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发布时间:2020-09-01 教育孩子笔记 幼师读书心得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幼儿园里多数入园困难、适应期特别长的孩子仅仅喜欢和老师、原来就认识的小朋友交往.不喜欢也更不会与同班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最喜欢一个人玩.老师们见了都感到惋惜和心疼!的确,现在的家庭往往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不知道孤独,不合群等等的心理问题要是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一辈子的幸福!要知道孩子长大后真正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情商。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能与人和谐共处,过人的胆识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家长应该进早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人共处!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们在一块玩就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理由拒绝,有意无意地限制或减少了孩子们的社交"活动.其实,孩子们在玩中能够学习合作、互助等。这更有助于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学习怎样与别人共同生活!
事实表明:孩子多交朋友,就像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使之见多识广、心胸开阔。这更会帮助他们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实用文书网 weI508.COm]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朋友,比他上学后考试不及格的后果还要严重得多"有人这样说过。小伙伴之间纯洁无暇的友谊是孩子成长中的高级营养.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帮孩子学会交往
育儿心得:帮孩子学会交往
与人交往是孩子日后成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文章里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比例为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尤为重要,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方法。
1、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做游戏,让孩子来分配角色,尽可能的激发孩子与人交往的愿望。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不断进步的标志,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怪异,我们都要先给予肯定,树立信心,然后同孩子共同分析找出结果,这一点我认为尤为重要,不管干什么事情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班里有的孩子孩子内向,不爱和别人说话,有的孩子爱说爱笑,自然朋友也多。
4、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意见,要多听孩子的意见。
5、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应多给孩子参加群体活动的机会。
6、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不能小看他们,我们要多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他们,在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在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晚!
育儿心得:学会和孩子交流
育儿心得:学会和孩子交流
女儿长大了,回顾这几年,非常忐忑,我并不认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小小的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就是好,一个教育成功的小孩,并不是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这几年的育儿历程,感慨万千,有欣慰也有遗憾,与大家分享一下:
1.运动。
从最早的翻身,到后来的爬、坐、站、走、骑车、舞蹈,打乒乓球,都需要循序渐进,早了,她学不了也理解不了,晚了,可能错过了最佳时机;
2.玩具。
从生下她开始就一直不断的买玩具,差不多是按我们的喜好或理解来买认为适合她的,可结果,买的时机不对,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就报废了;
3.交流。
小时候家里陪她的人很多,但没有专门人跟孩子说她们的话,这环境只能造成小孩说成人语却又无法理解,只是依样画虎,这样还不如有一个人专门和她说话和她交流,学会倾听她的思想
4.尊重。
孩子再小,也是个小孩,她有自己的思想,她的表达未必正确,但她的要求未必不合理,大人不可以自己一味的帮孩子决定和安排,所以,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和孩子一起决定。告诉她什么合理什么不合理。现在我给女儿一些自作主张的机会,比如,衣服的搭配,玩具的选择和上什么兴趣班等。
对于做爸爸我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父亲,陪她的时间现在是越来越少,这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的心得。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从十月怀胎到宝宝呱呱坠地,当我晋升为爸爸那一刻开始,我深知其责任甚大。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除了尽量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在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块,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如今我的孩子即将六周岁了,六年的育儿生活充满欢乐和艰辛,在这过程中,我也学到一些关于育儿的一些经验,现就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首先,大人得让自己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表率。生活中,大人也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要勇于承认错误,即使孩子对具体事物并无真正的判断能力,但他能够知道大人做错了,也有承认错误的,给孩子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第二,大人得注重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方式。孩子做错事了,大人不要一味给予指责甚至打骂,以关心、冷静的态度对待,可以先倾听孩子的解释,再给孩子指出这样做是错的,并相应教导如何才是对的,在对与错之间对比,让孩子懂得该事件的对与错,进而自我反省并认识错误。惩罚执行前或后,大人必须得对其讲解对与错之所在,帮助孩子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进步。
第三,大人得营造公平对话平台。大人和孩子的关系角色,其实可以是平等的,不要在态度上凌驾于孩子之上,这样孩子有话不敢说,对大人的评批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也第一条讲到的大人应该自我反省,也包括学会接受孩子的批评,以及第二条讲到的良好的沟通氛围,其实是建立在关系角色公平的基础上的,大人和孩子得一起努力,有错都得承认都得改。
第四,让孩子在自我承认错误时自己选择惩罚方式。孩子做错了,大人别只有打或骂等极端方式。孩子已经意识到错了,大人可以告诉他做错事就得接受惩罚,以告诫下次减少或避免类似错误出现。惩罚不是目的,大人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或者提供几种惩罚方式供孩子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执行,孩子更能接受,比如面壁思过。当然,所有的惩罚方式,大人都得暗中跟踪,以保有效和安全。
总之,在育儿的取经道路上,我还是一个学习者。本着相信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的信念,我认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反省的态度很重要,希望与孩子一起不断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担当?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担当?
“儿子病了,你快看看!”
我下班回家,刚一进家门,就听到老公充满担忧的话。我顾不上脱下厚厚的羽绒服,急切地赶到屋子里,看儿子正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背着语文课文。我飞快地走上前,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温度正常。我急忙问他,他说:“妈妈,我头很晕,不舒服,可能感冒了。”
看着他的病态,我甚是担心。他还算意志坚强,在病怏怏的状态下,毅然坚持把作业写完了。快睡觉了,我给他试试了体温,又喂了药和白开水。他却突然抬头可怜地对我说:“妈妈,我这病明天好不了。我明天不去上学了。”
顿时,我头上的警铃大震。这孩子今天就能预言明天的事了?以前没有过呀,他生病,都是每天早晨起来实在不舒服,我和他爸爸实在他难受才会不让他上学呀!今天,这是怎么回事?肯定有事。
我用不同意他第二天不上学为由头,想探知事情的真相。但是他就是不说,一口咬定不舒服。
几番斗争之下,我只答应他明天早晨起来看情况再说。但他还是不肯睡觉,并且委屈地哭起来,责怪我不关心他。我更觉得里面有事,坚持明天送他去学校。
这回他终于大哭着告诉了我实情。
“妈妈,明天我不要去学校。明天一早,我们全校大喇叭会批评我,我们班会被减分,班主任也会批评我。我的小组长也会被撤职。”
“啊?这么严重,儿子,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爸爸借我晚到了。我和老师就回到了校门口,结果爸爸一来大声喊我。我就钻过了隔离绳,急忙向爸爸奔过去,忘了穿过隔离绳是严重违纪。上学期,我班有同学这么干了,老师说下次再有违纪者,严肃处理。我还给班集体减分了,抹黑了。我没脸去,我不敢去。”
是不让孩子去上学躲过去,还是去上学挨批,我内心有过瞬间的挣扎。
但是,不行呀。难道,我要让儿子这么小就学会逃避责任,那长大了怎么办?能逃一辈子吗?
但我也实在担心,胆小的儿子被教训一顿,丢了面子,受了惩罚,会不会就此逃离学校?于是,我偷偷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说明了情况,孩子害怕上学,和现在对违纪行为的醒悟,希望她明天的处理能够稍微放宽一些,给儿子一点点余地。班主任没有回,但我想,她能看到一个孩子的悔过和一个母亲的担忧。
我给儿子讲了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小华盛顿,由于好奇樱桃树里面的宝贝,而将樱桃树砍坏了。他感到无比害怕。父亲回来,看到树,果然勃然大怒,结果全家人表示不是自己砍的。小华盛顿怕连累别人,终于走到父亲面前承认是自己砍的。大怒的父亲最终原谅了他,并对他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儿子听完了故事,停止了啜泣,眼神中多了一丝佩服和坚强。我知道,他肯定受到触动。
他又问我:“妈妈,老师会原谅我吗?如果我也向他那样,勇敢地认错。”
我心里有忐忑,但还是劝勉他:“会的。老师批评一定要的,因为还要要求其他小朋友,但一定也会在心里为你的勇敢担当点赞的。”
儿子终于放下了负担,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他很早就去了学校。
看着他背着大大的书包走向校门口的背影,我惊觉,比刚上小学时,长高了很多,渐渐要到校园围栏的高度了。他背的那个大大书包,就像他人生中将要遇到的无数问题。我知道,我不可能永远和他在一起,只希望,他能自己去勇敢担当,勇于面对一切。
儿子,男子汉,当如是!人生之路,加油!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
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是大多数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还不会数数,或者会数数,但数完之后却不知道是几个。面对这些问题,有些家长会显得比较焦虑——连这么简单的数数都不会,孩子的智力会不会有问题啊?其实这些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对成年人来说数数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
那么到底该怎样教孩子数数呢?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数数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实物教学法,寓教于乐。这个方法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物品来教孩子数数。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数数数得很好,但数完之后却不知道一共是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不是在“数”数,而是在“背”数,只是机械的把大人交个他的“背”出来(其实,3岁的孩子会背数字也很不错了)。在3-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空间感和数字感都还不是很好,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教学法来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概念,比如伸出一根手指,告诉孩子这是1,伸出两根手指告诉孩子这是2…,以此类推。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学会数1、2、3、4,还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意义,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会数但不知道几个的问题了”。用实物教学法既简单又有效,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教孩子,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问他,“宝宝,妈妈今天做了几个菜啊”,“桌子上有几碗饭啊”;或者在吃水果的时候,问他“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啊”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又轻松,寓教于乐,既起到陪孩子玩的作用,又能够达到教孩子数数的目的,有兴趣的家长不妨多试试。
2、不要刻意教孩子去学数数,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上楼梯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自己数台阶,每上一阶楼梯,就数一个数,“1、2、3、4…”,这样数的次数重复多了,就会慢慢引发孩子的兴趣,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发现他会跟着你一齐数起台阶来。很多时候孩子看上去是在玩,没有认真学,但还是能记住,只要能引起他的兴趣,一定可以学的很好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就会做得很好的。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来激发孩子对数数的兴趣,一旦孩子对数数发生了兴趣,那么数数还会是问题吗?
3、不要一次性教太多数字。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都还不是很健全,如果一次性教给孩子太多的数字,他很可能记不住。所以要循序渐进,可以先教他1-10以内的数字,等他熟悉了,再慢慢教更多的数字,切勿贪大求全,以防适得其反。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孩子在学1-10的时候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在学两位数的时候难度就会大很多,主要是孩子不知道十位数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当十位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孩子是最难掌握的,比如说19以后变成20,29以后变成30…,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规律(你也很难和他讲明白什么是规律,你和他讲规律只会越讲越糊涂),要让他学会十位数的变化是很有难度的。那么这个时候该如何教孩子学会十位数的变化呢?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不妨把十位数有变化的几个数字连起来教孩子,如“…8、9、10、11、12…”;“…17、18、19、20、21、22…”,这样,让十位数发生变化的几个数字自然的连起来,多给孩子教几遍,只要次数够多,孩子慢慢就会掌握这种变化规律的。
4、要对孩子有耐心。有些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老是嫌孩子学得太慢,“都教了4、5遍了,怎么还没学会啊”,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因此打骂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家长不妨多想一下自己,现在考这个职业资格证书那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家长应该也不在少数,你在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是经常感觉到看完一遍后基本没什么印象呢,多看几遍的话就会记住了,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一个成年人学习起来是如此,这个规律对孩子也同样适用,只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教几次,他/她很快就会学会的。没有不会数数的孩子,只有没有耐心的家长。所以各位家长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给孩子一点时间,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比我们小时候不知要聪明多少倍。我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满地乱爬呢,现在不也很聪明,没见着哪个家长不会数数吧,所以说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只要家长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的。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不但能学会数数,说不定未来的大数学家就是你家宝宝呢。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孩子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简单的写出来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当然了,对教孩子数数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相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也未必都有相同的效果。我个人的做法对其他家长来说也未必认同,期待能和各位家长多交流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希望通过交流能使大家学到更多的教育知识,让宝宝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聪明。
育儿心得:和孩子成朋友
育儿心得:和孩子成朋友收到池老师邀请写育儿经验的信息我很犹豫,育儿心得是有,我也在家乱写、有记录,那是写给自己看的,就当整理心情,但是现在写出来给大家看,有点不好意思。池老师说要给孩子做榜样,于是,我对自己说:“我可以!”但是写什么主题?老公提意就写和孩子成朋友,你做的不错。有吗?我还真没觉得!我是希望所有父母跟孩子成为朋友,因为我们养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独立,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养活自己,能独立思考,活的有尊严,然后在这基础上才有快乐幸福!所以我们的爱最终是要分离!只有跟孩子成为朋友,才能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就能很好解决家庭、孩子的所有问题!
我和老公大学同学,毕业来到xx结婚工作,本来是做丁克,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没孩子好遗憾,所以决定要小孩,好在上天眷顾,我在37岁高龄有了孩子,估计是年龄大的问题,每天紧张兮兮,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胡思乱想,现在知道这是产后抑郁,孩子小时候抱太多整体运动能力滞后,又担心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跑了,我家还不走,别人家孩子会唱歌了,我家还找不找调,别人家孩子骑车猛蹬,我家走路走不明白?总问自己这什么孩子?通过学习知道这都不是爱是不会爱,好在孩子出生我就跟她说话,她很善解人意。孩子大一点一弄倒东西我就生气,总要数落她几句,有一次我把水弄撒了,她说没关系我来帮你收拾。我真惭愧。我们大人没有孩子大度。现在我从不把我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她是独一无二的,我爱她,无论她多不完美!我们本身就不完美,孩子可没有嫌弃我们,所以说我们爱孩子,没有孩子爱我们更深更无杂念!这是我们要跟孩子学习的地方——真爱!!说我们在养育孩子不如说我们在成长。有一次孩子在楼梯间摔倒了,我觉得很疼,我以为她会大哭,谁知她起来却说:“对不起楼梯”。孩子教会我们成长,静心、放下功名利禄!我们的眼睛只看到表面,很少去研究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而孩子却是读心的!所以爸爸妈妈们多陪陪孩子,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我接纳我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不完美不再对比不纠结,心态平和了,人就静了。不怕孩子有问题,没有没问题的孩子,有问题我们帮助他。原来总问自己这孩子怎么养的,牙也掉了,眼睛也看不清,现在一项一项解决,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孩子太厚道还是太软弱,我和她爸爸讨论,她爸爸就认为她宝贝女儿很厚道,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却觉得孩子太软弱,应该厉害点,可是怎么教也没用。本身我就不强势,家里一直很民主,我们一直保持和谐家庭氛围,所以我也就放弃教她。让她自己学会保护自己就好。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有待加强,这是我长期包办造成的,现在学着放手、同时相信孩子。我找到了孩子问题根源,孩子问题本质是父母的问题,所以不要再指责批评孩子,找一找我们自身原因,尤其是妈妈们,我们可是一家的灵魂!我认为妈妈幸福高度决定孩子尤其是女儿幸福高度,你热爱生活孩子就热爱生活,你阳光孩子就阳光,所以妈妈们调整好心态带着我们的家向幸福出发!
育儿心得:孩子交友时比较“强势”
育儿心得:孩子交友时比较“强势”
我儿子4岁,很多次我感觉他跟小朋友相处时比较“强势”。比如,他和小区里一个比他小1岁的男孩大宝玩得比较好。两个人在一起骑自行车,我儿子一般是骑几圈就下来玩一会儿,大宝则更喜欢一直骑着车。这时我儿子就会很不高兴地要求大宝不要再骑了,跟他一起玩,大宝要是不同意,他就很生气地说“不跟你玩了”。我该如何引导?
孩子“强势”还是“弱势”不是成人可以教会的,而是孩子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断“强势”一点好,还是“弱势”一点好。因此,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成人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让他根据个中滋味来选择自己与人交往的分寸。但是成人往往“出于安全考虑”,提前中断孩子的体验,也武断地替他进行选择,结果孩子不但不理解,也学不会大人的教导。
4岁的儿子对3岁的大宝“强势”,那是因为大宝愿意跟“强势”的哥哥玩,一旦儿子的“强势”超过了大宝的接受范围,大宝就采取拒绝配合的方式;这时儿子开始用“威胁”的方式来争取大宝听自己的话。如果大宝继续拒绝,那么儿子就体验了一个别人有可能拒绝自己、威胁有可能不管用的完整过程。有的孩子开始逐步学会调整自己,不再总是强迫别人;而有的孩子则可能继续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非要强迫别人不可,这时家长就可以适时介入与引导了。
家长可以援引孩子已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他理解别人可以与自己有不一样的想法与行为方式,强迫别人是不对的,发脾气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