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正确面对错误
发布时间:2020-07-01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假期中刚油漆过的墙壁,刚买的桌子椅子上,就留下了各种铅笔,油画棒,画上去的斑痕。
我多次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了多次:“不要在桌子上,墙上乱写乱画,谁如果再乱写,乱画,到处乱贴画,老师就让他擦干净”等等。
尽管这样,斑斑点点的印子还是日渐增多。
一次教学活动课上,我给小朋友们讲《小狐狸找朋友》。
突然,周照杰小朋友说:“狐狸不应该到处乱涂乱画”我灵机一动,这正是教育孩子不乱写,乱画题材吗?于是,追问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跟狐狸做朋友”
“因为狐狸在它们家门口乱写乱画,朋友们就不喜欢它了”
“那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这些涂上去的脏东西呢?”
小朋友都站起来去找,一会儿,纷纷跑来说:“老师墙上有,桌子上有”
“有那麽多脏东西,我们想个办法,把那些脏东西去掉吧”
“老师用毛巾擦,再蘸点洗洁精’
于是,我给了每个小朋友一块抹布,他们都认真的擦着,擦着。
可是只有磁瓦上的能擦干净,墙上桌子上擦不干净。
老师:“帮我们想个办法吧”
我告诉小朋友们:“这些是擦不干净的,只能用油漆,涂料重新刷了,而且这些油漆,涂料有毒,只能等到放假才能刷了”
小朋友们听了都纷纷表示,一定不能在墙上乱写乱画了。
不知道本文“让孩子正确面对错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帮助孩子正视说谎,面对错误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孩子不愿面对自己做错的事说谎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对“不愿面对错误”有全面了解。
孩子为什么不愿把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孩子在集体中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害怕别人知道后会生气、会不喜欢自己,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逃避自己的错误。老师应有相应的对策:轻声细语的向孩子了解情况,让孩子从头说起,叙述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会很紧张和不安,这是老师淡然的神态、亲切的语言都是帮助孩子承认错误的法宝。孩子其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原谅,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做错什么,希望你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的是看到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一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逃避心理,而是坦然面对,回顾事情的经过,此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孩子认为只要不承认,就不用道歉。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他会有明显的好恶情绪和行动。如:他忘了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不想跟某人打招呼,家长逼他也没用,这是孩子反抗期的早期表现。因此,当孩子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时,不能逼他,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让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
还有的孩子会把愿望、幻想、和现实生活混在一起,说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通常只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此时老师不能过多的责备小朋友。
孩子刻意撒谎并不多见,有意说谎一般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因为恐惧导致撒谎。在孩子不断增加的社交行为中,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声音、表情所传递出的信号开始揣测,慢慢察言观色,当觉察到成人生气、震怒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责罚和负面情绪,孩子否认自己做错的事,希望自己没做错事,其实是想让事情很快平息,让成人不生气,自己不要觉得难过与受罚。
所以在处理孩子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没有太大的关联,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多使用“不许”开头的责罚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与孩子爱的抚慰,正向提示和使用建议性语言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去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减少孩子隐藏自己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让孩子去除谎言,从而面对错误。孩子就不会因为太担心而隐瞒真相,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老师在处理孩子说谎不肯面对错误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隐蔽处理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要表示信任,在生活中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园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不能敷衍塞责,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让幼儿明白行为后果时,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当行为做出补救。当孩子面对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补救时,老师要表扬孩子直面错误,积极改正,帮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人生态度。
正确应对幼儿的语言错误
-->
由于受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严格和;刻’而应以保护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主。当然,这并不是让教师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是要求教师在仔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在一El生活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渐减少错误的发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语音的错误及应对措施
幼儿发音具有多变性,连构音异常在不同的情况下发音也不同。例如说“很短”时发得很好,但是说“弟弟”时则发音不清。也就是说,其错误的类型会受到不同语音的组合或是不同语词内容结构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较一致,也就是说幼儿可能一直是以那种方式发那个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则缺乏一致性。
一个人在学习语言的长期过程中,为什么无法学得标准语音,其中真正的原因不易探知。一般认为,构音异常的原因相当复杂,可能是生理上的原因如构音器官、智能发展,或心理上的问题如人格特征和情绪情感,还有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不良的学习对象给予的影响等。
3~6岁的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对于幼儿的语音学习,教师应该坚持给他们提供正确的语音榜样,让幼儿在语言学习E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学习的范式,良好音质、清楚不急躁的构音,最适合幼儿模仿。其次,给幼儿多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包括听音练习和发音练习。听音练习主要向幼儿提供正确的发音样板,让幼儿利用听觉对正确语音产生印象并形成记忆而固化下来。听音练习有音像听音、教师示范听音、幼儿榜样听音等不同的练习形式。发音练习则是让幼儿练习说话,进行正确的发音。练习的方式有活动教学练习、游戏练习、日常生活练习、专门练习等不同形式。如教师和幼儿的口语交谈、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练习绕口令等不同途径都能练习口语的发音能力。最后,随机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如果幼儿的语音错误是由于智能因素而引起的,教师纠正错误的空间可能比正常智能的幼儿要小。但与正常幼儿一样,教师可以从环境、语音示范等方面努力来减少此类错误。当幼儿和自己说话的时候,教师应看着他,显示出教师对他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让幼儿觉得他有充裕的时间把话说清楚。如果幼儿的语音出现了错误可以根据情况立即纠正,但是不主张连续纠正,而应通过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场景反复纠正。
二、词汇的错误及应对措施
幼儿的词汇量几乎每年增长一倍。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统计,3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000~1100个,4岁时达到1600~2000个,5岁时为2200~3000个,6岁时可以达到3000~4000个。尽管其中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幼儿期是人生词汇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幼儿对词汇的错误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受认知水平影响引起词汇的缩小和扩张,二是缺乏对词汇的深刻理解。
前一种情况中,如幼儿把“狗”理解为自己家的、某种颜色的狗,认为其他狗都不是狗,此为词汇的缩小。幼儿只把词汇限定在一定的具体对象上,而不能扩展到其他的事物。与此相反的是,如幼儿把所有四条腿、能跑能跳的动物都称为“狗”,此为词汇的扩张。不管是词汇的扩张还是词汇的缩小,都反映了幼儿思维的狭隘性。后一种情况,幼儿会把“活泼”和“热闹”等同,把“狡猾”和“聪明”混用,把“新鲜”和“新奇”混淆,这些词汇或许是因为某个音的相似,或许是因为体现的事物性质类似而导致幼儿把它们混为一谈。
面对幼儿的词汇错误,教师首先应该相信幼儿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当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直至抽象逻辑思维时,随着生活范围扩大、生活经验增加,幼儿的语言在量的积累过程中也在实现质的飞跃。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区分词汇。不仅要准确得体地为每一种事物命名,还要通过相同、相似事物的对比分析,让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篓念。如让幼儿明白猫、狗、老虎等都是动物,布娃娃、积木、海洋球、手枪等竺苎要具。最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要把词汇的深层意义及其运晶竺情境向幼儿阐述清楚,并让幼儿练习运用词汇,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形成意义和情境、静态和动态的稳固联系,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
幼教随笔: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哎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劲把孩子终于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不光对孩子,对老师,对管理人员,连对我都是这样要求的。新来的孩子不敢下笔,我们的老师就会说:某某同学,往错画,给老师犯个错误看看!画成狗屎蛋都行!听了这句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起来,对技术的恐惧就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在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
正确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赵飞燕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女孩,你跟她说话,她总是先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会开口的。
但是他自尊心很强,每次手工制作和计算作业她总是又快又好,常常会令同伴们羡慕不己。
这么一位聪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亲“头疼”,“疼”的原因是她不愿多讲。
据我观察发现,赵飞燕和小朋友还是有话说的。
为了鼓励赵飞燕愿说乐说,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她:一、日常生活中多与她讲话我随时跟赵飞燕交谈,让她感受到老师与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
到幼儿园问她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总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尽量和她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她愿讲赵飞燕记忆力很好,故事听过一遍就基本会讲了,我便让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有意识的安排需要大声讲述的角色,如“狐狸”“大象”“黑熊”等。
慢慢地她不仅愿意扮演角色,而且还愿意单独讲述故事内容。
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同赵飞燕妈妈商量好,让她回家记录赵飞燕所讲的故事。
三、美术活动中让她乐讲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折花篮”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图示折纸,打算不会折的地方再讲解。
没想到赵飞燕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她高兴的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折好了”。
我想:不如由她来介绍折法,这是锻炼她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小朋友,今天我们请赵飞燕来做老师,讲解折花篮的方法,好吗?”开始赵飞燕有些紧张。
我便亲切的走过去牵着她的小手,并轻声的鼓励说:“老师这个地方折的还不如你折的好呢,你来帮帮老师好吗?”听我这么说,赵飞燕爽快的答应了。
我给了她一张纸,她就边折边讲了起来,开始声音很轻,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讲越响亮,讲完后我示意大家拍手表扬,赵飞燕开心的笑了,说:“谢谢大家。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老师如何正确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
导读: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哎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劲把孩子终于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不光对孩子,对老师,对管理人员,连对我都是这样要求的。新来的孩子不敢下笔,我们的老师就会说:某某同学,往错画,给老师犯个错误看看!画成狗屎蛋都行!听了这句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起来,对技术的恐惧就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在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
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
我们大班刚开学几周,我就发现新的画报摆出几天后,封面与内芯就分家了,水彩笔用了几次,不是少了笔帽就是少了几支,新的玩具拿出来没多久也会变得七零八乱的。
尽管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爱惜幼儿园的玩具、学具,可是收效并不大。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
于是,玩具损坏了,我收起来了;图书撕破了,我就收了起来,不再添置新书;彩笔、蜡笔颜色不齐了,我也不提醒了。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发现没有书看了,也没有玩具了,画画时想用的颜色也不齐了,他们就觉得难受了,也开始着急了。
见此,我对孩子们做成了一次教学活动《物品去哪儿了》,让孩子们自己来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讲了起来,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孩子们都自然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没有书看,没有玩具玩,没有蜡笔用是他们自己不爱惜的结果。
后来我把新书、玩具、蜡笔都补齐了,孩子们都能很爱惜物品了,班上的新书、玩具、彩笔少掉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
总结:对于大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单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我们当老师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错误效果会更好,切忌以教师为中心,让幼儿无条件地服从。
这样纠正孩子的错误
一句游戏化的语言,就能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我想,如果老师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能多用一些这种既充满童心又充满爱心的办法,幼儿园将会变成孩子们真正的乐园。
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能仅用批评的方法,有时候,换一种口语,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们在做游戏时总是很淘气,特别是小男孩,一会儿追逐打闹,一会儿满地乱爬,真实叫人头疼。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都会苦口婆心劝说它们:“快起来,爬在地上会弄脏衣服的,多不讲卫生呀。”孩子们就会不情愿的站起来,趁我不注意,又旧态重现。哎,真拿它们没办法。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时间,我带孩子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刚分配完角色,一转身,佳伟、凡森、希平等,几个淘气的孩子,又趴在地上了,我刚想制止,又转念一想,笑着对“小老鼠”们说:“小老鼠”们,你们看,你们的洞有这么多口子,小猫来了不费劲就会把你们全吃掉的,你们还不赶紧联合起来把洞补好。”这一招还真灵,我刚说完,趴在地上的小朋友迅速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
一句游戏化的语言,就能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我想,如果老师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能多用一些这种既充满童心又充满爱心的办法,幼儿园将会变成孩子们真正的乐园。
换种方式让孩子认识错误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在活动前我对幼儿说要注意卫生,不要在桌子上画画。
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这是魏世玲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看这个桌子上有彩笔画”。
我一看,可不是桌子被画的五颜六色。
这时已有几个孩子围过来,他们一边用眼观察我的表情,一边说“不是我画的”,以前我遇到这种事情,总是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顿。
今天也许是因为孩子们小心翼翼的眼神,我改变了主意,而是笑着说“画的真棒”是谁画的呀?“我”阳阳自豪的说,我引导孩子们一起看那副画:太阳、小鸟、花。
这时伟豪小声说:“老师你不是说桌子上不能画画吗”?“对呀”!我假装醒悟的说:“画的不错,可惜画错地方了”。
这时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很多画在桌子上的缺点,最后伟豪和阳阳一起找来了抹布,大家认真的擦起桌子来,边擦还边说: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在桌子上画画!现在我班的孩子每次美术课都很注意卫生,并且都把自己画的画交给我,我把它们放到活动角中,以此来激励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