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03

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一章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例来探讨赞赏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不仅是小孩子,我们大人也不是更多地期望别人的赞赏,认同吗;对于不充分的批评和指责,我们都不喜欢甚至不愿意去接受,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小孩子它们的年龄比较小,稚气未脱,还未能正确地认真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作为父母、教师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一个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二小节“教育中不能没有赏识”中,编者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哈洛克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赞扬孩子比严厉谴责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成长”

,作了一项奖惩混合的比较研究。他选择了许多数学天赋相同的学生,分为四组。在给第一组上课时,课前总要赞赏他们作业成绩优良。对第二组刚好相反,对好的不表扬,对成绩差者严厉谴责。对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谴责,但让他们知道一二组每天发生的情形。第四组则安排在其他地方,不让他们知道其他三组的情形,对他们的成绩不赞扬不谴责。不久,受赞扬的一组和受谴责的二组的成绩立刻有了显著的进步,约改进35﹪~40﹪,第三组成绩有进步但只有一二组的一半。但如此继续下去,情形有了显著变化,受赞扬的一组成绩进步了79﹪,受谴责的二组和不受奖惩的三组的成绩低落下去,被隔离的四组的成绩也有所降低。这个实验不仅说明了赞扬和谴责对学生的影响还表明了谴责和惩罚的真正性质。从短时间看,谴责与赞扬有同样的效果,但从长时间看,赞扬要比谴责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做为母亲和教育者,应该让教育充满赏识。要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时刻赞赏,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欲放的花朵上。对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提起拿破仑,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所知道的是他所拥有的成就。可又有谁知道,他小时候曾被认定为是一个坏孩子。不论村子里发生什么坏事,大家都认定是他干的,连他的父亲和哥哥也认为他很坏。既然大家都那么认为,拿破仑也就无所谓了,于是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直到他的继母出现。当这个陌生的女人走进家门的时候,她愉快地跟每一个人打招呼,当走到拿破仑的面前,他很冷漠的看着她。父亲介绍说:“这是拿破仑,全家最坏的孩子。”可令拿破仑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拿破仑的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从此以后,拿破仑正如他的继母所说的那样,成了全家最聪明的孩子。可以说,没有继母就没有拥有成就的拿破仑,是继母造就了他。因为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印证了赏识教育法中的一个观点: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因为小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父母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因此我们作为父母,不妨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当我们换了一种心态,以赏识的目光激励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会变成天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表演大师快要登台演出了,这时,他的一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赶紧低头一看,说:“哦,谢谢你的提醒。”然后,他当着弟子的面蹲下身子,仔细地把鞋带系好。

弟子高兴地笑了。

等弟子走远了,大师又蹲下来,把鞋带松开。这一幕正好被旁边的一个绅士看到了。他不解地问大师:“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松开了?”

大师回答:“因为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带松开正好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

绅士更加不解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回答:“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够热心地告诉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这种积极心。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他看完戏后就会明白,但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可不是一直有机会的。”

这位大师的可贵之处就是懂得赏识弟子,保护弟子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身上尽是缺点和不足?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总是不让自己省心,从而哀叹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父母?实际上,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扬吗?表扬谁不会呀?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表达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艺术。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是78分,这只是班级里中等的水平。你会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责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总是提高不了成绩。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参考书,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扫马路去了!”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属于埋怨型父母。在济南一次调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有47%的孩子经常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贬低,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埋怨型父母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总是习惯于着眼孩子的缺点和短处,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足,进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坏孩子!”的意念,从而在这种负面的意念中不断沉沦,进而自暴自弃,让父母越来越失望。正如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苛的责备会使天才的成长夭折。”

表扬型父母

父母一听有进步就惊叫起来:“啊,这次多考了两分呀,要好好奖励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吧!”

许多父母片面地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赞赏,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总是一味地夸奖,有些甚至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这实际上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尽管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是,表扬的关键是要起到激励作用,重在精神赞赏。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要仅仅是人的低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可见,表扬孩子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盲目表扬,更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

赏识型父母

父母故意惊讶地说:“是吗?”,然后,接过试卷,认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说:“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瞧,这不是提高2分了吗?可不要小看这2分,如果你坚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让孩子一起看试卷:“不过,你看这道题目是因为你的粗心造成的,尽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父母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一书中,作者在赏识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为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只有将赏识孩子的正确理念与赏识孩子的场景和赏识孩子的正确方法相结合,你才能收到赏识孩子的最佳效果,达到赏识孩子的最终目的。作者精心设计了55个教育场景,指导父母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这无疑成为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这里我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父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父母的苦恼在于:我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父母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年龄越大,参与意识越强。《儿童权利公约》就强调:要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去听取他的合理意见。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容易冲动,他一定要做的事如果不可行的,怎么能让他去做呢?

父母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的经验是:父母的生活经验丰富,知道做某事的后果是什么,但不要用简单的命令去制止,而是要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孩子,建议他不要做。但有的孩子还是坚持要去做,那么如果不是很危险,就可以让孩子去做或是有限度的同意。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摘自《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看到这一段,我深有体会,讲几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吧。

故事一:前几天带着三周岁的儿子到同事家去吃晚饭,吃过饭,儿子提出要上厕所,因为地形不熟悉,我带他去了卫生间。完了之后就不肯出来了,因为有机会可以和“水朋友”亲密接触了,这个机会他是决不会错过的。他说,我要洗手。我就一个人出来了,但叮嘱他:(1)水最好不要溅到地上,因为弄湿了人要滑倒的;(2)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手要起褶皱的。哦,儿子答应的很爽快!过了三分钟,儿子还是不肯出来,孩子他爸不高兴了,在客厅里大叫,好了,洗好了就出来,否则打屁股了。儿子应都没应。我走进一看,儿子拿着他们的牙刷在擦洗手盆。我耐心的问:儿子,你在干吗?儿子说,我在洗洗手盆。我又问,那洗好了吗,呦,真干净呀!我们把东西整理好到外面去吧。受到了妈妈的表扬,儿子抬起头来,得意地朝我笑了笑,一会儿就乖乖地跟我出去了。

故事二:吃晚饭的时候,同事家的客厅里开着空调,把暖气排在了阳台上,我想看看外面是否下雨时去了阳台,那可真像在锅炉里蒸呀,连气都喘不过来。儿子本来赤着脚板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忽然看见玻璃门外的阳台上有几双拖鞋。儿子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要穿拖鞋,阳台上有的。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告诉儿子我的经验:外面很烫,你不要出去了。我的同事更绝,说:这门打不开!对于这两个建议儿子一个都不采纳,还是要去。我说,那去吧,看看阳台上热不热?儿子屁颠屁颠的去了,打开了门,连弯腰拿拖鞋都不愿意,就退回来了,嘴里还在说,好热,好热。后来我问他还去吗。儿子说不去了,太热了。

故事三:史迪文满一个月了,我是他父母的媒婆,理所当然的被邀请到酒店喝满月酒。小孩子就是这样,吃了一会儿,就下桌了。瞧,小孩子的相处能力强吧!五六个孩子已经玩在一起了,其中有我儿子,还有比我儿子大四个月的李易哥哥。本来他们就已熟悉,他们追赶着,笑着,摔倒了笑着再爬起来,有时候他们的摔倒还是故意的呢!看着他们玩的开心,我和李易的妈妈也在一旁乐。但这时出现了一幕:一个老奶奶也跟在这些孩子后面跑。原来是奶奶心疼孙子了!累不累呀,不要跑了,要摔倒的!你怎么能跟着他们跑呀,你要小,他们要大。(据我目测,这孩子可能比我儿子小六个月)但这孩子不听,还是照跑。他奶奶一开始跟着跑,后来发动了孩子的妈妈,把他架了回去。这孩子离开这块小小的属于孩子们的娱乐场地的时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老大的不乐意。

讲这些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或周围的事情,其实我想说的是,留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吧!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孩子们会更健康茁壮地成长的!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镜头回放:隔代抚养中的彤彤

·彤彤虽然还不到五岁,可说话做事俨然大人的口腔和行为。起初,家里人还都以为彤彤比别的孩子聪敏懂事,模仿力强。后来,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彤彤总是行只影单、格格不入。一问她,才知道她觉得跟小孩子玩没意思。

这是因为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彤彤从小体质差,稍有刮风下雨,就闭门不出门。即使太阳天,也最多在树荫下晾晾,怕晒黑了。彤彤走路比同龄孩子要晚得多,走路的姿势很像老太婆,头低垂,身子前倾,踉踉跄跄,总像要摔倒的样子。彤彤最讨厌别人说她的缺点,或者说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如果家里人违抗她的意愿,她就哇哇咬人,或者干脆拒绝吃饭。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体力锻炼,从而失去孩子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彤彤人虽小,却精灵着呢。每当爷爷发火时,彤彤都会看人脸色特别乖巧。事后,还会学着爷爷动怒的样子,逗人发笑。

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等等。

·彤彤到现在都没去上幼儿园,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便是擦鼻涕嘴巴,入厕擦屁股,一概都由老人包办。有一次,孩子自己便后擦完屁股出来很得意的样子。爷爷一看,孩子没经他手就出来了,硬是连拖带拉把她按回去擦屁股。尽管孩子高声大叫自己擦过了,可爷爷说,没刮净得重来,只好让他拨弄一回。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份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贴心忠告:

年轻的父母,不管你们有多重要的事、有多么忙,都应尽量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出发,做孩子最合作的伙伴与亲密的朋友。我们才会于不经意中赏识到孩子烂漫的天真和可爱的童趣。

彤彤的爸爸在外地读研究生,妈妈在一所寄宿小学教书,彤彤从一出生就由爷爷和奶奶托管带养。俩老人就这么一个孙女,打心眼里呵护疼爱,真正有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感觉。何况,小家伙能说会道,能编会唱,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

因为有老人照顾彤彤的饮食起居,爸妈也很少操心孩子的生活。尽管老人照料细心,从不喝凉开水,洗手都用温水;即使是夏天,饭菜要是凉了,也必定热了再吃;家里一律坚持使用公筷吃饭。可是彤彤身体不好,老爱感冒生病,隔三差五要去看病打针,还因此住了好几次院。老人生怕孩子吹风受凉后生病,所以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即便是大热天,也不会让孩子对着吹风扇,更不会穿短衣短裤。女孩子爱美,闹着要穿裙子,老人也只好把裙子套在长衣长裤外面。考虑到孩子爱感冒,怕老师照顾不周到,家里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这样,彤彤一直呆在爷爷奶奶身边学诗练字。孩子脑子很聪敏机灵,比同龄在园的孩子知晓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动作迟缓,吃饭做事磨磨蹭蹭,说话俨然大人口气,脾气也很坏,动不动就摔打东西,哭闹不休。还动不动就叫爷奶滚开、去死!老人难以应付,凡事迁就忍让,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她。这样以来,老人更是百般不是,无计可施。彤彤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任性、刁蛮与霸道?孩子的天真可爱与童趣都到哪儿去了呢?……

追溯“隔代抚养”的来由

现代社会中,像彤彤这样由爷爷奶奶照管的孩子在城市里普遍多见。这种“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双职工的家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两地分居或缺乏带养经验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就目前看,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尽管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见证“隔代抚养”的不利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祖辈们总是备加关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关键的一条:尊重儿童,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内利三周岁的时候去参加海娃幼儿园的亲子班,从第一次的坐不住到后来的能坐下来,基本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有没有学到什么,并不重要。我希望她能知道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师一起游戏,让她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穿鞋,自己能干的事情尽量都让她自己做。

后来入园的事实证明,当初为入园所做的准备全是有用的。内利每天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小班一年,内利的伙食费是没有退还的,她应该是全班出勤率最高的小孩。同时她的自理能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稳定的情绪让她的托班生活过的健康而愉快。当大多数的小孩不安,哭闹,去经过长长短短的入园适应期的时候,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儿歌,游戏,在集体生活里学习着生活和社交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发育的快或慢。内利的语言能力,一直到28个月,才从单纯的爸爸妈妈,完成了词组,简单句子的飞跃。而我周围认识的人当中他们的孩子,在10——20个月之间,已经能基本完整的唱简单的儿歌了。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而不必太在意结果。家人都把内利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跟她说话,完整的句子,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是会给父母太多的惊喜。内利之后的语言能力,似乎是一场正能量的瞬间爆发过程,基本标准的普通话,口齿清晰,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入园后发现,内利比其他孩子更内敛,在社交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弱了些。所以,平常和周末,经常带孩子在小区内或公园里玩耍,孩子看到同龄人自然会去跟同龄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去玩。我们还去做活动:“在家做饺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摘桔子”感受收获的喜悦,“魔术泡泡秀”感知泡泡的神奇,“超级飞侠”教会同伴合作的重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平常活动的累积过程。有些事情,不能当时就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只要朝着不偏离大方向的目标前进,终能抵达目标的彼岸。

如今,内利对认字有了兴趣。尽管我不希望她过早的去学习认字。因为认字这项本领,到小学一定会开始,就算不会,学了拼音,自然就会认识所有想认识的字。可是看着内利满足于自己认字的小小成就和快乐中,我想过程本身应该是让人觉得愉悦和幸福的。读书,读诗,没有目标和目的的读各种故事儿歌,丰富的词汇和想像能力才是小孩拥有的最好的能力。遵循孩子的兴趣出发,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声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赏识你的孩子关于常识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当父母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才会想着要用赏识孩子这一招来挽回孩子的心,可是当他们一味地去赞扬,去应和孩子时,他们发现这样的赏识好像并不管用。

赏识教育是什么,它是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要赏识你的孩子,你就要有勇气去接受你孩子的不足,看到孩子间的差异,放大自己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无限的包容与爱,与孩子一起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培养孩子勇于去承担责任,使孩子能舒展心灵,发展自己的潜能。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就是一味地表扬、鼓励和肯定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会先表扬了再说。虽然父母在言语上不断地给予孩子赏识,但真正的赏识并不是只表现在言语上,而是从内心里真正去赏识你的孩子,是一种无限的接纳与爱而不由自主地去赏识孩子。如果只是表面地在言语上去赏识你的孩子,孩子也可能从一些非言语的动作里看出问题,并能感受到这种赏识是一种敷衍,会让孩子反感。这样的赏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要常识你的孩子,首先你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你的孩子,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的附属品。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却是天生的创造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父母用心去倾听,去容纳他们的空间,给予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创造自己的小宇宙。父母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用的,他们是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只是在不同的领域里,去接纳孩子间的不同,看到孩子最闪光的地方,把赏识的眼光看得更高、更远些。

赏识教育就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信《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要读懂并赏识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仅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 每一个家庭,对后代都会给予无限的希望。 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越来越多地充满憧憬。 与此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忧虑,因为谁都不愿意让...
    2020-11-06 阅读全文
  • 尝试赏识让孩子画自己心中的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
    2020-11-10 阅读全文
  • 学会赏识孩子 导读:作为老师的我应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毫不吝啬的称赞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小进步,为孩子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的发展奠...
    2021-05-01 阅读全文
  •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儿子快6周岁啦,但还不会嗑瓜子。上次朋友聚会,他看到与他同龄的,甚至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能自如地嗑着瓜子,很是羡慕,于是便嚷嚷着要学嗑瓜子。朋友们听了,一齐上阵指导他。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还亲自示范给他...
    2020-08-13 阅读全文
  • 赏识我们的孩子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
    2021-12-03 阅读全文

孩子不仅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 每一个家庭,对后代都会给予无限的希望。 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越来越多地充满憧憬。 与此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忧虑,因为谁都不愿意让...

2020-11-06 阅读全文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

2020-11-10 阅读全文

导读:作为老师的我应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毫不吝啬的称赞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小进步,为孩子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的发展奠...

2021-05-01 阅读全文

儿子快6周岁啦,但还不会嗑瓜子。上次朋友聚会,他看到与他同龄的,甚至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能自如地嗑着瓜子,很是羡慕,于是便嚷嚷着要学嗑瓜子。朋友们听了,一齐上阵指导他。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还亲自示范给他...

2020-08-13 阅读全文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

2021-12-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