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观察记录:对一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观察和干预

发布时间:2020-08-11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观察记录:对一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观察和干预”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华华的作业单上不是空白就是涂鸦。今天的活动是“比较数的多少”,目标是感知7以内的数量,认识7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华华的作业单是根据数字添加或删减圆点(如图)。

华华拿着笔四处张望,迟迟没有落笔。教师走过去用纸挡住了作业单下方的两排圆点,指着数字6和第一排圆点与华华开始了对话。

师:这是数字几?

幼:6。

师:数数这排点子有几个。

幼:(用手指点数)1、2、3、4、8、9……

师:再数一遍。

幼:1、2、3、4、5。

师:怎样才能让点子变得和6一样多呢?

华华沉默不语。

[析:幼儿完成这一作业需要有基数概念,知道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总数是多少,知道数符号的实际意义并能比较这些符号所代表的集合量的大小。周欣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方法可用来比较集合的数量大小,即数数、一一对应、视觉性提示(根据物体排列的长度、面积或密集度来判断数量的多少)。在华华遇到困难时,教师提示他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华的点数能力还不太稳定,不能准确地数数,因此运用数数来比较两个集合对他来说有难度。]

教师在作业单的上方用绿笔与第一排点子一一对应地画了6个点子(如图),并对华华再次指导。

师:数一数有几个绿点子。

幼:1、2、3、4、5、6、7(手口不一致)。

师:再仔细数数。

幼:1、2、3、4、5、6。

师:红点子有5个,绿点子有6个,怎样才能让红点子变得和绿点子一样多?

华华再次沉默。

这时,教师用线将红点与绿点一一对应地连起来(如图)。

师:你看,红点与绿点是好朋友,一个红点连一个绿点,一个红点连一个绿点……哎,这个绿点没有好朋友了,是红点多还是绿点多?

幼:(指着绿点)这个多。

师:多几个?

幼:6个。

[析:教师调整了表征符号,用点子代替抽象的数字,降低了难度。刚开始,教师还是试图让华华用数点子的方法进行集合比较。结果没有成功。后来教师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导华华,华华虽能比较出两个集合的大小,但说不出多几个。]

教师取来了红、绿两色雪花片。先将5个红雪花片放在桌上,再将6个绿雪花片一一对应地放在红雪花片的下方。

师:它们是好朋友。哪个多?

幼:(指着绿雪花片)这个。

师:多几个?

幼:6个。

教师取走了红雪花片,只留下6个绿雪花片。

师:这里有6个雪花片。拿走了1个(教师让幼儿拿走1个雪花片),现在有几个雪花片?数数看。

幼:5个。

师:噢,6个变成了5个。你拿走了几个雪花片?

幼:6个。

师:(举着幼儿拿走的那个绿雪花片加重语气)垒走了几个雪花片?

幼:6个。

[析:教师再次降低难度,改用实物引导华华,但华华还是没有给出正确答案。也许华华是因为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无法理解“多几个,少几个”这样的提问。相关研究也表明孩子理解“有几只鸟没有蚯蚓吃”,但是不理解“鸟比蚯蚓多几只”这样的提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换一种提问方式,如:有几个绿雪花片没有好朋友?而后慢慢帮助幼儿在“没有好朋友”和“多少”之间建立联系。]

为什么教师尝试了各种自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缺乏数概念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用数数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觉得只要幼儿会数数就能解决这类问题。但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认知活动。首先,幼儿必须具备熟练的数数技能。第二,为了找出两个集合的大小关系,幼儿需要知道每个集合的数量,而数数是最有效的方法。第三,幼儿在数第二个集合时必须记住数过的第一个集合的总数。最后,幼儿必须知道两个集合的总数哪个更大一些。即运用数数进行集合比较必须以熟练的数数技能、稳定的基数概念和数序知识为前提。正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这些前提条件,不了解数概念之间的“序”,才无视华华在运用数数进行集合比较时所缺乏的知识。而一味要求他达到这一知识链中的最高阶段,导致干预无效。

二、教师缺乏对幼儿数概念发展水平的了解

华华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其实教师并不清楚。活动结束后,教师重新阅读了活动实录,并试着分析了华华数概念的现实发展水平:第一。华华不具备熟练的数数技能,唱数、点数的能力还不稳定。第二,华华对数符号的表征意义不理解,不知道数字“6”可以表示6个点子、6个苹果等。第三,华华没有掌握数序的知识,不知道数词的位置与数词代表的集合量之间的关系(即数词越往后,量越大)。正因如此,华华不可能用数数来比较集合的大小。他还处于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集合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运用数数来比较集合的水平。

三、幼儿数概念的习得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干预手段是逐步降低任务的难度,如,从开始要求数数变成一一对应地数数,将符号材料变成实物材料等。即便这样,华华最后仍然没能比较出两个集合的大小。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幼儿数概念的习得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次干预就让幼儿“顿悟”某个概念。“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他平日接触数概念活动的频率成显着正相关。”教师应该制订适合华华的指导方案,在日常活动中对华华的数概念学习给予支持。如,为了提高他的点数能力,教师从易到难地投放了点数实物雪花片(排成一排、散放)一点数卡通图片(排成一排、不规则分布)一点数点子(排成一排、不规则分布)等游戏材料。为了帮助他建立基数概念,教师经常让他做按数取物的游戏,先按口令取物,再根据数符号取物,如掷到4个点子,就取4个雪花片等。当他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进行集合比较时,教师再帮助他掌握数数技能和数序知识,在“有几个绿雪花片没有朋友”和“绿雪花片比红雪花片多多少”之间建立联系,以正确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微收敛了一点,可过不了几分钟,又开始了,并且越来越大声。我只好拿扣分来压他们(孩子非常注重他们的评比分数):“小朋友注意了,再这样大声说话,老师可要扣分了!”这招还真灵,小朋友一下子安静下来。饭后,我告诉小朋友要在语言区看书,可只有几个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规则,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构区里玩了。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还趁我不注意,竟追闹起来了。

观察分析:

原来非常有序的班级,为什么会变得这样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办公室时,听到其他班级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什么?我想起当我带领小朋友去排练时,孩子们都表现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练呀!”还不止一次地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到大型玩具里玩呀?” 显然,是因为排练“六一”节目,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常规打乱了,所以才变得那么不安和焦急。另外,因为排练“六一”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老师也会相对着急,因此可能也会变得比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 在排练同时,也要强调常规,不能因为排练紧张而忽略了常规训练。

、 重安排好排练的时间。在排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学,不要因为排练而打乱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常规。

、 跟班上的两位老师沟通协商,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跟随孩子急燥。

效果:

班级常规有所好转,孩子的情绪也慢慢变得平和起来,但还有些急燥,需要长时间调节和培养。

“六一”组织、规范、清洁、整顿、自律如:平时到音乐厅排练,有好几个小朋友经常不排队,独自跑到音乐厅,也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因此,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队伍后,才能出发到音乐厅或者其他地方。

幼儿园观察记录:和彩色面


在面粉主题开展中,我们先进行了和白面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面粉的特性。最近孩子们对老师和好的彩色面很感兴趣,都想自己来和彩色面,于是我就预设了一个和彩色面的活动。

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彩色面的探索活动。

2、通过活动知道和彩色面需要在面粉中加适量的水和颜料。

3、继续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探索过程中的发现。

我们的科技教育活动最主要包含: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科学态度教育是指: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技的兴趣及求知欲。所以我将情感目标定位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彩色面的探索活动。那么科学技能教育是什么呢?就是指幼儿能用各种感觉去获取信息及体验其作用,能使用感官的方法及观察的方法去探索科学技术过程和方法。我们已经有过和白面的经验了,在和白面的时候我们也让孩子记录过,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记录常识,但还是需要继续学习和巩固的。于是在和彩色面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作为本次活动的技能目标。而科学知识教育是指:让幼儿获取周围世界中的广泛的科学经验或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表征性的科学概念。当然我们在和彩色面的活动前已经获得了一些和白面的知识:那就是和白面需要在面粉中加适量的水就能和成功。于是和彩色面时让孩子知道:在适量的面粉中加适量的水和颜料,就可以和成彩色面,也就成了它的知识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我还为孩子们的本次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记录纸、笔、面粉、彩色颜料、盛水的小桶、容器、一次性台布、擦布、袖套、围兜等等。

2、幼儿已和过白面。

和“和白面”作比较的话,在和彩色面的准备材料中,多准备了一些东西:彩色颜料。这是必备的,因为加了颜料才会使白面粉变成彩色的面团。还为孩子们多准备了一个调颜料水的容器,虽然我不能直接告诉孩子们这些材料需要派什么用的,但是,只要是孩子们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就必须为幼儿想到一切与活动有关的东西。至于幼儿是否用到这取决于孩子。老师应该想的周到,这样有利于孩子在活动中随时取用。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怎么样进行和彩色面的活动的:

1、引出主题,教师出示面粉和水,启发幼儿回忆以前和白面时的情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

师:我们是怎么样和面的?

幼儿:加水。

师:那和彩色面需要加点什么?

越:加水,还有加颜料。

师:加多少水和多少的颜料呢?今天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幼儿有过和白面的经验,也知道了要加适量的水和颜料制成彩色面,但是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颜料什么时候加?加多少?我事先没有告诉他们该怎样做,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2、预测讨论

师:我们先预测一下,老师给每个组提供了两杯面粉,需要加多少的水和多少的颜料,才能和成彩色面团呢?

每一组孩子们都讨论开了,有的认为两杯面粉加一杯水和一调羹颜料,有的则认为两杯面粉加一杯水和两调羹的颜料,也有的认为两杯面粉加一杯水和半调羹颜料,总之五个小组有五种方案。

在第一次的和白面的基础上,孩子们知道两杯面粉加一杯的水可以和成白面,然而颜料加多少呢,孩子们有点吃不准。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也是很正常的。

3、操作实验

于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猜测的方案去实验了。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技术性的问题,看看我们的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A、杨杨、佳佳、干干一组。

首先,他们三个分了一下工:杨杨记录,干干加水和颜料,佳佳和面,同时三个人还都是活动的观察者和策略者。商量好了和彩色面需要在两杯的面粉中加两杯的水和一调羹的颜料后,他们开始和彩色面了。

已经和过白面,所以孩子们分工的时间用的很少,一会儿就各自将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弄明白了。

接着他们在面粉里加水并很快地和成了白面。然后再在白面里加颜料。白面是和好了,遇到了怎么和面都不能使白面变成均匀的彩色面。三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讨论。

“我们的面团上加的颜料是不是太少了?怎么一点不漂亮的。”

“是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

“不会错的,我们和白面的时候也是先加水,再和成面团。和彩色面嘛,我们再加点颜料不是对的嘛!”

“我们再加点颜料吧,一定是颜料太少了。”

“好,我们试试!”

因为孩子们和过白面,所以先入为主的缘故,他们一组不加思索地就先在面粉中加入了一杯的水和成了白面。然后想到加点颜料,结果就出现了以上的情景。这里就存在一个技术的问题:一般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人,一定会以为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不可能和出均匀的彩色面来的。其实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和成彩色面的。只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用力地揉捏面团才能和成均匀的彩色面。当时,我看见这种情况,没有制止孩子们的行为,而是鼓励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使彩色面的颜色变均匀。由于孩子的手臂力量有限,再加上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他们认为他们的方法是错误的,所以他们初次和彩色面的尝试活动没能成功。

B、苗苗、贝贝加、鑫鑫一组,他们倒是先将颜料加水变成颜料水,只是化得太多了,加在两杯面粉中,面粉很粘手的,又加了点面粉,彩色面也不均匀了,怎么办?

第二种情况是:方法正确了,可是加的颜料水太多了,粘手。于是他们也是利用和白面时的经验(面粉太少,水太多时就加点面粉)的想法去实验。这时,加面粉后的彩色面团不再粘手,可是彩色面团最外面蒙上了一层白面粉就不均匀、不漂亮了。孩子就来求助于我:“老师,我们的彩色面外面有白面粉了,一点也不漂亮怎么办?”我说:“你们做得很好,既然你们自己发现了问题,现在自己再去动动脑筋,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就更棒了!”

C、婷婷、颖颖、蓉蓉一组,他们是N杯面粉N杯水加N调羹的颜料,基本上是一瓶的颜料都让他们给折腾完了。

这几个孩子平时就好玩,今天这样的活动正和她们的意。于是不停地往面粉里加水和颜料,水加多了,就加面粉,面粉加多了就加水,颜料少了再加颜料,玩得不亦乐乎。结果和面的孩子手上、围兜上、桌子上都是面粉、颜料、水。天,她们还玩得特投入,以致在集体交流的时候,他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快点加完一瓶的颜料。

D、越越、依依、凤凤一组,他们是两杯的面粉加一杯水和半调羹的颜料,结果和出来的彩色面颜色很淡。

越越平时做事很拘谨,在今天的活动中也体现出这个个性:加了半调羹的颜料,结果和出来的彩色面颜色很淡,粉粉的那种颜色。我想:这样的彩色面在做面人时也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启发幼儿:颜料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彩色面颜色的深浅。于是我就对越越说:“你们想想,颜色怎么会这样淡?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深一点?”越越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后来我再去看的时候,他们的面团颜色已经变深了,而且这组的孩子个个喜笑颜开,因为这样漂亮的彩色面正是他们所期待的。

E、家家、宏宏、超超一组,他们是两杯的面粉加一杯水和两调羹的颜料,他们动作很快,并成功了。

鑫鑫他们几个男孩子平时动手能力很强,这次的和彩色面也许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挑战性,因此他们很顺利地和出了一团红色的面团,颜色也很鲜艳。

4、交流讨论

师:小朋友刚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A组:面粉加水和成白面,再加颜料后,颜色上不上去;

师:那你们后来又怎么样做了,最后成功了吗?

A组:我们用力地和面,怎么也和不均匀。

苗苗:老师,我知道他们的方法错了,应该先把颜料和水调好,然后再放进和白面粉里,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苗苗的看法吗?

A组:我们觉得我们也可以成功的,只是时间来不及了,一会儿我们再去研究研究。那我想知道苗苗你们这组成功了吗?

苗苗:我们的方法是:先调颜料水,可是我们化得太多了,结果全加入面粉中,很粘手的,想再加点面粉去,结果就成这样了。

师:哦,彩色面团外面蒙上了一层白面粉,谁帮帮苗苗他们。

鑫鑫: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你们再揉一揉,让外面的白面粉也粘上颜料就可以了。

师:好,俞苗你们一会儿去试试鑫鑫的方法吧。

师:还有没有成功的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成功的经验给大家听听。

(宏宏一组的三个男孩早就坐不住了,听见我这么一说,就很自信地跑上来,手里还带着他们和成功的彩色面。)

宏宏:我们用的是和俞苗一样的办法,先盛两调羹的颜料放在一个空的盆子里,再加一杯的水,然后再倒入两杯的面粉中,最后再用手揉啊揉的就成功了。

师小结:我们有很多小组方法不一样,加的水和颜料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碰到了困难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并坚持完成,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5、延伸活动

让还没成功的小朋友继续实验。

我们再来看看杨炜康一组的情况吧。

康康他们听了成功小朋友的介绍后,回到了自己的小组对另外两个孩子说:“唉,他们和我们方法用的不一样,先把颜料变成颜料水的。我们怎么办?”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二班观察记录


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活动持续情况:

幼儿的活动持续情况较好,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幼儿园观察记录:午餐时间观察实录


幼儿情况:本地生,是个可爱、大方、宽容的孩子,也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观察环境:午餐时间 观察人:C 观察实录:课间休息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去玩,或者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图书,羽哲很乖巧的自己搬小椅子来到桌子旁边,拿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的看着,过了一会,却听到了羽哲的哭声了,原来是星怡抢了他喜欢看的书,羽哲就哭鼻子了,我走过去安慰羽哲,一会就没事了。但是没过一会喝水地方里又传来了女孩大声哭泣的声音了 ,原来是羽哲在喝水的时候,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水撒了点在身上。

分析:

羽哲是那种很听话,乖巧的孩子,在班上的生活自理能力强,能很好的照顾自己,有爱心,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也许是因为在班上是最小的,所以在性格方面有点娇气,不能受到一点点的挫折,也特别喜欢用眼泪来解决问题。

措施:

针对这一情况,每次羽哲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表扬和鼓励她,对于因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须多给他鼓励,让他尝试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别人的帮忙。虽然做不好,也鼓励他再次尝试。失败了,教会她先不要哭,静下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幼儿园观察记录:同伴冲突


观察时间:20xx年x月

观察地点:中班教师

观察对象:张煜沈

观察目的:正确了解和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鼓励、引导幼儿正确与同伴交往。

观察实录:

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张煜沈小朋友都会频繁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张煜沈其实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很乐意与他们一起玩,每次教学活动他也能积极参与,表现自己,但是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也总是有小朋友告他的状。

分析与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团结,要互相谦让,有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张煜沈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美术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画向小朋友展示,进行表扬。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

幼儿园观察记录:语音矫正活动的记录


我班有一个女孩名字叫鑫馨,长的葱俊葱俊的,就是说话不太清楚,特别是卷舌音“L”,发音格外不准。

今天,大家再唱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最后我请许多小朋友到前面来独唱,当请到鑫馨时,她有些害羞,在我的鼓励下,她勇敢地站到了前面。歌曲一直唱得很好,可唱到最后一个字时,大家都笑了,因为她把“乐”字的音发成了”ye”音,大家一笑把她羞得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

我对孩子进行了解释:“大家不要笑,馨鑫只是发音不准,老师帮她纠正,过几天就就会好的。”

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帮她纠正发音,但效果甚微。

2011年9月26日

从上次唱歌以后,她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和单独说话,我觉得她是害怕发出不准的音来,引得大家笑话她,要把她的发音纠正过来,这是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根本。

我主动和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老师在家里随时纠正孩子“L”的发音,要求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学习语言的氛围如:和孩子一起比赛唱歌、比赛朗诵诗歌、看图说话等,以多种形式激发孩子多说话,从中进行指导、纠正,达到多练习的目的。

在家长的帮助和我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孩子的发音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说话快时偶又不准,说话慢时基本达到要求。

2011年12月23日

今天,我班举行了《故事大王》故事会比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来给大家讲故事,馨鑫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高兴地请她给大家讲故事,故事中有很多“了”“来”“乐”“老”的发音,她都说的很好,最后她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掌声,馨鑫高心地笑了。

我看到了,在她脸上展现的不仅是甜甜笑容,更多的是自信心的展现!

相信《幼儿园观察记录:对一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观察和干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观察记录: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4月观察年龄:6岁情况分析: 闵徐晓是女孩,她在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且比较文静;彭丹枫是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今天进行玩理发店游戏活动,谁来当理发师呢?小朋友的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选了晓晓...
    2020-08-11 阅读全文
  • 幼儿观察记录:午睡困难户 观察地点: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每次午睡时 观察记录: 第一眼见到刘xx,感觉他是个腼腆且“晕乎乎”的小男生,跟他说话不怎么爱回答,请他上厕所或端饭也总是会等到整组孩子都走了,他还在左看看又看看,只...
    2021-05-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
    2020-08-11 阅读全文
  • 幼儿观察记录:特殊儿童管理 一、情况分析: **小朋友是个不爱说话和交往的孩子,总感觉他没有一般孩子的天真和童趣。刚开始总以为是因为孩子对环境不熟悉,所以会造成紧张和不安,不愿和同伴接触。可是经过一年下来,孩子的情况依旧如此,一...
    2021-04-2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和彩色面 在面粉主题开展中,我们先进行了和白面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面粉的特性。最近孩子们对老师和好的彩色面很感兴趣,都想自己来和彩色面,于是我就预设了一个和彩色面的活动。 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 1、...
    2020-08-11 阅读全文

观察时间:4月观察年龄:6岁情况分析: 闵徐晓是女孩,她在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且比较文静;彭丹枫是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今天进行玩理发店游戏活动,谁来当理发师呢?小朋友的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选了晓晓...

2020-08-11 阅读全文

观察地点: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每次午睡时 观察记录: 第一眼见到刘xx,感觉他是个腼腆且“晕乎乎”的小男生,跟他说话不怎么爱回答,请他上厕所或端饭也总是会等到整组孩子都走了,他还在左看看又看看,只...

2021-05-07 阅读全文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

2020-08-11 阅读全文

一、情况分析: **小朋友是个不爱说话和交往的孩子,总感觉他没有一般孩子的天真和童趣。刚开始总以为是因为孩子对环境不熟悉,所以会造成紧张和不安,不愿和同伴接触。可是经过一年下来,孩子的情况依旧如此,一...

2021-04-28 阅读全文

在面粉主题开展中,我们先进行了和白面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面粉的特性。最近孩子们对老师和好的彩色面很感兴趣,都想自己来和彩色面,于是我就预设了一个和彩色面的活动。 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 1、...

2020-08-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