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对称王国》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23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活动延伸: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幼儿百科: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幼儿百科: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晶体具有对称性,这表现在晶体外形上是相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晶体具有对称性的原因不同于其他物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胖国王》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胖国王》”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学习独立、有序地阅读图书,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画面的内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肥胖带来的麻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独立、有序地阅读图书,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画面的内容。
3.知道肥胖带来的麻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幼儿人手一本;故事内容的图片若干;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阅读大图书前半部分。
1.封面阅读。
你们看书的封面上画得是谁?他是什么样的国王?
2.介绍书名。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胖国王》。
3.翻阅大图书一至五页,了解故事的前半段。
(1)幼儿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国王那么胖,他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2)翻阅大图书,幼儿主动观察画面。
你看到胖国王遇到了哪些麻烦?在第几上页?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仔细观察图六,了解国王的心情。
国王遇到了那么多麻烦,你觉得他快乐吗?那国王又是怎么想的呢?
二、幼儿自主阅读七至十二页,了解故事的后半段。
1.自主阅读。
(1)国王怎样才能变瘦呢?皇宫里的厨师、医生、公主、皇后会给国王想什么好办法呢?待会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图画书的7到12页,再和好朋友说一说。
(2)你看到谁帮助了国王?他给国王想了什么好办法?
2.配乐做运动。
师:国王觉得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就开始照着做了,那让我们陪着国王一起行动吧!
三、共同阅读图书十三、十四页,感受国王变瘦后的喜悦。
师:好多天过去了,国王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这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从哪里开出来的?
四、完整欣赏故事。
1.看图片,教师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2.幼儿自主完整阅读图书。
3.看大图书,幼儿讲故事。
五、联系生活,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对了,我们小朋友要少吃零食和甜食,要多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
活动延伸:
1.阅读图书其它的故事情节。
2.制作《胖国王》的游戏棋谱。
活动反思:
绘本《胖国王》是一个关于减肥的幽默故事,故事以健康教育为主,内容有趣、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肥胖的危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第二部分是感受胖国王减肥的过程,知道减肥的正确方法。第三部分结合实际,使幼儿了解肥胖的原因,形成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的健康意识。
整个过程中以幼儿的集体阅读、分散讨论、参与体验等形式交替进行,逐步展开活动,活动中注意了动静交替,环节开展顺利,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孩子们通过活动能够了解肥胖的原因,知道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形成了科学合理生活的意识。
幼儿百科:胖是指人体内含脂肪多,安泰舒适,古代也指祭祀用的半边牲肉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对称图形》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百科: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晶体具有对称性,这表现在晶体外形上是相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晶体具有对称性的原因不同于其他物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蚂蚁王国》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蚂蚁王国》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帮助幼儿回忆蚂蚁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三个椭圆形表现蚂蚁的不同形态。
3、体验帮助别人可以带给自己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两幅、纸、勾线笔、油画棒、蚂蚁拼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蚂蚁王国。
初步了解蚂蚁王国及蚂蚁的主要外形特征。
1、观看课件。
前几天,小朋友在散步时发现了花坛里的蚂蚁,对蚂蚁很感兴趣。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蚂蚁王国看看。看了请你告诉我,蚂蚁身体长得怎么样的,有几对触角?几对足?喜欢吃什么?
幼儿回答,老师小结。蚂蚁的身体有三个椭圆形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喜欢吃一些甜甜的香香的东西。
2、拼图添画游戏:蚂蚁。
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不同动态特征。
老师这儿有散落的蚂蚁拼图,谁可以帮助我把它拼好?(幼儿分别拼出站、坐、爬三种不同姿势的蚂蚁)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蚂蚁好象少了点什么?原来蚂蚁的脚不见了。谁会给蚂蚁添上脚?(幼儿示范:给不同形态的蚂蚁添上相应的脚)
二、绘画:蚂蚁过节
1、今天,小蚂蚁很开心,它们来到草地上,在干吗呀?(幼儿讨论)蚂蚁它告诉我: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它们想开个中秋联欢会,想请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帮着出出金点子。
2、中秋联欢会要准备些什么物品?我们可以找好朋友商量商量,要是你是小蚂蚁你想怎样过节。(比如:吃的东西、场地布置、穿的衣服等。)(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我是蚂蚁的话,我想带…,我想穿…,我想把活动室布置…。
3、小朋友的点子真多。我也有一个点子:(出示范画一)我是小蚂蚁的话,我要带个大大的月饼与同伴一起分享。我搬不动,我还要请同伴来帮忙。(出示范画二)我还有一个点子:我想把活动室布置得漂亮点,这样大家在这里赏月会很舒服、很开心。
4、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点子想来介绍,小朋友可以象老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记录下来,待会儿可以与小朋友或老师还有后面的客人老师交流。
5、作品评价。
6、老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对表达意思清楚的、绘画有进步的、内容有创新的给予及时的表扬。
7、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今天,我们帮助小蚂蚁出了很多点子,来看看:这是谁画的?(大屏幕出示部分幼儿的作品)分别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
你们帮助了小蚂蚁,他们很开心。要谢谢你们。你们心里开心吗?原来帮助别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快乐,真幸福。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介绍自己的金点子,现在就请你们去告诉好朋友或后面的客人老师也可以来告诉我。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幼儿百科: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和胡蜂是近亲。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可能是从侏罗纪出现的原始胡蜂演变出来的,主要区别是蚂蚁的触角是明显的膝状弯曲,胡蜂的腹部是一个整体。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蚂蚁王国》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