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的尴尬

发布时间:2020-11-20

爱的教育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育的尴尬”,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育的尴尬

今天也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外界条件配合的。今早送可可去幼儿园时,告诉可可要和班里的小朋友玩,要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要和小朋友介绍自己,说“我叫可可,你叫什么?”,小朋友就会告诉你他的名字,你们就可以一起玩了。可可记下了。到了幼儿园,可可见到一个小女孩进教室了,可可就走上前去说,我叫可可你叫什么?结果那个小朋友根本没理她。可可看了看我,我也无语。我该怎么说呢?下午去接可可时,也遇到了同样情况。我问可可认不认识旁边坐着的小朋友,可可说不认识,我让可可去跟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可可去了,结果又遭冷遇。

也难怪可可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呢!看来现在的孩子都很孤立,都很会自己玩,但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极差,这可能缘于都是独生子女、与外界接触较少。因此,越来越觉得应该早些把孩子送去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就在集体的环境中成长,也许会多少改变这种尴尬状态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问这些尴尬"性问题"该怎么回答


孩子问这些尴尬"性问题"该怎么回答

孩子到了三岁,会突然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特别是在自己与妈妈、爸爸的比较中,产生了好多疑问:妈妈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爸爸为什么站着撒尿?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好奇,我的态度是:既不大惊小怪,也不躲躲闪闪,当然也不能太“郑重其事”了——毕竟孩子还太小,很多东西理解不了。我会像对待她提出的其他问题一样,真实清楚而又自然地回答他,态度语气就像她问树叶为什么秋天会落下一样。

问题一、你的“咪咪”为什么那么鼓?

有一天上床关灯后,她突然指着我的胸部问我“你的‘咪咪’为什么那么鼓?”

我说:“那是因为妈妈是大人呀,就像你会长高一样。”

“那我的咪咪也会长到那么鼓,对吧?你的咪咪为什么会有水呢?”

“那是因为你小的时候还没长出牙齿,只能吃奶呀,咪咪就像你的‘饭盒’,里面盛着你的饭,等你吃完了,妈妈就赶快再生产新的奶,把你的‘饭盒’装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让你挨饿。”

我的“饭盒说”显然让她满意,于是她信心十足地说:“妈妈,我觉得将来我的咪咪一定会很有水,我的小宝宝一定能吃饱,就不用喝奶粉了,因为我从小身体就很健康,很长时间不长病!”

孩子的问题有时真的很难回答,一本正经地与她讨论,只怕会让她更加迷糊,还不如做她的朋友,听懂她的意思,并以她能听懂的话来回答她。

问题二、你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

有阵子孩子喜欢玩弄我的胸罩,不知为什么她管这东西取名叫“布兜兜儿”。“你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舒服吗?”

“因为大家认为这是个神秘的重要地方,我得把它藏起来,保护起来呀,不让别人看见。”

她听了很认真地对我说:“我长大了也要戴布兜兜儿,那种粉红色的,带花边的。”

“好呀,等你长大了,妈妈一定陪你去买你说的那种粉红色的,带花边的,你戴上一定会很好看呢。”

她听了很高兴,满脸向往的神情。有时胸罩晾干了我会让她帮我放到抽屉里,就像放其他衣服一样。看到我买回的时装书上有各种胸罩,她会兴致勃勃地与我讨论哪一款漂亮,哪一款适合我,就像讨论书上的鞋子、手袋、裙子一样自然。

问题三、你洗澡时什么样子?

有句话说的好,认识苹果的最佳时候就是孩子吃苹果的时候。

有段时间孩子喜欢看我洗澡,我一洗澡她就跟进卫生间,直盯盯地看。虽说我们俩都有些不自在,但我还是尽力放松地该怎么洗就怎么洗,还不时给她说几句话,“你长大了,也像妈妈这么站着洗,先洗头,再洗身上,像这样。”

大约三四次“参观”之后,她的好奇心减小了,这时我才对她讲:“妈妈洗澡的时候你最好在外面玩,因为每个人都不太喜欢别人看自己洗澡,有点不好意思。”她愉快地答应了。现在有时偶尔我在洗澡,她进来小便,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再留意我了,因为她已经知道“妈妈是什么样了”,跟她自己一样,只是大了一号而已,好奇心满足了,就不再关注了。

问题四、为什么不可以光屁股?

有一阵,她喜欢恶作剧般地突然在你面前脱一下裤子,扭一扭她的小屁股,又坏笑着马上提上。上厕所也是离得大老远,早早地褪下裤子,一路光着小屁股,笑着看着你跑进卫生间。

我就趁洗澡的时候,指着她身上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神秘的地方,是不能让别人随便看的,得好好地藏起来。”

“那为什么这里是神秘的地方,不让别人看呀?”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个人都有,只是大家都觉得不该让别人看到这里,大家都这样做,形成了习惯。”

后来她再褪裤子的时候,我就轻声地提醒她“不要让别人看到你那神秘的地方哟”,她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现在她上卫生间甚至要关上门呢。

问题五、我怎么不能站着撒尿?

有一次她提出:“我想像男孩儿那样,站着尿尿。”

我答应了她,在当晚给她洗澡时,对她说:“来,试试站着尿尿是怎么回事儿吧。”她得意地学着男孩的样子尿了一次。试后不好意思地笑着回答:“会尿湿裤子,不舒服。男孩儿怎么就不湿裤子呀?”

我记得看到过“茶壶”的比喻,很贴切,就找来一把茶壶,灌上水,演示给她看,“男孩子有个茶壶嘴儿,所以不会尿湿裤子,女孩子就没有,男孩女孩不一样呢,对吧?”

问题六、你用尿布了?

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换卫生巾被她看到,她好奇地问:“你用尿布了?为什么要用尿布?”

“我害怕来不及,弄脏了衣服”

“那你早点去卫生间,就来得及了。流血疼不疼?”

“妈妈不疼,过几天就会好的,但有些人可能会疼,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长大是不是也会流血?为什么会流血呢?”

“因为妈妈现在不需要这些血了,就把它排掉,就像吃的东西过了期,变质了,就得扔掉一样。女孩儿长大了都会流血的。”

有时她会在旁边看着我换,很自然地,就像看我叠衣服一样。

问题七、我能跟爸爸结婚吗?

一天,她看到两只蜻蜓叠压在一起,就问:“他们怎么压在一起了?”

“那两只蜻蜓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他们结婚了。”“我想和爸爸结婚。”

“那恐怕是不行,因为妈妈已经和爸爸结婚了。”“那我就和笑笑结婚吧。”(笑笑是她的小伙伴。)

“还是不行,你是女孩,只能和男孩结婚。将来你会和一个你最最喜欢的男孩结婚,当然,他也得最最喜欢你才行。”

在给孩子讲科普图书的时候,遇到植物的授粉、动物的交配,我们从来不刻意回避,就像讲其他部分一样,自然地告诉她,甚至把动植物和人结合起来讲,互相佐证解释,她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她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从少儿人体百科上知道了小娃娃是怎么长大出生的,从DISCOVERY中看到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她长大后,就不会对这类事情少见多怪。

我以为小孩子对性感兴趣很正常,就像她对任何自己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一样,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实的场合下让孩子轻松地认识最自然的东西,就像在麦地里认识小麦,在果园里认识苹果,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会大有好处。我相信孩子长大后,不会因为要戴胸罩而感到别扭,不会因为初次流血而惊慌失措,因为她会记得"妈妈就是这样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亲子教育:关于教育的智慧


关于教育的智慧

巴关说:每个人都必须懂一些生命发展的基本心理学,以及当孩子在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时,会有什么样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多的谜都源于此。孩子叛逆不听话、不服从你、不与你说话,全都受到生理的控制。

当你具备这些知识,一半的问题就消失了。此外,对待孩子时,你必须也成为一个孩子,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中。回想自己五岁、十岁、十五岁大时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要如何对待孩子。

还有,不要把孩子当小孩来对待,要将他放在与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应视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在印度有个通则,长久以来一直是指导原则,几千年来帮助了数百万人民:在孩子六岁前,待他像个国王或皇后;六岁至十二岁时,待他像个王子或者公主;十二岁后,则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我们严格遵循此原则,成果斐然。

在这之后,你必须做好父母,也就是你的内在必须没有冲突、恐惧、焦虑,你必须是个整体,内在绝不能分裂,必须保持完整;你必须看见自己本来的样貌,如实如是地爱自己与接纳自己,这是你可以对自己做的,如此一来,无论之后你做什么,对孩子来说都是完美的,他会忠实地回应你、但是如果你内在不和谐,那么不论做什么,都只是做出动作而已,这样就会对孩子创造奇迹。

把孩子当国王皇后般对待

教育0-6岁的孩子时,请做到:

一、给予丰沛的爱、注意力与关怀;

二、试着不要说‘不’。

在孩子0-6岁的成长期间,你要倾注爱、注意力与关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须持续爱着孩子,不要在这期间伤害他。还有一点很重要:你要减少对孩子说‘不’的次数。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难以管教,且会持续跟你要这个、要那个,总是跑来跑去、动个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对他说:‘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这个不是给你的。’像这样持续地说不,通常孩子就会渐渐养成暴力倾向,因为孩子的内在没有可以接受拒绝的系统。

尽可能减少说‘不’的机会,试着去顺从孩子的希望。你当然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许是因为财务状况不允许,或者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好好辨别。如果你无法提供某些事物,尽可能就别让孩子看到它。试着防止孩子产生要它的欲望,因为即便是大人,要对自己的欲说‘不’也很困难。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经验宇宙与生命,所以尽可能陪在他身边。孩子六岁之前所体验的品质,决定了他日后的观点如何发展。如果要孩子未来成为快乐的人,就尽可能给他欢乐;如果要他未来成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尽你所能地给他爱;如果希望他变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赞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这个孩子满六岁为止。

把孩子当王子公主般对待

养育六到十二岁的小孩,则必须:

一、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取得平衡;

二、成为孩子的模范。

在六到十二岁的阶段,你必须像对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样地对待孩子。此时你开始找寻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平衡。不是透过强迫来规范孩子,而是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约,对生命有正确、全面的观点与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价值、关系与财富,那么请以身作则。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着孩子模仿你,而在这过程中,你也会有所成长。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骂,他很快也会对父母大声顶嘴,不能对孩子说‘不要大吼大叫!’‘你还小’这类的话,因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会听你的话,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

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操控的,像是我们无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种朋友交往,也无法得知生命本身会提供何种教导,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关怀并相亲相爱,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很棒的人。

把孩子当朋友般对待

对待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建议你:

一、成为孩子的朋友,带着尊重来爱他;

二、帮助你的孩子思考与做决定、父母必须把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当作朋友,你们是平等的。

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须带着尊重来爱他,因为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伟大的个体。满十二岁以后,你和孩子的对话必须有所改变,里面没有指令,只有建议和提问。

如果父母能培养问适当问题的艺术,协助孩子思考、做决定等,对孩子会相当有帮助。满十二岁以后,孩子可能会养成拒绝你的习惯,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说,如果你要他早点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说不要跟某人玩,你会跟你唱反调;如果你建议某个课程可能对他有益,他就会拒绝去上。

通常孩子都会度过这个‘说不’的时期,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阶段,因为他需要确立自己的个体性。在这个阶段,孩子试着找出‘我是谁?我是什么?’无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儿、某某人的儿子,而是试着将自己和父母分开,去寻求并证明自己是谁。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拒绝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议可能更合理。但是,无须担心或惊慌,因为孩子满十八岁或二十岁时,自然会度过这个阶段。

国外教育的几个教育典范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

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

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

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五)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教育典范:

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在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需要老师带着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所以不可乱扔玻璃垃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他们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点评:

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子的为所欲为,给孩子们将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意想不到的。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其过得舒舒服服,要风是风,要雨得雨,却忽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现在你纵容一切,将来步入社会,那谁还会纵容他?谁还会谦让他?谁又会接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张去扶他,并唠叨“痛不痛”,你尝试“轻描淡写”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爬起来,并轻轻吩咐把土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如此类似例子,虽然那是一个小小举动,可在孩子内心留下的意义却影响一生。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对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爱保存于内心,学会放手,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给他们建造一个未来“不畏挫折”的心态!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爱的教育


晚餐桌上,儿子夹了一个鸡翅放在我碗里,说:“妈妈,这是你的。”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其实我不爱吃鸡翅,但我不想拒绝儿子的鸡翅,我这么做,只是想要给儿子一个爱的机会。

其实,儿子以前并没有这么懂事。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特别霸道自私,总是抢着要好的东西,还喜欢和家境好的小伙伴攀比玩具、衣着。我意识到我对儿子的教育出现了偏差,可是应该怎样纠正儿子的不良倾向呢?

就在我苦心寻找良策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偏巧丈夫出差,家里只剩我和儿子。到了晚上,我的病情突然加重了。我仍然勉强坚持,监督儿子的作业。儿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担心地偷偷瞅我。他忍不住又问:“妈妈生病了?”我没回答他。他就伸手来摸我额头,惊呼:“好烫啊!”他跳下凳子,说:“妈妈,我帮你找药。”我想对他笑,却只能摇头:“我吃过药了,没用。”儿子呆呆地看着我,忽然打开门,跑了出去。回来时,他的身后跟着楼下的邻居,原来他去找人帮忙了。

后来,这件事情在邻里间传开了,大家都夸我儿子聪明能干。儿子天真地说:“我长大了,当然要懂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啦!”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回想起来,儿子平时想要帮我们做些事情,可我总觉得他还小,不让他做,他想给我倒杯开水,我都怕他累着了、烫着了。就像这次我生病了,我就不想让儿子知道,生怕影响他的学习。可是,我忘记了,学习并不是全部,真正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唤醒、激励和鼓舞,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当我下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爱的机会,孩子爱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减弱了———这就是根源所在。

我开始改变我的做法。适当的时候,我要求孩子给我洗脚和洗脸,不要在意他会把衣服和地板打湿,这是一种爱的融合和亲情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责任。我要求他帮我买早点,帮我记家庭流水账,帮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会很乐意地让他帮我捶捶背然后笑着告诉他:“宝贝,你很棒!”我喜欢看我的赞扬点亮孩子的眼睛。

毋庸置疑,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接受、肯定和需要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给孩子爱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孩子对你的爱!

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对大学生的这一项抽样调查调查,反映的其实是一个老问题,即学生们是否应该做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基础教育已经在尝试着回答。比如,有的小学布置给学生的假期作业是,回家做一道菜,并记录做菜的过程,开学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学校希望用这种做法,引导学生做一定家务,参与家庭的建设,了解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

但是,在有家长、学生赞同的同时,这种做法同样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反对,在家长看来,孩子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家务没必要让孩子做,孩子也做不好,而且做一次家务难道就能了解父母的艰辛?在学生看来,好不容易一个假期,还要把做菜作为家庭作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

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学生对家务的如此理解,由此使得今天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与家务不沾边,在一些家庭条件不错、请有保姆的家庭,学生们就更与锅灶无缘。

当然,做不做家务,其实与学生的人格、与对父母的感情,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与家庭条件、孩子的兴趣有关系。人们从学生很少做家务中,看到的是今天整个家庭教育的迷失,不做家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面。有的人士甚至担忧,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被教育“今后一辈子也不做家务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会对劳动产生尊卑等级意识,会在潜意识中不喜欢从事服务他人的工作,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可以说,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今天的家庭对孩子成才的要求,已经完全模式化,几乎每个家庭都以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准,却忽视了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孩子个体的健康发展,通过接受教育,让他们对生活热爱、对人生充满责任。很多时候,不少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之后,才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笔者看来,做家务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与家长没有必要刻意通过布置孩子家务来进行教育,而应该让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这可能是天下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我个人觉得,教育孩子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孩子应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应景而教。有一些个性的东西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下面就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孩子总是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成长,逐步养成习惯和性格。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就是这个道理。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自身形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平常每次进门换鞋我们都把鞋摆整齐了,然后就对女儿说:“文文,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哦。”诸如此类的平常小事,我们都做好榜样。我们家文文喜欢玩过家家,有时放学后,她就成了妈妈,我就成了女儿,于是进门了,我问:妈妈,现在应该怎么做?吃饭了,我说:妈妈,怎么才是文明吃饭……于是,父母平时的行为习惯在角色扮演中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良好个人习惯的养成。

二是父母要讲信用。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要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守信的孩子。现在有好多家长对孩子总是敷衍,今天说带你去游乐场,明天说带你去吃好吃的,可是总没有兑现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产生“狼来了”的不良效应,就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父母说话不算数的印象,甚至会给孩子认为不守信也无所谓的感觉,那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我在平常的教育中就严守“言而有信”的信条。记得有一次,文文说:“妈妈,我好长时间没有去游乐场了,星期天带我去一次吧?”我当时答应了,立即就把这个约定写在日历上,到星期天再忙也把其它的事放一放。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是我答应的,我一定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养成“言而有信”的习惯。

三是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记得那时文文才3岁,有一次带她去商场,那天人特多,孩子一直在那哭闹,不肯走,我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行,最后,打算蹲下身子,抱着她离开,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以她的高度,看到的全是一条条的腿,让人非常压抑,不安全。从那以后,我知道了换位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的重要性。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所以,我们平时多采用沟通的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口气婉转,放下架子,尽量避免居高临下,多换位思考,让她感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像保护刚出土的幼芽一样保护她的自尊,那么她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切忌以暴制暴,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

家有孩子,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给我们快乐,让我们自豪;忧的是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然,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真诚感谢帮助孩子快乐成长、获得知识的老师们。

我家的教育故事——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

1.我家的教育故事

每个孩子自从走进学校以后,都会有所改变,经过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是孩子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

当谈到学习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会学到许多知识,因此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闻不问,那是我们家长的失职。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课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我的家庭来说,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心,但到时候我们就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检查,看孩子是否上心,如果书上的东西学会了,我们会给予鼓励,如果没学会,我们就帮他,使其学会。

其实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是很认真的,他们有能力去学习,只是方法不一而已。

记的亥子学习十内加减法时,回家后我检查了他的作业,发现了一个问题,换一个类型是就不会了,我给他出题做,最终终于学会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学习不能忽视,老师至关重要,但家长密不可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我家的教育故事

孩子还小,爱耍小脾气,前不久,我和同事在一起,女儿就和同事的儿子多多完,多多比女儿小,我很高兴,认为女儿会照顾弟弟了。但过了一会,她跑进来和我说,多多很烦人,不让他来我家玩了,我听后,批评了她。但随后又向她道歉了,因为我认识到那似乎就是我错了。

过后,我又请多多到我家玩,让他俩建立好的友谊,并给女儿上了一节政治课,告诉他,要让副别人,特别是小弟弟和妹妹。他向我点了点头。我很欣慰。

以后,我会多多教育他,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3.我家的教育故事

年复一年,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我家的小家伙,已不是那个胡搅蛮缠的人,而是懂得写是非,能轻微理解爸爸妈妈心意,理解一些简单事情的‘大小孩’。孩子的加盟,给我们的家庭增添了许多幸福和乐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中也发生了许多给人印象深刻的教育性故事。

比如说今年过春节,年前买年货孩子的新衣服等且不说,单说年三十这一天,

忙着包饺子,吃午饭下午就上坟祭祖,贴对联、、、、、、小家伙也参与到了其中,我们高兴的奖励了他,下一次这样的事还主动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点点滴滴的小事,使孩子慢慢成长。老师家长的教育使孩子活泼健康成长。我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能理解家长了。总而言之,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马上就要开始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了,从她出生到现在,还从未真正离开过家,相信她应该很快会融入集体生活,也很快会开始投入到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而我也需要转变角色,慢慢适应小鸟离巢的失落。

女儿从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到今天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似乎只是转瞬间,回首来时路,有烦恼有辛劳但更多的还是甜蜜与幸福。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经验,作为过来人,把初中三年的些许感悟与年轻妈妈们分享一下吧。

以我与孩子十五年多的陪伴心得来讲,我觉得,爱是最好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一、关于性格培养

孩子属于那种不是特别自信外向的孩子,但也并不自卑拘谨(幼儿时有些敏感胆怯,多进行鼓励之后慢慢改变了好多),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善良、阳光、温和、沉稳的少年(孩子会说所有的爸妈都这么想~),有一位年长的朋友曾经评价过孩子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刚上初中时担心过青春期逆反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孩子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脾气肯定有急躁的时候,对父母的话也时常有反驳,但不严重,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的苦恼与快乐都能及时与我们分享,有意见分歧也可以理性平和地和我们进行沟通交流。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所谓逆反是父母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家长在指责孩子逆反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换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相互理解?

二、关于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如果说要给自己打分的话,其实我觉得我们差不多可以打80分以上吧。一直以来始终是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引导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爱好都能够及时地关注支持保障,遇到问题也基本上可以积极面对,努力解决,不焦虑、不回避、不放弃,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也要努力做好,孝敬父母、认真工作、诚恳待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同时,家庭的气氛比较轻松和谐,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存在问题的折射,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情况,父母一定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家庭教育出现了缺陷,特别是自身哪里还有很大不足,否则再训斥孩子再严格要求也于事无补。这个观点我一直是认同的,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是难免会言行不够一致。比如说丫头的性子有些急,细细想来其实我也如此,平常有事儿难免着急,慢慢的孩子也就受到影响了;再比如我在生活中有些懒惰,母亲在这里时常常把家务活全都包揽了而我乐在其中,这种惰习也传染给了孩子;还有老公对孩子生活方面限制较多,虽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也影响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等等。希望我们能更加冷静、更加理性、更加平和地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的想法,积极主动沟通,也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三观,这样的亲子关系才可以更和谐。

三、关于成绩看待

孩子初中阶段的成绩起伏不定,好的时候年级一百来名,差的时候也到过四百多,语数英三科都有过滑坡,其他科目也常有反复,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也是在慢慢转变中。说实话,成绩下滑的时候不着急那是假话,中考毕竟是需要用分数说话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是一点可能也没有。但是,光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作为家长无法替代孩子学习,但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她支持她。

一方面要多学习研究教育政策,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帮孩子树立正常的学习思维和人生目标,必要时该报班就得报班,该严盯也要严盯,完全依靠孩子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记得从初三下学期开始我们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每天进行打卡(主要是针对自觉性不够高的孩子),就是每天晚上做好计划,最后的完成情况发给老师,孩子一开始不以为然也嫌麻烦,可我觉得既然是老师要求的,同时也能够督促自己提高效率,增强责任感,就一直盯着她每天打卡,最后基本上是坚持到了中考,我觉得对于她的成绩提高很有用处。再有英语的百词斩,最初是新东方的老师建议的,每天30个单词背诵,我设置了闹钟提醒,每晚9点半雷打不动背单词打卡,即使她不愿意我也严格督促绝不让步,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中考前一天也没有漏掉,现在还在坚持中。要相信点滴的力量!

生活方面则应该多放手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生活上自立的孩子学习上也可以自主学习,这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当然,必要的后勤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学习确实辛苦,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为父母,则一定要克服情绪化,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真正去爱孩子关心孩子,严格要求她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焦虑烦躁。我一直跟孩子说,我们尽力了就好,努力之后就坦然接受结果;但同时,我又告诉她,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中考前我们全家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几乎没有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况。我觉得孩子中考发挥出色这也算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四、关于兴趣爱好

孩子从小喜欢画画,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学习,儿童画、国画、水粉、素描都涉猎过,她最喜欢的就是动漫,虽然到了初三绘画课基本属于停滞,但她随手涂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基本上每本课本、演算纸上都有一个个的小人儿,每每我也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不过想想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吧,孩子说过将来也许大学会选择动漫设计专业,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她确定这个选择,我会支持她的!最近为了犒劳自己还网购了电子绘画板,天天号称“摸鱼”~还参加了几次漫展,虽然穿得奇装异服我完全欣赏不了也假装拍手叫好。。。

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说到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我绝对可以骄傲,从她幼儿园开始我就不断地买书、订杂志,一直到现在每年用在阅读上的花费少说也得有上千,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需要,就像吃饭、呼吸一样,而且读书也可以让孩子减少沉溺电子产品的时间,更别说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提升情商,塑造品格,百利无一害。有时候我总想给她推荐一些名著,但往往无效,对于看什么书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这个阶段她读的书没有那么经典,但总是开卷有益,更何况过一阶段她可能又喜欢上另外的类型了。虽然并不一定能直接体现在成绩的提高上,但长期积累,总会有厚积薄发的时候,希望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吧!

五、关于共同成长

网上有人说“想想就害怕,在所有的职业中最需要训练却最没有训练的职业,那就是父母这个职业。”也因此就有学者强烈提议:“既然承担着教育职能,作为父母的人就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对经过考试及格者发个作为父母的资格证书。”仔细想想确实是非常有道理,所谓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父母并不曾经由我们的同意就制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那也必须对这个宝贵的生命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否则就是极不负责的自私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成熟的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是优秀的父母,都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历练提高。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关注的内容都不一样,需要学习的东西也不同。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父母不能紧跟孩子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的营养知识,就会落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我的作法就是努力跟随孩子的爱好和每个阶段的特点,读她爱看的书,了解她喜欢的游戏,熟悉她当下关注的热点,始终保持与她同频共振,有共同的话题。比如说,她最近特别喜欢《魔道祖师》、《镇魂》,我就也去看书,看动漫或者电视剧,哪怕是看不进去,也要大概涉猎一下,起码混个脸熟,她跟我聊的时候我能时不时地回应一下。另外,即使是她的兴趣和爱好只要不存在原则性问题,即使我欣赏不动或者无法认同,也不动辄大惊小怪甚至无端指责反对,尊重、信任并包容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参加漫展或者玩手机游戏,只要是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并合理地进行时间规划我都是允许的,我还甚至在我的手机上装上了她喜欢的游戏,试着玩了一下结果很悲摧地像个白痴一样乱转,学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会,被闺女取笑了好久,但是我这种谦虚好学且始终保持与她的同步性还是受到了表扬。。。因为她初三学业紧张,我也曾受她嘱托每天登录她的奇迹暖暖帮她签到并操作一些我至今都没有搞明白的步骤获取奖励。还有给她买的书一般情况下我也都会翻看一下,我们经常就书中的情节展开热烈讨论,因此她也经常给我推荐她喜欢的小说。这些虽然都是细微的小事儿,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不过收获还是蛮大的,我与女儿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聊友关系,相互推荐喜欢的帖子、图片,也时常交流对事物的观点与看法,其乐融融。

孩子住校以后,两个周才能回来一次(中间一周的周末可以一起吃饭),也不能带手机,平常交流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了,但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距离疏远。我可以预想到,每次见面时我们会有说不完的话,她会有更多的快乐与我分享。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要远离我的怀抱,走向属于她的远方。但,只要有爱在,我们的心就会永远在一起。

相信《教育的尴尬》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尴尬的鹅太太的故事 1、尴尬的鹅太太的故事 森林里新开了一家整容院,且新开张还有限时优惠活动,鹅太太见了非常心动。 它摇摇摆摆的走进整容院,对时髦动人的狐狸小姐说:“请给我做个手术吧!” 狐狸小姐用细细尖尖的声音问道:“...
    2020-12-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6岁孩子问的问题太尴尬,别急着批评,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于生活中发现成长, 从孩子眼里看到智慧, 用书籍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妈妈,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一回头看到一个正在经历情绪兵荒马乱的妈妈,低着头,拉着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从卫生巾的货架前走过。 ...
    2020-08-27 阅读全文
  • 孩子问这些尴尬"性问题"该怎么回答 孩子问这些尴尬"性问题"该怎么回答 孩子到了三岁,会突然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特别是在自己与妈妈、爸爸的比较中,产生了好多疑问:妈妈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爸爸为什么站着撒尿?对于孩子表现出...
    2021-07-0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
    2021-05-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1、尴尬的鹅太太的故事 森林里新开了一家整容院,且新开张还有限时优惠活动,鹅太太见了非常心动。 它摇摇摆摆的走进整容院,对时髦动人的狐狸小姐说:“请给我做个手术吧!” 狐狸小姐用细细尖尖的声音问道:“...

2020-12-07 阅读全文

于生活中发现成长, 从孩子眼里看到智慧, 用书籍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妈妈,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一回头看到一个正在经历情绪兵荒马乱的妈妈,低着头,拉着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从卫生巾的货架前走过。 ...

2020-08-27 阅读全文

孩子问这些尴尬"性问题"该怎么回答 孩子到了三岁,会突然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特别是在自己与妈妈、爸爸的比较中,产生了好多疑问:妈妈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爸爸为什么站着撒尿?对于孩子表现出...

2021-07-06 阅读全文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

2021-05-0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