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亮眼睛
发布时间:2020-12-08 幼儿园眼睛教案 幼儿园教案眼睛 有关幼儿园眼睛说课稿背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于是,围绕着这袋“神秘的水果”,我们展开了品尝大会及热烈讨论……
实录:
我打开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们都嚷嚷着,这不是水果。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过品尝,他们一致认为都很好吃。此外,我还为孩子简单介绍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看看,还有一样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开包装袋,把东西倒在了盘子中,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外形,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开始涌现。
——诺诺说:“这是苹果吧,红色的。”
——婕婕说:“有点软软的,是桔子吧。”
——小邱说:“我觉得是大西瓜。”
我点点头,笑嘻嘻地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们一起来尝尝看,吧?”我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于是石榴班的品尝大会开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尝着,不时发出感叹,“好甜啊”,“好像有点酸”,“有一粒一粒的”……
“张老师,是草莓,草莓!”叶莹大声说,旁边的弈灵也点头附和着。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响应她们的答案,顿时,教室里热闹一片。于是,我开口道:“我也来尝一尝!”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我尝了一块,“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们都笑了,嘴里还嚷着“我就说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动的展开,纯属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宝宝带来的一袋水果干。这袋“神秘的水果”不仅成功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且把他们肚子里的馋虫也给引了出来,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进行了以上的活动。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首先需要细致的观察力,要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发现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实施及时教育。从上面的活动中很多孩子对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认知情况看,这两样东西都属于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他们都拥有相关的经验,但是对于草莓干,孩子的相关经验缺乏,于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进行自主探索。我觉得,虽然老师预设的活动不少,但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好奇,总有如此巧妙的意外发生。我们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也是生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利用孩子的兴趣和现实情景,适时的融入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个自然生成的主题活动由于它的偶发性,再加上事先没有足够的有关知识准备、材料准备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因此,更需要老师现场的灵活机动。
其次,我们要允许孩子出错,并适时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了猜测,答案精彩纷呈,虽然都是错误的,但这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我们要保护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给他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
第三,要适度控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由于偶发事件生成的活动和预设活动不同,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对生成活动所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对于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过程,只是进行简单的阐述。不过,我发现孩子对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下一步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观看录像或者实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实际做法,然后再通过后续的谈话活动,让他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从而将生成活动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干,在孩子眼中却成了神秘、好奇的源头,而我也借此生成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取得了较成功的成效。其实,孩子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而这些都能转变成为教育契机,只不过需要你的一双亮眼睛去发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给自己一双孩子的眼睛
有一次,在美工课上,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作画,突然,安静的活动室里响起了王旭的叫声,“老师,齐齐他画了两个太阳。”活动室里一阵骚动,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果然,在齐齐的画纸上有两个大大的太阳,一个已涂好了鲜亮的红色,另一个涂了一半。“齐齐他画错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他画了两个,他画错了。”旁边的小朋友纷纷指责齐齐,齐齐一会儿用手去弄衣角,一会儿抬头看看我又赶紧低下头去,我蹲下身望着齐齐的眼睛,“齐齐,你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想画两个太阳吗?”齐齐说:“因为,天,天好热,所以我画了两个太阳。”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两天天气特别炎热,齐齐觉得画一个太阳还不能完全表达炎热的感觉
,所以又画了一个太阳,想让大家都感受到天气的炎热。这个想法真是太奇妙了!我把齐齐的想法解释给小朋友们听,对齐齐的想法给了很高的评价,“齐齐想得比老师都好,老师都没有想到呢。”这时的齐齐是一脸的兴奋、骄傲和自信。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体会到了“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的含义。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有一颗童心,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事物,去理解事物。
给自己一双孩子的眼睛、孩子的视觉去看待孩子,去理解、尊重孩子,孩子们会让你时刻充满惊喜!
忘不了那双眼睛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像欢乐的小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玩,有拍球的、有跳圈的、还有玩沙包的,我在旁边观察着他们,忽然一个身影出现在高高的攀登架上,不由一个念头出现在我脑海里,是谁这么大胆!定睛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晨晨已经爬到了架顶上,并且正在向下面的小朋友欢呼炫耀呢。再看他那眼神充满了骄傲、自豪。“晨晨,快下来!”我不由得大喝了一声,只见他的表情瞬间从阳光变成了阴暗,很不情愿的爬了下来,低着头走到了我面前,“老师,我再也不爬了”,看着他那一落千丈的情绪
,我有些不忍,再看他那黯然失色的眼神,我内心不由一颤,是什么让这个孩子的心情变化这么大,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平时我对他的安全管理,看到他在院子里做追逐游戏,我总是一脸严肃“晨晨,不准跑!”区域活动课上,每次他拿着自己新创造的新式武器手舞足蹈时,我会大声呵斥,“老实点,不要伤着别人。”出于安全的考虑,我总是对顽皮的孩子限制太多。
从他那紧张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我的戒备,从他那怯生生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我们人格上的不平等,我俨然成了他的主人。顿时我为我的“好意”带给孩子的不平等而自责;也为我的“好意”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而内疚。于是我一把抱过了晨晨,“孩子,你很勇敢,你在爬一次给老师看看好吗?”他不相信的目光投向了我,我向他投去了坚定、信任的目光,“你是好样的!”只见他的笑脸瞬间阳光灿烂,眼神变得刚毅果敢,不一会儿就爬到了架顶,我带头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羞涩的笑了,眼睛看向了我,看着他那兴奋的笑脸、真诚的目光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是多么容易满足啊!
是啊!只有放手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快乐,我不由反思,我们平时的种种限制真是保护了孩子的安全还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透过这双眼睛,我不仅看到了孩子的心灵,也看到了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我永远忘不了那双眼睛。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开学以来,我接触的较多的中班的语言课,有儿歌、故事等等。
中班语言课一般安排两个课时,通常第一节课新授,第二节课时复习。
刚开始接触时,我则认为两个课时其实没有多大必要。
因为本班孩子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第二课时时,让孩子自己阅读占了很大一部分,但在听取了耿老师进随堂听后后给我的意见后,我完全颠覆了之前我的想法。
耿老师听的正是我的语言课“团结友爱亲又亲”第二课时,课堂中我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复习儿歌,如拍手说,拍腿说,拍肩膀说,男女生分组等等。
几轮下来,幼儿基本都能掌握了,但距离我的下课时间还有10分钟之久,这时,我就又很自然的要求孩子们阅读相应幼儿画册,这时耿老师和朱老师对我进行了提醒,未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孩子只是能口述出来,未必能明白儿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耿老师设计了让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孩子们扮演“一颗星”“二颗星”。
。
。
一颗颗增加,最后汇聚成为星河放光明。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星星的数量的增加,由原先的一颗星到汇聚成最后的星河,孩子们非常的兴奋。
同样,在表演另一段,一个人、两个人的时候,也同样很兴奋,甚至发出了欢呼声。
看来,语言课的教育远远不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要求孩子会说会读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更应该深入地对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在活动中主动的去发现,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去明白事物中的潜在道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教育随笔: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教育随笔: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常常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就如我们班的涛涛小朋友,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师很无奈。可是在一次玩橡皮泥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雪人。当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炫耀的举起来来让我看:“老师,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做的雪人举起来:“小朋友涛涛做的雪人漂亮吗?”“漂亮”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喊着。涛涛似乎有些害羞了低着头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居然都模仿起了涛涛做的雪人。每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发展也不同,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呢?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是孩子的明天发展的更好。
用眼睛说话
俗话说:眼睛会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经常听到有人赞美我们幼儿教师,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把眼神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有时,真的会受到意想不到得教育效果。孩子们跟老师处的时间就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举动,幼儿都能读懂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且能够及时调整和改正他们对事情的态度。活动课上,如果你正在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此时,有个别孩子正在偷偷的玩玩具,没有认真的听你讲故事,但是,你现在不适合停下来制止,你可以边讲故事,边往他的身边走,等他注意到你的时候,你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孩子会立刻停止玩玩具,不好意思的坐端正,继续听你讲故事。这样做,比你停下讲故事,把他的玩具没收,然后批评一顿,收到的课堂效果好很多。户外活动,孩子们排好队滑滑梯,但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好好排队,而是争着抢着多滑几次,有时撞到别人也不道歉,此时,你不用多说,只要大声的叫一下他的名字,然后严厉的看他一眼,他会乖乖的去排好队,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已经用眼神告诉他了。看到他改正错误,我再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高兴的按秩序和大家一起玩。眼神的力量无穷尽,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只要能够运用的适时,它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老师的眼睛
上幼儿园小一班的小雪是个“爱哭鬼”。说起她的哭可不同寻常。在幼儿园里,大家都见识了,坐在那里谁劝都不听,越哄哭得越凶,听妈妈说在家哭的都尿裤子,家人都拿她没办法。
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总是哭也不是个事啊!这几天,小雪又闹情绪了,个头也不矮的她还要妈妈抱着送,并且扯开嗓子的哭。等妈妈到了教室门口,我用手接过还在拼命挣扎的小雪,向她妈妈示意让她走,妈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呢,对孩子也不能百依百顺啊!我把连蹬带踹的她抱到教室里坐下,面带微笑地对她说:“小雪,先别哭,睁开眼睛看着老师。”小雪抽噎着很不情愿的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我笑眯眯地望着她,也不说话,孩子们也都安静的盯着小雪,好像在说:“啧啧啧|,真丢人。”她看了看我还是笑眯眯的望着她,又看了看孩子们,无可奈何的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天,我教孩子们一首《笑比哭好》的儿歌|,笑得好的孩子都有奖励,小雪看着得奖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第二天,妈妈来送小雪时,她的哭声明显比昨天弱了不少,我还是抱她到屋里,用温和的眼神和她交流,孩子们这时念起了昨天学的《笑比哭好》.的儿歌,孩子们的意思是:笑比哭好,笑比哭好。我说:“孩子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首好听的歌《哈哈笑》,学会了这首歌,你们都会成为快乐的孩子。”这节课,小雪学得很认真。那天唱的好的孩子都得到了两个小粘贴,小雪也得到了一个。我笑眯眯的看着小雪,只对她说了一句话:“继续努力哦,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三天,小雪没有哭,也没让妈妈抱,神采飞扬的自己走进了教室。我同样笑眯眯地看着她,并且给了她一个拥抱。我和孩子们给她鼓起了掌,我们一起唱起了《哈哈笑》这首歌。我说:“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老师最高兴的事,你们都成了快乐的孩子,尤其是小雪。”这天,小雪也得到了两个小粘贴。
孩子就像一株株小树苗,需要老师像园丁一样管理和爱护。要是歪了把他扶正,如果渴了给他浇灌。老师的眼睛就像照亮孩子前途的灯塔,看到他,孩子们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心中会充满自信和勇气,老师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孩子们需要他。
教育随笔:一双“鹰眼”
教育随笔:一双“鹰眼”
今天在翻阅幼教杂志时,看到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眼睛训练到像鹰一样敏锐,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探索到他最细致的需要。”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班级里的一件事。
区域游戏,小雨和小华两个小男孩选择了语言区,一起在语言区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子,语言区在班级的西南角落,由墙面和柜子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地上铺了地垫,放上了毛绒玩具,让孩子们在看书时能够安逸、舒适。生活区新投放了电饼铛做蛋饼,我便在生活区进行指导。游戏玩到一半,小雨突然哭着跑出了垫子对我说:“老师,小华压我头。”小华也在一边说:“是他要弄我的娃娃。”小雨平时是个比较脆弱的孩子,一遇到事情马上就会哭。我没有多想,便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在语言区都没有好好看书,你弄我我弄你,都出来在小椅子上坐会吧!”两个孩子便在语言区外面的小圆桌旁坐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小雨停止了哭泣,对我说:“老师,我们休息好了,我们不闹了。”我便让两个孩子在小圆桌上继续看起书来,两个孩子这下也安静、认真地看了好一会。
直到晚上,小雨妈妈发了消息问我今天小雨是不是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咬了,并发了一张伤口的照片给我。我突然意识到小雨上午哭着说的“压我”是“咬我”。我马上向小雨妈妈解释了白天发生的事,是自己的误听误解了小雨的意思,也没有及时地查看小雨的情况而没有发现孩子之间的冲突。第二天听了两个孩子的叙述,原来两个孩子在语言区看了会书便玩起了抱娃娃的游戏,小华想去拍拍小雨手里的小熊小雨不让,小华一着急便咬了小雨,而我凭借着平时对孩子的主观判断:“小华不会咬人;小雨一有点事就会哭;两个孩子平时也会你压我、我压你便”草草地处理了此事。虽然小雨妈妈表示理解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磕磕碰碰难免的,但我心里也知道了是我自己的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动态和需求。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在语言区放置了太多的玩具是否适合孩子安静看书;小小的区域让四个孩子一起游戏是否会相互干扰;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否只是“每人各打三十大板”就好……
再次看到这句话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老师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会将蒙台梭利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训练出一双敏锐的“鹰眼”,时时刻刻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位幼儿,不能因为孩子之前是什么样而给出主观判断,而是要将孩子每个细节都看在眼里,根据孩子的举动给予正确的判断、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眼睛的魅力
幼教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好多,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了解幼儿,如何去用行动关爱每一名孩子。
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让我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
新学期的开始,我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可望,再一次迎来了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们。
在刚开学的这几周里,由于是到一个新的环境许多孩子还不算太适应,有时会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坚强的眼泪。
而这时我便会走到他们身边,对他们说一些鼓励和安慰之类的话语,而他们也很听话懂事,每次都会乖乖的坐好。
那天是个星期三,小思贤的奶奶把她送来,跟奶奶再见后就抱着我望着我说:“老师,我的妈妈给我买亮亮鞋了。
”说完就把新鞋子露出来给我看,我笑眯眯的夸她鞋子漂亮,她又低头说:“老师,妈妈很快就回来了,回来接我。
”我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
”下午了,很多家长都来把孩子接回家了。
这时候,我也渐渐的感到先前她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
看着她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我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她,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她,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
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我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对我的信任,看到了她的喜悦,看到了我在她心目中所占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