,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全是坏事,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况下,挫折处理得适当,会成为今后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按挫折强度引导孩子

遇到挫折不可怕,关键是孩子遇到挫折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挫折的大小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各异,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也要不同。对平时一帆风顺、心高气傲的孩子要让孩子通过挫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重新审视自己,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然后让孩子尝试独立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通过克服挫折,帮助孩子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感,找到成功感。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又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埋怨、批评,要以鼓励为主。本来他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信心又受到打击,如果这时再采取批评的方式,只会雪上加霜,将孩子逼进死胡同。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与孩子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找到自信。

挫折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应付挫折,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耐挫力。但挫折强度太大或受挫的频率太高,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则适得其反,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感,畏惧挫折,遇事不敢去做,变得缩手缩脚。有些孩子甚至会由此变得冷漠、忧郁、情绪过度紧张。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度。

吃苦教育不是挫折教育

张惠新说,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

有很多挫折本来是不应该有的,有时孩子会被家长“创造的挫折”彻底打垮。张惠新每年接触上百起案例,有很多就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只能第一不能第二,甚至将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逼孩子去实现。孩子因为接受能力、年龄等所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认为自己很失败,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强,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受不了而发生性格扭曲。这样人为的挫折不会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伤害孩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再引思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鼓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表扬与鼓励 教育随笔:表扬与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
    2021-06-02 阅读全文
  • 表扬与鼓励教育的差别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答案会让你正视孩子教育方...
    2021-01-18 阅读全文
  •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围棋学习下课,经过一家体育用品店,儿子看中了一款蓝色的滑轮鞋,经过试穿后还算满意,又挑选了一套护具,包括护膝、护肘、头盔等。一向办事利落的俺立马就掏钱付账了。经过老板娘简...
    2020-08-10 阅读全文
  • 对幼儿活动自由的再思考 导读: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原因的活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享受自由是幼儿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既是教...
    2019-12-1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表扬与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

2021-06-02 阅读全文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答案会让你正视孩子教育方...

2021-01-18 阅读全文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围棋学习下课,经过一家体育用品店,儿子看中了一款蓝色的滑轮鞋,经过试穿后还算满意,又挑选了一套护具,包括护膝、护肘、头盔等。一向办事利落的俺立马就掏钱付账了。经过老板娘简...

2020-08-10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原因的活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享受自由是幼儿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既是教...

2019-12-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