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流星花》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6 大班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幼儿园语言教案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流星花》”。让幼儿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通过理解故事《流星花》,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丽的,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价值分析:
本次活动《流星花》是"有趣的植物"主题中的一次语言活动,它是比诗还要美的童话:静谧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娇百媚的睡花图,随季节变换颜色的流星花……这些无不引起每个人的遐思和神往。它用无比优美的词句讲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用质朴传神的语言刻画了丑小花纯真美好的心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里的想象美丽、神奇,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启迪他们的审美想象力。
从故事本身来看,故事《流星花》是一个比较简短的故事,配上多媒体画面,一方面很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容易幼儿的理解。
从幼儿角度来看,孩子们现在正处于大班阶段,他们对于美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而且也会对许多事物表象的美丑进行一定的分析。但孩子们对于人其他人、事物的内在美的理解也是同样重要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而这个故事也正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帮助幼儿理解、思考,从中了解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的这一真谛。
活动环节分析:
第一环节先让幼儿一起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回顾已有经验。欣赏流星花,感受流星花的美丽。
接着让幼儿欣赏、理解、思考故事,了解花名的由来,了解流星花的意义。
紧接着是让幼儿进行讨论,举例说说自己和别人身上发生的助人为乐的事情,从而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最后联系一下现在的社会热点,玉树地震,让幼儿说说自己能为灾区的人们做些什么。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理解故事《流星花》,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丽的。
2.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重难点:
通过理解故事《流星花》,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丽的。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流星花》、PPT。
活动流程:
欣赏--欣赏故事《流星花》--讨论: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
活动过程:
一.欣赏流星花。
1.教师: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呢?教师播放【流星花图片】中流星花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流星花。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花,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花,我为什么要喜欢它啊?
二.欣赏故事《流星花》,了解花名的来历。
1、欣赏第一遍故事教师:他叫什么花?流星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2、欣赏第二遍故事师: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花?
师:晚上,花儿们都怎么了?而丑小花发现了一件什么事?
师:小丑花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教师:听完故事后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丑小花是一朵怎么样的花?为什么?
小结:那些美丽的花儿,只想到自己,只有善良的小丑花愿意满足老星星的愿望,所以小丑花虽然长得不美但他却是最美的流星花!因为心地善良的花儿最美!
三.讨论: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美。
1.发现自己身上的美。
教师:你是不是一朵流星花呢?举个例子说说。
小结:原来小朋友们都是一朵朵美丽的流星花!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帮助别人。
2.发现别人身上的美。
师:在老师身边也存在着很多美丽的流星花。(播放ppt)那在你的身边,有没有遇到过流星花呢?
总结:无论花儿,还是人,只要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就是最美丽的!
四.延伸:联系玉树地震可以为灾区的人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
亮点:
本活动选材内容具有教育价值,大班幼儿正处在审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内容层层递进,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帮助幼儿理解丑小花的行为,体验丑小花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并从故事引发到幼儿自身,再从幼儿自身牵引到周围的人和事,使得情感得到了升华。yJS21.cOm
不足:
1、在针对故事进行提问时,多次提问重复,导致环节不够紧凑。并且教师也没能抓住幼儿回答中的亮点做到有效的提升。
2、活动重点放在第三部分,建议先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再牵引到幼儿自身,把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美两个环节互换。
幼儿百科:流星花,稀有花卉,又叫美国樱草,美国一茎十二花。叶基生,叶片较大,花葶细长高挺,花淡粉色,花瓣向上翻折,花像一颗颗坠落的流星般动感。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流星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丑小花的心灵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
2、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2、音乐(乐曲“花仙子”、背景音乐等)
3、老星星、丑小花、牡丹花、玫瑰花的标记。
4、角色图片若干;丑小花、流星花双面图每人一份。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1、听音乐去花园,熟悉环境,体会愉快、热闹的气氛。
2、引导幼儿发现流星花,激发儿欣赏散文的兴趣。
二、完整欣赏散文,初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配乐朗诵一遍。
2、提问:
A、听了这篇散文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B、现在你们知道流星花为什么会这么漂亮了吗?
三、欣赏散文的重点片断,体会丑小花的心灵美。
①演示教具,欣赏重点片断“晚上……丑小花高兴得有点想哭了。”
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角色情感。
A、老星星是怎样叹气的?他为什么要叹气?
B、丑小花是怎样做的?
C、美丽的花儿都不肯开放怎么办?
D、老星星终于看见了开放的丑小花,他怎么样啦?
E、听了老星星的话,丑小花又怎么样啦?
③欣赏重点片断的录音,鼓励幼儿跟着录音一起学学角色对话。
④幼儿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
四、欣赏散文的结束部分,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1、观看课件、欣赏结束部分。
2、提问:
A、老星星说完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B、流星花究竟是一朵怎样的花
C、为什么老星星要把丑小花变成流星花呢?
五、完整欣赏,拓展、延伸主题。
1、运用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2、你喜欢丑小花吗?假如你是一朵丑小花,你想帮助谁?怎样帮助他?
3、游戏“丑小花变流星花”,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画星星》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画星星》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的:
1.继续巩固幼儿对侧面人的画法,使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2.教育幼儿爱护自己的作品。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由歌曲《满天星》引出课题。让幼儿将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老师让幼儿闭着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样的?
3.启发幼儿思考应该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场面画出来。
4.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自己总结绘画的方法和画面布局。
5.老师示范绘画步骤:先在作业纸的一端画侧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画出许多的星星和一个月亮,最后涂上颜色。
6.指导幼儿作画,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7.同幼儿一起评价自己的作品。
8.幼儿进行游戏《摘星星》
课后反思:
从幼儿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首先幼儿的作品中体现了数星星的情境,体现了幼儿对夜晚的天空,大地等事物的想象。其次,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体现他们对侧面人的理解,侧面人和正面人是有区别的,侧面人有些部分是看不到的,如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等。此外,也体现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数星星的小孩是一个人,很孤单,小朋友给他找个朋友。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动物等。此次美术活动中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另外,我对幼儿美术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概念很简单,但要想很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样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为什么要参加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有什么意义。可能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去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无意中却重视了这个问题,如,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学到了什么,通过了美术活动提高了什么能力等。我通过此次活动对幼儿美术活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幼儿百科:星星基本解释为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画星星》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星星和萤火虫》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星星和萤火虫》”。让幼儿有表情的表演诗歌,并能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与谈话的过程中,感受诗歌拟人手法中所表现的意境,认读重点字词:萤火虫、好奇、怀抱、晚风。
设计背景
星星和萤火虫是夜晚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在宁静的夜晚闪烁点点光亮,让我们分不清它们是谁,一种亦梦亦幻的美妙奇境。欣赏到这首诗歌,孩子们就像看到自己一样,自己的顽皮,淘气,自己的好奇,神秘,但这一切却都被包容在博大的亲情的怀抱中,幸福而狭隘。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与谈话的过程中,感受诗歌拟人手法中所表现的意境。
2、有表情的表演诗歌,并能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3、认读重点字词:萤火虫、好奇、怀抱、晚风。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重点难点
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挂图、大字卡、诗歌读本、图片(星星、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播放《小星星》音乐,听着音乐做动作。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师幼谈话,切入主题,幼儿自由讨论并自由回答。
2、老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观察挂图。
①教师出示挂图,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注意挂图中星星和萤火虫的样子和神态,让幼儿感受星星的顽皮和萤火虫的神秘。
②老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认真倾听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童趣。
3、幼儿自主阅读,彼此分享、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4、集体阅读。
引导幼儿题为星星和萤火虫相亲相爱、顽皮可爱的情感,感受它们让黑夜光明,快乐的在黑夜里共享晚风的意境。
三、游戏活动
游戏:看图片,填汉字。
四、体验活动
1、教师和每个孩子拥抱一次,拍拍他们的后背,并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孩子”!感受诗歌中的温暖亲情。
2、幼儿与教师表演诗歌。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散文对夏夜景物的描写,感受散文诗表达的夏夜意境美,语言美,乐意学习散文诗中有美的句子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宁静的夏夜。在活动刚开始,我发现孩子们不能将萤火虫和夏天联系在一起,经过引导回忆,孩子们才有所了解。另外,孩子的数量词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玻璃是一块,小河是一条,很多孩子还是没有准确的说出来。
虽然发现孩子们有很多不足,但也有很多进步的地方,比如对散文的理解,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会理解不了“有些萤火虫是星星变得,有些星星是萤火虫变的。”没想到孩子们不但能够理解,还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今后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进一步提高语言表现。
幼儿百科:萤科(Lampyridae)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六足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属于花萤总科的一科,另外两科分别为红萤科(Lycidae)和花萤科(Cantharidae)。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漂流屋》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漂流屋》”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简单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尝试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各种“小屋”,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设计思路
《漂流屋》是大班语言领域文学活动中的一篇故事。作品内容寓意美好,语言生动形象。讲述了一对小兄妹制作漂流屋与小动物们共同分享的美妙故事。
针对幼儿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存在自私,霸道,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等情况而制订本次活动计划。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教育环节“理解故事”和“制作漂流屋”,以集中教育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通过听、学、讨论等形式领会文学作品寓意、情感,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活动目标
1、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简单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3、尝试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各种“小屋”,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教师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乐录音带、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贴绒挂图(自绘)。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纸盒、矿泉水瓶、白乳胶、双面胶、水彩笔、蜡笔、绘画纸、剪刀、皱纹纸、及时贴、刻刀等材料。
活动过程
环节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快过来看看水里漂来的是什么呀?
幼:像个小房子;还有窗户呢?
幼:老师,这个小房子是谁做的?
幼:这么小,谁住得进去呀?老师,这给谁住呀?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问题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漂流屋》这个故事好吗?听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乐声中,教师边演示贴绒挂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原来,这个小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幼:漂流屋
师:漂流屋就是一种可以在水上漂来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中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适当指导。
3、结合小图书,幼儿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师:小朋友翻开手中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好吗?老师还有很多问题要让小朋友们来思考呢?
提问(穿插于边看边学讲故事中):是谁发现了漂流屋?青蛙有没有独占了漂流屋?河边的小动物分别用什么做屋子?小动物们在漂流屋里干什么?漂流屋原来的主人是谁?小兄妹发现漂流屋时心情怎么样?当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们心情又是怎样的?
4、组织幼儿讨论:
师:青蛙和光着脚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东西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给小动物们。
幼:青蛙请朋友们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里。
师:对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后要怎么向他们学习呢?(教师指导幼儿讲述)
环节二:制作漂流屋
5、组织幼儿在配乐朗读的良好气氛中尝试制作漂流屋。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流屋送给家人,朋友或是小动物呢?
幼:老师,我想送给您;我想送给小松鼠;我想送给爸爸可以吗?……
师:大家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后合作来完成,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废纸屑不乱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动手制作时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完成)
6、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以柚皮制作的精美小屋出现,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幼儿听故事非常认真,积极思考。幼儿学习边看图边学讲故事中穿插的许多提问,让幼儿更易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生动形象,自绘挂图精美形象。对幼儿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轻松学习,寓教于乐,掌握故事寓意。
幼儿百科:漂流,原来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二战之后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